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52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52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贺一边笑着一边摇头说道。

第四百二十二章 回首都() 
面对刘琅,万贺这些科学家都是百分之百的服气了。

    “呵呵,万大哥您过奖了,我就是幸运而已,我跟大家说,每次我休息睡觉的时候总是梦到一些匪夷所思的场景,比如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比如时代是如何发展的了等等,所以我所说的那些东西都是我做梦梦到的,不过我觉得这些梦是有可能实现的,或者说这是对我的一种提示!”

    刘琅的认知超过这个时代太多,有的认知甚至让人觉得根本不是现代人所能想象到的,刘琅干脆就拿出自己做梦这个匪夷所思的原因来搪塞对方,这个原因虽然匪夷所思,但起码也能勉强解释了。

    “刘琅,这是上帝对你的启示呀!耶稣是圣子,他创立了一个宗教,现在你是新时代的圣子,未来也必定会成为世界的风云人物,我们这些人能认识新时代的圣子,是我们的幸运!”

    呈贤刚忙说道,现在呈贤都快变成刘琅的“门徒”了。

    “哈哈,什么上帝圣子,我可不信这些………好了,这个先不说了,明天我准备先回首都了,大家以后有什么需要就跟王海军说,如果他解决不了,那就直接给我打电话!”

    “什么?你要回首都?怎么?你们把那套晶圆生产线搞清楚了?”

    万贺问道。

    “差不多吧,要知道周明和谢喜德教授可是中国最知名的科学家,他们代表着中国最高的水准,他们要是弄不明白,那中国就没有谁能弄明白了!”

    “两位教授的学识的确让人钦佩,但中国电子产业的基础还是关键,你们在这方面的水平不比韩国低,甚至论基础,你们都不比美国差,只是最近几年国外有了很大进步,你们却没有提高多少,可毕竟基础在那里,相信只要国家重视起来,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就把这个差距给追赶过来!”

    沈河点了点头说道,这些天他们也和众人接触不少,周明和谢喜德等人给他们很深的影像,甚至如果这些人当初留在美国都有可能成为和摩尔一样的人物。

    “刘琅,你什么时候再回来?”

    呈贤问道,做为刘琅的“门徒”,刘琅要离开让他有些失落。

    “放心,我这次回去也是为了成立一个专门负责芯片的机构,现在看来,单单是把那些企业聚在一起还不行,关键还是在人事方面要配合你们工作,这个机构是一个专门的公司,我连名字都起好了,就叫做中国芯片公司,只有这样才能把效率提高到最大。”

    “人事关系?”

    万贺有些不理解。

    “中国的人事关系你们不懂,各位只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会在最短时间内在技术上解决芯片的制造问题,最快可能是半年时间,最慢也不会超过一年,一年之后万安公司的芯片就能被制造出来!”

    刘琅回答道。

    “刘琅,你们实在是太热情了,不过………我有些担心呀!”

    万贺挠了挠头。

    “有什么担心的?”

    刘琅问道。

    “为了这个芯片中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我怕最后这个芯片被制造出来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如果卖不出去,那这………我们可就罪过大了!”

    “万大哥,你担心的是这个问题呀!没错,芯片最后还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造出来卖不出去,那就是一块废品,但是你放心,只要大家把你们设计的图片处理程序设计出来,不出两年时间,必定会成为最畅销的芯片,到那时候,万安公司最大的利润增长点就在你们身上了!”

    刘琅说得是两年后,事实上在八六年,也就是明年,微软公司就一鸣惊人了,他们靠的就是rd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强大的文字处理功能,刚一出现,万安的p程序立刻就落伍了,软件上就此衰落。

    硬件方面万安公司还坚守商业电脑不肯开放个人电脑,ibm公司却立刻调头开始研发更小更轻便的个人电脑,万安公司就此在硬件和软件都被市场所淘汰。

    现在万贺这些人开放的图片处理程序比rd程序还要更近一步,即便一年后万安公司在硬件方面敌不过ibm公司,但在软件方面却已经先行一步,走上了刘琅前世微软走的道路,成为另外一家微软公司,这也是不错的一条路呀!

    “刘琅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相信我们联手会创造出一个奇迹来,一旦这个奇迹发生,你的功劳谁也比不了呀!到时候我会跟我父亲说,让你成为万安公司的股东,这样你就会更好的帮助我们了!”

    刘琅的话让万贺彻底放下心来。

    “那没有问题,其实我设想的这家中国芯片公司你们万安公司也可以入股的!”

    “好好,一切就听你刘琅的了!”

    万贺点头说道。

    刘琅收拾一下东西第二天就和周明谢喜德二人离开了江南无线电厂,但是其他人还留在这里,因为江南无线电厂中可是有好几台设备,这些设备都是沪市最好的机器,经过改造后完全可以制造出十几种满足万安公司要求的元器件,周明和谢喜德二人则要去联系别的企业,让他们帮助制造其他的元器件。

    谢喜德王元等四个人来沪市的时候那是不停的倒车,可刘琅出行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白为任直接派了一辆汽车将三人接走,拉到飞机场后搭乘飞机,这让谢喜德真是羡慕不已。

    四个小时后,一架客机缓缓降落在了首都机场,孙虎正在外面等待,看到刘琅三人立即迎了上去。

    “孙大哥,好久不见了!”

    刘琅和孙虎的关系好似亲人,不过今年开学后孙虎就很少出现,毕竟是在国内嘛,刘琅的安全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现在已经是七月份了,两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在一个半月前。

    “周教授,谢工程师,你们到哪里?我先送你们回去!”

    孙虎只是对着刘琅点了点头,然后对着周明和谢喜德说道。

    “孙虎,你先送老谢回家,就在前门大栅栏那里,然后送我回华夏大学!”

    周明认识孙虎,知道这名军人的背景很深,所以不敢怠慢赶忙说道。

    “好,那就麻烦这位小同志了!”

    谢喜德点头。

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群被历史低估的人() 
刘琅三人在车上不停的讨论着如何将所需的零部件制造出来,他们手里有一份资料,上面记录着所有问题,只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理论上就完全可以制造出一台晶圆生产线来。

    但是要想把这些问题解决谈何容易,恐怕还得走刘琅当初只要不锈钢冶炼炉的那个模式,可是其难度也不是一台小小的冶炼炉所能相比的。

    倒不是技术上有多难,而且组织协调方面的问题,这份资料上记录着一百多个问题,涉及产品多达二十多种,什么电阻电容、晶体管、半导体材料以及加工机械等等,当初在制造不锈钢冶炼炉的时候只有保钢、鞍钢和华夏大学三家,这一次嘛,起码要几十家企业才能合力将所有技术完成。

    “老周,我可以带着徒弟帮忙干活,但是组织协调的事你们别找我,让我干也干不好,反倒是给你们添乱!”

    谢喜德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老谢,这还没干呢你就打退堂鼓!”

    周明有些生气。

    “我可不是打退堂鼓呀!我这叫有自知之明,你还不知道我?脾气臭的要命,开口说话就得罪人,别人不骂我就不错了,还让别人听我话,你信呀?”

    周明听了摇了摇头,谢喜德说得倒是没错,其实不光是谢喜德,就是他自己也不是这块料。

    刘琅知道,搞技术的都是如此,针是针铆是铆,容不得半点错误,要是手下工作出现了问题,他们完全不顾及对方的脸面。

    而善于组织协调的人就完全不是这样,他们非常善于沟通,有的时候即便对方说得不合自己心意也要装出一副你说得对的样子。

    当初刘琅搞不锈钢冶炼炉的时候总负责人是熊怀志,熊教授年纪大了,一些事情已经看的很开,但还是曾经当面训斥过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工人,他这样的领导者当然还是不够格的。

    “周教授,谢教授,咱们是搞技术的,管理当然不是我们的强项,但是没有一个组织能力强的人还不行,毕竟会涉及到很多企业和大量的工人,像我们这样的人就不灵了,可话说回来,如果找一个外行来干也不成,那就是外行管内行,最后会出乱子的,所以这个人即需要管理能力,还得有专业能力,这样的人我可不认识,你们二老都是行业内的专家了,人脉上比我知道的多,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

    周明和谢喜德是没有指望了,还得另外找人。

    “老黄行呀!”

    两人同时开口道。

    “老黄?两位说得是那位黄坤老先生?”

    刘琅问道。

    “没错,就是这个老家伙,他这么多年可是一直在电子研究所工作,现在都是副所长了,这可是正处级,能当正处级领导管理能力还能有差?而且他的学问比我两个老家伙都强,让他负责一定可以!”

    两人说得这个人叫做黄坤,现在是国家电子研究所的副所长,主管业务,周明、谢喜德和黄坤等人是国家第一代电子产业的专家,就是他们带领着一帮人为中国的电子产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这才有了后来的两弹一星,要是没有他们,国家的国防工业的发展很可能会大大延后,当然,这些也不是他们几个人的功绩,钱三强、钱雪森等人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只是后来国内大乱之时他们这些人都成了打击的对象,大部分人都离开了研究所。

    不过黄坤没有离开电子研究所,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所工作,当然,在那个时代他也受到了打击,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人员,但他的学问在那里摆着呢,很多工作还得由他来主持。

    在那十年之间国家的航天事业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黄坤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航天工程,可航天技术是需要各种电子元件的,电子研究所那是国家电子产业的顶级机构,当然也要参与其中,尤其是负责研制各种高尖端的设备,这些工作中,绝大多数都有黄坤的身影。

    直到改革开放后,老科学家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黄坤也成为了研究所的副所长,这个位置已经很高了,要知道此时的钱雪森教授也不过是国家航空航天研究所的副所长而已,两人的职务一般无二。

    在二十多年后,中国人有谁不知道钱三强、钱雪森呢?但在八五年,钱三强和钱雪森这些堪称“大佬”级别的人物还在默默的工作着,国家没有过多的宣传他们,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在刘琅看来,周明、谢喜德两人的历史功绩不亚于钱三强和钱雪森他们,可他们这些人在后世却不被多少人所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基础工作,繁重和琐碎,国人常常忽略这些底层工作,而对那些什么卫星工程、导弹工程感兴趣,因为这些引人注目嘛,但是别忘了,没有那些基础工作卫星是上不了天的,导弹也不会飞出去,就好比一家汽车公司造出了汽车,这立即会引起所有人的关注,但是没有机床你能造出个屁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