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军工子弟 >

第1073章

重生军工子弟-第1073章

小说: 重生军工子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彦军知道谢凯的意思了。

    之前404厂弄了几架f…14战机,对这款战机研究了好几年,到现在已经具备小规模作战能力。

    仿造是有困难,装配方面没问题。超…7a的航电系统就是仿制f…14战机的航电系统,虽然性能有很大差距,只要国内的电子工业技术提升上来,完全可以达到f…14装备的航电系统和火控雷达的水平。

    白彦军眼神闪烁地看着谢凯,“仅仅航电系统,我们都没法解决,满足不了苏…27的性能需求,这跟超…7上的那种仿制f…14的航电系统完全不同。”

    赵玉军一旁惊讶说道:“难道你们准备用苏…27战机装备自己研发的航电系统跟火控雷达?这”

    他有些接受不了。

    404什么时候偷偷地超越了112厂?

    “没什么不合适。只要引进了这款战机,投入资金进行改进,成本可能高不少,一旦改进成功,我们跟西方的差距就会缩小很多。”

    赵峥一脸不相信地问谢凯,“结构强度的问题,如何解决?”

    这是苏…27战机所有缺陷中最明显、最要命的。

    正因为这,苏…27在高速飞行中会解体。

    一旦无法解决结构强度问题,即使有先进的航电系统配套,也没办法使用。

    国内可没有苏联那样强悍的工业制造实力。

    谢凯看着他,暗骂一声这老家伙,不过是让你们当摆设,非得把自己当回事儿,给自己刷存在感。

    “航电系统问题解决,结构强度问题也就容易了。苏联人为了装上超重的n001雷达,在机头前面换上了很多复合材料,并在框梁上打孔以减少战机的重量框梁的空一去掉,结构强度就没问题。”

    白彦军提醒着谢凯,“你说得容易,改了结构强度,重心又变化,那得花多少时间?”

    “白叔,不要忘记我们的4。5万吨的大压机,还有即将建造成的6。5万吨大压机,用大压机生产苏…27框梁,成本虽然高,性能绝对会更强,他们机头部位更换低强度复合材料的地方,直接上钛合金,用成本换性能。”

    白彦军听完他这话,没法反驳了。

    赵峥等人倒是也懂了一些,这小子的态度,跟404的老家伙们一样,为了性能可以不计成本。

    “这会促进航电系统的快速研发。目前国内攻关的发动机也可以用于装配苏…27。几个问题一旦解决,我们的战机将会全面超越苏…27。”

    赵峥皱起了眉头,国内发动机公关才开始,短时间内是没法出成果。

    谢凯却也不再说话了。

    白彦军在旁边恍然大悟,“你小子想弄苏联人的al…31f发动机?”

    

1311 谈判进行不下去了?先喝酒嘛() 
白彦军的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之前谢凯就谋划过苏联的al…31f发动机。

    那时候苏联人连看都不给看,根本就没有任何引进的可能。

    现在这种情况,苏联人为了出口苏…27战机,完全会同意在战机出口合同中绑定这款大推力发动机。

    如果不出口技术或发动机,那跟中国的合作几乎没法谈下去,他们自己都不好意。

    “你为了十号工程?”

    “不仅仅是。”

    一老一小的对话,让其他人摸不着头脑。

    怎么又跟611的十号工程有关系了?

    苏联人一直都在分析中国人的目的。

    换成任何国家的代表团,在知道了性能缺陷后,不可能继续引进战机跟技术。

    “中国人很多武器装备都是从我们国内引进,然后仿制生产。这次是否同样是为了引进技术来提升他们的能力?”奥列格问着众人。

    他的推测不是没理由的,这也是他一直不喜欢跟中国合作的原因。

    中国人往往会在合作中偷取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自己的技术。

    长期下去,在未来会变成苏联武器装备出口非常强的竞争对手。两伊战争刚爆发,中国军工厂就拼命搞各种苏联武器装备,回去仿制生产,等着交战的两个国家上门购买。

    苏联在先进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中国人一旦拿到技术,消化完成,成本几乎低得可以忽略不计。

    苏联同类型的装备,在价格上,根本没法跟中国的产品竞争。

    这对奥列格这位苏联军事工业会主席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米沙维奇夫斯基也点了点头说道:“可能性非常大,但我感觉不仅仅是引进技术并加以改进这么简单,中国人在国际引进技术一直都是这样的套路,如果只是引进,他们不会指出这么多技术缺陷。有其它的目的。”

    “其它的目的?”

    中国人具体有什么其它目的,苏联和中方除谢凯外,没人知道。

    西蒙诺夫看着几位大佬,摇头说道,“苏…27可不是他们想仿制就能仿制的,涉及到的技术在我们国内都非常困难,而且,他们是没有7。5万吨大压机,也没有相关的材料配套……中国人除非有比我们更强的技术实力,否则消化、吸收甚至改进需要至少二十年,那时候,这款战机早落后了。”

    不是西蒙诺夫不相信中国人的技术实力,苏…27战机技术太复杂,苏霍伊都搞了二十年,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中国人能如何?

    一直没开口的切尔瓦科夫突然开口,“我知道了!发动机!中国人想要al…31f发动机。”

    这话一说出来,其他人都不解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这推测从何而来。

    中国人为了发动机,至于绕这么大的圈子?

    苏…27上真正的好东西,就是那两台al…31发动机。

    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可是推重比超过10这一级的大推动发动机,世界上没有几款同类型的发动机,中国人拿到这样的发动机没有战机项目又能如何?

    切尔瓦科夫见大佬们都看着自己,解释道:“上一次接触时,中国人就对al…31f发动机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根据我们的推测,中国国内很可能在研究新的战机项目,而且是国际上主流战机……”

    听了这番话,大佬们相信了他的说法。

    中国人到目前为止,除了跟美国人在和平典范中合作改进歼…8ii项目,对他们国内的歼…7进行进一步改进外,没有听说有新的战机项目。

    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歼…7只是米格21的仿制品,歼…8ii不过是歼…8的改进型号,而歼…8同样是以米格…21为基础。

    无论什么情况,各个国家都不会一直给自己空军装备落后战机,中国这样的大国更不可能。

    他们会瞄准世界上先进战机进行研发,开发新一代战机,只不过,中国人的保密工作做得太过到位。

    切尔瓦科夫一脸严肃。

    中国人在科研方面一直采取这样的手段,跟苏联没有任何区别,就像苏…27在列装部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保持高度保密的。

    如果中国人只为了一个发动机,对合作对来说是有好处。

    他们更不担心中国人仿制他们的al…31发动机。

    中国技术基础太差,当初从英国引进了贝斯发动机全套技术,到现在都没成功国产化。

    奥列格有些担心,“米格…29战机的生产厂生产他们的超…7战机零部件,出口rd…33发动机,在这之前基本谈妥。依照当初中国人的意思,如果在苏…27战机跟技术出口无法达成合作,之前谈好的合同都得作废。如果他们只要求采购al…31发动机,怎么谈?”

    其他人脸上都是露出担忧神色。

    米格战机制造厂总经理阿列克谢·斐德罗夫更担忧。

    之前谈判的合同中,米格厂得到的好处很大。

    一旦苏…27谈不拢,他们连工都开不了。

    米沙维奇夫斯基见众人都考虑各自的心事,叹了一口气,这时候还考虑各自利益。

    “如果只提供发动机给中国,那不能同意。目前中国超…7已经在向米格…29的作战性能靠拢;一旦拿到苏…27的发动机,再开发出跟苏…27性能接近的战机,这对我们战机出口市场来说,会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作为航空工业部的老大,他非常担忧这样的事情发生。

    中国技术一旦提升上来,苏联出口肯定受到严重影响。

    发动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有势力设计并生产,目前中国最缺乏的就是发动机。

    西蒙诺夫觉得对方不可能仅仅是为了发动机,如果只是这样,中国人不可能这样干。

    “诸位,如果中方只需要发动机,为了开工率,可以提供。以他们的性格,不可能只为发动机,他们真正的目的应该还是想要苏…27的生产技术。”

    中国人买装备,向来连技术一起买回去,在引进的基础上加以吸收改进。

    从而实现他们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目标。

    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弯道超车。

    对于采购苏…27战机的所有客户来说,苏联人更喜欢印度人。

    印度人不会谋求技术,买了技术回去,他们根本也玩不转,更不用说在买回去的技术基础上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

    中国人就不一样了,不管引进任何装备,就算不给技术,他们都会自己拆开了测绘仿制,而且学习能力还非常恐怖。

    虽然在华约阵营中,没有技术专利这一说法,谁能仿制出来,就是谁的本事。提升国防实力本来就是不择手段的事情。

    可中国人的学习能力让苏联都觉得害怕。

    各种先进的技术,往往都是要防备着中国的。

    “先生们,与其这样猜测,不如跟中方接触。他们肯定会暴露目的,不可能拖着,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奥列格觉得,既然揣摩不出中国人的真实意图,还不如直接谈判。

    之前谢凯说了很多关于苏…27战机的缺陷,最终还提出引进苏…27跟生产技术,至少,压价这个目的是确定的。

    在这方面,苏联确实吃亏了。

    无法按照原来的想法报出极高的价格。

    吃晚饭时,双方又重新坐在了一起。

    这不是谈判,而是开始在酒桌上先压倒对方的气势,夺回他们的主动权。

    菜还没上桌,次苏联人就拿出了他们在谈判中最常用的手段——餐桌上摆上一堆又一堆的酒。

    谢凯看着头大不已。

    不喝又不行,要谈判,就得先跟苏联人喝酒。

    赵峥看着旁边的谢凯跟白彦军等人,偷偷地说道:“咱这是在工作期间,不允许喝酒啊……”

    不是不允许喝酒,他是被那堆成山的酒瓶吓着了。

    谢凯直接丢了个白眼给他,委婉地说道:“赵副部长,苏联人向来就是不喝酒不谈判。连印度那些不喝酒、吃素食的家伙,跟苏联人谈判前,照样得上酒桌。”

    白彦军之前就听过苏联人谈判先爱喝酒,对苏联人不停往餐桌摆酒没有什么意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王成峰跟赵玉军两人眼珠子都凸出来了。

    苏联人喝酒太猛,他们平时谈事儿同样喝酒,可也没有这样的阵仗啊。

    谢凯一看桌子上的伏特加跟啤酒就觉得要命,苏联这些酒鬼居然还是老一套,直接整约尔什。

    这种酒味道不好,混合起来还很容易醉。

    只能求助的看着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