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49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49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振东这位副部长是他的上级,这么大一个官员空降到阜城负责前期工作本就是一件超出他思考范围的事情,而他还是在为刘琅打前站,这听上去真是如天方夜谭,现在又在宋立峰嘴里得知,工业特区竟然还是刘琅提出来的,难道刘琅长着三头六臂吗?怎么什么事情都和他有着关系?

    孙长发不理解,真的是理解不了。

    “孙局长,这件事也是我来阜城上任前得知的,咱们的级别太低,有很多事情以前都不知道,即便是我现在知道的这些信息,说句不好听的,恐怕也只是冰山一角,他这几年做的事情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要不然你觉得国家会如此重视他吗?

    刚才赵先锋说他两次成为国家代表,见过弘扬总理,这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荣誉,但你相信吗?对刘琅来说,他想见高层们,甚至是邓老那一级别的高层都很容易,或许打了打个电话就能马上见到,你相信吗?”

    孙长发听到目瞪口呆,这是什么人?他本身就是国家高层吗?

    “对了孙局长,你见过刘琅吗?”

    宋立峰问道。

    “还没呢!”

    “好吧,我现在给他打个电话,看看他有没有时间,我们去见一见他,向他………嗯,向他汇报一下工作吧!”

    

第八百五十五章 城镇化的趋势() 
宋立峰拿起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华夏工业科技的员工,得知是阜城市长打来的电话后王振东接了过来,然后宋立峰和孙长发在电话里听到王振东询问刘琅,是否可以让他们两人过来的声音。

    好吧,堂堂一个副部长竟然还要询问刘琅是否允许市长过来和他见面,这似乎应该是部长的待遇吧,好在刘琅同意了,要不然宋立峰和孙长发的面子实在是不好看。

    “孙局长,对于国家来说,刘琅的作用可是比我们大得多………走吧,我们去见见他!”

    宋立峰自嘲地说着。

    刘琅现在的办公地点就是阜城火车站的那个巨大仓库里,这个仓库原来是存放钢铁的,足有五百多平方米,后来被王振东清理了出来,当成了存放十二套设备的仓库,然后又接上了电,暂时成为了一个厂房。

    别看这是个临时厂房,但熊怀志这么长时间就住在这里,王振东特意还从沈城买了三台格美空调运了过来,即便现在是阜城最热的季节,里面的温度也很舒适。

    宋立峰和孙长发两人坐车到了这里,走进厂房就看到刘琅、王振东、熊怀志和江宏四个人正坐在一张桌子前,桌子上摆着饭菜。

    “宋市长,孙局长,你们来的正是饭点儿,来,一起吃吧!”

    王振东笑道。

    现在已经是中午吃饭的时间了,平时熊教授他们吃饭都在火车站旁边的一个大众食堂里,这个食堂原来是沈城铁路局的职工食堂,现在承包给了个人,改成了大众食堂对外开放。

    “呵呵,好,恭敬不如从命,开了一上午会,正好也饿了,来,孙大哥,现在咱们不是政府的官员了,咱们是刘总的客人,别客气,坐吧!”

    宋立峰很随意的坐在了一张空着的椅子上,显然这就是为他们准备的。

    “好,那我也不客气了!”

    孙长发来见刘琅原本还有些紧张,现在看到一桌子好吃的饭菜立刻放松了下来。

    “宋市长,我把旁边的大众食堂包了下来,你带的那几位工作人员去那里吃吧,我的员工都在那里,他们进去就会有人接待!”

    王振东指了指跟随宋立峰和孙长发前来的几位随行人员说道,他们几个人吃饭当然不能让手下人看着了。

    “小王,你们带着司机去大众食堂吃吧!”

    宋立峰转过头对着手下说道,几个人点了点头随即离开。

    “孙大哥,咱们是第一次见面,这么长时间你帮助王大哥和熊教授两人做了不少工作,我谢谢你,来,这是饮料,我敬您一杯!”

    “谢谢刘总,这是我应该做的!”

    孙长发赶忙拿起已经倒了饮料的杯子,两人一饮而尽。

    孙长发趁着这个机会偷偷地看了刘琅一眼,没错,就是一个小孩子,不过看起来不像八岁,倒像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大孩子,但说话动作一点都没有孩子的模样,反而非常沉稳,尤其是那一双眼睛,散发出一股气势,果然名不虚传。

    “来,大家别客气,咱们一边吃一边聊!”

    刘琅招呼大家,所有人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宋立峰一边吃饭一边把上午召开的会议情况念叨了一下,当然,这也可以称之为汇报工作,只是用一种闲聊的方式。

    “哦,那个赵先锋真是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国家都制定好了规划,他竟然还提出异议?自不量力,刘琅,明天我给上面打个电话,把他直接调走,别在阜城碍眼了!”

    王振东对这个赵先锋非常不高兴。

    “先不用,其实这位赵局长说得某些方面也是对的,现在国家的建设需要煤炭,没有煤就没有电,没有电什么都做不了,你就算是把他调走,新上任的矿务局局长也不得不把精力放在采煤上,这是阜城现阶段的客观情况!再说了,这位赵局长是矿务局的老人儿,起码懂采煤这些工作,要是换个外行来,未必比他做的好。”

    刘琅的话让宋立峰暗自点头,这就是大局观,不是谁都能看得到的。

    “咱们国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没有他赵先锋还有刘先锋杨先锋呢!”

    王振东摇了摇头。

    “咱们现在首要的工作就是要把北方工业集团给建起来,还需要他们矿务局的帮忙,如果他要是捣乱,到时候在换他也不迟,不急,不急。”

    刘琅笑了笑说道。

    对他来说,对方就是个跳梁小丑,换他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但是这不是重点,他是不想牵扯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中去,只要对方不捣乱,他才懒得理会这些人呢。

    再说了,这个时代像赵先锋这样的人太多了,你管得过来吗?只要国家高层们站在自己一方,他就能大展拳脚,至于说这些小人物,他没那精力。

    “刘总,你是财大气粗,虽然这位赵局长有些不高兴,可是听到你说拿出三百万当做酬劳他可是别谁都积极,这不,他已经承诺在两个月内完成施工,确保在入冬前让北方工业集团开工。”

    “宋市长,现在我们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就是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市场供求,你干活我就给你钱,因为这样才能彻底释放劳动力的积极性,现在在南方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了个人的施工队伍,这些人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进城成为了劳动力,要不然,光靠城市的居民哪里能够有足够的劳动力?

    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就是城镇化的第一步,也是提高居民收入最重要的方式,未来必定会有数以亿计的农民成为其中一员,在他们的手里城市也会越来越繁荣,只是我们阜城还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在这方面还差得远。”

    城镇化是国家正在实行的一项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农民往城里“赶”,“赶”的越多越好,因为国家的农民太多,土地就那么点,留下五分之一就足够了,如何去做其实很简单,发展经济就行了。

    国家经济好就业机会就多,这么多就业岗位城镇居民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会出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的情况,城市居民多了住房不够用,于是再把那些乡村改造成城镇,接着发展容纳更多的农民工,这就是城镇化的趋势。

第八百五十六章 茅塞顿开的宋立峰() 
在未来,一个城市里是否拥有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是这座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看看首都、沪市这样的大都市,哪一个不是拥有数百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奉献着力量。

    在前世,就是三十年后,阜城的外来人口也是非常少,有也是来自周边的乡村,不仅仅是没有外来人口,就是本地的年轻人也都很少留在本地,大学生九成以上都到外地工作了,就算是没上大学的年轻人也不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工资太低是一方面,还有就是梦想,在阜城这种穷地方哪里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大城市才有追寻梦想的机会。

    其实不仅仅是阜城,整个北方城市都面临这种危机,思想守旧的管理者让市场死气沉沉,缺乏商业氛围的社会不适合创业,致使大量年轻人流失,没有年轻人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沉闷。

    在前世三十年后的北方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市场的低迷让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出现了大量的赤字,只出不进甚至影响到了政府人员的工资,国家和地方开出种种药方,什么做好营商环境、为商家一站式服务等等,但这也只是一种治标的方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打破现在这种陈旧的体系。

    说白了,就是政府少管市场,让市场经济释放出他应有的潜力,比如盖楼,你把这个行业从政府部门剥离出来,将其推向市场,利用市场规律来进行,那就能大大提高盖楼的速度和质量,刘琅就是这么做的,用钱来调节行业而不是靠行政命令,靠行政命令,你半年也建不起来几栋楼,用钱就能大大提升速度,这就是市场规律。

    别人没有听懂刘琅的话,宋立峰却是似懂非懂,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关键点。

    “金钱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刘总,是这个意思吧?”

    宋立峰缓缓的说道。

    “金钱就比较小了,应该说是效益,深市改革有句口号,叫做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时间代表着速度,速度越快发展的自然也就越快,效率则代表着质量,速度和质量不就是我拿钱的目的吗?对不对?”

    刘琅笑了笑回答。

    “没错,那是不是我们阜城也应该走一条深市的发展道路呢?”

    “宋市长,工业特区这个名字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分开来解释,工业是我们阜城的优势,特区则代表着特殊区域,就像深市那样,那么我可以这样解读了,就是按照特区的形式发展工业,把工业行业推向市场,让速度和效率占据上风,对不对?”

    刘琅回答道。

    “没错,这种思路的确很对,就应该这么做!”

    宋立峰点了点头。

    “我创立的北方工业集团是一家私人企业,面对着市场,但话说回来,北方工业集团就是再大,也不可能生产出一部机床的所有零部件,比如我们要制造一台机床,其中很多零部件都是要向全国购买的,其实我的打算是让这些零部件全部在阜城内部消化,也就是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而制造这些零部件的企业,我希望交给我们阜城人来做,就像当初的格美空调厂,这家企业的老板孙明凡原来就是风扇三厂的职工,三厂破产,他买下了工厂,然后进行改革,才早就了格美空调,我们阜城的工厂同样要这么做,让那些真正热爱机械的人才站出来,激发他们的创业精神,这才是阜城发展的关键,光靠我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

    熊怀志在一旁亲亲点头,他最喜欢刘琅的就是这一点,做事情从来都想着别人,自己有技术想着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