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

第91章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第91章

小说: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文秀大声叫道,刘东来和刘东伟这才反应过来,两个人刚忙从那两名士兵手里接过大包小裹,人家是客人,怎么能受累?

    “大哥,我们没事,我来我来!”

    两名士兵客气地说道。

    五个人搬了三次才把所有东西搬到了屋里。

    “大哥大姐,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我们要回去了!”

    “不行不行,怎么着也得吃过饭才走,来,来,咱们进屋!”

    徐文秀拉着他们两个。

    “不了,这是命令,我们马上就要走!”

    两人说完就打开车门坐了回去。

    “等一等!”

    刘琅拿了两旁茅台跑了过来。

    “两位叔叔,这两瓶酒放在车里,等你们向王振东回复命令时就说是我给你们喝的。”

    要是直接给他们,两人一定不会要,只有王振东的命令他们才会听。

    “这………!”

    他们两个思索着,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但对方的意思他们是明白的,就说要送自己一人一瓶酒。

    “好吧,你的话我们会带给首长,等你回到首都,我们还会见面的!”

    两人点了点头,启动车子离开了这里。

    “终于到家了!”

    刘琅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屋子里,太奶已经知道刘琅回来了,正哆哆嗦嗦地坐在炕沿上想要穿鞋下地,看到刘琅从外面跑了进来高兴的都哭了出来。

    “太奶,我回来了!”

    刘琅抱住太奶。

    “我的孙孙,我的孙孙!”

    太奶也激动不已。

    “太奶,我给买好东西了!”

    刘琅拿过一盒糕点,打开后拿出一块送到了太奶嘴里。

    “嗯,好吃,好吃!”

    太奶满脸的皱纹都笑的舒展开来。

    “奶,你小孙孙现在回来了,过些日子你还要住在新房里,你高兴不高兴呀!”

    刘东来笑着说道,分给他的福利房不仅仅是刘琅一家人住,刘东来还要带着自己的奶奶和老弟弟刘东伟。

    他的房子是市里特殊照顾,按照市长级别给的房子,三室一卫一个厨房,一共是四十七平米,有足够的地方,到时候会带着刘琅的太奶和刘琅的老叔一起住进去,刘琅的爷爷只能按照处级待遇,只有两室一卫一个厨房,到时候他要带着刘琅的姑姑和三叔去住,胡同里的两间老房则给刘琅的二叔当婚房。

    刘琅回家给周围邻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然,不是刘琅带了的冲击,而是徐文秀买的那些年货带来的冲击,光是茅台酒就有好几瓶,中华烟有两条,点心就有十几盒,还有各种新潮的衣服裤子帽子,简直把他们羡慕死了。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刘琅的家人了,每人一套新衣服,好酒好烟好吃的可劲造,过年都没有这么高兴。

    徐文秀还给了刘东来一千多块钱,刘东来拿出五百块钱又给了自己的父亲,这些钱能让一家人过年吃上大鱼大肉了。

    两天后刘琅的周日,刘琅三口人又骑着自行车到刘琅的姥姥家,结果又是一片欢腾。

    很快,农历腊月三十到了,从下午一家人就开始准备年夜饭,邻居周爷爷一家五口人也被邀请了过来。

    徐文秀离开的这半年,周奶奶每天都要过来帮忙照顾刘琅的太奶,两家关系本就很好,现在更是如同一家人,徐文秀买的那些年货里就有他们家一份。

    反正刘琅家里的东西太多了,干脆把周家都叫了过来。

    女人们开始做饭,男人们则坐在炕上打着扑克,剩下年纪小点的就看电视。

    当然,刘琅的年纪最小,不过却没看电视,他一边和太奶聊着天,一边摆弄着一堆零件,一堆非常细小又精致的零件,这些零件就是那块纯金的劳力师手表。

    没错,刘琅把这块手表给拆开了,一块价值几万的名表现在成了一堆大小不一的零件,机芯夹板、表盘、齿轮、小齿轮,以及表壳都被他工整的放在了一个不大的工具箱里,旁边还有各种工具,这是刘琅从熊怀志教授那里要来的。

    “一块直径只要五厘米,厚度半厘米的空间内容纳了大大小小,一共七十三个零部件,这份精细就让人钦佩。”

    刘琅看着各种零件不住的赞叹。

第一百五十一章 从一块手表看到的差距() 
当然,国内也有自己生产的手表,但在零件数目方面就比不过这块表,零件越多代表着它的故障率也越高,但劳力师以精准闻名,所以说明它的工艺更加的先进,同时材料的质地也要好些。

    不过随着刘琅耐心的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将这块手表拆卸下来,每个零件的位置和形状都被他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之中。

    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刘琅现在就能把这块表完全仿制出来,即使仿制出来,这表也绝对不能和劳力师相比,其关键就在于材料以及加工技术方面的缺陷。

    毫无疑问,这块劳力师手表所用的材料除了黄金外,大部分都是钢材,这些钢材叫做不锈钢,遇水不会生锈。

    不锈钢在二十多年后已经应用非常广泛了,就算老百姓切菜用的菜刀都是不锈钢制造,但在八十代初期,整个国家也没有几家工厂能够生产出不锈钢来。

    刘琅在书里看过,其实早在60年代初,当时的沪钢就采用返回吹氧法冶炼出不锈钢。1961,沪钢在国产76毫米二辊斜轧穿孔机上穿制出属于我国首次生产的不锈钢管坯,并试制成功从原料到成品完全国产化的我国第一支航空不锈钢管。

    从此,我国的不锈钢生产才开始逐渐发展,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不锈钢的发展几乎就是原地踏步,生产出的不锈钢只能用在航天工业中,至于说老百姓,那是想都不要想。

    刘琅的爷爷就有一块手表,是五年前花了一百多块钱买的,全钢打造,可惜就怕沾水,沾上水的赶紧擦干净,要不然就生锈。

    劳力师手表显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显然西方国家不锈钢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

    另外这块手表的研磨水平也非常高,国内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机床能研磨出如此光滑且又如此微小的零件来。

    在1980年,国家曾对机床行业的现状有过一次统计,当时国家机床拥有量为283万台,其中粗加工车床构成比为60%,精加工磨床占不到10%,而工艺落后的原因就在于粗加工机床多而精加工机床少。

    比如原来刘东来上班的轴承厂,厂里面使用的机床还是最原始的无心磨床、双端面磨床、轧辊磨床,这种机床诞生在二十年代,精度非常低,一般小于一两厘米的钢珠就无法研磨了,而在整个国家范围内,技术最高的磨床精度也只到毫米级,而国外70年代就已经制造出采用微处理机的数字控制和适应控制等技术的磨床,精度已经到了微米级别,国家跟西方发动国家相比,技术方面的差距可谓是天差地别,不用说别的了,就是这块手表中最小的一个齿轮只有两三毫米大小,这个微小的零件上还布满了花纹,简直比头发丝还要细,显然都是采用数控机床打磨而成。

    刘琅在华夏大学的图书馆中查阅资料,看到了在六十年代国家曾经有过一次“精密机床会战”中,首都二机就以当时国外最先进外圆磨床为追赶目标,研发成功加工圆柱度达到1~2微米,光洁度达到14级的mg1420高精度磨床,这种机床以高精度坐标镗床著称,结果一场浩劫随之而来,机床被当成了资本主义的产物被杂烂,设计师们也被当成了资本主义在国内的买办,下牛棚的下牛棚,挨批斗的挨批斗,活到现在的都已经不多了,至于说各种技术参数,找都找不到了。

    说来可笑,在五六十年代国家就提出来了“机床被称之为机械工业的工作母机,是促进机械工业工艺发展的“总工艺师””这个口号,国家由此还发明了数控机床,几乎和岛国美国同一时间,但其后的发展就大相径庭了,时至今日却已经是差的没边,其中最大的问题,一是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刀具的研发几乎就没有多少发展,国家方面也缺乏周密规划,与主机发展脱节,二是严重缺乏技术专家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在产品的精度上、质量上、可靠性上,技术不过硬,配套不过关。

    要想让国家成为工业强国,材料和机床那是根本,这两样不过关,什么发动机都是白扯。

    另外还有人才的培养,熊怀志曾经在德国留过学,他在那里看到工厂里关键工种及装配调试技师都是五十多岁以上、怀有绝技的老技师,道理很简单,机床行业没有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是培养不出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与技师的,而在国内,即便是在二三十年后,一位老工人到了五十多岁时或是退休了或是转岗当领导了,究其原因,或由于个人自满,或不了解市场需求,或名利思想作祟,或由于某些抗拒不了的诱惑,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结果就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

    工程人才就是要靠“笨功夫,耐得寂寞”,把一项项不可靠的因素排除掉,把结果纳入到设计、工艺、制造过程中变为规范,严格执行,再从实践中得到反馈信息进行改进,最后积累下诸多宝贵的数据,这就是最宝贵的经验,也是一家企业最核心的实力体现,这方面国家差多了。

    国家不缺少人才,有的人甚至还要超出国外同行业的专业人才,即便他们没有学过相关的很多专业,比如说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这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相关的人才,而国家连计算机都没有几台,可就在这种看起来不可能的条件下,在50年代末,我们与世界同步研究开发数控系统,其性能并不比国外的同类产品低多少。

    就如当年国家为了搞核弹,靠着一帮人拿着算盘就能让世界震惊,国人总是能在不可能之下创造奇迹,比如刘琅在图书馆内查到了一些资料,在五十年代沪市机床厂的一位名叫周勤的同志担任沪机试验研究室主任,他的学历并不最高,只是中专毕业,但水平很高,提出在当时十分超前的建议,如用磁带分频代替传动链,使工件的速比可任意变化,这对蜗杆砂轮磨、齿轮加工机床有革命性的意义,这一项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可是后来,这位专家也遭受了一系列的批判,最后惨死,这样的结局实在可惜。

    刘琅从一块手表里就看到了国家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巨大的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什么都没有,要想弥补这些弱点谈何容易呀!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一九八四年,我来了() 
“儿子,别忙乎了,来,吃饭,吃完饭咱们看晚会啦!”

    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到了傍晚六点多钟,香喷喷的饭菜摆上了桌,因为人太多,所以要分开两桌,地下一张大桌子,刘琅的爷爷、父亲、二叔,三叔,还有周爷爷和他的大儿子坐在一起,因为他们能喝酒。

    炕上又放了一个炕桌,一群女眷和刘琅的老叔姑姑等人坐在周围。

    今年的饭菜格外的丰盛,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还有大虾这种海鲜产品,大部分都是从首都买回来的,八三年的下半年,阜城的副食品市场也放开了不少,一些物品也无需用副食粮票,用钱就可以买到,至于钱,现在刘家就不缺钱,都是木家和火家赞助的。

    “来,咱们干一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