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39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39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这密电上还写着让王抗日陪同前往,把他叫过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一位秘书眼尖,看到了王抗日的名字。

    “对,把这个王抗日叫过来,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我们两人都不知道,倒地是怎么一回事?”

    很快,王抗日来市政府。

    “王抗日,这份文件倒地是怎么回事?”

    市高官张洪光把密电甩到了对方面前。

    “什么密电?”

    王抗日拿过来一看立刻明白了。

    “书记,市长,是这么一回事………!”

    王抗日赶忙把来龙去脉都告诉了对方。

    “什么?这个刘琅才三岁?是个神童?连国家都知道了?”

    两个人听了都是一惊。

    “没错,这刘琅的确是神童,而且省正协的肖南光副主席都亲自到阜城看过他,想必这件事就是肖副主席推荐上去的。”

    王抗日急忙把事情往肖南光身上推。

    “呵呵,好你个王抗日呀!你可真是鬼道,发现了一个神童竟然不告诉我们两个人,肖副主席来阜城,你也不告诉我们一声,我看你的野心不小,是不是想当书记市长?”

    既然是个好事,两人心中都是一松,可对方瞒着他们上报,那就让二人不爽了。

    “两位大人呀!这可不怨我,当初我发现刘琅的时候,只是觉得他非常聪明,按照省里的要求就报了上去,这算不得什么大事吧,我哪里敢惊动两位?后来肖老知道后就偷偷到了阜城,他特意让我不能外传,就怕打扰了你们的工作,至于后来上报国家的事情,我也就不知道了。”

    王抗日当然不会承认自己有野心了,所以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了肖南光身上,反正你们两个不会去和肖老对峙。

    “你呀!你呀!这一下你王抗日可出名了,以后要是当了大领导,可别忘了提携我们两个小民呀!”

    都是在官场混了数十年的老油条,谁不知道谁?他们也知道,这一次王抗日恐怕被提拔了,自己不会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去埋怨对方。

    “哦,对了,我记得前些天有位叫做刘东来的同志帮助轴承厂买到了一百吨钢材,他就是找的肖南光副主席吧,这个刘东来跟刘琅是什么关系?”

    市长开口问道。

    “对,李东来就是刘琅的父亲,当初是他们两个人一齐去的沈城。”

    王抗日回答。

    “一个副省级领导能帮一个工人这么大的忙,看来这个刘琅小朋友的确有不凡之处呀!王抗日,你马上坐我的车,把刘东来父子接过来,我们要亲眼看看这个小神童!”

    市长一声令下,王抗日毫不犹豫,马上坐上一辆拉达汽车,先是到了人事局找到刘东来,不由分说拉上他,然后又去了刘琅的家,把刘琅也接上了车。

    “什么?国家教委下了文件要刘琅到首都?”

    这个消息让刘东来大为震惊。

    “没错没错,红头大印清清楚楚,我都是第一次看到国家教委的印章,都是因为你家刘琅呀!”

    王抗日高兴地说道。

    “去首都!”

    刘东来虽然心中高兴,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不由得又担心了起来。

    “东来你放心,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因为刘琅年纪还小,国家允许你们一家人一同前往,所有费用都由国家出,不用你们花一分钱,嘿嘿,我也跟着沾光,为你们带路。”

    “我们也能去首都?”

    刘东来一愣。

    “文件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差旅费全免,还要按出差给予补助。”

    对方回答。

    “给补助?什么补助?”

    对于刘东来来说,补助这个词还从没有听过。

    “哎呀,东来你就别说那么多废话了,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不能让你们赔钱就是,你们有一个刘琅这样的神童,还会在乎这点钱?没眼界,没眼界!”

    几个很快就来到了市政府,见到了阜城市两位最大的官员。

    “哈哈,你就是东来同志吧,我是王洪光,这位是卢建设,你的大名我们可早就听说了,最近工作忙,直到今天总算见到你这位好同志了,来,请坐!”

    刘东来从报纸上看过这两个人,急忙伸出手他两人握手,如今的他见到两位市级领导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唯唯诺诺,毕竟是和副省级高官一桌吃过饭,见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

    “呵呵,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刘琅小神童吧,来吧,咱们也握握手!”

    “两位领导好!”

    刘琅非常大方的伸出手。

    “呵呵,果然是神童,一点都不怯场!来,小朋友也坐嘛……小杜,去给倒两杯水!”

    秘书立刻倒了两杯水过来。

    这位书记询问了刘东来的工作情况,又问了刘琅一些小问题,比如喜欢看什么书了!平时吃多少饭了等等,在大人眼中刘琅始终是个孩子。

    刘东来回答的很谨慎,刘琅则没什么顾忌的,说自己喜欢外语,还随口用俄语念了一段诗歌,把外场的人震的一愣一愣,反正他是孩子,谁也不会把他怎样。

    “真是个神童呀!我看比那位宁柏都强,宁柏可不会外语吧!”

    “书记说得没错,刘琅不光会俄语,还会英语。”

    王抗日在一旁说道。

    “我们阜城出了一位神童,整个阜城人民都感到光荣,这件事要大大的宣传,要让阜城人民知道!”

    “书记您放心,这件事我马上通知侯部长,明天阜城日报的头版头条就会把刘琅的事迹刊登出来!”

    一位秘书马上接口道。

    “不是头版头条,正是正版刊登,这是我们阜城的一件大事。”

    一旁的市长也接口道。

    “老王,刘琅现在被教委点名,我们一定要配合好上面的工作,别的做不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是没问题的,刘琅还小,首都又远,他们一家三口都去,王抗日陪同,一切经费由市里面拿,另外通知刘琅母亲的工厂,让他们无条件的配合工作,要是谁敢难为,就让他来找我!”

    卢书记对着王市长下达了指示。

    “卢书记放心,刘琅母亲在机床厂工作,我一会儿就让办公室下个红头文件,让他们配合。”

    对方点头道。

    “东来同志,你看我们这么做怎么样?”

    卢建设笑着看向刘东来。

    还没等刘东来说话,一旁的刘琅先开口了。

    “谢谢两位爷爷,要是让肖爷爷知道了,他也会感谢你们的!”

    “肖爷爷?”

    对方愣了一下。

    “书记,就是肖老,现在肖老对刘琅可是视同己出呀!”

    王抗日解释道。

    “哈哈,好,刘琅小朋友咱们可要说话算数呀!”

    对方等的就是这句话。

第六十五章 到首都() 
果然,一天之后阜城日报正版刊登了刘琅的事迹,说他三个月就会说话,五个月便会写字,一岁时就能背诵唐诗,两岁还学了外语,现在被国家发现,马上就要到首都上大学。

    最后报纸上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向神童刘琅学习………。

    好吧,刘琅看到这篇文章后差点被气的从炕上摔下来。

    “向我学习?学习什么?谁能学习?真是胡闹!”

    好在这阜城日报没什么读者,都是政府和工厂统一订阅,政府的工作人员还能看看,至于工厂里的工人,他们天天工作哪里有时间看报纸?

    首都是国人最向往的地方,刘琅的父母长这么大也没有去过,这一次听说可以去首都,两人都觉得有些紧张。

    听说自己的小孙子要出门,最悲伤的就是刘琅的太奶,她拉着刘琅的手不愿意放开。

    “太奶,我就出去几天,你在家里可得听话,晚上早点睡觉呀!”

    刘琅也舍不得太奶。

    “嗯,嗯,那你得早点回来!”

    太奶点着头答应,到了她这般岁数,跟小孩子也差不多了。

    “东来、文秀,你们到了首都一定要照顾好刘琅,知道吗?”

    爷爷嘱咐道。

    “爸,你放心吧,把我丢了也不能把我儿子给丢了。”

    刘东来说道。

    刘琅的奶奶没说什么,只是抱着刘琅在他脸上不住的亲着,眼里流露出不舍。

    “奶奶,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刘琅的小手在奶奶脸上轻轻的抚摸。

    “大哥,大嫂,听说首都有烤鸭,回来时一定要买两只。”

    刘琅的叔叔和姑姑关心的只有食物,他们从电视上知道首都有很多美食,尤其是烤鸭最是著名。

    “放心吧!”

    刘东来点头道。

    三口人又到了刘琅的姥姥家,姥姥姥爷对刘琅也很不舍,当然,刘琅的那些舅舅姨们也“预定”的很多礼物。

    这一次首都之行市里可是拨下了“专款”,给了刘琅一家人三百块钱,要是放到十年二十年后,三百块钱连车票都不够,但是在八三年,三百块钱可不是小数目,足够一家人在首都玩上一段时间了,至于差旅费用,那都是由公家报销。

    几天后,刘琅一家人和王抗日登上了火车,从阜城经过的火车只能达到沈城,几个人在沈城逗留了一天,看望一下肖南光,然后才坐上了去首都的火车。

    从沈城到首都不过八百多公里,可就是这八百多公里,火车走了十六个小时,从头一天的下午四点,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八点多钟才抵达了首都。

    阜城的火车站连一百人都装不下,沈城的火车站上下两层,每天都有数千人进出,而首都火车站的规模更是沈城不能相比,巨大的站舍大楼好似一座巨大的城堡,里面的候车大厅能容得下近万人,站在大楼前面抬头看去,旁边有一座巨大钟楼,每到整点时分就响起如雷般的声音,站舍大楼的正中央则挂着一幅伟人画像,目光入神栩栩如生,而大楼前面的广场更是无比的宽阔,比阜城的市中心广场起码大出十倍。

    刘琅的父母,包括王抗日都没来过首都,站在站舍大楼前面的广场上眼睛都不够用了。

    “这就是首都了!太大了,太大了!”

    这里不光大,人还多,南来的北往的,一个个背着黑色皮包匆匆行走,甚至刘琅的父母都没看过这么多人。

    “首都的人太多了,光是车站这里怕就比我们阜城多了!”

    刘东来感叹道。

    “那当然,这可是首都,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

    王抗日接口道。

    “这还多呀?”

    刘琅暗自说道。

    他前世可没少来首都,每一次来广场上的人都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走的慢一点都会被后面过来的人挤到,那才是人多,现在眼前这点人恐怕连当时的零头都不够。

    “东来,看那边!”

    刘琅的母亲拉了拉丈夫的胳膊。

    几个人看了过去,只见在广场四周有很多青年,年纪也就三十左右岁,一个个穿着牛仔裤带着蛤蟆镜,这些人的服饰在刘琅父母看来实在是新潮。

    这些人或是两三一伙,或是三五成群,一个个手里拿着黑色的皮包,见到从车站里的人就迎了上去。

    “哥们,要不要电子表!”

    “哥们,我这里有体恤衫!”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