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676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676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波列夫设计局的主要机种都是轰炸机,从重型轰炸机图…4、图…85,到喷气轰炸机图,以及后来的图战略轰炸机。

    之后又在轰炸机的基础上开始研制运输机,从图、图、直到图…154。

    毫无疑问,图波列夫设计院承担了苏联八成以上轰炸机和运输机的设计工作,是当之无愧的王牌设计院,卡明斯基又说了四个人,同样来自着名的机械厂,而这些人如今都是年过六十岁的老者,他们的孩子同样是在相关的设计院或者工厂工作,当然,现在也是生活困难。

    刘琅觉得这几个人就够了,陆海空三军斗齐了。

    “这个卡明斯基就是个大宝藏,怪不得他手里有安—225的飞机图纸,有这么多朋友,就是有核潜艇的图纸也不稀奇。”

    此刻刘琅也意识到这位老人绝不是普通的专家,一定是一位领袖级的专家,之前刘琅并没有真正了解对方,不过现在了解也不迟,于是他就当着周虎等人的面和对方聊了起来。

    刘琅的俄语比那位外事人员的俄语强的多,熟练程度不亚于母语水平,两人叽里呱啦的对话听得那位外事人员都一愣一愣的。

    果然,卡明斯基的父亲是俄国老一辈的工程师,在沙俄时代就是知名的人物,同时又是彼得堡大学的教授,桃李天下,

    如今很多的专家都是师从于他,而卡明斯基的这些朋友也曾经是父亲的学生,因为这层关系他们之间走的很近,当然,主要原因是这些人都是同一类人,各个醉心于技术研发,对官场上的那一套很反感,在那些官员面前他们这些人就是一帮不识抬举的老古董,现在好了,全都要归刘琅了。

    这件事出现了一些“状况”,卡明斯基提供的专家超出了刘琅的预料,他们不是之前想象的普通专家,而是不亚于卡明斯基的国宝级专家,周虎知道后立刻决定要多派五人到俄罗斯。

    当然,这只是加了个双保险,并不影响整体计划。

    这个“营救”过程预计要花掉一个月的时间,过程刘琅就不必参与了,毕竟周虎等几个人已经去过俄罗斯,对当地的环境有所了解,再加上背后有国家支援,危险程度并不是很高

    wxi7

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一)() 
刘琅又在首都待了两天,仔细和周虎以及卡明斯基研究方案的各个细节,把能想到有可能发生的意外都列举出来,然后一一制定对策,直到自认为万无一失才放下心来。

    当刘琅回到阜城后已经是一九九二年的一月底了,距离春节仅剩下了一周时间,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备起年货来。

    两大卡车的年货都发了下去,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各个喜气洋洋,但喜气掩盖不了工作的氛围,每个人还是处在一种很紧张的环境下,早上八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五点半,可以说工作量相当的大。

    换作其他工厂,在距离春节只有一周的这段时间里一定没有多少心思放在工作上了,但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员工不同,即便他们的工资很高、即便他们的工作很累,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一个人因此埋怨。

    这几年里,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来考察学习,当然,次数不多,每年只给五个名额,这样的要求只有刘琅才敢提,国家也老老实实遵守。

    而且这些企业来参观的时候刘琅从不出现,他闲闹腾,只是让杜松或者林海他们接待一下,然后中午留在食堂吃个饭刘让他们赶紧滚蛋。

    每一个来北方工业集团考察学习的企业总是将目光聚焦到北方工业集团先进的设备和工人们的水平上,当然,这的确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重点,但很少人会注意一个现象,那就是工人们的斗志总是那么的高涨,似乎他们天生就喜欢工作。

    即便有的人看出这一点也没有更深的思考,他们觉得这是因为刘琅给的工资高,更有不少人觉得,只要自己的老板给自己同样的工资,那么自己也能做到。

    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以经济学来说有一种边际成本的概念,这原本是用在成本效益上的概念,但在人类社会中也是普遍存在。

    当一个人的月工资是一百元时,如果给他增加五十元,那么他就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工作也会更加起劲,再给他提高一百元,他就会废寝忘食,希望能对得起这份薪水,就这样不断的提高工资,一旦突破一个界限,那么他对工作的热情就会有一个急转弯似的变化。

    比如当把他的工资从一千元提高到一千二百元,明明一次性提高的最多,但他已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充满了激情,这就是边际成本越来越高了。

    如果只是用涨工资的手段让员工们时时刻刻充满了干劲,这样的做法只能说是最低级的,根本无法维持长久,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让企业拥有活力。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必须要建立的,在九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格美空调厂则是第一家建立了自己企业文化的企业,董事长孙明凡每次接受采访谈经验时总是会提到刘琅的名字,所以刘琅就成了国内最早提出企业文化这个概念的人。

    建立企业文化不容易,这需要找准企业自身的定位,但这还不是最难得,最难得是让所有员工认可这个文化,并且为了企业文化而奋斗,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北方工业集团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那就是“用科技改造世界,用科技征服世界!”

    这个企业文化体现出了刘琅的“野心”,也告诉所有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然后就是要让所有员工们真心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了,这一点对其他人来说可谓是难度巨大,在国人还在为填饱肚子的时代就让人产生征服世界的念头,这听上去有些好笑,但刘琅的财力加上他对员工们近乎“洗脑”似的灌输,所有人都坚信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正因为如此,北方工业集团才展现出那股超强的战斗力。

    但刘琅并不满足,他还要完善企业的文化,让大家既有崇高的理想,又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双管齐下才能更进一步。

    刘琅决定推出北方工业集团自己的企业基本法,全名为“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这部基本法将会带领企业走向未来和辉煌。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一共有九条。

    法则一:目标着眼长远,未来才是我们的目标。

    以往这条法则很空洞,似乎只是挂在墙上供员工们憧憬的美好愿望,但这次刘琅给出了解释。

    对这条法则的解释包括一个短时工制度,这是刘琅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企业通过缩短工时、临时降薪、安排培训或休假等措施与员工共同渡过危机,尽量避免裁员。

    说实话,在如今的中国裁员是一个非常“反动”的话题,你竟然要裁员,不是找死吗?就是王振东也不建议将这条明确的写下来,可刘琅还是坚持写了出来,很简单,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工人就会体会到失业的痛苦了。

    在市场经济下,失业是企业的一部分,任何的企业都经历过裁员的痛苦,尤其是西方国家,裁员就是司空见惯,市场一旦发生变化,别说是员工了,就是企业也得被淘汰,裁掉这些工人就能节省下人力成本,但员工流失带走的不仅仅是成本,更是技术,所以裁员对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伤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做。

    所以时工制度不仅仅是减少成本留下员工的制度,更是对管理者的一种要求,为了跟上时代的进步和市场的要求,管理者必须着眼长远,借助这一制度,企业就可以做好长期的人才储备,也省去了在业务复兴后重新进行人员招聘和培训的费用。

    这一制度使员工即便在大环境不好或者企业经营业绩差的时候也不用担心丢掉工作,这种安全感换来的是员工对企业的绝对忠诚和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

    法则二:以创新引领市场。

    很多企业都会将之当做法则,但是却没有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完全是写在墙上。

    北方工业集团对这条法则有详细的说明,如果只会复制和粘贴,企业永远不会成功,北方工业集团主要卖点是技术和创新以及提供的价值,而不是低价。

    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制造型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源,在很多人眼里,创新似乎很神秘而且遥不可及,但实际上,通过持续的、小规模的流程和产品的改进来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是更为现实的创新。

    所以北方工业集团鼓励所有人在细节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设计奖项,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被集团认可的发明创造将获得一万元到五千元的奖励,每年底还要进行一次年度评比,第一名将会获得五万元奖励。

    :。:

    wxi7

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北方工业集团基本法则(二)() 
法则三:专注专业细分市场。

    企业做的成功的标志是产品,产品好才能在客户和竞争对手心目中建立起标杆地位,高度专注和专业化是核心,这也是企业的共性和经营之魂。

    北方工业集团将专业化与市场化有效结合,可以让企业如鱼得水,而且这“水”的体量还很大。

    比如现在北方工业集团在轴承、刀具两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那未来这两块必须要进一步提升,而且专注于高端和细分,在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深度上有着绝对的优势,在占据了市场后,北方工业集团的销售部门要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并且专业化极强的销售队伍,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保证了产品营销的广度。

    法则四:基于核心能力开展多元化经营。

    这种多元化经营不是顺北方工业集团未来要跑去搞什么房地产和超市,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分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两种。

    北方工业集团当然选择的是前者,比如已经开始的数控机床的研发正是多元化的开始。

    相关多元化战略是是长期增长的可持续药方,而且可提供稳定的、超过一般水平的财务回报。

    在相关多元化经营中,新产品、新市场和新客户与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很大的关联性,企业的不同业务之间可以形成协同效应,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较大的产出,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这就是刘琅对相关多元化的解释。

    法则五:保持与客户的长期和紧密关系。

    企业成功的秘诀之一是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前提下,重视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一揽子服务措施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与客户的交流应该是企业管理人员优先完成的任务,因为客户就是市场,市场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企业高管也要与客户直接打交道,最好能做到贴近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

    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其实就像婚姻一样,也是需要经营和维护的。

    当然,这种关系纯粹是基于技术和需求,并不是什么搞关系,说实话,这条准则在国内并不太适用主要针对的是未来国际竞争下的环境。

    法则六:与同行合作共赢。

    刘琅列出这条准则,别说时王振东了,就是杜松与何涛都觉得不可思议,企业要跟同行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