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364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364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钱的方面刘琅还不怎么担心,这件事首先是要和教委打招呼,那归鲁明志管,刘琅一句话的事情,然后是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国家也得出些钱吧!

    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在筹备和运转方面,一定要真正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这就要看王南的能力了。

    刘琅靠在车座上闭着眼睛想着各种细节,突然车子一顿,再次睁开眼睛就看到了不远外自家的房子,终于回家了。

    家中的亲人们身体都很好,尤其是太奶,刘琅前世这个时间段其实老人家已经去世了,可现在她拄着拐棍还能下地走路。

    其实太奶的年纪也才七十四岁,比熊怀志也就大三岁而已,前世她一生贫苦,长期的劳作加上营养不良摧毁了她的身体,这一世不同了,这几年来肉类根本不缺,还时不时的喝点牛奶,最近两年来还吃上了营养维生素,身体虽说不能完全恢复,但比前世可是强出太多了,刘琅估计太奶再活上七年八年也没问题。

    不仅仅是太奶,还有刘琅的爷爷奶奶也与前世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刘琅的爷爷前世在八七年已经因为突发的心脏病提前退休了,这时才五十二岁,原因就是他对工作太偏执,每天在工厂里都要和那些偷懒的工人大喊大叫不得病才怪,这一世他老早就被市里调入机械局工作,现在担任市机械局的副局长,这个工作虽然也很繁忙,可也不会有人惹他生气,再说了,刘琅知道机械局再过几年就会被撤销,到时候爷爷也到了退休年纪,正常来说市里会给他一个正处级待遇然后退居二线。

    刘琅奶奶在八年前就得了脑病,昏迷了一个多月才苏醒过来,然后行动一直不便,不过这几年好吃好喝她的身体状态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行动方面跟常人无异,基本上恢复正常了。

    至于说姥姥姥爷更不必说了,前世他们到七十岁时还能干农活,这一世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相信活过百岁也有可能。

    刘琅的二叔前年结婚了,二婶和刘琅前世一样,看来两人的确是真爱,去年七月份生了个胖儿子,名字还和前世相同,刘琅这个堂弟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以后刘琅的三叔、姑姑、老叔以及姥姥家那边的舅舅姨姨们以后的爱情会如何他就不知道了,小小的蝴蝶效应都能引起连锁反应,自己如此直接的影响到了周边的亲人,足以改变很多人一生的命运,他们的婚姻和子女恐怕都会和前世不同了。

    前世有些兄弟姐妹们必定不会在出现自己面前了,对于一个拥有两世记忆的刘琅来说实在是有点残酷。

    “或许,我只是来到了一个和前世一模一样的平行世界,原来的那个世界还在进行着,在那个世界里,自己的生命在三十多年后戛然而止……!”

    刘琅只能这样想了。

    。

第六百二十三章 变化巨大的北方市场() 
八六年的大年三十儿上午七点左右,刘琅还是和自己的几个叔叔到马家堡市场购买年货,这时的马家堡市场已经与去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路面被翻新,虽然不是什么硬质地面,但也是用夯实的石灰土铺垫,即便是下雨也不会太过泥泞,另外阜城市市政府还用铁皮制作了数十个铁质的货台,方便商贩们贩卖。

    看到这些货台,刘琅想起来了前世的一件事情。

    那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吧,自己差不多十岁左右,那时父母的工资也不高,为了填补家用父亲就在家里养了五六只鸡,起码每天能有一个鸡蛋吃,有一次父亲抓了一只大公鸡到这个市场来卖,刘琅也跟着,从中午一直到日头西转也没卖出去,刘琅闲着无聊就在这些货台里面窜来窜去,结果就觉得头顶一凉,有什么液体落在了脑袋上,伸手一摸竟然是一家大公鸡拉的屎掉在了头上。

    这件事刘琅一直没有告诉别人,现在看见这些货台又想了起来。

    这些现象都传达出国家改革开放的力度,即便在偏僻的阜城,市场经济也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了。

    大年三十儿的马家堡市场人头攒动,各种年货摆在柜台上,很多来晚的卖家找不到货台摆放就直接在空地上开始叫卖起来,什么苹果、白菜、猪肉、白面、大米等常见的商品自然齐全,另外还有一些往年看不到的商品也出现了,比如冻成一坨的墨斗鱼、小螃蟹、对虾和虾爬子等海鲜。

    虾爬子是北方称呼,在首都则是成为皮皮虾,不过这些海鲜产品现在并不是太吃香,油水不多嘛,大多是放在火锅里面入味。

    除了海鲜外,牛羊肉和鱼类也多了起来,比如刘琅就看到有人在贩卖足有五六斤重的大鲤鱼,一斤一块二毛钱,比猪肉便宜了一块多钱,很多人都争相购买。

    人们除了购买猪肉外已经开始挑一些牛羊肉和鱼类食物回家,老百姓的餐桌上已经不仅仅只是猪肉这种单纯用来摄入热量的食物了,味道更好的牛羊肉和鱼肉渐渐成为老百姓的选择。

    阜城虽然偏僻,但并不是贫穷,事实上,阜城职工的工资水平都要高于国家的工人工资水平,因为辽北省是工业大省,工业体系非常完善,从建国时就成为了国家的重工业基地,在五十年代就有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每年有数百万吨的煤炭源源不断的输向全国各地。

    刘琅的爷爷现在是副处级干部,工资达到了一百六十多块钱,跟阜城六级工的工资差不多,如果是八级工,每个月都能达到二百元,这还是普通工厂的职工,如果是矿务局的职工会更高一些,而且矿务局的职工每年还会有油票、煤票、肉票等福利,把这些算进去的话,一位矿务局的一线下井工人的工资每个月都收入都接近三百元了,这在阜城是绝对的高收入群体。

    正因为收入高,所以马家堡市场才会如此热闹,才会有这么多的商品,要是换成农村,即便是最大的集市也绝对见不到海鲜。

    刘琅一家人还像去年一样在一个早餐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油条豆腐脑,刘琅认得摊主,正是去年的那位,听二叔说对方常年在这里买早餐,除了买早餐外还在郊区有一个包子铺,虽然辛苦,但是收入也多,一年下来也得有三千多块钱,比普通的职工强出不少。

    现在阜城也出现个体户了,不过不是很多,有小饭铺也有小卖店,小饭铺一般都在城郊附近,多数都是有没有工作保障的农民开设,城市里面也有饭店,这些饭店规模不小,可都是国营属性由个人承包下来,也就是俗称的大食堂,在刘琅家不远的位置有一个“实习饭店”,就是矿务局旗下的大食堂,这是阜城最早的一批面向市场的饭店,即便是三十年后也依旧存在,只是在那个时代完全成了个人的产业,与公家再无关联了。

    几个人吃完了饭,刘琅的二叔刘东学对着那忙前忙后满头大汗的摊主大叫道。

    “老李,过来算账!”

    对方赶忙走了过去。

    “二哥,今天是三十儿,谢谢您一年来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今天这的早餐我请了,不用给钱了!”

    对方点头哈腰的说道。

    “哈,老李倒是爽快,不过你们是小本生意,我可不能占你们的便宜,来,这是给你的钱,不用找了!”

    刘东学拿出一张大团结甩给了对方。

    五个人这一早餐一共才五块多钱,刘东学当然不会占他们的便宜,现在刘家可是有钱,不仅仅他们兄弟都有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刘琅每次回来都要给钱,这次回家更是给了刘琅的爷爷十万块钱,另外刘东学已经成家,算是自立立了门户,刘东来当然也要表示,给他一万块钱。

    身价过万的刘东学自然不会在乎这点小钱。

    “这……这不行呀!”

    对方拿着十块钱不之说什么好了,想要找钱时众人已经走进了市场。

    “二哥,这后丘是我特意为你留的!”

    “二哥,看看这牛腱子肉,吃了长劲儿呀!”

    “二哥,这大虾就你能吃得,来两坨吧……!”

    刘东来不在家,刘东学就是刘家的大管家,负责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所以市场上那些经常卖菜的人都认识他,大多数人也知道,他就是那位连邓老都亲自接见的天才刘琅的二叔,连市里面的大官见到他也客客气气,再加上刘东学买菜从来不砍价,所以只要他来市场,那基本上就成了商贩竞相追捧的对象。

    “嗯,猪肉都吃腻了,不买………你这个牛腱子不错,来五斤……这个羊肉也可以,回家能包饺子,来三斤……这个虾爬子也可以,还有这坨对虾,这些都给我拿来吧!”

    不一会儿的工夫刘琅的三叔和老叔手里就已经满满当当了。

    “东学,你也来买菜了?”

    几个人正走着,迎面碰到了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杜叔,您也来买菜了!”

    刘东学看到对方赶忙迎了上去。

    “杜叔,这是我大哥,刚刚从美………从首都回来!大哥,这位就是咱们区的区长杜叔!”

    “东来回来了?”

    对方听到这个名字赶忙走到了近前,眼睛盯在了刘琅身上。

    “这就是神童刘琅吧!”

    他看着刘东来小声的问道。

    “杜爷爷好,我就是!”

    刘琅笑着回答。

    “哎呀!这一次真是看到真人了!”

    刘琅在普通人眼中就是传说一样的存在,尤其是一些官员,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了刘琅如今在高层眼里颇受重视,甚至有的传闻中说他已经成为了未来国家高层的接班人………总之就是市长这一层次想要见到这个神童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他一个区长竟然看到了传说中的人物,能不高兴吗?

    “东来呀!现在在哪里住呢?还在首都吗?现在是不是都当上处长了?真是年轻有为呀!”

    对方拉着刘东来的手讨好似的问来问去,刘东来只能笑脸回答,足足有十多分钟他才松开手。

    “东来呀!以后回家要是没事就去杜叔叔家坐坐,咱们走得再远阜城也是故乡,咱们的家都在海东区,东学,东来不在家你要是有事就找杜叔,知道吗?”

    “好好,谢谢杜叔了!”

    刘东来和刘东学两人齐齐点头。

    。

第六百二十四章 从广告中看时代的发展() 
几个人在市场上逛了将近一个小时,买了不少东西,刘东来夫妇回来的时候已经拿回了一车斗的东西,不过那些东西大半都给了刘琅的姥姥姥爷家,然后立刻就被十几户亲戚给瓜分了,刘琅听母亲说有几户亲戚还因为“分赃不均”吵了起来,最后被刘琅的姥爷一顿臭骂,告诉他们再贪得无厌就让刘琅从此不理他们,这才让他们消停了下来,但徐文秀已经决定把这几户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列为不受欢迎人士。

    现在的徐文秀已经不是几年前没有见识的女人了,在首都待了两年多,又在美国待了大半年,见的人非富即贵,她的气质和学识超出普通人太多,脸色一沉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

    一家人回到家,徐文秀带着弟妹和小姑子正在筹备一家人的年夜饭,刘琅的爷爷则和几位老邻居下着棋,不一会儿的工夫王抗日骑着自行车来拜年了,他现在是另外一个市的副市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