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512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512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振东关心的问道。

    “没事,没事,我就是有点热!”

    赵永胜用手擦了擦汗。

    “对了,王部长,刘总,有一件事我得先向两位汇报,那几位专家脾气不太好,说话很冲的,连我们吴局长都敢反驳,所以一会儿他们要是顶撞二位,领导您可不能跟他们一般见识!”

    赵永胜决定还是要事先把话说明白,起码对方怪罪下来别拍到自己头上。

    “赵厂长,搞技术就要钉是钉卯是卯,我相信电力部的专家不会胡搅蛮缠吧!”

    刘琅知道搞技术的性格,熊教授不就是这样人吗?

    技术人员遵循的准则就是那些通过无数试验证明出来的条条框框,你达不到标准,那就是不合格,就是天王老子来说情也没用,这其实跟科学家的准则是一样的,一切都要通过实践来证明。

    在这个时代,向熊教授这样“一根筋”的老专家还有不少,他们从不惧怕权威,只尊重事实,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有时候会惹的领导不高兴,因为他们“不懂事”,没有所谓的“大局观”。

    当然,在刘琅眼里他们这些人有时候的确过于迂腐,如果转变一个思路可能事情会更容易解决。

    但是这种坚持真理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必须坚持的,在二三十年后,这样的人可就不多了,他们常常违心去做一些明知道错误的事情,只是为了让上级高兴,这样的结果是上级高兴了,可是最后屁都没干成,损失的是国家的利益。

    刘琅对“一根筋”的专家是很敬佩的,自己的技术很先进,也只有这样的专家才能做出准确的评判,要是对方是个酒囊饭袋也根本不配和自己“交手”。

    “赵厂长,我不怕对方较真,就怕他不懂,这位冯专家要是想你说得那样就更好了,走,带我们去见他!”

    看到刘琅这么说,赵永胜稍稍放心了一些,只要他不怪在自己头上就好。

    赵永胜和四名副手带着刘琅六人向工厂里面走去,一边走一边介绍着这座已经有二十五年历史的吉北省第二大的电厂。

    。

第八百八十三章 专家冯立勇() 
吉北市火电厂占地面积达到二点五平方公里,一行人足足走了七八分钟才进入到生产区,一座足有五十米高的晾水塔内流出瀑布般的冷却水,砸在地上溅出的水雾把方圆数十米都笼罩其中,远处还有两座高耸入云的烟囱,顶部向外冒着淡黄色的烟尘,晾水塔和大烟囱就是火电厂的特色,淡黄色的烟尘是没有脱硫后的浓烟。

    这个时代可还没有环保的概念,不过这个时代车辆也少,虽然工厂都是粗放型生产,但是环境没问题,尤其是吉北市四周都是茂密山林,城市绝对不会出现雾霾。

    一行人来到一座巨大车间门前,走进车间,耳旁立刻传来的机械的轰鸣声,门口立刻有人过来递给大家一人一个安全帽。

    “专家组就在前面!”

    赵永胜一边大声喊着一边向前走去。

    转过一台正在运转的巨大锅炉就看到了五个人正在一台设备前指指点点,为首的是一位年纪六十多岁的老者,戴着一个厚厚的近视镜,其他人的年纪倒是不算太大,看样子也就四十左右岁。

    老者正对着其他人大叫着:这台设备三十吨压力锅炉是我们在六一年仿制苏联制造的,当时国家的工业水平还很低,钢材质量不过关,所以报废年限不到二十五年,可是现在都用了二十七年了,效率变得是非常低,如果打开这台锅炉就会看到炉壁上附着着至少五公分厚的液体残渣,热功率已经降到了三成以下,也就是说这些锅炉会消耗更多的煤炭,这里有十多台,一年下来至少会白白消耗三千吨的优质煤,这都快成废品了!”

    “这个老家伙又在这挑毛病呢,这是个老糊涂!”

    赵永胜心里不住的暗骂。

    没办法,人家是部里的专家,待遇都是副市级,比自己都高,而且和侯部长关系很好,连吴局长都不敢得罪,他就更用说了。

    “冯专家!”

    赵永胜赶忙走了过去。

    “赵厂长,今天怎么有空来找我呀?”

    对方看到赵永胜露出一丝鄙夷不屑的样子。

    “冯专家,我找你有事,咱们出去再说。这里太吵了!”

    一帮人从厂房里走了出来,外面虽然冷,可是安静了很多。

    “赵厂长,你有什么事?”

    “冯专家,这位是工业部的王振东副部长!”

    赵永胜赶忙介绍在场最高的领导。

    “工业部副部长王振东?”

    对方看向了王振东。

    “冯老好!”

    王振东笑了笑。

    “我听侯长发提到过你,你是王老将军的儿子吧!”

    对方微微点头,态度有些不冷不热。

    侯长发就是电力部的部长,也是老革命了,自然知道很多内情,他跟冯立勇说过这件事,显然两人之间的关系很不错,但话说话来,那是两人之间的私密谈话,很可能都是酒后无意间说出来的,你冯立勇现在直接当着面告诉事主是侯长发跟我说的,这等于把对方给出卖了,要知道像王振东这种有能力的人最讨厌别人说自己是什么“二代”,好像自己没有这身份就什么也做不了。

    这也说明冯立勇实在是个“不懂事”的人,如果此时侯长发要是在场,恐怕就要指着他鼻子大骂了。

    果然,王振东一听脸色沉了下来。

    “侯长发可真是多嘴呀!他总是喜欢管别人家的事情吗?要是那样的话,得有人管管他了!”

    私下讨论别人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像王振东这种背景,这就犯了忌讳,如果王振东把这件事反应到上面,恐怕这位侯部长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赵永胜一看王振东的表情又开始冒汗了,事还没谈就要打起来?这他妈的要干什么?还给不给我这普通人一条活路了?

    “冯专家,我们来是和你聊一聊电厂招标的事情,如果你有时间,咱们可以到赵厂长的办公室!”

    刘琅也觉得这位冯立勇有些太过耿直了,赶忙出来打圆场。

    “小孩子?你是谁?王振东的儿子?”

    赵永胜气的差点上去给冯立勇一个大嘴巴子,这张嘴实在是太惹事了。

    “我叫刘琅,现在是阜城北方工业集团的董事长!”

    刘琅微微一笑,并没像王振东那样要“吃”了对方。

    “刘………琅!你是刘琅,那个建造了我们国家第一台不锈钢冶炼炉的刘琅?”

    冯立勇突然大喊道。

    “那可不是我建造的,是几十名专家教授合力完成的,我只不过是参与而已。”

    “不,我知道这件事要是没有你,没有你们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无法完成的………哈哈,你们看到了吗?

    他就是我跟你们常说起的天才刘琅,就是他带领着众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不锈钢冶炼炉建造了出来,让我们国家有了优质的不锈钢,也就是现在常见的304型号不锈钢,可是吉北这座电厂扩容所需大部分钢材都是碳素结构钢,要比304型号高上一点,就是这一点难住了我们…………对了刘琅,你们华夏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没有研究更高的冶炼炉吗?”

    想不到冯立勇这位“不懂事”的老专家提到刘琅竟然瞬间变了另外一副模样,在他心目中,刘琅的地位明显要比王振东高呀!

    “刘琅,他就是刘琅呀!”

    冯立勇身后的那些人也是一副好奇的表情,这个名字可是一代人的记忆,在八三和八四两年又有谁没有听过刘琅两个字呢?

    既然冯立勇知道自己,还一副“崇拜”的样子,那这件事就容易一些了。

    一帮人又回到了办公区,赵永胜的办公区是装不下这么多人了,于是找了一间会议室,摆上十几张桌子椅子,十几位工作人员忙前忙后又为大家倒茶。

    “刘琅,我和熊教授也是认识的,其实当年我也听过他讲的课,只是没听几次,算起来也是熊教授的半个学生,后来听说你在华夏大学成了他的学生,不过你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呀!佩服,佩服,你们师徒二人都是让我佩服万分!”

    熊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的机械专家,早起在各个工厂培训了很多年轻人,直接或者间接培养出的人才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没有一点夸张的成分,这个冯立勇当年是学电气专业,建国时不到三十岁,在首都一家电厂工作,听过熊教授的课也很正常的。

    “冯专家,我们这次来找你是因为吉北电厂招标的事情,这个项目我们北方工业集团想要承接焊接部分的工程!”

    刘琅也不和对方套近乎,直接说明来意。

    “焊接工程?”

    冯立勇微微一愣。

第八百八十四章 大嘴巴冯立勇() 
“刘琅,我听说你在阜城成立了一个北方工业集团,而且你的公司不简单,侯长发说国家每年给你的资金就有几亿,显然国家对你非常看重,但吉北电厂可是电力部今年最重要的一项工程之一,所有工程的标准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可是做过调研,现阶段国内没有一家可以承接这个项目,无论是核心电力机组还是所需管件,包括管路的焊接………嗯,有一些小的零部件应该还可以,但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完整度,焊接这项工程还是统一竞标给国外公司的!”

    冯立勇的话让刘琅都有些哭笑不得,这个冯立勇和侯长发呀!嘴巴还真大。

    北方工业集团是阜城工业特区的关键所在,但是国家并没有在任何文件说过要扶持北方工业集团的话,因为北方工业集团毕竟是个人企业,如果把话说明了会对其他企业造成影响,你刘琅的企业为什么国家支持?我的企业为什么不支持?是不是有猫腻儿呀?

    所以外人都一位北方工业集团的成立因为阜城特区,事实上恰好相反,是北方工业集团的成立促使国家建立了工业特区。

    这件事的真相只有国家高层知道,部级干部也只有部长们才了解一些,因为他们在一起开会讨论过嘛。

    这件事虽然不是什么国家机密,但也不允许随便传播,就怕一些人拿这件事做文章,造成不好的影响,让不了解真相的人说三道四,那时候不会有人说刘琅是多么多么的天才,而是会觉得刘琅是因为权势才有了自己的公司,占用了国家的资源,现在国家也是很重视舆论的。

    再说了,国家每年是给刘琅两个亿的资金,但这资金不是给刘琅的,而是给工业特区的资金,只是交给刘琅支配而已。

    两个亿不少,但对于一座城市的转型来说也不多,关键还是要看北方工业集团的技术和刘琅的能力。

    现在好了,电力部部长的嘴真是松的很,知道一些内幕,但是也是一知半解,这倒是没什么,然后又告诉了冯立勇,但这也不算什么,毕竟冯立勇也是国家干部,可关键是冯立勇太过耿直了,常常说话之前不思考一下,有些事情是不能公开“瞎说”的。

    刘琅不会像王振东那样生气,对方也就是有些耿直罢了,这样的人没什么坏心眼,心里都不藏秘密,这样的人在官场上能做到电力部的技术专家,想必是真有过人的本领,当然,也有可能电力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