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星音乐家 >

第1787章

重生明星音乐家-第1787章

小说: 重生明星音乐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相去甚远。

    这些方面,基本也都是日韩比较厉害,特别他们还有世界一流的指挥家。而一个一流的指挥家,能给整个国家的古典音乐水平带来的影响可是相当大的,哪怕他们很多都是在西方国家长大,学的也都是欧美那套。这也是得益于他们早期经济发展迅速,没钱的话,搞艺术的人也就没那么多,琴童的基数也没那么大,出国留学的人数也不可能多得起来。

    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学琴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各类天才也不断涌现。加上中国人口众多,潜力可谓相当巨大。但也并非是完全的好事,音乐教育质量方面,还是比较堪忧的,尤其缺乏高水平的老师。这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还是拿日韩为例吧!他们也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有了经济基础之后,去西方国家留学学习积累演出经验,然后回国教导更多的学生,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

    他们原本以为,像周佳这样的青年钢琴家出现,就已经是中国古典音乐的极限。就周佳而言,他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了优越的钢琴演奏天赋,并跟随华夏音乐学院的教授学习,不过他没进华夏音乐学院,十五岁的时候,就去了美国学习,也是在他那边老师的帮助下,从学生走向演奏的舞台,代替生病的演奏家演出而被观众所知晓。在国内的话,大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表情包”式的夸张演出风格,跟另外个世界的郎朗演奏风格成名轨迹简直如出一辙……

    周佳在日韩搞音乐的同行那里,得到的评价也很不错,但远没到特别崇拜的地步。因为,在他们国家,可以找出很多和他水平相当的钢琴演奏家来。

    秦放歌就完全不一样,他以能唱到HIGHC的“男高音”而闻名。给他们的印象也就那样,其实现在的男高音歌唱家,不能唱HIGHC的才叫奇怪好吧!而且,男高音歌唱家高过HighC都不少。可要能在正式的演出场合,稳定发挥,并唱出洪亮宽阔大气的高音C来,却真不容易做到。

    他们最初也都是持看笑话的态度,炒作谁不会呀!大家都搞这个的,也都明白究竟怎么回事,吹得震天响,实际水平如何,听过现场的都心知肚明。只是,有时候不会去拆穿罢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呢!

    可后面,关于秦放歌的各种传闻是越来越多,而且,也有更翔实的资料证明他的天才。这才让日韩的同行们逐渐重视起来,但也觉得吹得太过。

    看看都什么嘛!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就敢成为歌唱家、作曲家、钢琴家的……真当家那么好成的?音乐家的称号越来越不值钱了?

    有不屑的,有冷眼旁观的,有根本不不想理睬的。但这并不能妨碍秦放歌的名头越传越响,而且,也不光是局限在中国,亚洲,甚至连在欧美地区,都知道了有秦放歌这么一号人物!很多人都在等着看笑话,看他这个牛皮什么时候吹破。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放歌这牛皮非但没有吹破,反而是越发响亮,他的作品,他的才华,也都更多的展示在了世人面前。特别是他所“创作”的作品,这个也是大家对容易得到的,毕竟现在资讯特别发达,在“地球村”里,信息传播速度特别快。也不是没人质疑过,他所拿出来的这些作品,其实并不是他自己创作的。

    可质疑这些的人也都明白,如果说不是秦放歌创作的话,那么起码得找到一个可能创作出这么多优秀作品的作者出来,总不能是凭空冒出来的对吧!

    等秦放歌自己的音乐会举办之后,这些质疑也都烟消云散,秦放歌也正式以“音乐天才”的身份被大家所认可。

第1932章 感谢() 
日本在世的大师级音乐家就很多,不管是作曲还是指挥家,各种演奏家,歌唱家的话,秦放歌这世界第一男高音的名头真不是凭空得来的,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歌唱家能跟他媲美。

    能坐稳世界第一的宝座,对中国艺术界乃至亚洲艺术界,都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日本文化中的自卑与自大同存,他们对强者的崇拜是骨子里的,但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和韩国人倒是有些不同,宇宙都是韩国的,他们现在还没认秦放歌是韩国人,已经算是相当克制的啦!

    总而言之,秦放歌也是算是作为亚洲黄种人的代表,在某一方面取得世界最高的成就,他们也都觉得脸上特别有荣耀。毕竟之前古典音乐这块,都是欧美白种人高高在上,其他人努力追赶的。

    日韩乃至以色列的古典音乐大师级别的人物都很多,但完全没有说谁敢称世界第一的。于是,这样的情况下,秦放歌这世界第一男高音就特别有价值和意义。

    更让人震撼的还在于,秦放歌还很年轻,其他大师像他这般年纪的时候,也就初露锋芒,哪怕个个从小都是“音乐神童”来着,也没办法在二十岁之前,拿到“世界第一”的称号。

    加奈子就是被秦放歌强大魅力感召而来的,她这算是回归故乡,可也代表着日本古典乐坛对他实力的认可。

    到现在,青山西龙这样的大提琴演奏家级别的,对秦放歌的态度都特别尊重,术业有专攻,问道有先后,而且是“达者为先”。真正有实力的人,是完全经得起考验和诋毁的。

    而由于秦放歌没有接受日本那边剧院和音乐厅的邀请,去日本演出,他在日本的粉丝想要看他的演出,都必须出国才行。此前,就有不少日本的粉丝去意大利和捷克看他的演出。因为,相对而言,这两个地方演出的门票更好抢一些。

    他在中国的演出实在太过火爆,都学着人家“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那样,搞申请抽签的……

    对此,秦放歌方面给出的理由当然还是忙啦!他并不是纯粹的歌唱家演奏家,他还是个作曲家来着,对作曲看得最重。同时,他还是小说家,还在拍电影,很多人观念中“搞艺术就是要视金钱为粪土”,才能得到艺术的精髓,而是让作品商业化,充满铜臭味。

    秦放歌也没少被人批评说他不务正业,浪费上天赐给他的好天赋之类的。可他依旧我行我素,粉丝们倒是特别理解,没钱搞什么艺术呀!有能力赚钱可不是是坏事,也能更好的回馈艺术。

    跟这些同行的交流,也让秦放歌更多的了解现在各国古典音乐的市场和水平。当然,他的既定策略还是不会改变的,肯定还是先巩固国内的市场,整个世界的古典音乐市场都在萎缩,就中国最蓬勃发展。他要是搞不清楚重点的话,自己可是会后悔的。

    要是能把国外的粉丝都吸引来中国看演出,就像过去国内的古典音乐迷们出国看演出那样,也可谓是大大的好事呀!算是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他力所能及的贡献,来看演出少不得要各种消费,衣食住行,再买些纪念品什么的。

    像是这样的国际音乐节,也就是最直接的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时候,秦放歌也是做好他自己份内的事情就好,其他事情好像也轮不到他去操心。

    这晚上,他也就安安心心当个观众。

    哪怕在音乐厅的时候,有被其他观众(很大一部分的是他的粉丝)给认出来,他也完全没想着上台去演出,也是为了尊重其他艺术家嘛!

    席晚晴和薛敏在这样的场合也是如鱼得水,她们参加更高级别的酒会就特别多,在认识秦放歌之前之后都是如此。陪他一起看演出,她们都特别高兴,当然,也不仅是她们俩,还有周秀英和沈建萍她们这些老师。领导们倒是不用他陪的,他对这个也不感兴趣,他反正不打算从政。

    周秀英跟席晚晴薛敏她们合作已久,也都有了相当的默契。秦放歌的事业能发展得这么迅速和壮大,席晚晴她们的功劳可是相当大的,这点周秀英也是最清楚的。

    秦放歌当初来燕京的时候,还真就是孤身一人,完全没什么钱更别说团队了。都是在她们的帮助下,一点点做起来的。

    音乐会开始之后,大家也都不再说话,认认真真欣赏舞台上演奏家们的精彩表演。

    开场曲演奏是中国作曲家曲青,十多年前专门为燕京国际音乐节谱写的《燕京之秋》序章,也是音乐节的惯例啦!

    王树祥这个中国爱乐乐团的指挥,指挥起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管弦乐团,也是如臂指使。只是这个水平嘛,终究还是有个上限的,哪怕换秦放歌去调教和指挥,也没办法让他们达到世界一流乐团那水平。

    但现场观众都还是给予了热烈的掌声,秦放歌也不例外。

    接着,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莱曼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金和美最擅长的,她负责小提琴独奏,青山西龙演奏大提琴和她合作。负责协奏的,自然就是王树祥所指挥中国爱乐乐团了。

    这是一首寓意比较深刻,风格比较稳重,思想也特别有深度的小提琴协奏曲。

    金和美最早就是演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出名的,可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对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理解也在逐渐变化。她现在已经是六十五岁的年纪,这会在舞台上的小提琴演奏速度越发缓慢,她的演奏,凝聚着她这些年的人生和情感积累。年轻的时候她也炫技过,到现在,则是完全不需要。

    秦放歌听得也挺有感悟的,不过他自己对此做出的评价是,金和美到底还是女性,对原作者莱曼在小提琴协奏曲中思想情感的把握程度,还是会有些偏差的。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同样的作品,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的时候,都是会根据各自的理解和水平,进行再创作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演出。

    而且,同一个演奏家,今天和明天的演出,也都会不一样,不管是出于主观的因素还是怎样。

    秦放歌自己作为观众的时候,也不会那么挑剔。

    就像他吸取其他音乐家经验和营养的时候,取其精华就好,其他的,完全可以选择无视掉就好。

    金和美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和演出,积累的人生经历也是相当丰富多彩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她也不知道演奏了多少遍。也是完全把她自己对曲子的理解,融入在了演出之中。

    只是,仍旧免不了被乐团拖些后腿。

    作为观众,秦放歌确实觉得有些遗憾,但也仅此而已,没其他什么别的想法,也完全不纠结。

    上半场的演出结束,中场休息的时候,秦放歌就没打算再去酒会蹭吃蹭喝,音乐厅里,已经是大型社交场合了……不过普通的粉丝座位基本都在后排,还有安排一些站票,只是没那么夸张。

    一番社交活动下来,秦放歌应对起来也不算困难。

    半个小时的休息之后,就是下半场的演出。

    安排的是他第一交响曲《致新世纪》,这次秦放歌也没上台当指挥。他也就在首演的时候,大家给面子,让他去指挥了一场,也混了个“指挥家”的名头……

    在以前,作曲家指挥自己作品首演的情况比比皆是,特别像古典音乐时期,费雷德这样的作曲家,在演出之前才把曲子写好都是经常的事情。也只有作曲家本身对乐曲最熟悉,也最有资格指挥管弦乐团演奏,而不至于把首演给搞砸。

    其他指挥家再怎么厉害,想要在短时间之内,就对整首曲子有特别全面和深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