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7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7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次,看看刘家是否惹了麻烦,看到他们无事才放下心来,临走时还不停嘱咐。

    总之一句话,不该做的别做,不该说的别说,有人骂你有人打你不要还口还手,只要告诉民警,自然帮你出气。

    “严打”就如暴风骤雨,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吹的七零八落,社会秩序也很快恢复过来。

    算起来,“严打”对阜城这样的小城市影响还不算大,毕竟阜城这样以工业为主的城市“闲散”人员不是很多,一个多月的时间,刘琅在大街上也只看到有六七十人被“游街示众”,这意味这整个阜城被枪毙的“罪犯”也就这么多了,跟那些动辄几百数千被判死刑的大城市是无法相比的。

    别说是首都沪市这样的大城市了,即使是辽北省的省会沈城,短短几个月内就抓了近万人,被判死刑的“罪犯”多达一千多,剩下的人都关进了监狱,一时间沈城的监狱都人满为患,有些“重刑犯”还直接被送到遥远的北疆,半辈子都要在无尽的沙漠中生活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一名亲人被判了刑,那对这一家人来说就如天塌下来一样,但是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这一场“严打”不过是为了改革“保驾护航”的运动而已,帝国主义不好对付,这些“歹徒罪犯”还不好对付?在英明神武的人民警察面前犯罪份子连反抗的能力都没有。

    现在国家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全社会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国家的首长亲自来到了辽北省,亲自过问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省里的领导悉数参加,连肖南光也被找了过来,不过在这个会议现场他不是主角,主角是国家的首长和辽北省的父母官。

    “老丁呀!今年国家给我们辽北下的指标有点高呀!比去年增长二成,我们第一季度加班加点的干,也不过增长了半成,你看国家的指标能不能下调一些呀!”

    辽北省的第一书记胡卫国笑着对旁边的一位老者说道,而对方则是国家的副总理丁惠中。

    “哈哈,老胡呀!辽北省的实力谁不知道?除了首都和沪市外,就是你们省了,整个国家都要指望你们,你现在还跟我撂挑子,那我连哭的地方都没有了。”

    对方也是笑着回答。

    “老丁,你不要给我戴高帽了,我“胡大敢干”的脾气你还不知道?对国家和首长的要求从没有提出过异议,如果说让我们增产一成,我都不和你废话,保证完成,但是增加两成,谁敢保证?”

    胡卫国摆了摆手说道。

第四十六章 增产两成() 
“老胡,上面就是因为知道你“胡大敢干”的名号才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辽北,你们可是咱们新中国的长子,现在老子有困难,你第一个就得跳出来,要不然养活你这个大儿子干什么?”

    “哈哈,还大儿子,自古大儿子就不讨好,赚了钱都要给小儿子和孙子们花,现在深市搞什么特区,连土地都买给了资本家,让那帮人大发横财,有能耐让他们这帮家伙去搞煤炭搞石油,怎么反过来还让我们倒贴他们了,这笔账反正我是算不明白,你们谁能算明白了告诉我,也让我学习学习。”

    胡卫国撇了撇嘴说道。

    “老胡,你这话就有些偏颇了,那深市是特区,可以自己搞一套,这是试验田嘛,改革开放谁也不知道怎么搞,那他们先试验试验,现在看来还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的,只要有能借鉴的经验,我们就要支持,你们辽北也要支持,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借鉴?怎么借鉴?我辽北省也把土地买给资本家?那我胡卫国不成了大汉奸了吗?这事咱可做不出来。”

    “哎,老胡,你多想了,土地这个问题只是个特例而已,既然是试验嘛,就有好有坏,总不能一开始就全是好处吧,你要把眼光放在别的方面。”

    “别的方面?好,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到首都开会,在一家宾馆里住,结果喝到了一种叫做什么………可乐的东西,说是美国人的一种商品,那味道呀!简直比药汤子还难喝,跟红茶想必都差的十万八千里,更不必说茅台酒了,把这种东西引进来就是改革开放了?我想不明白!”

    “胡书记说得没错,那种饮料还有个毛病,喝完了肚子里都是气,憋得人好难受,也不解渴,简直是一无是处。”

    坐在胡卫国身旁的一个人接口道,他叫陈铁龙,是辽北省的高官。

    两人这么一说,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哈哈大笑,这种在首都内部流行的美国饮料不少人都喝过,的确是有股怪味,跟药汤子没什么区别。

    “别说你们了,就是我喝那东西也喝不惯,不过年轻人倒是很喜欢。”

    丁惠中笑道。

    “老丁呀!你说年轻人喜欢,就是问题了,改革开放我们都不反对,国家要富强嘛,谁都想吃得好穿得好,但是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不会无条件的帮助我们的,他们卖我们这种饮料有着什么打算?我看没有好打算,都是坏算计,就是想腐蚀我们的下一代,以达到他们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咱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上当受骗,要是等我们这帮老家伙都死了,那些喝着这些饮料的人执掌国家,这可怎么得了?”

    胡卫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安,这也是在场很多人心中的忧虑。

    “老胡,老陈,你们疑虑是对的,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嘛,现在首长们也在探讨,这改革到底怎么进行,土地问题也只有深市一家弄,其他地方是不会搞的………再说,现在也有好的一方面,沪市已经和西德合作,准备开始制造汽车,西德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数亿的投资,还会增加就业,你们看,这不是改革的好处嘛!”

    丁惠中说道。

    “不就是造汽车吗?四个轱辘一个车厢,有什么困难的,把我们的大卡车给他缩小两号就成了,还用跟西德人合作?”

    胡卫国答道。

    “哈哈,老胡呀!这造汽车可不是你说的那么容易,跟德国人谈判我也参加了,对方那种要求真是苛刻的要命,一个螺丝都要按照他们的图纸设计,你辽北省是工业大省,全国工业最发达,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你们也造不成这种零件。”

    “有什么造不成的?主席说过人定胜天,我就不信一个破零件就能难倒我们数万工程师,我看就是德国人故意为难我们。”

    胡卫国不以为然地说道。

    “好好好,你说得都有道理,咱们先不谈这个问题,你就说国家给你们下达计划能否完成吧,只要你表态,等下次去首都我就请你喝酒,不,喝那种可乐,让你尝尝“受气”的滋味。”

    “受气”的滋味?我现在就在受气,还用等到去首都?”

    胡卫国马上接口道。

    “哈哈,好,那就不受气,我家里有两瓶三五年的茅台,这现在可是珍品了,全国上下也没有几瓶,怎么样?只要你表态,等下次去我家,我就打开一瓶给你喝!”

    丁惠中许诺道。

    “老丁呀!我辽北省增产两成就值你一瓶茅台?这么得吧!一瓶咱俩喝,另外一瓶我拿走,要没有这个条件,那你还是回去吧,不管谁能完成,反正我是完成不了。”

    “嘿嘿,你老胡倒开始占我的便宜了,好,咱们一言为定,你完成今年上面下达的指标,我就让你连喝带拿。”

    “等等,等等,你们两个决定了,那我呢?把我扔一边了我可不干,那你们两个老家伙去做吧!”

    一旁的陈铁龙可“不干”了。

    “哈哈,老陈我怎么能忘了你,到时候我也给你一瓶!”

    丁惠中说道。

    “你看看,老丁你不实在呀!刚才还说只有两瓶,现在又出来一瓶,难不成你家是开酒铺的吧,我看在座的所有人都给一瓶算了!”

    胡卫国开玩笑地说道。

    “你们可别误会我,我家里只有两瓶,剩下的那一瓶就交给为民吧,他和我一起负责督导你们………为民同志,我替你决定没意见吧!”

    丁惠中看着自己下手边的一个人问道。

    “没问题,没问题,我就算没有,也要打着丁总理的旗号给你从别的地方淘来,老陈你放心吧!”

    “哈哈………!”

    这句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逗笑了。

    “好了,老胡老陈,这酒的下落没有问题了,那咱们就一言为定?”

    丁惠中看着胡卫国问道。

    “你们看看吧,现在老丁都会那茅台贿赂我们了,不过我这个人接受你的贿赂,你们回家就把酒准备好等着送礼吧!”

    在座的人都明白,国家下得命令,胡卫国和陈铁龙两个人再怎么有怨言,那也只能照做?他们二人只是借此机会发发牢骚,再讨些好处而已。

    “好了,既然你们两位父母官都答应了,那我和为民的任务就完成了,等回去我会向首长们好好给你们请功!”

    丁惠中听了对方的回答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甩开膀子抓紧工作,好给你这位首长脸上增光!”

    “哈哈,你老胡现在是越来越油嘴滑舌了!”

    两人的手此刻紧紧握在了一起。

第四十七章 大干快干() 
肖南光跟着众人走了出来,心里也在不停的盘算,胡卫国这个人他很了解,都是当年打过仗的老军人,对国家的忠诚那是没话说,国家让他去死也不会有半点迟疑,但是思想上就有些保守了。

    国家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不就是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困难不得已而为之吗?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改革开放呢?就是要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让自己走出去,了解世界接受世界,在肖南光眼里就是要打破陈规放手一搏。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整个国家都没有人完全能够说得明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用自己的脚趟出一条路来。

    现在的改革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就瞻前顾后,迟疑不定,这么下去怎么实现国家的富强梦想?

    国家现在要辽北省扩大产能,虽然一下子提高二成有些超出辽北省的能力范围,但起码说明南方的需求增大了,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这就是个好现象,你胡卫国做为一省之最高的领导,就要坚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怎么能当面发起牢骚呢?

    有些不妥,有些不妥呀!

    肖南光心中暗道,但是他也知道胡卫国当着一位副总理的面“放炮”绝不是无的放矢,他的主张在高层那里是有很大基础的,改革开放是邓公一手主导的,但邓公绝不是一言九鼎,很多老人对这种提议都有不同意见,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进行改革开放尝试一下。

    现在看来,改革绝对是利大于弊,而且还是远远大于,看看现在沈城的老百姓身上都穿上了“的确良”,“的确良”这种材料可就是从国外进口的纺织机制造出来的,很多人还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短短两三年就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改革这几年也有很多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缺点出现,这也是造成高层的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原因,肖南光就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