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36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36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上准时八点钟,八七年春节晚会正式开始,以一首“祝岁歌”为开始,然后是一片锣鼓欢腾。

    很多节目刘琅已经忘了,不过有的节目还是让他唤起了曾经的记忆。

    “血染的风采”这首歌无疑是这个时代颇具代表性的歌曲,军人们钢铁的意志成为了改革开放坚强的后盾。

    刘琅对歌曲不感兴趣,倒是有几个相声和小品让他重温了一下童年的快乐,比如有马季、赵炎等人合说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姜昆、唐杰忠表演的《虎口遐想》等,每一个都是经典之作。

    当然,最让人高兴的是西游记剧组的全体成员出现在了晚会现场,立刻引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刘琅的爷爷和叔叔们也是不住的叫好。

    这个时代节目毕竟太少,整个国家凡是有电视的人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这一年来最为精彩的春节大餐,如果统计收视率,恐怕春节晚会儿能达到百分之百。

    刘琅一家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渡过了年三十儿的午夜。

    凌晨时分,电视里敲响了新年的钟声,外面也传来的鞭炮声,今年放鞭炮的人比往年都多,天上偶尔还会闪现出道道烟火,刘琅的二叔带着两个兄弟跑出了屋子,一声大喝就引来了不少邻居。

    “刘家要放炮了!”

    刘琅的二叔在几天前就买了三百多块钱的炮仗,在这个二踢脚只有两毛钱的年代,三百多快钱的炮仗都能打一场小型战斗了。

    刘东学也不吝啬,把这些炮仗分发给几位邻居,又一人给了一根中华烟,随着引线燃烧到了尽头,一声震天响将炮仗推上了天空。

    “轰隆……轰隆………!”

    巨大的爆炸声在空中响起。

    “哗啦啦!”

    还有那耀眼夺目的璀璨烟花在空中绽放,地面所有人都抬头望去露出了欢笑。

    “新年快乐!”

    刘琅看着满天的烟花悄悄地对着自己说道。

    “希望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快快乐乐,希望国家能快快发展,也希望我自己能快快长大,看到一个不同的未来!”

    八六年就在欢声笑语中渡过了,之后的几天当然还是到姥姥家去住,然后春节的气氛就渐渐淡了下去。

    刘琅当然不能闲着,他把从美国学到的东西全部写了下来,这可不是原封不动的知识,而是经过他自己理解和掌握后新的知识,是专门针对国家当前工业科技很多薄弱环节的针对性解决方法。

    当然,刘琅虽然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高尖端的技术他也不知道,但是中国工业恰恰缺少的是基础,而他这些文字对这些基础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补充,一旦熊怀志教授能把他所写的这些要点实践化,那么国家的工业水平必定会有一次不小的提升。

    一周的时间刘琅足不出户,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识结合国家的实际写出了一份材料。

    不像是《第三产业浪潮》,资料没有固定的名字,完全是以论文形式,小到一件零件如何制造,大到如何提高机床的整体精度,整整十篇论文,共三万多字。

    这些论文的价值比国内的教科书大多了,原因就是文章都是有的放矢,针对某些问题所写,不像那些教材都是一些过时的知识,学完后对于如何提升也没有个完整的规划,甚至这些论文都可以提炼出来直接编写成新的教材拿给学生们学习。

    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让他们在细微处学到先进的技术理论,事实上刘琅写这些文章的目的就在于此,他自己掌握对国家的工业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只有更多的人掌握后在用在各种生产实践中才会整体提升国家的工业水平。

    转眼间二月份马上就要过去了,刘琅又要离开了,倒不是回美国,斯坦福大学要等到三月底才会开学,比国内的大学晚了将近一个月,他要先回首都把这些资料交给熊怀志教授,然后再找鲁明志,争取把“希望工程”列为国家重要的一个教育工程,这件事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大事,然后还要到沪市找中芯科技聊聊。

    这样算起来,在刘琅出国之前一个月的时间还真是有点紧张。

    刘琅给孙虎打了个电话,一天后孙虎开着车就到了阜城,刘琅把随行的物品拿好,自己一人随着孙虎前往首都,刘东来夫妇并没有随行前往,这也是刘琅的主意,他们在家总共也没有待上几天,自己离开那是办事,父母总得多住些日子陪陪爷爷奶奶他们吧,还有太奶,见到刘琅要离开眼泪都流出来了。

    刘琅到首都第一件事就是把厚厚一摞子草稿交给了熊怀志,熊教授只是翻了翻就深吸了一口气,这些资料给他带来的是欣喜和震撼。

    他是专家,对国内的工业水平完全掌握,知道这些资料对于现阶段国家机械制造有着多大的价值,说价值连城或许过高了,但是价值千金还是有的,只要华夏大学把这些知识消化掉,恐怕在机床的改造提升上还能取得不小的突破,要知道现阶段华夏大学在这方面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大家都有种无力下手的感觉,一旦有一个小小的突破,那么很可能就会以此为契机进入到下一阶段的研发之中。

    “刘琅,你这些资料真是太及时了,有了这些资料,华夏工业科技就有了新的目标,循序渐进之下便会找到突破的机遇………哈哈,不愧是我熊怀志的徒弟,干的不错!”

    熊怀志看着刘琅,眼里面尽是欣慰和希望。

    就算是刘琅毕业能拿回这些资料就已经让中国大赚特赚了,可刘琅才学习多长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半学期罢了,半个学期就学到了这么多实用的知识,谁知道等他毕业后能带来多大的惊喜!

    熊怀志觉得自己是看不到国家工业真正强大的那一天了,但要是能看到国外最先进的核心技术,那他死也瞑目了,现在刘琅就给他希望。

    “刘琅,你在国外就安安心心的学习吧,我就在家里把这些资料给他消化的干干净净,咱们爷俩一内一外,一定要在最短时间内把老美的技术学到手!”

    “教授,我看这些资料也要制作成教材,让更多的人掌握,至于说实践方面,教授您掌控大局即可,无需亲自上阵!”

    刘琅把这些资料交给熊教授是很矛盾的,因为他知道,一旦对方拿到了这些资料势必又会投入到疯狂的工作中去,他身体已经不适合进行那些高强度的工作了,可是不给他又不行,这可是他毕生的愿望呀!

    “这些你就不用管了,你的责任就是好好学习,我的责任就是抓紧工作!”

    熊怀志一摆手道。

    好吧!

    刘琅无奈的摇了摇头。

    。

第六百二十七章 一刻都不能耽误() 
把资料交给了熊教授之后,刘琅又马不停蹄地跑到了教委,找到了鲁明志,希望工程是大事,他一刻都不能耽误。

    “鲁爷爷,我有一件事情跟您说!”

    刘琅直接就来到了鲁明志的办公室。

    “小家伙,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快坐!”

    鲁明志这个层次的国家领导对刘琅在美国的一些事情还是知道的,刘琅在美国叱咤风云,刚到那边就赚了几千万美金,帮助军队赚了一千多万,这对国家的贡献比很多大型企业都多。

    “鲁爷爷,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跟您说!”

    刘琅就把要建立一个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成立希望工程的事情讲给了鲁明志听。

    “嗯,嗯,很好,很好,不错不错!”

    鲁明志一听眼睛一亮,不住的点头,

    鲁明志觉得刘琅这个建议非常好,甚至可以提升到国家层面来实施。

    八七年邓老出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不是开始改革开放,而是恢复国家的高考制度,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才的价值,没有人才就没有国家的未来。

    不过教育也是需要成本的,首先是得需要书本吧,没有教科书就是天才也没用,然后是需要师资资源,熊怀志的徒弟跟其他老师的徒弟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在八十年代高考的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把高中的书本吃透就差不多可以考上,但是话说回来,那你得先把小学、初中的课程弄明白才行吧。

    现在的农村是有小学的,但是上学要交钱,学费倒是不多,一年下来也就十块二十块,可农村的收入很低,这点钱很多人也拿不愿意拿出来,绝大多数的孩子上到小学三四年级就会辍学回家种地去了。

    如果是少部分人那还好,但全国十亿人口农民占了七亿,其中青少年又有将近一亿,几乎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这些青少年中又大多数无法上学,你说对国家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如果这些孩子都能上学,未来必定会出现科学家、艺术家,不是可能,而是必定。

    其实国家也早就对这些农民关注了,这几年又是减税又是土地承包,就是为了增加他们的收入,但这是长期的举措,不是短短一两年内就能得到解决的,刘琅提出的希望工程无疑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办法,而且抓住了重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问题。

    “鲁爷爷,我希望这个青少年发展基金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的组织,当然,其中的一些专职人员可以有官方的身份,但这个基金会不能被列入国家部门,因为那样的话就可能被各方掣肘,导致效率低下。”

    “非官方非盈利组织?那钱从什么地方来?没有国家专项资金怎么行?”

    在鲁明志看来,很多重大项目还是国家牵头,毕竟需要钱,除了国家外还会有谁能拿出大量的资金?

    但是刘琅可不是这么想,在前世,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是一个非官方的组织,类似红十字组织,直接针对民间进行资金募捐,政府只负责对资金使用的审核工作,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鲁明志也明白刘琅的初衷,但是这样真的能筹集到资金吗?

    “鲁爷爷,希望工程一旦成立,我承诺每年捐助五百万人民币,另外我还可以让火家等人也加入进来,我相信会有不少港岛的富翁也会加入,这样下来,在头几年内每年就能收到不少于一千万的资金,这些钱和我们国家农村贫困人口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起码能解决数十万青少年的上学问题。”

    “什么?你每年捐助五百万?”

    鲁明志吓了一跳,这可不是小数目,有了这么多钱可以为农村盖多少学校?可以帮助多少优秀的学生上大学?简直是功德无量。

    “钱的事情我说到做到,最关键的还是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个组织首先要是非官方的,另外我也有一个人选,或许他能够担任这个基金会的组织工作?”

    “哦,刘琅你有人选?”

    刘琅的话让鲁明志心中一动,看来刘琅还是担心组织的问题,要亲自选派一个人。

    “这个人叫做王南,是国家电视台知名的记者!”

    “王南?记者?你怎么认识他的?”

    这个人选有些出乎鲁明志的意料。

    “说来也巧,我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帮湾湾人,他们正在拍摄纪录片……!”

    刘琅把之前碰到的事情讲给了鲁明志。

    “原来是这样呀!这件事我听说过,当时总理还召开个回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