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122章

乱世太平王-第122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拍手说道:“跟你说了也是白说,你只要记得路线走向就行了,其他的东西本姑娘有空在慢慢教你。”

    柳三在一旁听罢,不由莞尔一笑。

第二二四章 丰功伟绩() 
看到红姑洋洋得意的样子,杨柯淡淡一笑,问道:“何必改天,现在我就有个问题请教你这位先生。自汉以来,为何这两条商道由盛转衰?陆上和海上的商道又各有何侧重?”

    柳红姑沉思片刻说道:“这个问题我倒是没有仔细想过,不过家父和兄长在日,曾跟我谈过这些事,从商贾的角度来看,无非是安全没有保证、朝廷不允许商人经营这两个原因才导致商道时断时续。至于陆地通道和海上通道各有侧重也无非是两个原因。商贾重利,路程越远,风险越高,往往获利更丰。所以,陆路阻断,商贾们自然就会想方设法开拓海路。其次,类似于瓷器之类较重,又不利于陆上运输的货物,走海上自然就能带更多货物。”

    杨柯点点头:“窥一斑而见全豹,你说得有道理。陆上的商道畅通其实是有原因的。汉代经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坚实的国力基础,汉武帝承袭数代人的基业,才有能力开疆拓土,征伐四方,从公元前133年至119年,汉武帝派兵和匈奴进行了多次作战。其中决定性的战役有三次: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公元前133年,武帝采纳王恢的建议,派遣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五将军,率30万汉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又派聂壹出塞与匈奴交易、诱敌。匈奴军臣单于发现这是诱兵之计,便立即引兵撤退。汉朝30万大军无功而返。公元前127年,匈奴贵族以两万骑入侵上谷、渔阳。汉武帝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派卫青率3万骑出云中,西至陇西,收复河套,扫除了匈奴进犯的前敌要塞。又采取迂回进攻的方法,从后路包抄,一举赶走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解除了长安的威胁。于是才有了朔方郡、五原郡,加上移民10万屯垦,重修了秦代的旧长城,派兵驻守。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出陇西,越过焉支山西进,入匈奴境千余里,和匈奴军短兵肉搏,大获全胜。同年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越居延泽,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军,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同年,匈奴贵族内部分裂,浑邪王率四万人降汉。这次战役后,汉在这里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从此才彻底打开了汉通西域的道路。时人称颂为“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柳红姑问道:“可是据我父兄和柳大柜所说,出河西四郡之后小国邻里,刀兵不断,后来又是怎么打通的呢?”

    杨柯道:“还能有什么办法,依旧是老办法,打出来的呗。远征西域先后也打了好几场大仗,首先就是远征大宛。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马于是命使者,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都,求换汗血马。但大宛国王毋寡以汗血马为大宛国宝而拒绝,汉朝使节就在毋寡面前,破口大骂,并把金马击碎,掉头而去,毋寡因而大怒并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汉武帝闻使者被杀,财物被劫,不禁大怒,立命李广利任贰师将军,发兵数万远征大宛。太初四年,汉武帝命李广利远征大宛。汉军人多势众,声势浩大,沿途小国不敢对抗,纷纷开城出迎,供给食粮和饮水。只有轮台抗拒汉军,闭城紧守。汉军攻数日,破城,屠轮台,此后无人敢挡。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首先切断其水源,然后将贵山城团团包围,日夜攻打,破其外城,杀大宛勇将煎靡。大宛朝内因而发生内讧,其贵人多怨大宛王毋寡,于是共同杀死毋寡,遣使持毋寡首级赴汉营求和,表示愿将良马驱出供汉军挑选,从此大宛服属西汉。李广利命搜粟都尉上官桀攻打郁成城。经过激战,郁成城守军终于抵敌不住,战败投降,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率军追至康居,向康居要人。康居见大宛已破,遂将郁成王交与上官桀。上官桀手下上邽骑士赵弟在途中杀郁成王。汉军击败大宛,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贡献,并作为人质。”

    杨柯喝了口水,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元封三年,汉武帝令从票侯赵破奴击破姑师,威震乌孙、大宛等西域诸国。征和四年,汉武帝令重合侯莽通率4万骑兵击匈奴,途经车师北。莽通令成娩率军中楼兰、尉犁、危须等西域6国兵,进攻车师,以扫除大军前进的障碍。六国兵将车师团团包围,车师投降,臣属于汉。同年,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降服。汉通西域后,李广利破大宛回军途经扞弥,恰逢赖丹要去龟兹为质。李广利派人责问龟兹王,龟兹王听从姑翼之议,派兵攻杀赖丹,后又害怕,遂上书谢罪。宣帝本始三年,长罗侯常惠,监护乌孙发兵五万大破匈奴后,回朝途中,上书请击龟兹,以偿杀赖丹之罪,常惠调集龟兹以西诸兵两万人,又遣副使调集龟兹东面诸国兵两万人,令乌孙发兵七千,三面进击龟兹。龟兹王极为惊恐,急忙相告,杀赖丹是前王听信贵人姑翼所干,于己无关,并执姑翼来见常惠。常惠斩姑翼,罢兵,龟兹之战始平息。汉宣帝元康元年,卫候冯奉世护送大宛等国使臣回国,途经鄯善国伊脩城,驻守于此的汉都尉宋将向他报告了莎车的不轨行为。此时,西域都护郑吉在北道诸国间。冯奉世与副使严昌商议,认为如不立即攻莎车,待其势力强大将难以制服,那样必然危及汉在西域的统治。于是冯奉世下令调集诸国之兵,进击莎车,破莎车城,呼屠征自杀。冯奉世另立莎车王其他昆弟为王。其余诸国叛乱也被平息,莎车自此臣服。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灭亡盘踞在高句丽半岛北部的卫氏王朝。统一其旧域后,在那里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史称“汉四郡”。四郡其下各辖若干县,郡县长官由汉朝中央派遣汉人担任。自此高句丽半岛北部地区纳入了汉帝国治下。有了这些战绩,才彻底打通了河西走廊与海上通道,商道便得以畅通。可惜东汉以降,朝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西域很多地方的掌控,当然就出现了商道断断续续的情况了。”

    红姑仰着脸问道:“你现在不是堂堂豫王,手握重权吗?为什么不像汉武帝那样出兵平定不臣,保证商道的畅通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二五章 评古论今() 
杨柯笑道:“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汉武帝能得以开疆拓土,打通商道,可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集聚了数代人的励精图治才有的结果。汉朝开国之初,国力衰弱,百业凋零,甚至连天子出行都找不到4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将税率定为十五分之一。继而采用“和亲”策略,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匈奴冒顿单于约为兄弟,以缓解其袭扰,从而争取了时间。自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持续数代奉行黄老的无为之治,轻傜薄赋,租率从汉初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直至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文帝初年,粟每石仅十余钱至数十钱。此外,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国有山林川泽,允许人民渔猎采樵,从而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文帝十二年,又在全国废除了关卡制度,使商品能够在更大范围物畅其流,富商大贾周游天下,加强了各地区间的经济往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也使得文帝时期的社会财富积蓄很快,户口也增加很快,呈现出家给人足、国家富裕的景象。但汉朝并未在太平年景废弛武备,马放南山,而是积极备战。朝廷不但鼓励民间养马,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还在西北边境设立了36个牧马场,从事牧养的军卒达3万之众,为的就是实现有朝一日不战则已、一战必亡匈奴的宏图大志。这些措施,不但当时对防备匈奴大规模的入侵起到了警示作用,也为后来武帝大规模北击匈奴做了充分的准备。景帝继位之后,承袭了文帝的治国方略,还改变了当时不准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贫瘠的地区迁移到土地肥沃的地区,使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一开发了土地资源,二也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自高祖始,到景帝,算上吕后共计六十五年,一以贯之的息兵、养民、发展农耕与商贾,才成就了武帝的大业。可你看看现在的朝廷,能有这个条件吗?”

    “如你所说,汉朝的皇帝历经六十多年才积累的力量,就算你再励精图治,不也是没用吗?”红姑嘟起嘴道。

    杨柯道:“那倒未必。农耕虽然是立国之本,不过单凭农耕是没有办法强兵富国的。汉朝为什么能做到免除百姓的田租?原因就是商税的收入已经足以支撑朝廷的军政开支,所以富国和强国的终南捷径其实是既要发展农耕,更要发展商业。这就是我此行要向你和柳先生请教,也是沿途走走看看的真是目的。”

    红姑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你可是太高看我们了,柳家老号虽然算得上大商贾了,但毕竟只有一家之力,我们就算再攒足力气,也不可能将全天下的生意都做完啊。”

    杨柯笑道:“你说的恰恰是问题的要害了。朝廷为什么要扶持柳家商号?目的就是给全天下的商人们做一个表率,让所有的商人看到你们能大发其财,紧跟着就会群起而效之,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这些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什么?因为榜样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比朝廷喊破了喉咙都管用。其次一个,此行我们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拿出朝廷促进这两条商道的具体法令,同时看看朝廷能帮助商人们做哪些事,让通商的步子再加快一点。简而言之,就是怎么兴商、利商、便商、重商就怎么来。你和柳先生可不是普通的商人,你们在牟利的同时,能看到天下商贾所看不到的大道,还在这两条商路上做了马前卒,对于这商道兴衰的利弊,必然是了如指掌,所以我是诚心诚意请二位做我的老师,这一路走,一路看,最终要靠你们帮我制定一套完整的方略。短则五年,长则十年,一定要让我大晋能做到物通天下。”

    柳三在一旁静听良久,此刻听到杨柯这句话,忍不住击节而叹:“好一个物通天下,王爷真不是凡人,不仅重商,还能看透这商道的真谛,我大晋兴盛真的是有望了,老朽甘为驱驰,一定助王爷完成这宏图大愿。”

    杨柯笑吟吟的说道:“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这不仅仅是我的宏图大愿,也应当是柳先生,红姑,和全天下商贾们的宏图大愿。无农耕则国无本,无商贾则国不富。等咱们老百姓、商人、朝廷有粮、有钱的时候,还怕什么异族外邦。”

    三人畅所欲言,秉烛彻夜长谈,不知不觉,天光破晓,金鸡高唱,望着窗外初露曙光,柳三长长的伸了个懒腰:“今日畅谈实在是大快平生,我这就去准备和安排一下潼关的生意,接下来的行程,我陪王爷一起上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