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明星音乐家 >

第1813章

重生明星音乐家-第1813章

小说: 重生明星音乐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也还是秉承一直的优良传统,不多啰嗦,很快就进入正题,先现场考察下他们各自的水平。

    这次的大师班学生,一共五个女生五个男生,暂时安排是每人半个小时,分为下午场和晚上场。

    上午的时候,秦放歌也先不做出点评和指导之类的,先给每个学生一刻钟的时间做自我展示。

    他这搞得堪比华夏音乐学院的专业考试了,先是跟着钢琴伴奏老师做声乐基础练习,然后每个人唱一首中文歌曲一首外文歌曲。

    周秀英她们对此当然没什么意见,都巴不得越专业越好呢!

    学生和家长们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先后顺序也都按照预定好的,上大师班课程的顺序来。他们现在还学生,倒是没有特别仔细的区分,但周秀英她们做事细致认真,差不多都是按照华夏音乐学院的招收标准来的,三个女高音,两个女高音,三个男高音以及两个男中音。低音部的话暂时没有进行挑选,音乐学院声歌系也没正式招收男低音或者是女低音呢!

    秦放歌也提前说明了的,这是先了解下他们每个人的情况,到下午晚上大师班的时候,就直接进入大师班课程的正题。

    而在来之前,学生和家长们的准备也都是特别周全的,他们要演唱的歌曲,钢琴乐谱都是自己准备好的,恭恭敬敬交到钢琴伴奏老师那里,让他帮着弹伴奏。秦放歌就没打算逞能自己弹钢琴伴奏了,主要精力还是用在指导学生们的声乐练习上。

    好像这次的学生和家长,没什么刺头不按规矩来的,表现都很好。当然,也是有比较紧张的学生,父母还赶紧安慰和鼓励他们。

    第一个上场小胖子叫李浩东,十六岁,男高音,华夏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好像他们这样学声乐歌剧的学生中,像他这样体格的比较多。李浩东的天赋相当不错,也是周秀英她们比较看好的。只是他的基础,需要加强地方还很多,光从他的声乐基础练习情况,秦放歌就听得特别清楚,更别说之前还有看过他们所有学生的资料包括视频录音的。

    然后,他选的中文歌曲就是秦放歌的那首《我像雪花天上来》,这似乎也成学生们达成的共识。秦放歌当老师嘛,选他的歌曲肯定不能说错。可这首歌并不容易唱好,哪怕对于成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都是这样,更别说他这专业训练都没有接受太久的学生了。

    华夏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学生比起其他表演系的学生来,其实是更看天赋的,也不是特别执著要求“童子功”。也就是说,哪怕你高中才开始请老师学声乐,只要天赋够高,照样是有机会考进华夏音乐学院。放在其他钢琴、小提琴以及民乐系,不是从小开始练习乐器的“童子功”,基本是不可能考进来的。因为这十来年打的基础,可不是短短几年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弥补得回来的,人家跟你差不多的天赋,多十来年的刻苦练习,水平不比你高才怪了呢!

    声乐歌剧系,更看重的是天赋,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才算是真正入门。

    像是帕瓦罗蒂,十八岁才开始学声乐,学了七年仍旧没啥名气,直到26岁的时候才被人关注。当然,他是特别幸运的,遇到的老师都是歌剧界顶尖大师的人物,还有贵人的提携,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李浩东虽说是进入了华夏音乐学院附中,也跟着声歌系的老师在学声乐,可要说入门,那还真没有。反正以秦放歌和周秀英的标准,都还不够,但这不要紧,他还有机会,现在也才高一,等两年才能考大学呢!如果他在这两年的时间内,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到时候进音乐学院就没什么问题。

    当然,李浩东也是可以选择出国留学的,这在学音乐的学生中,并不是什么罕见的选择。不管是去意大利还是美国德国法国,甚至就近去日韩也都是有的。

    这个扯得稍微有点远了,李浩东在中文歌曲上的表现不算特别尽如人意,也是要看跟同年龄段学生的比较。要真按秦放歌还有周秀英她们这样专业的标准,这些学生们没有一个可以及格的好吧!她们做老师的,就是负责把这些有天赋的学生们教育成才,花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一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能指望大家都跟秦放歌一样妖孽。

    在外文歌曲上,李浩东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唱中文歌曲更多。他多少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并没有敢选择秦放歌唱的那些能飙到High C的歌剧咏叹调,那简直不是人唱的好吧!

    即便如此,他在唱起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时候,所遭遇的困难,仍旧是比唱中文歌曲要多。光是发音就是个大难题,意大利语学习起来也是相当难的,依葫芦画瓢倒是会轻松很多。但这又造成一个问题,理解并演绎歌剧咏叹调中的情感,以及本来就有的“中外文化隔阂”,让这个问题更加放大开来。

    好在秦放歌是个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老师,他“重生”之前就是当音乐老师的,到这个世界后,教的学生也相当多。在听李浩东的现场演唱之后,就很快想好该怎么教导。声乐歌剧的学生,因材施教更是重要。

    时间比较紧张,李浩东和他家长也都懂得,后面的学生都排着队的呢!他下来之后,也没着急往秦放歌和周秀英他们身边挤着听评价什么的。现在音乐厅里的座位多得很,坐下来总结下自己的不足,再听听其他学生的演唱,总之,是完全不愁没事情做的。

    第二个上场的是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小女生,年纪比李浩东还要小,也跟他一样,跟在场各位老师做了下自我介绍。杨晴,十四岁,个子小小的,她同样在华夏音乐学院附中就读,初二。她人小志向大,喜欢音乐热爱歌唱,立志走声乐歌剧的专业路线。看小姑娘的说话谈吐气质就比较成熟,这倒也是常态。

    杨晴的年纪小,乐感天赋还有嗓子却是相当棒的,这点,在场的“行家们”从她的声乐基础练习就能做出大致的判断。她的声音比较高亢,初步定的是学女高音,不过她现在年纪小,现在并不能做最后的定论。

    她的声乐基础比李浩东稍微差些,也是因为系统的学习声乐时间没那么久。当然,她和李浩东这样的,能考进华夏音乐学院附中,都可以算是万中无一的“音乐天才”了。

    他们这样年纪小学得早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找到高水平的老师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杨晴选择的中文歌曲是秦放歌写的《我爱你中国》,他的这些歌曲已经成了很多艺术考生参加考试时候的首选,这小姑娘也不例外。倒也不至于说班门弄斧什么的,杨晴还有她的父母老师都想得特别明白,现在世界上声乐水平能超过秦放歌的几乎没有,选他的歌曲唱得不好大家都一样,关键是,起码让他觉得有认真练习他的作品,也能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他自己就是作者,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毋庸置疑。

    她能从那么多报名者中,杀出重围来,实力当然是同年龄中可谓最为出色的了。哪怕可能在见惯天才的老师们眼中,并不算最出彩。

    杨晴的这首歌曲,就她这年龄,唱得已经算是相当有模有样的了。

    随后的外文歌曲,则是将她最大的问题暴露无疑。

    不过秦放歌觉得没什么,别说她了,现在教她的老师自己能唱好都相当不易,她这还初学者呢!

    周秀英和沈建萍她们一众声歌系的老师们也都有认真在听,就她们看来,小姑娘上台除了最初的紧张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演绎出了她目前的水平来,就特别难能可贵。她们都是搞声乐歌剧教育的,也完全没想着一下子就能培养出个世界级的女高音歌唱家之类的出来,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秦放歌这“全能天才”则纯粹是个意外!

    老师们都没有做点评什么的,也没那时间,他们这十个学生,每人十五分钟的,都要花两个半小时才能全部听完的。不抓紧点时间,上午都搞不完呢!

    后面的学生如法炮制就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秦放歌国际声乐歌剧大师班”中,同样体现了国际两个字,周秀英她们在挑选报名学生的时候,也是花了相当多的心思。

    学习女高音的朴真珠就是来自韩国,陈满则是来自新加坡的男中音学生,这些,秦放歌都是有看过资料和视频的,但还是要现场听过才更好的对症下药。

    zwqiushu

第1957章 开场() 
上午的彩排,其实就是给这些学生们,在各位老师面前好好表现的时候。有表现得特别出色的,也有状态不好,由于紧张或者其他因素,表现一般的。但这都不要紧,反正确定他们上台接受秦放歌秦大师指导是一定的。

    等每个学生都展示一番自己的才华,这上午的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到点了,就还是要吃饭的。

    不少家长们是想请吃饭的,可老师们都挺清高的,根本不在这时候接受学生们请吃饭,怕被人说闲话是一方面,也是要注意下影响的。他们高收入人群,完全不缺饭吃的。

    秦放歌团队本来也是说给老师们安排午餐晚餐的,但被周秀英她们给拒绝,说是各管各的,别折腾那么多,关键她也替秦放歌考虑,要是免费搞“大师班”还管饭的话,别人心理也会过意不去呀!

    秦放歌还被周秀英她们勒令不许跟着她们,何建翟丽音这样的师兄师姐甚至笑他,“你跟你小女朋友一起吃饭呀!”

    可秦放歌还是会做样子的,得!就跟自己公司的员工一起吃饭好了,也算是“与民同乐”。倒也不用他亲自出马,他的专属助理朱莉就把这些事情安排得妥妥的,席晚晴和薛敏她们完全没有掺和进来的想法,都没有到音乐学院来,但背后的工作她们却没少做。

    秦放歌这货一直好为人师,跟自己团队工作人员吃饭的时候,也会说些他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别人还不敢不听……

    朱莉这个助理则是完全听老板的,非但不劝阻,还推波助澜。

    好在秦放歌还是知道分寸,也就提点几句,提升下团队的专业和技术水平,他时间有限,也就只能像这样,靠挤出的时间。

    现在公司上下员工也都是知道的,跟随陈瑜珊的乐队也如此,都是他抽空做出指导,哪怕要求很高,大家也都能接受得了,都还是想着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

    一个小时不到的功夫,秦放歌就和团队人员吃好午饭返回学校音乐厅。大家还笑秦放歌这个老板还是挺仁义的,给了他们吃饭的时间。回去后,就都各就各位,大师课两点半正式开始。在这之前,要先检查好设备,这次其实还算简单的,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负责录像的周明长得很壮实但颇有艺术气息,他本来也是搞艺术出身的,对古典音乐也有相当的研究和造诣。他的工作,就有包括给舞台上演奏的特写,各种近景远景,适时切换画面等等。没有专业的素养,做这样的工作基本不可能,如何掌控节奏,给观众最好的体验,哪怕是从事古典音乐行业的,也未必能一下就做好。

    周明也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这其中,就少不得秦放歌,还有周秀英她们这些专业人士的指导。

    演出之前都会有正式的彩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