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055章

重生军工子弟-第1055章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不富裕,外汇依然紧缺。

    参展的歼…8II样机,必须运回去,还得安全地运回去,运输方面的事情,也需要安排。

    可当听到联络人员汇报红旗机械集团的白彦军主任有事情找他们商量,所有人都变得惊疑不定。

    之前主动跟404的人联系,他们这些人还被红旗机械集团的老少们冷眼相待呢。

    原本还想分点羹,对方一点面子都不给。

    现在马上就回国了,对方主动找他们谈事。

    难道准备一起回国?

    歼…8II还没做过长距离的转场飞行呢。

    不论如何,红旗机械集团主动找他们谈,这些大佬们自然不敢怠慢,很快就到了404下榻的酒店。

    红旗机械集团有钱,所有人都知道。

    当看到红旗机械厂在法国包下了整整一层楼,还是五星级的酒店,更是羡慕不已。

    估计一天的费用都顶他们这次在法国巴黎的所有花费了。

    谢凯见他们过来,直接带着他们进了会议室,没有寒暄,直接进入了主题。

    “诸位,今天请大家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商量。目前,我们正跟苏联谈判,引进苏…27战机的全套生产技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有!

    必须有!

    太有兴趣了。

    112厂的副厂长赵玉军,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几年132厂跟红旗机械集团合作,除了超…7A战机项目以及歼…7战机不断改进,还有一个十号工程落在132厂那边,小日子过得红火无比。

    每次部里开会,都是各种表扬132厂。

    什么适应改革潮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不仅技术进明显,更新技术快,还给国家上交大量利润……

    原本一直都是受到上级优待、重视的112厂,反而坐了“冷板凳”,时不时被部里领导点名批评,说他们每年消耗大量经费,也没有见到多少成果,就知道等着上级的经费……

    这样的日子,112厂也不愿意过不是?

    谁叫他们没办法,不像132厂那样,有着一个肥的流油的合作者,什么技术不行,直接拿资金去砸。

    更没办法像红旗机械集团那样,在全国航空技术行业里挖人,缺什么人就挖什么人,甚至在每一届的国内大学毕业生中抢人才,112厂跟601所根本就没法跟红旗机械集团竞争。

    再说了,人家什么装备都能卖。

    112厂就不行。

    赵玉军听到谢凯说跟苏联人谈判引进苏…27,让他们参与,顿时激动得跳了起来。

    明显是想把苏…27技术给112厂,如何能不激动?

    中航技负责任王成峰也非常赞成的。

    按理,航空技术进出口都属于中航技的业务范畴。

    奈何,红旗机械集团也有进出口许可,还特么的有庞大的外汇,根本就不用谁批准。

    引进苏…27的全套生产技术,这么重要的事让他们参与,他如何能不高兴?

    至少,中航技不会再挨领导骂了。

    航空部赵峥也是眉开眼笑。

    红旗机械集团主动合作,必须赞成。

    当即开口说道,“这完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引进苏…27,不仅可以让我们空军有先进的战机使用,提升国防水平,在消化技术的过程中,也可以快速提升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品……”

    谢凯把跟苏联人谈判遇到的问题介绍了一番。

    当听到红旗机械集团准备和苏联人签订2000台RD…33发动机,最低200架苏…27战机引进合同时,原本还兴高采烈的众人,都被庞大的订单吓得说不出话来。

    RD…33发动机还没有问题,跟他们没有关系。

    可200架苏…27啊!

    那玩意儿,根据空军的推算,苏联人至少要3500万美元才有可能卖。

    至少!

    有可能价格会更高。

    也就是说,仅仅是苏…27战机的引进,不包括技术设备,都需要最少70亿美元。

    谁能拿得出来?

    原本兴高采烈的众人,这一刻甚至绝望了。

    谢凯这小子果然不是好人,找中航技跟航天工业部的人来,就是让他们出钱的。

    中航技上哪里去搞这么多的外汇?

    赵峥更是眼前一黑,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差点晕过去。

    这样庞大外汇金额,财政部根本不可能批准。

    航空工业部也没有这样大的权利,更不要说这么多的资金了。

    按照谢凯的说法,整个合同涉及上百亿美元的金额,国家一年外汇储备都达不到这个数。

    难怪一向抠门到了极致的红旗机械集团会找他们一起来……

    谢凯见他们表情,知道他们心中所想。

    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发动机采购合同中,全部由我们承担,我们不会要求中航技跟航空工业部出一分钱。”

1290 找人当筹码也不容易啊() 
果然!

    2000台航空发动机,404不会要他们出钱。

    可引进苏…27的70亿美元,却需要他们出了。

    谢凯停顿,众人都是这样想着。

    他们不得不佩服这个小子的底气,更是佩服他的算盘打得响。

    “苏…27战机技术引进,在目前来说,对方提出的要求是采购总数量不低于200架,按照预计价格,采购金额大概在 50…60亿美元之间。当然,大家也应该明白,即使签订这样的合同,也不可能给这么多钱。两百架战机不仅不会一次采购,甚至很大一部分会由苏联提供零部件,国内生产线组装,然后苏联提供技术支持,国内生产再组装……”

    谢凯刚说完,赵玉军就声音带着哭腔说道:“谢凯啊,我们可不是红旗集团,哪里有那么多经费……整个601跟112厂,每年财政拨款只是保证我们不破产……别说50、60亿美元,连5、6亿美元我们整个单位不吃不喝,凑十年都凑不出来的。”

    “是啊!谢凯,航空部也没有能力向财政部申请这么多的外汇……”赵峥看着谢凯,满脸苦涩。

    他的声音中,同样带着一丝颤抖。

    他们连个几千万美元的合作项目都要开会研究很久。

    财大气粗的404倒好,人家谈合作,动不动都是百亿美元。

    白彦军看着他们,心里鄙视不已。

    本来就不待见他们,这时候更没好气地说道,“钱的问题,你们不用考虑,如果谈妥了,自然有我们负担……另外,你们只需要准备好技术跟要求,由谢凯跟苏联人谈就行了。到时候资金的问题,绝对不会让你们为难。”

    他的话中,带着对其他大佬们的轻蔑。

    几位大佬神色更是怪异无比。

    人家单位有钱,说话都特么的硬气。

    那可是上百亿美元啊!

    404哪里来的这么多钱?

    谢凯众人的反应,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事。

    要是航空工业部跟中航技的人不愿意跟苏联人谈判,到时候他去谈苏…27引进,就有点被动了。

    他为了自己的小命,本来只是蹭苏联人的飞机。

    现在把航空工业部跟112厂的人都给拖上,属于商业谈判,苏联人要想绑架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何况,谢凯也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小命,更是为了早点把苏…27的技术给弄到国内。

    谢凯叫上中航技跟航空工业部的人,就为了让他们当筹码。

    他们不去,怎么行呢?

    当然,苏…27引进后,肯定会交给112厂的。

    在谢凯的那个时代,112厂引进了苏…27后,发展得非常快。

    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外号叫沈霍伊!

    这个外号就因为112厂,把苏霍伊的大部分技术消化了,利用俄罗斯提供的零件搞出了苏…27国产版本的歼…11,更是在歼…11的基础上,搞出更加先进的歼…11B,歼…16,最后在进一步引进苏…33舰载机后,很快高出了国产航母的舰载机舰…15……

    不为别的,就因为苏…27作战半径达到了1500公里!

    谢凯知道他们的担忧,平静地解释,“诸位,目前我们手中航空项目有多少,大家也应该清楚。可无论如何,我们的战机,因为技术基础跟经验,无法达到苏…27这种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的程度。而目前,项目太多,引进后,也没法放在我们单位……112厂毕竟是兄弟单位,也是国内航空技术实力最强,技术储备、经验最丰富的单位。引进苏…27这样先进的战机,放在112厂更合适……我们希望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提高我们的国防实力……”

    谢凯这样一说,其他人脸上好看多了。

    虽然,苏…27还是得他们出钱。

    赵玉军看着谢凯,满脸苦笑,“谢凯,我们真的没钱,而且,对于苏…27也不了解……”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白彦军粗暴地打断了,“知道你们为什么一直发展慢么?就因为太多考虑了。我们既然说了,资金的问题,我们想办法解决。另外,引进苏…27的生产技术已经不是第一次谈判,红旗集团在这方面早就准备充分了,如果你们不愿参与进来,就算了。”

    白彦军本来就不爽苏…27就这样给112厂,这会儿说话,没有丝毫客气。

    其他人听到这不客气的话,只能受着。

    所有人都清楚,苏…27这样的技术,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放弃。

    引进后只要消化了,112厂的技术实力将会突飞猛进,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112厂本来就是国内航空制造单位中技术实力最雄厚,经验最丰富的单位。

    哪怕红旗机械集团跟132厂合作,也是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

    赵峥有些担忧地看着谢凯,再盯了盯白彦军,才开口说到:“目前国内航空人才储备不是很充分,现在引进技术,需要消化,到时候……”

    他没有说完,大家都知道他的潜台词。

    国内航空工业人才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问题,从建国到现在,都困扰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而要命的是,404还特么疯狂地挖人!

    别到时候404帮着引进了,然后说什么让112厂跟601所用技术人才去补偿。

    那样一来,引进了技术,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消化完成的。

    “人才不够就培训,不能因为人不够就放弃机会,失去机会以后将再难以得到。当然,我们可以保证,以后只合作,不再挖你们的人。”

    谢凯做出了承诺。

    挖人这事儿,本来就是他出的馊主意。

    到目前,国内整个航空工业都被他们给挖到了怨声载道的程度,再挖下去,404肯定要挨收拾。

    到目前,404其实也不需要挖人了。

    赵玉军等人根本就不会想到,谢凯的锄头,已经挥舞到了苏联国内。

    只要苏联一倒下,通过跟苏联的技术合作,可以充分地了解到苏联国内相关专家以及核心技术人员的情况,那时候稍微勾勾指头,苏联专机跟核心技术人员,就是404的了……

    国内确实在航空工业领域用人需求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口。

    404动不动挖其它兄弟单位核心技术人员的事情也是事实,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本来就难以培养。

    听着谢凯承诺,其他人虽然不放心,不信任,也没法表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