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109章

乱世太平王-第109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九七章 暗度陈仓() 
散朝之后的杨柯并没有志得意满的心情,相反有的是沉甸甸的别扭。群臣劝进给予他的官职是

    晋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完善巩固时期,对后世的封爵制度有深远影响,实际是封建五等爵的建立时期。同时晋朝还是中国封建宗王制度建立、完善时期。正是在晋朝,中国封建王爵开始有了亲王、郡王分封的区别,晋朝的亲王封爵不多,地位也最显贵,早期晋武帝仅封了杨皇后的亲生儿子司马柬为秦王、司马玮为楚王、皇叔祖司马伦为赵王等,也都是由郡王逐步升任亲王。其他儿子和宗室都是封郡王,亲王的地位虽然高于郡王,但仅体现在封邑上,如亲王封邑最高的秦王封邑八万户,郡王最高的安平王四万户。到中原战乱时,因为鲜卑拓跋部援助有功,加封猗卢为代王,这是第一位非宗室的亲王,他的封邑就比原来亲王五万户以上要宽松,扩大到食二郡,后以代北五县为代王国,由于他是少数民族将领,对他在晋朝的作用史书记载也不多,但像拓跋仪说的,代王封爵直到什翼犍时期,一直是鲜卑拓跋部世袭爵位,奉晋朝为正朔,与另一晋朝亲王燕王结为兄弟。晋朝的亲王燕王慕容廆,他也是少数民族将领,他早期是昌黎、辽东二国公,是领两郡的国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公,但比后来唐朝国公都是亲王衔国公低,慕容廆领两郡,忠于中央,到儿孙辈时对封爵仅是国公、郡公不满,跑官要官上表请封王,晋朝中央政府就封他为燕王,晋爵亲王,在建康的中央政府只能通过当地忠于晋朝的民心、士心控制燕国,通过海运提供上亿军械物资,没能直接派驻军队和官员,这也是其半独立状态后来控制河北势力强大后,脱离中央独立称帝的原因。

    晋朝的爵位有时不代表受封人的实际权力,往往是豪门势力强弱的标志,很多有实权的官员、执政官甚至没有爵位,例如乐广、刘毅等,有的三公爵位也不高,魏舒是司徒,胡奋是尚书仆射都是子爵,贺循、索靖都是司空,但爵位都不高,庾纯是中书令、向雄是侍中也仅是关内侯,与近代西方伯爵、子爵当首相性质相仿。封建社会在晋朝开始将封户转虚封,是继曹魏将爵位转名号虚封后的发展,但是依然保留授户。

    晋朝的爵位虽然是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丰富了封建制度的内容,使封建制度更加系统化、完整化,但是基本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本质,只是提高了中小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为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打下基础。

    而在杨柯的封爵和官制上要劝进的大臣们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第一是要能合乎礼法,不能太过标新立异。第二是要能让爵位与权力实至名归,不能虚封,也不能爵高权轻。就好比后世的行政级别与行政职务职务要对等一样。给你个国级的行政级别,但在中顾委担任顾问,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充其量你能享受独栋别墅和专职司机、警卫员、保姆待遇,但没有实权是一个道理。所以,在以刘伶为首的这一帮文人的撺掇下,苦思良久、引经据典、思前想后,他们的奏疏上给杨柯安了一个“豫王”的称号,同时兼领太尉与丞相职,兼领洛阳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河南王、军委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兼北京市市长。真正的党政军大权一把抓。而且在晋代,豫就是京城洛阳的所在地,名为豫王,实际是首都的统治者。本来以为这一番提议为被一些朝臣当面驳斥的体无完肤,甚至会直接被斥责为乱臣贼子,但没有想到的是,所有人都鸦雀无声,没有任何反对意见的提出。杨柯也不由不感叹,刘伶等这帮手下的心机与权术确实是技高一筹,能让满朝文武都闭上嘴,选择站在了杨柯这边,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事。

    “串儿啊,我们去看看太后吧,你去背一下车马和礼物,我们进宫。”杨柯沉吟良久之后,对串儿吩咐道。

    串儿之所以最得杨柯的信赖和喜爱有些重要的原因。其一是串儿重来不参与政务,不主动发表自己的任何见解和意思。其二是串儿会设身处地帮助杨柯来考虑很多关键性问题,避免他去犯一些低级错误。

    看着眉目如画的串儿,杨柯不禁微笑着道:“你也一起去吧,路上我们好好聊聊你的婚事如何操持的问题。”

    听完他的这番表白,所有在场的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但没有任何一个人跳出来提出反对他的意见,而是很诚恳的说道:“爹您放心,孩儿快则一年半载,慢着三年,一定将方案发给你。”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九八章 人性之本() 
杨芷看到杨柯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到底还是赢了”

    杨柯沉默了片刻,缓缓的问道:“太后是希望我赢还是输呢?”

    杨芷空洞的目光中一片虚无,没有直接回答杨柯的问题,而是淡淡的说道:“当年你站在白马寺的禅房外,那时在所有人的眼中,你还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纨绔子弟,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好勇斗狠,在洛阳城中横行霸道。爹正当盛年,满腹的雄心壮志,逼着我劝说先帝,下诏让他能做托孤的重臣。曾几何时,物是人非,现在爹早已经被人遗忘,倒是你,终于登临了权利的巅峰,整个天下都握在你的手中,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应该悲伤。”

    “我记得当时太后对父亲说过一句话,一半是娘家,一半是夫家,你的一颗心被剖成了两半,这番话言犹在耳。”

    听到这句话,杨芷转过头来,看着站在眼前的杨柯。从前的那个翩翩浊世佳公子早已褪去了青涩,取而代之的是深不可测和不怒而威,唇角不知何时开始蓄起了短须,唯一不变的是喜欢穿着一袭白衣,纤尘不染,更多了几分沉稳,少了几分飘逸。不知不觉,这个聚少离多的弟弟在自己心目中不再是事事让自己操心的张狂少年,而是已经长成了伟岸的高山。

    “生在我们这样的人家,个人的心事和伤痛算的了什么?为了利益,骨肉都可以相残,谁会去在意你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所有人眼中,你执掌天下,自然当以天下为重,没人会看到你耀眼的光环背后,是如何的痛苦和寂寞。”

    杨柯轻轻的叹了口气:“所以我们根本没得选,看起来是我们掌控别人的命运,其实也是被别人掌控着我们自己的命运,身不由己。”

    “身不由己,真的是身不由己,时至今日,你不用自责,我从来没有怪过你,这个时候你还能来看我,我已经很高兴了,以后这沉甸甸的担子就彻底该由你来挑了,我也该松口气了,这副担子真的好沉,好重”杨芷的口气透着些许伤感,但更多的是轻松。

    杨柯重重的点点头:“姐,爹和娘都很想你,如果有空,你也常回家看看二老吧。弟弟先告辞了。”说完这句话,杨柯转身向殿外走去。

    “等等”杨芷听到杨柯口中的那句称呼,浑身一震,看着杨柯的背影,她突然感觉又回到了从前,那个梳着朝天辫,拖着鼻涕,一天到晚缠着自己的幼弟仿佛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姐姐还想求你一件事”

    杨柯停下了脚步,缓缓的转过身来,用柔和的目光看着杨芷:“姐,你不用担心,我会善待司马家的人,只要他们不生乱,我一定让他们的族人富贵终老,就算为了你,我也不会难为他们的。”

    杨芷微微一笑:“我就知道自己是多心了,你本来就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更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善待司马家的人,也是为了你自己,这个道理,你比姐姐明白的多,以后我就放心了。”

    杨柯看着自己唯一的姐姐,杨芷展颜一笑,依然是风采绰约,只是岁月的侵蚀不知何时让她鬓角多了几缕白发,不禁心中一软。从前和杨芷亲情交融的场景如电光火石般闪现在眼前,在外人看来风光无限的人生其实隐藏着多少悲苦凄凉和坎坷,只有杨芷自己冷暖自知。他轻声说道:“姐,知道你喜欢琴棋书画,闲来爱听听小曲,我派人给你找了些伴当,都是些精于此道的人,你苦了小半辈子了,以后也该好好享受享受了,洛河边的那所庄园我正派人在修葺,以后就作为你的行宫,这皇宫虽好,可好好的人住在这里久了,都会变得了无生趣,以后,弟弟会常常去看你的。”

    杨芷淡淡一笑:“让你费心了,是啊,我也该好好享受享受了,只是,那里不会是又一个金镛城吧?”

    杨柯看着杨芷,灼灼的目光仿佛能看到她心里去似得,一字一顿的说道:“姐,我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防着你,我是真的不愿意看到你终身守着活寡,过那种生不如死的日子。继续住在皇宫还是去行宫,你可以自己选,只要我还活在这世上,你永远都是我的亲姐姐,也没有任何人会阻挠你去任何地方,我们是一家人,这个世上如果连最后的一点亲情都没有了,就算君临天下,又有什么乐趣?”说完这些话,杨柯缓缓的转过身去,慢慢的走出了大殿,他隐约已经听到了杨芷最终没有控制住、微微啜泣的声音。他心中有千言万语还没有对自己的姐姐说完,但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如果说当年从自己的父亲手中夺过权利,是为了自保,也是为了整个家族的安危而不得已为之的话,今天,从自己的亲姐姐手上再次夺过权利,则不再单纯是为了自保了,而是因为背后有那么多的人都需要自己大权独揽,才能带给他们更大和更稳固的利益。这些变化从来不以哪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历朝历代,权利的角逐和斗争都脱离不了这个定势。即便作为一个穿越者,洞悉了历史的走势又能如何?杨柯觉得自己根本就无法摆脱历史的惯性和权利场上的游戏规则。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这个姐姐过几天人间的日子,而不是被供在神坛之上,作为皇族的殉葬品,仅此而已。也许杨芷此刻并不理解自己,更不可能理解他作为后世人所特有的观念和想法。当杨芷终身注定没有办法像后世的寡妇,重新寻找新的归宿,杨柯能够做的也只能是送她一所隐蔽的庄园,再送她一些优伶,给她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这个想法杨柯没办法跟杨芷说得很透彻,因为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但杨柯相信自己的这些安排会改变姐姐的后半生,人性其实不就是如此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九九章 茅塞顿开() 
杨柯被加封为豫王之后的首次早朝,众臣云集,司马衷照例在御座上打盹,很多人都是眼观鼻,鼻观着心,和以往的早朝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少了一个太后,多了一个杨柯。

    杨柯是除了皇帝之外,唯一可以坐在君王下首的臣子。俯瞰着殿中的群臣,杨柯缓缓的开了口:“今日早朝,咱们就议两件事。这第一件事是藩王兴兵造反的善后问题。第二件是就是下一步朝廷的施政方略。诸位大人不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说说吧。”

    虽然一点都不意外,群臣还是觉得心里咯噔了一下。藩王兴兵进了洛阳城,死了个太子,半个洛阳城都毁于战火,总得有人为这些事承担责任吧。刚刚登临权利巅峰的杨柯面对这个乱局,一定会杀鸡儆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