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81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81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琅,我还是小看了你呀!”

    熊怀志连连感叹。

    “小刘琅,剩下的零部件是什么?快让我们看看!”

    “别急,别急!”

    刘琅很快又把大黄蜂给组装出来。

    “哇!好漂亮的车,太漂亮了!”

    没错,刘琅的这个“大黄蜂”就是三十年后的形象,车体呈一种流线型,这个时代哪里看过这样的车。

    “还有一个呢!”

    威震天最复杂,能变化成一只手枪,再次让众人打开眼界。

    不过这还不算完,刘琅用各种颜色的油漆将这些机器人涂上色彩,三个活灵活现的机械人就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哇!太美了,太美了!这简直是我见到最完美的作品!”

    “这………这真是!”

    熊怀志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现在的感受了,没错,这就是艺术品,三件他连想都没想过的艺术品。

    “熊教授,我有个想法,我想把这些机器人成批量的生产出来买到国外去,相信可以为国家赚回不少的外汇!”

    “什么?你想把这些东西变成货品?”

    熊怀志微微一惊。

    “没错,就是把他们变成货品,赚来的钱可以购买大量的机床,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钢铁能在国内引起轰动,相信会让很多年轻人对工程机械产生兴趣,那样的话我们就有更多的人才,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刘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

    熊怀志有些犹豫,虽然国家现在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但是买卖货品赚钱这件事还是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熊教授,我们完全可以以工程学院或者华夏大学的名义组建一家经营公司,生产出这些机器人卖出去,用赚来的钱支付工人工资,多余的钱再购买先进的设备,一旦获得成功,咱们的实验室就能壮大,就能研制更先进的技术,这样岂不是更好?”

    刘琅的话让熊怀志不由的心动了,钱,他不在乎,够吃就行,他最关心的就是国家工业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他做不了主,那是国家宣传方面的事情,而技术方面,要想提高最基本的还是资金问题,他这个实验室花了一百多万,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值一提,要知道一辆进口的奔驰车就超过了这个数目,没有钱你就购买不到设备,没有钱也无法开放研制先进的技术,向学校去要?学校自己都没钱呀!

    刘琅的提议让身边的那几位研究生也是眼睛放光,这些人可不是傻子,如果让他们白手起家,那谁也不会去干,因为风险太大,但现在这些机器人可就是摆在面前,每一件都是艺术品,放在市面上毫无疑问会引起巨大的轰动,要是拿去卖钱,那必定会被抢疯了。

    “教授,我看刘琅这个主意可行,一旦我们有了资金,就能买得起西德和岛国的设备,拿过来咱们研制一下就能攻克很多技术难点。”

    一位研究生兴奋地说道。

第一百三十六章 找吴荷() 
“以学校和学院的名义成立公司………,这样做学校会同意吗?”

    听到要成立公司,熊怀志皱了皱眉头。

    “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我去跟赵校长去谈,反正这不是个人行为,产权还是归学校的,为学校赚钱他难道还不同意?”

    其实这种方式在数年后就会非常普及,叫做多种经营公司,算是承包制的一种方式,只是现在在学校里面还没有实行开来而已。

    “不,这件事还是我去说好些。”

    熊怀志是院长,当然不能让刘琅出头。

    “教授,这件事你不用管了,我去跟吴荷教授谈谈,让他和我们一起出面,另外我也去找鲁主任,只要他能答应,这件事就好办了。”

    吴荷是私营经济的倡导者,还是国家领导人的智囊,鲁明志更是教委主任,有他们出面,华夏大学也要掂量掂量,再说,这件事对华夏大学也有好处,可谓是一举多得。

    熊怀志听了刘琅的话不由得哑然失笑,这个四五岁孩子的人际关系比他这位七十岁的老头子还要广,而且认识的都是重量级人物,随便一个就比他这个老头子要厉害的多。

    “嗯,刘琅,你的主意我同意,至于怎么办……我听你的安排!”

    “有教授您这句话我就好办了,陈哥,孙哥,如果我们工程系成立一个这样的公司,你们是否愿意加入?只要这个公司成立,能制造出机器人来,我不敢吹牛,但每个月一两百块钱的工资还是没问题的!”

    刘琅又看向周围的几个人,熊怀志对学术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们这些人能成为熊怀志的博士,本身就意味着他们的能力,如果这些人能加入进来,无疑会成为他很大的助力。

    “我们愿意,我们当然愿意了!”

    几个人纷纷点头,他们在熊怀志身边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有两名研究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一旦毕业只能进入机床厂工作,在机床厂就算是最高级的八级工每个月也不过百十来块钱,他们要想熬到八级工,没个二三十年是不可能的。

    能念到研究生,说明他们非常刻苦,但也说明他们家境不好,多念两年书进入工厂就能成为三级工,可三级工每个月也不过三十二块钱而已,刘琅一下子许诺每个月能赚一两百块钱,这简直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咋在自己脑袋上,谁要是不同意才是傻子。

    说到底还是他们对刘琅的信任,不说别的,人家能和鲁明志这位教委主任直接对话,而他们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这就是差距。

    “好,那就这么定了,几位帮我拿着这几个机器人,我们现在就去找吴荷教授。”

    刘琅说干就干,带着几个人扛着三个变形金刚就向吴荷教授的办公室走去。

    一路走来,引起了无数人的围观。

    “这是什么?机械人?这么漂亮!”

    不管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凡是看到变形金刚的人都是两眼冒光纷纷赞叹。

    “这是我们工程学院设计的机器人,怎么样?”

    几个人此刻心中也不由得生出了自豪感。

    吴荷正在办公室里写着东西,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喧哗,喧哗声越来越大,竟然向着门口而来,他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随即把笔放下想要出门看个究竟。

    还没等他到门口,房门就被人推开,然后就走进来几个人,后面还跟着一群人,嘴里不住的发出惊叹之声。

    吴荷刚要发火,却发现对方为首的竟然是刘琅,一肚子火气顿时烟消云散,不过他的目光随即也盯在了放在地上的那三个机器人身上。

    “刘琅,这三个家伙是什么东西?”

    吴荷蹲在地上问道。

    “吴教授,这是我设计的机器人,你看怎么样?”

    “嗯,不错不错,真的不错!”

    吴荷连连点头。

    “你们看着!”

    刘琅也蹲在地上,用手开始摆弄起来,片刻之后三个机器人就变成了两辆车和一把粗狂的手枪。

    “啊!”

    身后跟着的那些人都发出了一声惊叹,这三个机器人竟然还能………还能变化样子,太出乎意料了。

    “什么?还能这样?”

    吴荷都是一惊。

    “吴教授,你出过国,见识过美国的市场,你说这东西要是放到国外能卖钱吗?”

    刘琅开门见山的问道。

    “只要美国市场上没有,那就是稀缺物品,当然能卖钱,而且能卖大钱!”

    吴荷可是经济学家,对于市场再熟悉不过了。

    “那就好……各位同学,这里可是吴教授的办公室,你们都堵在这里不好吧!”

    刘琅转过身对着围观的那些人说道。

    “你们都在这干什么?还不都给我回自习室里复习?是考试不及格,有你们哭的时候!”

    吴荷一声大吼就把所有人吓跑了,办公室里只剩了刘琅和熊怀志的几名研究生。

    “刘琅,吴教授,要是没什么事我们也先走了!”

    几个人也很知趣的离开。

    “刘琅,怎么?你也想成立一家公司卖这些东西?”

    吴荷多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刘琅的打算。

    “吴教授您只说对了一半,我的确是想把这种我设计的机器人卖到国外去,不过不是我个人的公司,而是以机械工程学院的名义成立一家公司,法人可以是几方联合,比如学院、华夏大学,当然,也可以加上我的名字!”

    对方是经济学家,当然听得懂刘琅口中的法人了。

    “呵呵,你的思路很有意思,有些类似承包制,不过我们国家的承包制是因为企业效益不好,结果你一下子用在了学校里,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呀!”

    “吴教授,现在全国任何地方都缺钱,机械工程学院如此,华夏大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有了钱,就能够购买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就能进行更多的科研,这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嗯,嗯,你说得没错,其实国外的大学都是私人的,国家并不给钱,他们的经费就是自己想办法,而我们国家现在很穷,生产都很困难,每年给各个高校的经费一部分用来支付学生们的学杂费,一部分用在老师们的教学方面,真正用在科研方面的其实很少,如果你这个办法可行,就能解决资金方面的不足……只是这具体运作方面,尤其是进入国外市场………那就有些复杂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困难重重() 
办法是办法,但具体实施就不是拍一下脑袋的问题了。

    比如这个企业要成立,利益分配怎么办?华夏大学拿多少?工程学院拿多少?刘琅拿多少?

    还有制造这些机器人的设备从哪里来?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这机器人怎么卖出去?

    按照刘琅的想法是要卖到国外,这提议好是好,可实施起来却太难了。

    首先就是在渠道上存在困难,虽然国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但与国外的联系还是很少的,技术方面的交流一年下来全国也没有几次,去年仅有一次,就是西德汽车的引进,这还是属于进口,至于说出口,中国如此落后哪里有什么先进的技术能出口国外?

    没有渠道,再好的商品也卖不出去。

    “我们国家在七八年成立了一家信托公司,叫做国信,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嗯,我倒是可以尝试帮你联系一下,不过听说最近他和邓公一起去了南方,恐怕要等到过完年了!”

    吴荷思索着说道。

    “国信公司?”

    刘琅当然知道这家公司。

    国信集团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成立的一家具有国家背景的私人企业,目的就是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这家集团的创始人更是了不得,就是那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的龙老先生,此人和邓老关系非常高,对国家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国信集团在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国家的贡献是相当大的。

    “还要通过这国信公司?”

    刘琅脑袋有些大,他前世对这个时代有过很深入的研究,但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一种商品要想从国外引进或者把商品卖到国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还要通过这家国信公司。

    要知道龙老先生不光是国信公司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