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九零之独宠虎妻 >

第33章

重生九零之独宠虎妻-第33章

小说: 重生九零之独宠虎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完了课后作业,梅雅丽又拿了佘玉芬帮她弄来的四年级的旧课本自己学习。

    她已经想好了要在二年级结束的时候跳级考初中,从而避免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也避免再过前世那种寄人篱下的日子。

    至于读小学的这两年,除了要用一小部分时间把所有的小学课程温习一遍之外,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她打算全都用在练字上面。

    上辈子的她从大学开始就很少写字了,这么多年过去,她早就已经习惯了敲键盘。

    现在要重新适应没有电脑的“旧”世界,对她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再加上她现在人小力弱,写出来的字幼稚的很,难看的她自己都看不下去。

    虽然她也没指望做个硬笔书法家,但字写的赏心悦目了,除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加点儿印象分,平时她自己看着心情也好啊。

    除了上学、写作业、练字、帮着家里干活儿、带着梅鸿文一起玩儿这些日常事项,梅雅丽还打算让梅志军教她打拳。

    当然,这得等到她长高一点儿、长大一点儿之后。

    现在的她毕竟才刚六周岁,跑个步、爬个树、跳个绳、溜个冰别人不会觉得有哪里奇怪,可她要是认认真真学起拳法来,那别人可就少不得要对她投以更多好奇和探究的目光了。

    一直点着灯学到晚上九点,梅雅丽这才在佘玉芬的协助下洗漱了一番,爬上暖暖的土炕准备入睡。

    睡前,她小声央求佘玉芬,“妈,你还继续帮我买铅笔好不好?我们学校发的铅笔太难用了,这一晚上我都用掉三支了。”

    佘玉芬立刻不假思索的应了下来,“成,等下次去赶集,妈就再给你买二十支好铅笔回来。”

第59章 添置三轮车(我有一群小猫咪打赏加更~)() 
比起台子村的其他妇人,佘玉芬对自家孩子的管教,严厉程度直线上飚了好几倍。

    在她这里,任何不良习惯——比如撒谎,比如偷拿家里或者邻里的东西,比如不好好学习,比如对长辈没礼貌,都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

    所以比起那些被自己父母放养,或者被娇惯着长大的小孩子,梅雅丽和梅鸿文一直都表现的聪明伶俐惹人爱。

    与教育方面的严格相对应的,是她在物质上对孩子们不动声色的疼爱。

    在梅雅丽的上辈子,她家有那么几年一直穷的叮当响,但她家母上大人却从来没有短过她和梅鸿文的吃穿用度。

    在他们村儿的很多小孩儿拖着长鼻涕,穿着破洞、打补丁,甚至干脆短了一大截的衣服,跟个泥猴儿一样满村子乱跑的时候,佘玉芬就已经开始变着法儿的给梅雅丽和梅鸿文好吃好穿了。

    因为家里没钱,佘玉芬就尽可能手工给他们做新衣,而不是直接去集上买成衣。

    同样的价钱,别家的孩子只能穿一件新衣,佘玉芬却能给自家的孩子从里到外换上一身新。

    在他们台子村,大部分主妇都是这么做的。

    除了忙农活儿、做家务,她们这一年到头儿,还会打点着难得的闲暇时间,把一家子的衣裳鞋袜、枕头被褥全都做出来。

    真正不会做衣服鞋袜的主妇,在整个台子村也就只有五六个而已。

    之所以村里会有一小半儿的孩童穿的破破烂烂,则是因为有些主妇要么家里穷、要么本人懒。

    穷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懒的则是宁愿让一家老小都跟要饭花子比肩,也不想劳动自己的手脚和家里的针线。

    再说吃食。

    在他们台子村,甚至是在整个黑岗乡,九成以上的人家吃的都非常简单。

    秋收之后、春耕之前,因为过年,各家各户基本都会有点儿油水吃吃,可在春耕与秋收之间的那大半年时间里,农人们吃的却都极是粗糙简便。

    在梅雅丽的上辈子,她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赵慧英嘲笑他们村里的这家那家,说人家每天吃的都是猪食。

    虽然“猪食”的这个说法,既夸张又有侮辱人的成分在里面,并不足以取信,但农人们一日三餐的没有油水、品种单一,梅雅丽倒也曾经亲眼见识过几回。

    在台子村,绝大多数的农家人,早晨吃的是小米粥、玉米面饼子就咸菜,中午和晚上吃的则是小米饭、玉米面饼子、咸菜、土豆炖茄子或者豆角,再有就是大葱、小白菜、黄瓜、水萝卜、曲麻菜、婆婆丁(蒲公英)等蘸酱菜。

    极少数像赵慧英一样舍得在吃食上花钱,自己又愿意动手做的,饭食里则会添进去饺子、面条、馒头、包子、大饼等需要用到白面和油肉的精贵吃食。

    而佘玉芬则是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她家的底子薄,她花每一分钱都会精打细算,自然也就不会在吃食上舍出太多的钱财来。

    但佘玉芬有一样好,那就是她极其擅长变着花样儿给家里人改善伙食。

    庄户人家常吃的玉米面饼子,她从来不会只用玉米面去做。

    被她加入了适量白糖、白面、鸡蛋之后,玉米面饼子的口感立刻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做大炖菜的时候,她也会在菜里加上少少的几片猪肉。

    还有菜园子里种着的各种菜蔬,她也不会只拿大酱给家里人蘸着吃。

    什么拍黄瓜、大拌菜、糖醋萝卜、拌白菜丝、醋溜白菜、炒土豆片、凉拌土豆丝、糖拌西红柿、白菜猪肉炖粉条、鸡蛋蘑菇酱、白菜猪肉馅儿饼、韭菜盒子、芹菜猪肉馅儿包子、蔬菜鸡蛋饼。。。。。。但凡是材料齐备的家常饭食,佘玉芬就能翻着花样儿做给家里人吃。

    除此之外,她还会带着面粉、白糖、鸡蛋,专程去给梅雅丽和梅鸿文打饼干吃。

    打饼干的地方在梅志清媳妇儿娘家那边,离着台子村足有三十里路。

    梅志清媳妇儿也是个疼孩子的,这妯娌两个,每隔一个月左右就会让梅志清或者梅志军赶着马车,送她们去给家里的孩子打饼干吃。

    因为这事儿,赵慧英没少咒骂梅志军和佘玉芬“败家”、“不会过日子”、“惯孩子”,但是由于她并不敢到梅志军家里去骂,所以梅志军和佘玉芬谁都没把她的咒骂当回事儿。

    而跟吃穿比起来,佘玉芬显然更重视对自己两个孩子的教育。

    梅雅丽因为有她大舅妈带着,早早就接触到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并且还因为学得很好而经常替别人考试。

    这事儿启发了佘玉芬,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她教两个孩子读书识字的积极性。

    然而梅鸿文毕竟还小,她能教给梅鸿文的东西很少。

    如此一来,她在教导子女方面的热忱倒是被她用了一大半在梅雅丽身上。

    对此梅雅丽是乐见其成的。

    至少,无论是小学一至五年级的旧课本,还是铅笔、橡皮等各种文具,她家母上大人都会百分之一百的满足她的需求。

    秋收结束后,天气渐冷,台子村最常见的杨树、榆树、柳树,叶片全都开始变黄、脱落。

    因手里多了些闲钱,家里要用车的地方又确实有点儿多,梅志军和佘玉芬便就决定抽空儿去市里买辆农用三轮车回来。

    这些年,他们家的兔子、羊、鸡越养越多,打从去年开始,程玉峰的那辆三轮车就已经做不到一次把他们要卖的所有动物全都拉去市里了。

    去年剩的少倒还好办,梅志军和佘玉芬跑了几趟黑岗乡的大集后,那些程玉峰一次拉不走的兔子和鸡就全都被他们零散着卖了出去。

    然而今年他们养殖的规模又扩大了,要是再不买辆车自用,他们就只能劳动人家程玉峰多跑一趟了。

    虽然程玉峰自己全然不在意这点小事儿,但在梅志军和佘玉芬看来,让人家就手捎一趟和让人家专门跑一趟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两回事儿。

    与其给自家亲戚添这种麻烦,他们宁愿自己去买辆新车。

第60章 你咋偷我家的苹果啊() 
10月底,梅志军揣着买车的钱,坐班车去了市里。

    有程玉峰帮忙选车、讲价,他很快就买回了一辆崭新的半封闭式三轮农用运输车。

    在梅雅丽的上辈子,她家也曾经买过一辆三轮车,是那种车头只有一个露天的驾驶位,且体型较小的那种,不过那时候她都已经十岁了。

    这一世,因为有她这只时不时扇动一下翅膀的小蝴蝶,她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她父母决定买车的日子、车的档次也都跟着发生了变动。

    将一应手续全都办齐,梅志军在程玉峰的亲自传授下,很快就学会了驾驶他新买的农用三轮车。

    二十多天后,梅志军揣着程玉峰托人帮他紧急办好的驾驶证,运了一车苹果回台子村。

    程玉峰不放心他一个人开那么远的路,就也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跟到了梅志军家中。

    有他在旁一路指点,梅志军这车开的十分顺畅。

    两人进了梅志军家没一会儿,台子村的农人们就陆陆续续来了梅志军家看稀罕。

    在九成以上的农村家庭都仍在使用畜力车的黑岗乡,机动车这种东西乃是当之无愧的稀罕物,更不要说梅志军家还是台子村唯一一户买了机动车的人家。

    人们围着梅志军家的三轮车,左看看、右摸摸,看完了、摸够了,有人就又好奇起了车厢里的那些苹果。

    在他们黑岗乡,水果常见的就只有沙果和杏子,就连樱桃、123小苹果、山丁子、槟子这些,那也是相对罕有的。

    而像苹果、梨、桔子这一类本地并不出产的,那就更是极难见到的了。

    倒不是说黑岗乡没有此类水果。

    在黑岗乡的大集上,倒是时常都有当季的水果卖,但对于习惯了自给自足生活的农人们来说,花钱买水果,那可是糟蹋钱的代名词。

    他们不仅不会买,甚至赶集的时候还会专门绕开卖水果的区域,既避免了浪费时间,又避免了自家的小孩子不懂事儿,看到了那些水果就非要花那个冤枉钱。

    李国文拿起一个国光苹果看了看,“志军,你咋拉了这么多苹果回来?是要拉去集上卖的吗?”

    “不是,我打算拉去村子里,让老乡们拿粮食换。”梅志军这边说着话,他的亲四叔梅劲早却蹑手蹑脚的绕到了人少的那一侧。

    原本站在人墙外头的梅雅丽眼尖的发现,他竟然在趁人不备,偷摸往衣兜里头塞苹果。

    她“嘿”了一声,直接上前扯住了他鼓鼓囊囊的衣兜,“四爷爷,你咋偷我家的苹果啊?”

    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很快就将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到了梅劲早身上。

    梅劲早黝黑的猪腰子脸立马拉得老长,他一把甩开揪着他上衣的梅雅丽,“你瞎说啥呢?谁偷你们家的苹果了?”

    梅雅丽被他甩的一个趔趄,跌跌撞撞倒向了身后坚硬的黄土地面。

    正好梅志增夫妻刚从他们家来到梅志军家,这两口子也是来看梅志军家的三轮车的,看到梅雅丽身体后仰着往后倒退,一副马上就要后脑勺儿着地的架势,梅志增媳妇儿吓得满手心里都是汗。

    “雅丽——”她一边尖叫,一边用自己最快的速度冲了过去。

    梅雅丽倒不是真要跌倒,她眼下这副险象环生的模样,其实一大半都是她装出来的。

    在他们台子村,她极其厌恶的少数几个人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