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响马英雄传 >

第187章

响马英雄传-第187章

小说: 响马英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章 终极愿望() 
上官金鹏道:“我国民性之发展,已进入到恶性循环,人越变越圆滑,正直之人越来越少,正直淳朴已不被主流接受。无论是谁,只要稍微有点棱角,就会受到周围人无情的迫害,直到这个人也变得像他们一样圆滑,才被众人所接受,这实在是个巨大的悲剧!现在已到了悬崖勒马的时候了。万幸的是我们的民族还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纵然民心已变,还是有那么几个忠勇之士,就是他们推动了我们民族的前进!他们纵然被屠杀,被嘲笑,可无怨无悔,为这个民族英勇战斗,才使我们的民族保存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岳飞、袁崇焕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的民族真的就滑入深渊了。复杂的性格是低等民族的特点,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光辉历史的伟大民族不应该向这个向方发展,必须要把它重新变成一个简单淳朴、正直勇武的民族。”

    段鸿羽道:“万幸的是我国还有上官先生这样的人!”

    上官金鹏笑道:“段公子这样说,倒是抬举我了。其实有没有我,天下也未必会有什么不同。只是我觉得我已不是为天下付出,而是为我自己!”

    段鸿羽道:“哦?”

    上官金鹏道:“我们这样为国征战,为自己的信仰全力以赴,本就不是那些蛮人所能体会得到的,一个人能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竭尽所能,本就是最大的快事!”

    段鸿羽道:“先生说得没错!”

    上官金鹏道:“正因为在官场中无法实现理想,我才落拓江湖,组建了‘飞蛾军’,我们这支军队完全是由我的弟子和亲友组成,我们都有共同的理想。我所以为这支军队取名‘飞蛾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勇武精神,每人都必须拥有飞蛾投火般的勇气!我组建飞蛾军就是想试验一下是否可行,从现在看来已是大有成效,我飞蛾军之忠勇绝不在清军之下,也可以说是冠绝天下。如果大明亿万子民都变得像我飞蛾军一般,我大明必将无往而不胜,消灭小小满清更是不在话下!”

    段鸿羽道:“先生既有这样的雄心,为何不像闯王那样自树一帜,推翻这腐朽的大明朝,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上官金鹏道:“绝不可以。我之治军是以忠、勇、仁、义、信五字为要,忠为首字,我身为首领,又怎么敢做此不忠之事?”

    段鸿羽道:“大明气数已尽,朱家天下人人可以得之,先生趁机起事,有何不忠之理?”

    上官金鹏道:“忠为道德之基,倘若乱了根基,岂不是要天下大乱?我今日杀了朱家,夺取天下,明天就会有王家李家杀了我上官家,再夺天下,如此往复,变乱永远不会终止,这不是我创立飞蛾军的初衷。最终又会变得人心惨变,杀戮横行了。一个忠字就又成愚弄百姓的把戏了。我身为飞蛾军大头领必须以身事法,绝不能以个人野心去做此不忠之事!天下如此之乱,就是因为有机会做皇帝。推倒了一个皇帝,就会生出无数个皇帝,上到国家重臣,下到乡绅强盗,人人都想做皇帝,天下安有不变之理?这种推翻一切,毁灭一切的行为,实是世界上最可怕之事!我们飞蛾军只要能报效国家,能让朝廷按我们方式改造这个国家也就是了!”

    段鸿羽道:“先生能确定朝廷会重视你们的意见?”

    上官金鹏道:“只要我们的力量足够大,又忠于朝廷,我相信他们会采纳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兵力像李自成那样强大,官府就会对我们另眼相看了!”

    段鸿羽道:“可天无二日,飞蛾军有朝一日若真能作大,必将受到官府猜疑,到时难免会像对待梁山好汉一样加以清除了!”

    上官金鹏道:“如果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老夫便是激流勇退也无憾了!”

    段鸿羽道:“在权力诱惑面前,谁都无法把持,难道上官先生确保能不变为第二个曹孟德?”

    上官金鹏叹道:“现在谈这些还为时尚早,我们能不能做大还未可知,但我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一定可以控制自己的欲望,毕竟这是我一生的梦想,我如果想要做官,就不会落草为寇了。此外,我也向弟子许诺过永不称王,倘若我违背了诺言,不用别人,我的那些弟子都不会放过我的!”

    段鸿羽道:“倒不知上官先生的理想天国是个什么样子?”

    上官金鹏道:“一个国家最重要便是武功和财富,这是一个国家的两条腿,失去一条,便形同废人。武力犹在财富之前,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便如揣着万两黄金在黑夜里行路一般,不但不是好事,还是个巨大的灾难。比如南宋,如果南宋遍地都是乞丐,绝不会引来外敌入侵,就是因为富甲天下,才招来了亡国的命运。”

    段鸿羽道:“不错,南宋确实是自招杀身之祸!”

    上官金鹏道:“我国物产广博,远胜外邦,唯一的弱点便是武力不伸。必须改文治为武功,以军立国,把国家变为军队的附属,不久必可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武装,只要补上我国这一致命短板,就可以称雄于世了!如果真能实现以军立国,我国一旦拥有了世界上最强之武功,天下财富便尽归于我,何愁帝国不强?国民不富?”

    段鸿羽暗道:“按上官金鹏计划,新的大明帝国将是一个横行扩张的军事帝国了!”

    上官金鹏道:“采用这种军事制度不但可以使我国避免被异国征服,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民族的性格,不出百年,一个忠诚勇武,强悍高傲的民族就会出现在世界东方。到那时,不要说蒙清、蒙古不敢对我国虎视眈眈,只怕还唯恐避之不及呢!世界各国,还无一国比得上我国繁荣进步,满清和蒙古也只是在武力上胜过我们,其它均无法战到上风。只要我们拥有一支永不蜕变的强大军力,现今的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第六十一章 纵谈时局() 
段鸿羽道:“没想到上官先生如此迷信武力!”

    上官金鹏道:“不是我迷信武力,而是武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武力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用其它任何办法都不可能奏效。”

    段鸿羽道:“袁崇焕也曾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关宁军,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上官金鹏摇摇头道:“袁崇焕建关宁军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已,大明并没有把此事上升到国策的高度,终究是长久不了的。我们所宣扬的武功不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也是目的的本身,甚至是一种信仰。可以肯定的讲,即使现在的关宁军可以打败清军,不出五十年,依然会垮下去。这支军队不过可以使大明再苟延残喘几年,终究难以挽救灭亡的命运。只有以军立国,才可能最终解决我国武功废弛的问题。此外,袁崇焕这个人忠诚可嘉,其实不是真正的帅才!无他还好,有他,明朝只会亡得更快!”

    段鸿羽问道:“何以见得?”

    上官金鹏道:“袁崇焕是一将才,而非帅才。如果打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没几人是他的对手,可一旦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大决战,他便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了。就拿宁远之战来说,那片战场可以说就是属于袁崇焕的,不要说努尔哈赤,就是成吉思汗来了,也得败在他的手上,这就是他的能力和价值,可一旦出了宁远城,让他守镇整个辽东,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安全,就是个巨大的灾祸了!”

    段鸿羽道:“袁崇焕能打败努尔哈赤,守住孤成,确是一代名将!”

    上官金鹏道:“当然是一代名将,也可以说是我大明朝最出色的将领之一,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比得上他。不过对此人的使用,一定要加以控制,否则,立功的是此人,坏事的也是此人。袁崇焕最大的错误便是修建了宁锦防线,耗废了帝国大量的白银!其实我国有一条长城防线就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在长城外面再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另建一条防线。试想一下,如果这条防线能够挡住清军,山海关也一定能挡住,修它无用。如果根本挡不住清军,修它更加无用。是以无论它能不能挡住清军,都是一条多余的防线。如果朝廷觉得山海关不安全,可以加固山海关,或在山海关后修一道防线,在山海关前建造防线,实是自取灭亡!”

    段鸿羽道:“从今天看来,这条防线确定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呀!”

    上官金鹏道:“不错!明军在关外经过一系列战败后,已不具备与清军抗衡的实力,可袁崇焕不识时务,还在关外和清军针锋相对。他自己曾说过对付清军‘守为正着’,可他修建宁锦防线的措施并不防御战,而是进攻战。山海关和宁锦防线不能简单视为两条防线,而是代表了两种军事谋略。如果袁崇焕全心经营山海关,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利用构筑宁锦防线的人力物力打造一支野战军团,不出二十年,大明就可以重振雄风。可他一味进攻,将前锋提到锦州一线,最终招致大败。”

    段鸿羽道:“宁锦防线拖住了清军,倒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上官金鹏道:“虽然如此,可明朝本就不强的军事实力被分散在锦州、宁远、山海关等几个孤立的据点,实际上已犯了分散兵力的重大错误。当年萨尔浒大战就是因为杨镐分散兵力才招致大败的,没想到袁崇焕犯了相同的错误。试想一下,小小几座孤城都能挡住清军,若将重兵屯于山海关,清军决不可能讨到便宜!”

    段鸿羽道:“袁崇焕这样做倒也延伸了帝国的国土!”

    上官金鹏道:“辽西地区久经战乱,所得不及所耗,于我国其实已无多大价值。两国交锋,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于两国军事力量的转化。我国军事力量不如清军,采取防御策略是必要的,利用有限时间努力改变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才是当务之急。只要我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快过清军,总有一天会重新占据优势,到那时再发起反攻,失去的国土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脚下!”

    段鸿羽道:“难道筑坚城不是改变双方军事实力的一种吗?”

    上官金鹏道:“倒也算是,不过这种力量只是被动力量,要想真正打败清军,必须依靠进攻,而进攻则需要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团,而可悲的是,我们一直也没建立起这样一支军事力量,而把白银全扔在对敌无关痛痒的城墙上了。这种在关外筑城最可怕的便是很容易被敌人围城打援。在松锦大战中,洪承畴率十三万精锐被皇太极消灭在松山,可以说完全是这条灾难防线所带来的恶果。试想一下,如果明军将所有军事力量屯于山海山,进可攻,退可守,清军根本没有包围的机会,只能强攻,以清军的实力,只能在坚城下碰个头破血流。山海关与京师近在咫尺,就算清军绕过山海关,明军也可以从容回救,与清军在关内决战。可以肯定地讲,明军在关外与清军决战,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和,都处于全面劣势,而在关内决战则各种有利条件都在我方。如果说在关外决战有三成胜算的话,在关内便有五成。可惜的是就是因为宁锦防线,才使明军不得不冒巨大风险出关,与清军展开生死决战,终至大败。”

    段鸿羽道:“在关内和关外作战,军队士气也完全不同的。在关外作战,因为还有退路,是以士兵缺少决一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