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43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43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本《第三产业浪潮》以后很可能会成为经济学界一本经典的书籍,甚至随着时间的发酵,这本书的价值才会真正显现出来,五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再来看这本书,才会真正感到作者的高明之处。

    刘琅对时代发展有着极为敏锐的感觉,威尔逊教授可不认为他这种敏锐只在经济方面,或许在其他行业他会有更加让人想象不到的预言,这才是他为什么一定要找刘琅写一本书的原因。

    “教授,这件事我记着呢!在一个月前我就开始写一本书,现在初稿已经基本完成了,你和王大哥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去去就回!”

    刘琅回到自己的卧室,在一个书架的最底下掏出了一摞书稿,差不多有二百多页纸,大概十万左右字吧,在第一页封面上写着书名《数字化生存》。

    其实刘琅在一年前就利用两个月的课余时间写下了这本书。

    《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在前世可是太出名了,被誉为信息时代的圣经。

    书中提到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还有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

    

第七百五十章 一本划时代的书籍《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出版于一九九三年,作者叫做尼葛洛庞帝,是美国第一代电脑专家,尤其是对信息化有着无以伦比的嗅觉。

    前世的刘琅在大学时代偶然看过这本书,那时已经是零三年了,距离成书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但他依旧没有明白里面的内容,仿佛是在读一本天书,而十年后,也就是一三年,那时他又偶然间读了这本书,这一次终于读懂了这本书,不是他成长了,而是书中所写的内容已经显现在所有人面前,即便是一个小学生也知道互联网是个什么东西了。

    也就是说,这本书所写的内容整整超过这个时代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后来刘琅又在很多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人的回忆录中了解到这本书对他们的影响,甚至很多人就是在国外读了这本书后才真正了解到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信息化;什么是大数据,并且深信书中所写的内容将会在未来某个时段到来,进而投身于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当中,或是被这大浪潮所淘汰,或是真正成为了弄潮儿,建立下自己的一番伟业。

    可以说,这本书成了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家的启蒙教材,甚至对二十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琅在一年前就凭着自己的回忆把这本书写了出来,但当时并没有交给威尔逊教授。

    现在是一九八七年底,距离前世此书的发行还有六七年的时间,在前世的九三年,美国的电脑已经非常普遍了,不说家家都有,起码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一些中产家庭也配置了电脑,什么286、386型号的电脑,一台价格高达两三万元,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都买不了一台。

    在那个电脑开始普及的时代里,这本书一经发行还引起了巨大轰动,可以想象数字化这个概念在那个时代都是新鲜而陌生的,更不用说在一九八七年这个连电脑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下,这本书多半会成为一本看不懂的天书,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但话又说回来,这个时代其实在很多细节方面已经出现了未来互联网的念头,只要抓住这个念头向前延伸,就能推导出一个大时代来。

    刘琅还记得两年前自己在沪市牵头成立中芯科技时第一次碰到那位老乡王海军,他在华夏大学学的就是半导体技术,八三年的教材中就有一些关于国外电脑以及图灵的资料,尤其是图灵,在六十年代就提到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

    王海军对图灵的研究非常感兴趣,并且在他大学毕业时写下来毕业感言:人类未来终究会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能在八三年就有这么深刻的认识,王海军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已经超过了很多美国人,只是他大学时代接触到的相关知识太少,不足以支撑他的眼界,现在王海军去岛国留学,学的就是半导体技术,相信他留学归来之后会给刘琅一个大大的惊喜。

    图灵的人工智能概念中就蕴含着数字化、信息化以及大数据的很多雏形,而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很多公司都已经进入到了无线通讯领域,最著名的就是美国高通公司。

    这家公司跟威尔逊教授也有一些渊源,他们的上市评估就是威尔逊教授的团队做的,为了弄明白什么叫做cdma,刘琅还给威尔逊解释了半天。

    未来的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技术研发的顶尖企业,拥有三千多项无线通讯领域的专利技术,向全球数百家制造商提供技术使用授权,覆盖了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品牌。

    说白了,高通公司未来做的业务就是为全球数字化、信息化产业制造硬件,而现在他们做的cdma技术已经成熟,用不来两年时间,美国的无限通讯就会开始普及,甚至比电脑的普及还要早上一些,就是中国,在九十年代初期,一些“大款”们手里就用上了砖头一样的“大哥大”,平时用来“装逼”,关键时候还能当凶器,当真是一机两用。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是在八十年代的这个时间段,数字化、信息化的苗头也都出现了,刘琅这个时候拿出《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也不算太过超前。

    当然,刘琅对这本书还是做了很大的改动,消去了很多太过超前的理论。

    首先,《数字化生存》中开宗明义,指出未来世界的大趋势是实现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

    原子是什么?自然是物质世界的组成单位,世间一切有形之物皆由原子组成,当然,现代科学中原子也并非是基本粒子,书里的阐述只是采用普通人熟知的概念。

    而比特则是信息世界的组成单位,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信息是以原子的形式呈现的,例如报纸、杂志、书籍、录像带等,几千年来大家对此习以为常。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即时的电子数据传输将会成为主流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新的形式会帮助信息摆脱时空限制,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为各个领域的人们带来便利,这会反向促进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

    当人们经由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时,地理社区将让位于形形色色基于共同爱好或者理念的电子社区,人们将拥有数字化的邻居,而这种交往无关物理空间,因此,有关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许多价值观也将会改变。

    以上第一部分内容是刘琅关于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普及的一个推导过程,逻辑性相当强,相信普通人也能明白,而接下来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硬货了,主要阐述的是围绕信息化技术硬件方面的发展。

    美国计算机学界还是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和网络通信协议的天下

    刘琅认为,当时的计算机研究应该把重点完全放在了“如何使计算机更容易为人使用”上,只要把这点弄好,那么这家企业必将在十年内屹立不倒,但是也仅仅是十年时间,十年后的形式就会大不一样。

    到那个时候,因为摩尔定律的作用,电脑芯片的功能远远超过现在,这个年代无法想象的工作将会在那个年代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电脑研究的重点也因此改变,不再是“如何使计算机更容易为人使用”,而是“如何使计算机更容易与人相处”,也就是现在刘琅向万安公司提出的电脑发展战略之一。

    

第七百五十一章 数字化的社会不可想象() 
十年之后,数字化新的研究方向出现了,那么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新的研究呢。

    那就是为计算机设计更加人性化的界面,这个界面应该是使用者的代理人,它不仅知识要丰富,而且情商要高。

    代理人界面必须像你的管家或者助手那样,能够认识你,了解你的爱好、品位和倾向,懂得你的需求,知晓你的社交关系,并且理解你的言辞、表情和肢体语言。

    为此,触屏技术、眼球追踪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还有计算机人格的相关研究必然在未来成为大势所趋。

    这一段可不得了,直接预言出了未来改变世界的多项技术,尤其是触屏技术,这不就是前世苹果智能手机的优势所在吗?还有机器人人格这个概念,已经开始涉及人工智能的核心了。

    第二部分之后还有第三部分,主要是前者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推导,由此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也会产生,这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甚至人类一定会步入一个极端个人化的后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你的代理人界面会基于它对你的了解,为你量身定制信息。

    从前,大众传媒把一模一样的信息无差别地推送到每一个人眼前,而那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会为你量身定做各种信息服务,你喜欢体育,那么就会直接看到篮球、足球的消息;你喜欢军事,那就会有大量亢奋的战争、武器的信息提供给你;如果你喜欢美女帅哥,那就会有铺天盖地的美色图片供你观赏,甚至在未来,这种个性化服务都能延伸至工业,汽车工厂里见不到任何零部件,模块式的汽车可以让你随意改变自己座驾的外形………!

    这就是刘琅所写的《数字化生存》,跟真实的《数字化生存》是有不少差别的,即便他的理论全部是基于现在的技术前提下逻辑性推导出来,但他相信全世界能够真正明白其中深意的不会超过十万人,少部分人会将信将疑,大部分人恐怕只会将这本书当做一部《二十一世纪银河漫游之南》式的科幻书籍。

    即便是这样,刘琅还是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在里面,不是怕别人不理解,而是他把那部分内容放在国内出版,让自己的同胞们在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比外国人更多些了解。

    刘琅这书稿给了威尔逊教授。

    “《数字化生存》?什么意思?”

    威尔逊教授是个经济学家,对美国的经济形势了如指掌,像他这个层次的高级别专家早就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顾问,国务卿的顾问之一,掌握大量的秘密,进口、出口、财政收入、财政赤字等等数据都在他的脑海里,还有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也知晓一二,但是对数字化这个概念他真的是没听说过。

    “刘琅,你跟我好好说一说,这个数字化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有,它未来会有什么影响?”

    威尔逊教授可不敢小瞧对方,刘琅的认识世界的能力连他都自叹不如。

    “教授,这份书稿里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简单的说,就是电脑的基础,没有数字化的概念,我们人类就无法进入到信息化时代!”

    刘琅稍作解释。

    “信息化时代?这又是什么?”

    威尔逊教授又不解了。

    “哦,这可就非常复杂了,信息化时代其代表性象征为就是计算机的应用,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主体,重点是创造和开发知识。

    我们人类从诞生至今,经历过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已经到来的第三产业革命,我写的的那本第三产业浪潮就是这次革命的一个标志,大量的商品由此诞生,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将彻底转变。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