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13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13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琅笑了笑回答。

    “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赶紧拿出来,让我看看书稿。”

    威尔逊教授哈哈大笑,刘琅之前两本书已经让他赚了几百万美元,看来现在又要“收钱”了。

    刘琅在阜城写的这本书叫做《失控》,全名是《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

    这本书的作者凯利本人就是美国一位著名的作家,尤其对计算机有着超越常人的敏锐度,在前世,凯利于九五年写下了这本书,看名字就知道,书中探讨的就是在计算机强大的情况下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要如何的发展,这本书具有很强的预言性,非常有名,后来出现的《骇客帝国》等电影都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启示,而且书中对未来预测的准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现出来,很多it“大佬”都非常推崇此书,是除了《数字化生存》之外的有一部神作。

    《数字化生存》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人类社会必将会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而《失控》这本书讲的是机器对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可不是什么车祸之类的事故,而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足以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就好比人类生病了要吃药,可是不管疗效再好的药物对人类的身体也有副作用,只是药物正面的作用要大于负面作用而已,但是当当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时,人类要怎么办?

    举个例子,随着人类对计算机越来越依赖,计算机的性能也越来越强大,强大到足以理解人类的意思,可以按照人类的思想去做事,这当然是好事,可是当计算机总有足够的智能后,它们是否会取代人类?

    当年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美国人自信掌握了可以阻止任何战略武器的天网,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天网已经拥有了自我意识,当启动天网的那一瞬间,美国的核武器就被发射出来,然后世界就完蛋了,《失控》讲述的就是这种可能性。

    原版中的《失控》有五十多万字,刘琅写的没有那么多,十几万字而已,可是刘琅的书更加的直指根本,比原版精炼的多,更重要的是刘琅是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他知道二十多年后人类群体更关注的事情,这些都不是凯利能够做到的,如果是凯利是预言,那刘琅就是断言了。

    

第一千六十五章 美国内部的争论() 
刘琅之所以写出失控这本书,主要就是让这个更多的人对他书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当然,在这个时代,即便人们讨论书中的问题也只是当做消遣,不会真正当做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但相信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个不同的思维模式,让他们有所准备,当那个时代真正来临时所有人就会发现刘琅在二十年前便看到了这个问题,那才是“装逼”的最高境界。

    威尔逊教授这几年也开始研究起电脑来,不研究不行,如今美国的电脑产业越来越大,每年能够卖出三十多万台个人电脑,而在四年前这个数目只有五万,也就是说短短四年的工夫电脑销量暴涨了六倍,根据相关的数据表明,今年全美电脑销量将突破五十万台,明年逼近一百万台,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十年后突破一亿台都不是问题,如果达到这个规模,那毫无疑问电脑产业就会成为全美最大的产业,对美国经济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威尔逊教授是经济学家,对电脑产业并不太熟悉,可是当电脑产业已经开始影响到人类社会时,那就要研究了,他也有很多从事电脑产业的朋友和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这些人嘴里能够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很多国家性的战略机构都在研发与其相关的技术,就是哈佛大学也接到了国家的相关资金进行项目研发,把这些信息汇集到一起能够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刘琅在数字化生存中预言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威尔逊教授也不能落后,开始研究起这本书来,越研究越是有趣,结果几年下来他也成了半个电脑迷。

    当然,他这个电脑迷只是觉得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写的真是好,尤其是超出脑洞的预言让人叹为观止,至于说技术方面他就不知道了,学也学不会。

    现在刘琅又拿出了一本失控,翻了几页就发现这本书比数字化生存还要更深一步,显然刘琅的思想又进化了。

    难以想象刘琅在中国那种落后的地方可以“参悟”出这么好深的道理,看来他这种人思维方式跟别人完全不同,普通人思考一个问题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的人讲事实摆道理,而刘琅思考问题完全是主观设想,写出来的东西不着边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这种想象力要是放在别人身上,那他就是一个科幻家,但放在刘琅身上就完全不同,第三次产业浪潮这本书是在五年前所写,五年过去了,刘琅书中的预言已经开始逐步实现,尤其是对中国的论述完全正确,这个庞大的国家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发展,成为了世界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威尔逊把这本失控的手稿交给了助手路易斯•王,这位当年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历练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副教授,写了两篇论文都刊登在美国最顶尖的杂志上,要威尔逊教授非常看好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且推荐对方成为了国家经济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

    国家经济研究所是美国经贸部下属的一个非官方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威尔逊教授就是这个研究所的副所长,算是半个公职身份,可以直接见到美国经贸部部长,能加入这个研究所的人都会接触到很多核心机密,当然,前提是你真有本事,这也证明了威尔逊教授对路易斯•王的器重。

    路易斯•王现在是春风得意,不过见到刘琅还是规规矩矩,从私人方面来说,没有刘琅就没有他的今天,所以刘琅是他的恩人,从社会地位来说,刘琅取得的成绩可不是他这个研究员能够相比的,威尔逊教授厉害不厉害?不还是一样要亲自拜见刘琅约书吗?而且刘琅也真是有本事,一部书稿又让威尔逊教授欣喜不已。

    刘琅和威尔逊教授聊了很多,大都是关于美国经济的,这几年美国经济有些萎缩,本土经济持续低迷,最明显的就是汽车行业,很多车企都是经营困难。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美国的用工成本很高,这当然是好事,是国家富裕的象征,但是成本对企业来说就很麻烦了,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成本高利润就低,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解决成本问题有很多办法,比如减少员工和降低工资,这最简单了,但是国家和员工工会不答应,就业率可是国家的重要指标,平白无故的让企业给弄下去就不好了,员工工会当然也不会答应,搞不好他们就要集体罢工,到时候大家一拍两散。

    这两种方式只能指标不能治本,降低成本关键的还是提高生产率,美国的机械化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再要提高生产率就要向信息化集成化开始发展,美国正在向这方面过渡,但这需要时间,并非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还有一个方向可以快速降低生产成本,那就是刘琅第三产业浪潮中所说的国际化、全球化,把大量的工业生产向低成本地方转移,这样成本一下子就会降低很多,耐克公司就是这种模式,美国国内根本不建厂子,全都在中国生产,雇佣的是本地的居民,光是人力成本这一块就比美国低了十倍不止。

    还有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扩大的市场,市场扩大产品增加,这也是增加利润的一个方法。

    现在美国经济界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以威尔逊为代表的一方大力赞同全球化,扩大市场、产业转移等等,基本上就是按照第三次产业浪潮里所说的那样,企业也希望这样做,不过美国的工会不赞同,觉得那样做会让本国的产业工人失业,这是不能接受的。

    工会的那帮人当然只看重眼前,所谓的失业其实是不存在的,刘琅的第三次产业浪潮里也说得清楚,第三产业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增长点,那些产业工人只要转个行就会有大把的机会。

    威尔逊教授是第三产业的大力支持者,很多经济学家也跟他一样,不过美国国内还是有一部分人反对这么做的,他们觉得世界的经济不能靠第三产业这种务虚产业来支撑,双方都有支持者,也就是美国国内两大党派。

    国际化、全球化的支持者是民主党,不支持的则是共和党,反正两党就是相互反对就是了,因为刘琅的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很有名,是美国近年来最畅销的经济类书刊,所以两方面的专家和政客们在相互辩论时总是把这本书里的某些段落列举出来,刘琅因此在那些政客耳朵里也变得有名。

    

第一千六十六章 又见莫兰() 
刘琅对美国的政客没什么好印象,现在美国总统是老布什,共和党的保守派,后面是一帮军火商人在支持他。

    老布什的任期要到三年后,那时民主党的克林顿当选,虽然这家伙“拉链”有点松,但是搞经济是把好手,靠的就是全球化和国家化把美国的经济搞了上去,这一世有点意思,因为有刘琅的《第三产业浪潮》珠玉在前,以后克林顿大搞全球化就有照搬这本书的嫌疑,恐怕到时候刘琅会成为美国经济崛起的一位理论学家也说不定。

    当然,美国人搞什么跟刘琅没关系,他们这帮人完蛋了才好,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了中国这台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第三产业就形成不了浪潮,

    事实上这本书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发行,德文、法文、拉丁文等等,在很多国家发行,尤其是在欧洲销量不比美国差,由此可见这本书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那些国家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还是持赞同的多,毕竟中国市场太大了,以前他们落后没有能力消费,如今改革开放,短短十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十多亿人口的市场谁不眼馋?

    于是大量企业都挤破头要跑到中国,即便是如今争论不休的美国也是一样,美国五百强企业中已经有近百家到中国开设分公司了,以至于在美国经济企业界都有一句玩笑话:你不在中国开公司就不是一家国际企业。

    这些都是威尔逊教授告诉刘琅的,威尔逊教授本人对中国是非常看好的,他多次到中国访问,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吴荷还是他的得意门生,现在又多了一位华人学生路易斯王,可见他和中国的渊源还是很深的。

    当然,他和中国之间最深的纽带还是刘琅,刘琅一写了两本书都是他来发行的,现在又有一本,怪不得美国国内的一些保守人士都说威尔逊是刘琅在美国的代言人,这种论调就显示出美国人对中国的不友好,在他们眼里中国那种落后的国家是不配出现世界级的科学理论和观点,如果有就要打压,这种观点会一直延续,二十年后就不是打压了,而是明目张胆的“耍流氓”,凡是不随我心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扣在头上,然后以此借口进行各种制裁,目的就是阻止中国的崛起和发展。

    美国不是总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子民吗?不是要把上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