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72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72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不能什么都不闻不问吧,那做什么好呢?

    这些工人天天待在工厂里干活,工资待遇什么的没问题,但这里距离沪市市中心很远,做公交车都得一个多小时,这么远的地方自然不能天天去,只有周末才有空溜达溜达,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正是好动的年龄,天天憋在工厂里面要是时间长了精神就会出现问题了。

    刘先明没有任何架子,下班之后就到处“乱窜”,很快就跟这些工人打成了一片,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人私下里经常发牢骚,觉得生活有些沉闷。

    刘先明一下子就找到了自我价值,生活沉闷?好办呀!那就坐在一起唱歌跳舞吧。

    这一下可是热闹了,当大家坐在空旷的场地上高声齐唱之时,那种激荡的情绪随着产生,把心中沉闷一扫而光,就是刘琅和周明这些人也被感染,和大家高声歌唱起来。

    

第四百六十二章 善于创造奇迹的民族() 
数百人高唱爱国歌曲,这一幕让万贺何权等人感慨万千,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些人对于国家的感情,美国科技水平是远远强于中国,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美国人对美国的感情就很淡了,倒不是说美国人不爱国,而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黑人、白人、黄种人等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人种都能在美国找到,他们到美国生活的原因是想享受那里优厚的待遇。

    一个人为什么会爱国?不是因为这个国家给了他多少待遇,而是这个国家给了他多少感情,中国在近一百多年来就是个多难的国家,中华民族也遭受了无数的苦难,这种苦难都由所有国民承受,这就是一种患难与共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高于物质层面。

    “为什么在五十年代中国战胜了美国,我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

    何劲感叹道。

    “就是因为这种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有时候可以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放在战争年代,可以在战场上打败强大的敌人,放在现在的和平年代也可以创造出奇迹来,这芯片他们一定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何劲本身就成长在战争年代,对爱国热情非常熟悉,当年他也是怀着为国为民的情绪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幻想着学成之后报效祖国,只是大时代的变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原来的那份爱国热情早就深藏在了心底,现在听到激昂的歌声又将这份情绪唤醒出来,这是血脉的呼唤,永远也不会消失。

    刘先明这个办法的确有效,大家工作的热情又被激发出来,枯燥的生活之中也有了一丝趣味。

    时间飞逝,转眼之间就到了年底,刘琅这些日子很忙碌,也很充实,有时在中芯科技和大家弄着芯片,有时也会坐飞机回到首都看一看华夏大学的机床制造,不过他大部分时间还是留在沪市,因为他想亲眼看到国家第一块自主的芯片诞生。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块芯片并非是完全由国家自主制造出来的,因为主要的设备依旧是五年前在岛国进口的那套晶圆生产线,只是这套生产线内部的超过七成以上的零部件都升级换代了,尤其是光刻机,光源采用了国家最先进的分子激光仪器。

    和这台激光机一同抵达沪市的还有国家光学研究研究院的翟跃迪院长,然后翟院长在沪市也和众人干起活来。

    何权他们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他的帮助下中芯科技可以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建造的速度大大加快。

    八五年十二月份中旬的一天,由中国改造的晶圆生产线终于拧上了最后一颗螺丝,这预示着中国芯片第一期工程到了一个收尾阶段。

    这套晶圆生产线外观与之前差不多,但内部的零件已经完全不同了,五成以上的零部件全部变成了国产。

    零部件国产化,这是国家制造业必须要走的一步,如大众车一样,这个过程很艰难,从八零年到今年的五年时间里,才完成了百分之三十左右,这还是靠着从德国安德鲁斯公司进口来的机床完成的。

    芯片所需的零部件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万安公司的标准,不是提升某一条生产线的问题,而是提升整个产业系统的问题,就如一辆汽车,你要想达到进口车的技术指标,那就得从最小的零件做起。

    中国的制造业要想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如今的水平,在国家重点支持,工人们兢兢业业的环境下也得二三十年时间才有可能,这是由双方之间的差距决定的,两者的技术至少差了三代,每一代都得花上七八年的时间攻克,不是你想追就追的问题,即便是华夏大学如今做的事情,也只是要缩短和德国三流机床水平的距离,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德国现在把国内最先进的机床送给华夏大学,就是刘琅也得抓瞎,因为这些技术已经超过了他在国内所学的知识范畴,没有相应的知识做支撑,你就是真正的神仙转世也没,要不然刘琅也不会要去国外留学。

    同制造业相比,国家的电子产业就好多了,如果要划分世界电子产业的发展形势,那也可以分为三代,最新一代还是在美国,以万安公司为代表的芯片是最先进一代的集中体现。

    稍差一些的技术应该是在岛国,按照何劲的话来说,岛国的电子产业发展在最近七八年内非常迅速,已经非常接近美国了,比如五年前江南厂从岛国进口的那台晶圆生产线,放到现在也不落后,算起来应该是二代半的水平,五年前他们就能制造出这台生产线,五年后怕是已经和美国差不多了。

    再差一些的就是中国和韩国了,中国现在的电子产业的特点是散而乱,看起来什么都能做,但是做出来的已经是要淘汰的东西了,起码美国人不会用,韩国则不然,只有寥寥三四家大型电子企业,这些企业制造出来的产品可以提供给岛国,技术方面要比中国先进一些。

    但是中国有着一个韩国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人才相对较多,另外中国还可以举全国之力,不问成本的支持芯片的发展,甚至是宁可赔钱也要做。

    中国的这种优势就体现在了中芯科技上,以三代技术加上从全国抽调上来的人才,再加上举全国之力,硬是在短短的四个月里把三代的技术水平推到了二代左右,然后又在岛国这台二代半技术的基础上改造成为了三代产品。

    在何劲和万贺这些人眼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过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当年湾湾花了大价钱买到最先进的全套设备后也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制造成功。

    可是中国人不就是善于创造奇迹吗?当年原子弹厉害不厉害?美国人动员近了十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三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甚至动用了世界第一台电脑进行数据计算才生产出的原子弹,中国人靠着一帮人打算盘就给弄了出来。

    航天卫星难不难?中国人在一无所有,仅有几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科学家也不造出来吗?

    还有核潜艇,中国在核潜艇是个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也给弄出来了,而中国对核潜艇研究第一个对象竟然是一个从岛国武器展览会上偷回来的潜艇模型,靠着一个模型造出了自己的核潜艇,这种事情不是奇迹是什么?

    

第四百六十三章 第一块国产芯片() 
中华民族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还造出了原子弹、卫星和核潜艇,如果说这些都是奇迹,那么芯片产业还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起码就在晶圆生产线完成后,何劲等人都觉得这件事对中国来说不算什么,这不是说中国能够制造芯片没什么了不起,而是指芯片对世界的影响还很微弱,比不上原子弹那震天一响,也比不上卫星升上天穹后的遥遥俯视,他们没有刘琅重生的灵魂,不知道在二十年后,一块小小的芯片足以让整个疯狂。

    晶圆生产线开动,周明、谢喜德带着王元等几位资历最深的人小心的注视着设备的运转,这台设备里面所有的零部件加起来都超过了一亿元,尤其是那台激光光刻机和几百片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纯硅材料晶圆,光是这两个部件的价值就有两千万,更不用说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了,要是算上这些成本,那两个亿都打不住。

    一分钟后,一块巴掌大的集成电路板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那细小的纹路上镶满了更加微小的零部件。

    “成了!”

    何劲只是看了一眼就基本上判断出这块芯片完全符合万安公司的要求,当然,这块芯片还要进行测试,不能马上使用。

    “呼!完成了吗?”

    在场的人没有欢呼,只是长出了一口气,这副场景和当初华夏大学制造出不锈钢电炉截然不同,这种电炉制造成功的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中国自己掌握了一种先进的冶炼技术,国家的工业水平因此大大提升。

    所以,不是说中芯科技的员工不激动,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块芯片到底意味什么,制造芯片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刘琅在坚持,然后是高层们选择无条件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才最终走到了这一步。

    别说是中芯科技的人了,就是万贺何劲他们自己,对芯片的未来也不甚了解,即便是刘琅“吹”的天花乱坠,但那毕竟不是自己亲眼所见。

    “恭喜各位呀!中国的电子产业水平从今天起,从这一块小小的芯片起,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了!”

    何劲看着向旁边的刘先明和黄坤等人说道。

    “何先生,这可是你们万安公司的功劳,没有你们的鼎力相助,我们哪里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功?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了!”

    黄坤赶忙回应。

    “是呀!这么几个月来你们可是累坏了,别说是你们,就是我的嗓子唱歌都唱哑了,现在终于完成领导交个我们的任务了,所有人都可以好好休息一阵了!”

    刘先明的话让大家哈哈笑了起来,没错,这些天刘先明时不时地就带着大家高歌一阵,他带头唱,虽然五音不全可是情绪饱满,正是这种情绪时刻激励着众人。

    “刘琅,其实最感谢的人还是你,要是没有你,我们这帮搞电子的人就没什么用处了,或许再过几年,老的退休年轻的也会转行,所以是你拯救了我们,让我们这群老家伙还觉得有点用处呀!”

    谢喜德对着刘琅说道,芯片的未来如何他不知道,但这几年电子产业的情况他是一清二楚,国家已经对这个行业不重视了,就是因为刘琅要搞芯片,国家才重新把他们想了起来,又组建了中芯科技,现在把芯片搞了出来,算是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光是这份成就感就足以让他此生没有遗憾了。

    “是呀!我现在的情绪,恐怕只有当年看到自己国家卫星上天时才有,这种情绪已经二十年没有出现了,这……这真是激动呀!”

    周明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努力地控制着眼角即将留下的热泪。

    “成功就好呀!走,我们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大家,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黄坤一摆手,几个人从车间里走了出来。

    所有工人都围在外面,他们知道今天是试生产的日子,能否成功?

    “各位,我们的生产线已经制造出了芯片,虽然还需要测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