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532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532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厂长,我看你很有诚意,不过你只是个承包者,恐怕不能做主吧?”

    “刘总您放心,连江部长都说要想您学习,我们是不会反对的,还要大力支持。”

    一旁的机械厅长赶忙回答。

    “刘总,我父亲就是四厂的老厂长,我十八岁参加工作也在四厂,这些年厂子效益不太好,五厂六厂都破产了,四厂也快,这个厂子是我父亲这辈人建立起来的,要是黄了就太可惜了,好在省里给我们一些好政策,希望刘总能给我们一次机会!”

    郭富荣说话很没有底气,两家差距实在太大,四厂都快倒闭了,北方工业虽然还没有生产产品,但是技术实在太先进,随便制造出一种零件就比其他企业质量好得多,两家企业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所谓合作都是相互的,自己连一根毛都拿不出来何谈合作?

    但他也没办法,再不想辙四厂就真的完蛋了。

    刘琅看了看对方,这个郭富荣跟孙明凡很相似,沈北第四机床厂和当初的首都第三风扇厂差不多,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按照正常的规律他们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倒闭,这是全国大多数企业的命运。

    不过孙明凡很幸运,他碰到了刘琅,刘琅手里还有陈春生这张王牌,两人一拍即合,最后多了一家空调厂,但这个机会也不是谁都能争取到的,孙明凡他有着一颗企业家的决心,别小看这种决心,这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你给一家企业打工,好好工作到时候领工资就行了,没什么多余的担心,可当你成为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每天早上起来想到的第一件事是如何把这个企业办下去,到开工资的时候能有钱,要是没钱开工资,时间不用久,只要几天时间厂子里的工人心就会散了。

    而且孙明凡还向银行贷款几十万,在八十年代有几个人敢这么做?要是还不上钱那枪毙都有可能,这活儿要是换成陈春生就做不来,所以说刘琅可不是随便挑人,他也是看到了对方那颗企业家之心。

    现在这个郭富荣四厂也是这种形势,没有人帮忙十有八九就要破产,而郭富荣这个人显然也不甘心,要不然也不会来到阜城寻找机会。

第九百一十七章 风田模式() 
“郭厂长,我们合作没问题,不过你们工厂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吗?”

    刘琅看着对方笑道。

    “这………!”

    郭富荣叹了口气不吭声了,他哪里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各位老前辈,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风田公司大家都知道吧,这两年电视上总是做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风田车。

    这家企业规模非常大非常大,十年前进入美国市场,把美国汽车打的大败,可以说,风田公司已经是世界最顶级的汽车企业。

    这家公司创建于上个世纪,最早是生产一种纺织机的工厂,后来风田公司创始人的儿子喜欢上了汽车,于是他决定生产汽车,然后他赋之实践,结果出了问题,他们只能生产一部分零部件,其他数十种零部件都无法自己完成,好在岛国是一个注重制造的国家,四处遍布着可以制造零部件的工厂。

    风田公司那时已经是一家颇有规模的公司,在岛国也是很有声望,公司老板的儿子亲自找到那些企业,希望收购对方的公司,并且承诺给予不少的股份,他觉得那些小企业不会拒绝自己的要求,毕竟他给的待遇非常优厚,可是结果出人意料,没有一个人答应他的要求,即便你给他再多的钱也没用。

    这件事有些不可思议,没办法,他只能请教父亲,也就是风田公司的创始人,他的父亲告诉他,这些人都是祖辈数代传承的老匠人,工作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收入来源,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承,数代人超过百年打磨着一种零件,这是一种精神,都融入了他们的血液,谁会把自己的血液抽出来给别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的儿子此时恍然大悟,认识到了一种名为工匠精神的东西,拥有工匠精神的人需要什么?他们不需要多少钱,只够吃喝就可以,但他们希望看到自己制造的产品被世人所知晓,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流芳百世。

    于是风田公司就有了一种崭新的合作方式,那就是风田公司按照条件给出零部件的各种参数,交给那些工厂去做,匠人们只要按照对方给出的条件制造零部件即可,双方完全是平等的地位。

    随着风田车的质量越来越好,那些零部件厂商们的产品也被世界所知,即便有的企业只有十几名工人,但他们的名字也被外界知晓,成为了汽车行业中顶尖的代表。

    在十年前,风田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一路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什么通用公司、福特公司都被风田公司打败,甚至都有了破产的危机,于是美国人就偷偷找到这些小工厂,想出大价钱收购他们,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一旦成功那就事半功倍了,结果他们吃了闭门羹,对方根本不在乎钱,就算美国人给他们十倍乃至百倍工厂估值的价钱也不卖,他们的工匠精神依旧存在,而且还日久弥坚。

    各位,我们北方工业集团就要培养工人的匠人精神,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安下心来。

    在这里我给大家透露一下北方集团的目标,近十年之内我会努力制造出世界一流的机床设备,但是同样的,这样的机床光凭我们自己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一群风田公司那样的合作伙伴。

    工业是国家的根基,是国家的脊梁,没有强大的工业做基础,一个国家称不上强国,孱弱的国家工业也是一定不行,看看美国、苏联、英国、岛国就知道这个道理了。

    但是工业也是最苦的一个行业,利润低、风险大,很多人不喜欢去做,现在社会上就有这么一股风潮,不少人都想当万元户,想去“对缝”,这样做当然没错,可是如果都去“对缝”,谁来做工业?没有工业做基础,谁会看得起你?

    好在我们国家如今对工业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出台了很多措施,比如职称制度,这就是一个不小的进步,阜城工业特区成立就是相应了国家的号召,刚才在会议室里大家也看到了,工业特区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说句大话,我们北方工业集团就是这个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我也有信心把这个龙头做好,不过光有头不行,还得有身有爪,你们这些企业就是身体和爪牙,我们未来会成为一体,就像风田公司那样,我提出标准,你们来生产,收益我们会大家分,我这个人不在乎钱。”

    刘琅的话可谓是情深意切,那种对国家工业的感情完全就哭出来,虽然不能说是听者流泪闻者伤心,那也是让所有人颇为动容。

    说实在的,在场的都是新中国第一代或者第二代的工业人,对工业有着深深的感情,就算是现在社会上弥漫着一股下海经商的思潮,他们万不得已也不会抛弃干了半辈子的机械,尤其像吴力德他们这群人实在想象不到除了搞机械外还能去做什么。

    他们也知道国家的工业比西方国家差的多,也想把国家的机械水平搞上去,但是怎么搞却不知道,买设备吧,没有那么多钱,培养人才吧,没技术,只能慢慢来。

    这种慢慢来的思想也是最普遍的思想,毕竟现实摆在那里,想快也快不了,那慢慢来是多少时间呢?当初熊教授觉得至少五十年时间才能赶上现在的德国工业水平,熊教授是国家最权威的人,他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像吴力德这样的老专家的看法或是长些或是短些,但最起码也要两代人到四代人的时间,也就是四十年到八十年。

    四十年到八十年以后,在场的人恐怕除刘琅外都要“上天”了,这辈子是见不到了,见不到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自然就是混一天是一天,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

    但是现在他们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这个火苗就是刘琅。

    刘琅这才九岁吧,别人家孩子九岁的时候能不尿炕就是有出息,而刘琅呢?

    在来北方工业集团之前没有人觉得他现在能做出什么太大的成绩,即便可以,那也要十年二十年以后了,但到了北方工业集团后大家才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座“金矿”,拥有巨大的财富,而且在几乎可见的未来里这些财富就会被挖掘出来,可能也就五六年时间。

    刘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而且还将创造无数奇迹,这些本以为自己已经土埋半截的人突然之间就有了希望,或许自己能看到国家的工业突飞猛进的那一天。

第九百一十八章 拥趸() 
可以说,所有人在见识到了刘琅短短时间取得的成绩后都燃起了希望,跟熊怀志教授差不多,当年刘琅刚刚到华夏大学时熊教授十分悲观,觉得国家的工业在他有生之年不会有什么大的提升了。

    但在刘琅从美国学成归来后这个想法立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在刘琅身上也看到希望,甚至开始保养自己的身体,就是想多活两年,可以看到刘琅提振国家的工业,他有这个能力,而且也在为这个目标奋力拼搏。

    刘琅这一席话让江波涛的眼睛都有些湿润,这也是他毕生的愿望。

    “刘琅,你说太好了,太好了!”

    江波涛带头鼓起了掌。

    “刘总,您说吧,让我们干什么都行!”

    郭富荣大喊道。

    “我刚才给大家的那些资料其实就是北方工业集团需要的零部件,当然,这些零部件相对来说是非常容易的,未来还要升级换代,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技术吃透,打好基础,只要先把这些技术吃透了,那下一步就可以跟上我们的步伐,咱们仿照风田公司的模式一同进步,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我让你们做的事情………郭厂长,我知道你们四厂现在没有钱,但我相信你们应该有人吧,沈北市的工人要比我们阜城市的工人水平高吧,我们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你们为什么不能?

    我向你保证,只要你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出零部件,有多少我要多少!”

    “好,刘总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郭富荣再次大叫道。

    “嗯,刘总说得很对!”

    吴力德那些老师傅们也纷纷点头,虽然没说什么,但内心也认同了郭富荣的观点。

    刘琅说得没错,沈北是国家最重要的工业城市,机械制造能力在全国范围内是绝对的老大,机床四厂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有些衰败了,但那大多是因为没钱买不到设备,毕竟论规模他们也比不上一厂、二厂和三厂。

    不过论工人水平都差不多,谁比谁也强不了多少,跟阜城的工人相比更是要强出不少。

    阜城的工人通过几个月的学习训练飞速提升,沈北市的工人为什么不能?不就是因为一个刘琅吗?

    现在刘琅把工艺都给了他们,另外还有一同合作的承诺,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呢?如果真的有一天他们成为了一个像风田公司那样的企业,那么大家的愿望也就实现了,那才是梦想成真。

    在北方工业集团考察的时间也就半天多一点,但就是这半天时间彻底改变了众人对北方工业集团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刘琅就是那位可以领导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