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275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275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十年代的大学生都有着一身傲骨,开放的社会也给他们带来了开放的头脑,如果刘琅靠的是权势,那不好意思,大部分学生连理都不理你一眼,可刘琅靠的是自己的天才和能力,这就让他有了无穷的魅力,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想跟着他成就一番事业。

    刘琅来者不拒,只要你学习好,那我一定让你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我的承诺!

    刘琅的承诺价值连城,所以他在的班级所有学生的成绩都在优良以上,同舍的杜松、林海,何涛三人的成绩没有低过九十分的,完全霸占了班级乃至年级组的前三名,堪称是华夏大学的学霸三人组。

    这是刘琅带出了的风气,让其他专业的学生羡慕不已,都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报考工程专业。

    

第四百六十七章 刘琅毕生的梦想() 
“大哥、二哥、三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只要成绩好,等到了大四我就让你们出国留学,到德国或者美国学习他们先进的制造技术!”

    在宿舍里,刘琅一边吃着午饭一边说道,他会到华夏大学够又回到了同学之间,虽然现在已经临近期末,但刘琅还是执意要住在宿舍里,每天和同学们聊聊未来,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学生涯马上就要结束了,要格外的珍惜仅有的一点时间。

    “嗯,刘琅你放心,别的我们不会,但是搞制造我们不比别人差,因为我们是华夏大学的学生!”

    老大杜松郑重的说道。

    “老大,这话说得就不全面了,华夏大学的学生不能比别人差,但别忘了,我们还是刘琅的同学,是他的宿友,那我们就要比别人强了!”

    老三何涛在一旁反驳。

    “咱们华夏大学是我们国家的最高学府,但是跟西方发达国家比起来就差了不少,不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我们就无法超越他们!”

    老二林海也有着自己的观点。

    老大杜松耿直,说话直来直去,老二林海非常严谨,做事一板一眼,老三何涛头脑灵活,鬼点子很多,三人各有特点。

    “呵呵,你们说得都对,华夏大学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顶尖学府,只是现在还差点,所以我才会让你们出国学习,但是你们一定要学好,不能弱了我这个世界冠军的名声!”

    刘琅开玩笑地说道。

    “刘琅你放心,这种事情一定不会发生!”

    三人异口同声。

    “这我相信,但是三位大哥要记住,咱们到国外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自己的水平,最重要的是学成归来为国家效力,或许你们现在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一旦到了国外,见识到他们的优势之后就会被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所吸引,要想抵住这些诱惑可是不容易的。

    如果你们想过上好生活,我不会阻拦你们,纵然是留在发达国家不回来,我也不会怪你们,可你们要想成为一个被写入史册的人,那就要回到国内,和我一同成就一番大事业,到那时,你们不仅仅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还能得到无上的荣耀,这些可不是你们能在国外得到的东西!”

    刘琅可不希望他们学成之后留在国外,那样就是国家的损失了。

    “刘琅你放心,纵然现在我们的国家有种种不完美的地方,可是她毕竟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根就在这里,树长的再高,没有了根也活不了,我们的一生必将献给我们的祖国!”

    三人同时郑重的承诺。

    杜松、林海与何涛三人是刘琅的铁杆儿,以后必定会重用,张海军也算是刘琅的铁杆儿,这四个人对刘琅是绝对的忠心耿耿,刘琅以后要成立企业,他们就是将军,除了这四个人外,华夏工业科技还有一帮人也是刘琅的“心腹”。

    这两年来刘琅在华夏大学中笼络了很多人,这种笼络不是靠着什么权谋手段,而是靠着刘琅的能力和巨大的财力………当然,能力是最重要的,谁都看得出来跟着刘琅就有好果子吃,财力只是一种工具,可以让他们彻底安下心来工作。

    刘琅笼络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未来做打算,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人才,没有人才你就是有再好的技术也没用,或许有人会说,这些人才不是已经为国家工作了吗?

    没错,刘琅用这些人才最终也是要壮大国家,这也是所有企业的终极目标,但是如何才能发挥出这些人才的最大功效呢?

    国家为主体的企业,也就是国企有着天然的缺点,那就是自我创新太少了,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因为国企担负着国家的命脉,不能有任何失误,比如说二三十年之后国家的石油、石化等大型国企,他们的使命是维护国家能源方面的平衡,绝对不能出现失误,一旦失误就会导致巨大的灾难,而且国企的背后是国家,主管部门很多,很多决策都是国家层面下达,绝不会听从某个人的命令,这就让国企的管理相对僵化,而且创新能力不足。

    国家不能没有创新,而这种创新的使命大部分就只能落在了私人企业身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他们的创新即便上都来源于私人企业,比如美国创新的核心地方是硅谷,从硅谷中走出了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以及特斯拉等等,每一家都影响整个世界,中国也是如此,二三十年后的企鹅、阿里都是国家创新最典型的企业。

    或许等到二十多年后国家的技术已经提高上去了,但这远远不够,以整个人类族群来说,他的征途绝不是地球这个弹丸之地,而是宇宙这个无边的海洋,人类的未来必将是离开地球驶向辽阔的大海,这就需要人们不停的创新,不断的突破。

    国企中当然也有人才,但是因为先天的缺点,不少人才都无法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才能,既然你做不到,那就我刘琅来做吧,创新才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

    刘琅这种想法听起来有些不切实际,如果讲给那些四五十岁的人听,即便他如此天才,恐怕也得不到多少回应,但是要知道,刘琅现在才几岁?才六岁而已,他有太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这个目标。

    在他重生的那个年份,距离现在也不过是三十多年,在那时,人类已经开始向一个全新的时代发展了,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和新材料都进入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后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取得了无法想象的进步,但是当世界进入到那个全新的时代后,其发展速度比中国这几十年的速度还要快,甚至是快出很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再发展三十年,也就是二十一世纪中期会达到一个什么高度,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到,或许到那个时代,人类真的能在生命上实现突破,能在航天技术上实现突破。

    所以,即便是刘琅提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后,如老人家这样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们也只是把自己的思维提升到了国家未来三十年的发展高度,但刘琅却已经把自己的眼光放在了未来七十年,甚至是一百年,毕竟到那个时候或许刘琅依旧活着,可以亲眼看到大时代的变迁,那才是他毕生的梦想。

    。

第四百六十八章 准备留学() 
“刘琅,你出国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因为可以学到更好的知识和技术,但是你要到哪个大学去学习呢?”

    熊怀志在办公室里正和刘琅聊着天。

    “嗯,这还没有想好,不过一定要工程类学科最好的学校了,美国有两所大学这方面的教育最好,现在有两个目标,一个是麻省,一个是斯坦福!这两所大学都是工程类非常优秀的院校,我的选择就在他们两个之间!”

    “呵呵,看来你是早有准备呀!”

    熊怀志很羡慕刘琅,不是羡慕他的才华,而是他的年纪,当然,六岁太小了,天下只有刘琅一个人,如果熊怀志再年轻二十岁,或许他也可以到国外去深造一下,起码可真正看一看国外那先进的科技,但现在他已经七十多了,确切的说,过了今年,就是七十二周岁了,身体虽然还很硬朗,但不服老不行,说不定哪一天倒下了就起不来,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华夏工业科技的身上。

    “刘琅,你说得这两家大学非常有名气,我当年在德国留学时就曾听说过,只是有一点,他们并没有和咱们国家达成协议,通过公派恐怕暂时还行不通,或许再等一年能好一些!”

    熊怀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今年华夏大学和西方国家的很多大学都有了接触,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比如定期交流,举办多校峰会,互派学生等很多项目,其中互派学生学习是华夏大学重点的项目,现在已经和美国五所大学,德国两所大学以及岛国的两所大学签署了协议。

    其实不仅仅是华夏大学,首都大学、国家科技大学等数所国家的顶尖大学都加入了这个项目之中。

    这种协议对于中国来说很有帮助,可以帮助中国培养人才和增加国与国之间的学术交流,这也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项举措,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只是现在刘琅所说的这两家大学还没有和中国达成协议,没有协议,公派留学就不成。

    “教授,用不着公派,我可以自己申报!”

    刘琅回答道。

    公派留学生是要满足几个条件的,首先你要学习好,同学之间必须是佼佼者,要不然送给“废物”去那就白费了。

    第二个条件就是这学生要对国家万分忠诚,要不然出去后不回来那就是国家的损失。

    满足这两个条件后还要经过层层审查,华夏大学一年才会有二十几个名额,这二十几个人在国外的一切费用全部由国家支付,当然,华夏大学这二十几个公派留学的名额比其他学校都多,比如首都大学一年才有十个名额,这是因为华夏大学找到了万安这个金主,万安每年要为华夏大学提供五十万美元的留学基金,这笔钱足够这些人的费用了。

    刘琅当然符合这两项要求,但是他不会占用这个名额的,钱,在美国他可是有将近一百万美金,别说是留学了,就是想要移民过去也足够了。

    另外公派留学生的限制太多,什么不能超过年限了等等,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学生学成之后不回来,刘琅可不希望这些限制加在他的身上,自己怎么做还用别人安排?

    听了刘琅说要自费留学,熊怀志点了点头。

    “也是,你不缺钱,资金方面没有问题,而且你也不会留在外面不回来,这些限制对你没有用,只是,怎么才能申报那两所学校呢?需要咱们华夏大学帮忙吗?”

    自费留学近几年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毕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很多方面都放开了。

    熊怀志的一些同事,也就是华夏大学的老师,他们不少人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国外的大学,那些大学发来了信函,邀请这位老师出国访问,只要学校和对方国家的领事馆同意,这个人就能够出国,当然,这笔费用由你个人支付,甚至有的人没有经过学校的同意也义无反顾的出了国,或许他们就不想再回来了。

    刘琅知道,这是国家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次的出国热潮,不仅仅是那些老师,凡是有些国外关系的都想尽办法要出去,因为在他们眼里,国外的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