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太平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昌听罢,更加犹豫踟蹰,不过不是因为不情愿,而是担心不能胜任:“公子,这么重的担子,老张只怕不是那块料啊。”
唐仲笑道:“你张子平啸聚山林,三教九流无所不交,至交部众散落于兖、青、冀、司、幽、并、益数州,几乎是半个天下了,都是现成的班底。此事非你莫属。此次平定朝局,镇压叛乱,多亏了你的消息及时准确,就是最好的明证啊。”
杨柯温言道:“子平兄不用担忧,办好这件事无非是人、钱和方略。人你是现成的,不够的我再给你想办法。钱直接从太后府库调拨,定期供给。方略有二叔帮你拟定,蒯钦蒯大人做你的副手,具体跑腿联络和办差就交给老七和闷葫芦,先动手做起来,不做当然难,一旦做起来,自然就不难了。明日太后旨意就会下来,除了你的官身凭证,还给你手下人留好了位置。”
唐仲笑嘻嘻拱手道:“老夫先向张大人道贺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二章 一线生机()
“什么?要放了司马伦?”裴瓒惊得一下站了起来:“除恶不尽,当心反受其害啊。”
看到裴瓒惊诧的表情,杨柯淡淡的笑了笑:“必须要放。”说完,站起身来:“走吧,裴兄,你头前带路,咱们去会会那个司马伦。”
裴瓒满腹狐疑,但也不多言,领着杨柯和唐彬出了官署,打马奔金镛城内圈禁司马伦的内城而去。
司马伦脸色苍白,本来臃肿不堪的体型消瘦了不少,看见杨柯一行,强自镇定,但难掩忧惧之色:“你就是那个幕后之人,本王功败垂成,真是悔不当初。”
“哦,不知王爷因何悔不当初?”杨柯不动声色。
“孙秀曾有言,一定要查到这个幕后之人,这里面有大阴谋,可惜啊,本王没听见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司马伦沉浸在深深的懊恼之中。
“王爷视孙秀为心腹,可孙秀未必视王爷为恩主。”唐彬从怀中掏出一卷黄色的绢帛,扔到了司马伦的面前:“孙秀用这个换了自己的一条命,却要了王爷一条命,连逼着皇帝退位,禅让于王爷你的矫诏都起草好了。还有孙秀的供状,称俱是王爷指使,王爷想不想看看。”
司马伦事败之后自知犯下了重罪,但贪生的念头一直不曾断绝,寄希望于自己是皇族的身份,能够免去一死,看到这份自己和孙秀密谋、早已准备好的逼迫司马衷禅位于自己的矫诏,顿时脸如死灰,汗如雨下:“孙秀你个王八蛋,口蜜腹剑,蛇蝎心肠,此事均是他一手谋划和背着本王所为,孙秀派牙门赵奉假传晋宣帝的神语,说要让本王在除掉贾南风之后早日自立。又说宣帝神灵在北芒山坐镇护佑本王,还煞有介事的派人在北芒山新建了宣帝庙。他安排太子詹事裴劭、左军将军卞粹等人入禁军担任要职,说关键时刻就发动兵谏,满朝文武谁不遵从就杀之。。。。。。。”(伦、秀并惑巫鬼,听妖邪之说。秀使牙门赵奉诈为宣帝神语,命伦早入西宫。又言宣帝于北芒为赵王佐助,于是别立宣帝庙于芒山。谓逆谋可成。以太子詹事裴劭、左军将军卞粹等二十人为从事中郎,掾属又二十人。秀等部分诸军,分布腹心,使散骑常侍、义阳王威兼侍中,出纳诏命,矫作禅让之诏,)
杨柯叹了口气:“就算宣帝在天有灵,看见你这个样子,只怕气也被气死了。孙秀乃东吴武烈皇帝孙坚孙文台曾孙,当年为东吴朝廷猜忌,夜带亲兵数百人和家眷来投的晋,之后才做了王爷的幕僚,既然引为亲信,孙秀出身这件事王爷应该知之甚详吧?”
司马伦一愣,脑筋没转过来,怔怔的看着杨柯点了点头。
“不过有件事你一定不知道,当年吴主率举国而降,群臣都来恭贺,只有这个孙秀痛哭流涕,立志复国,堂堂赵王,竟然做了他人的杀人之刀,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朝臣已经风传天下,只知有孙秀,不知有赵王,你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全天下只有王爷一人还被蒙在鼓里。孙秀安插进禁军的裴劭、卞粹俱是他的死士,随时是你的催命阎罗,就算你真的篡位当权,有朝一日,也会死在孙秀之手。”(朝廷闻吴已平,群臣皆贺上寿,孙秀不贺,南向流涕曰:“昔讨逆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杨柯这番话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一个人的胃口超过了体重,就是个悲剧。就凭你司马伦,根本没有加入游戏的资格。这番诛心之言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摧毁了司马伦本来就不坚强的心理防线,他感觉自己瞬间就缩小为一粒微尘,曾经的天潢贵胄、大权在握、人前显贵如幻境一般,破碎得干干净净。
“不过,王爷还有一线生机。。。。。。。”杨柯看着被摧残成渣的司马伦,轻描淡写说道。
这轻轻的一句话对于万念俱灰的司马伦来说,不亚于黄钟大吕,当头棒喝:“对啊,就算什么都没了,起码保命要紧啊。。。。。”司马伦在杨柯的面前再也端不起王爷的架子:“有什么生机,本王一定照办。”
杨柯淡淡一笑:“给手下的将领写封信,交出兵符,交出封地的兵权,不但不用死,还可以继续回到朝堂,做你的傀儡王爷,享你的荣华富贵。”
司马伦哈哈大笑:“你当本王是三岁孩子,当着朝臣的面杨济绝口不提贾后谋害太子的事,反而诬告老夫要杀贾后,贾后偏偏还就死于乱军之中,死无对证,本王就算交出兵权,对满朝文武怎么交代?对天下人怎么交代?最后还不是死路一条。”
“谁谋害太子,谁诛杀贾后,有什么重要?朝臣关心的不是追查真凶,他们关心的只是怎么在乱局中多分一杯羹而已,为了利益,他们可以说你赵王是幕后元凶,为了利益,他们同样可以说你赵王是救驾功臣,何况你别忘了,还有董猛等人活着,正是最好的替罪羔羊,如果他们还不够格,那就推出孙秀背这个罪,至多在事后向朝臣解释,情急之下,杨大人和裴瓒为宵小之辈蒙蔽,现在经过密察,真相大白于天下。而赵王你么,有御下不严的失察之责,罚俸三年,以儆效尤,仅此而已。”
杨柯轻描淡写,当着司马伦的面讨论司马伦的生死大计,司马伦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在大殿之上裴瓒要含糊其辞、混淆视听了,根子其实在杨柯这儿,从一开始就是杨柯布的一个死局,如果顺从,就是为救太子而杀得贾后,其情可悯,其罪可恕。如果不顺从,就是谋害太子嫁祸贾后,其心当诛,其罪难容。自己没有任何的筹码,除了无条件合作、无条件相信杨柯以外,没有第二条路,因为自己的生死本就在杨柯的一念之间。
但司马伦依然压抑不住疑心:“为何要放过本王?”
杨柯还是不温不火的神情:“王爷,有时候听了真话会很难受。揣着明白装糊涂也是种本事。”
(独家授权起点中文网发布“乱世太平王”,第一时间更新,欢迎捧场。网址:/info/1004174472)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三章 推崇备至()
怔怔的看着杨柯,司马伦突然想起来,自己竟然还不知道杨柯的身份,不由嗫嚅的问道:“请问公子是。。。。。。”
杨柯叹了口气,不愿再搭理他,转过身和裴瓒一起扬长而去,嘴里自言自语:“就这智商,也就基本告别自行车了。”
唐彬施施然在司马伦面前席地而坐:“王爷,咱们聊聊写信的事吧。”
走出了内城,天已经黑透,朔风夹着雪花漫天飞舞,巡查的兵丁来回走动,手中的风灯也明暗不定,杨柯裹了裹披风,笑着看着裴瓒:“老裴,顶风冒雪跑你地盘上来了,请我吃个暖锅呗,吃饱喝足了,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先说了再请你吃。”裴瓒面带警惕,挨过坑的人一般都有戒备心理。
“在这里熬了几年了吧?你也该挪挪窝了。”杨柯依然面带微笑。
裴瓒警惕性更高了:“你笑的样子就面带奸诈,我哪都不去,就在这里呆着。”
杨柯拍了拍他:“回洛阳统领禁军,给我二叔做部属,堂堂羽林监将军,怎么着,当得起你请一顿暖锅吧。”
裴瓒眉开眼笑:“当得起,当得起,回洛阳我天天请你吃暖锅。”
“这个马隆不得了,堪称我有晋以来武将中的第一奇人。”文鸯一口干完杯中酒,说得眉飞色舞,他老于军伍,对于朝中大将,军中掌故如数家珍。
杨柯听得非常仔细,给文鸯又斟满了酒:“文候提及其他统兵将帅,要么是武勇胆略过人、要么是韬略见长,用奇人赞誉武将,还是闻所未闻啊?”(作者授权起点独家发布,最快更新尽在起点)
文鸯吱溜一口酒,吧嗒一口菜,抹了抹嘴接着侃侃而谈:“先帝年间,大破鲜卑的第一场胜仗是老夫打的,这第二场胜仗就是马隆打的。老夫生平轻易不服人,唯独对这个马隆,是不得不服啊。”
“哦?这马隆有何过人之处,竟然能得文候推崇,真是难能可贵啊?”同行赞同行,比较不容易,而且同行面前不能夸同行,更是杨柯一直奉行的铁律,但求才之心让他更为好奇,所以耍了个小花招,既刨根问底,又捧了文鸯。
“老夫当年总督数州兵马,才平定了鲜卑,不过没能抓住敌酋秃发树机能。而马隆只是带了三千五百人,劳师远征,不仅大败鲜卑,还杀了敌酋,鲜卑部众万余人归降,遂平定了凉州。先帝赞他以偏师寡众,奋不顾难,冒险能济。”
“三千五百人劳师远征,能立此大功?愿闻其详。”杨柯继续斟酒。
“马隆字孝兴,出身寒门,智勇胆略过人,原本是兖州的一个武职小官,那时先帝尚未立国,朝廷暴发了一次叛乱,三公之一的司空王凌与其外甥令狐愚合谋造反,事败被杀,朝廷下令将令狐愚开棺曝尸三日,无人敢去收葬他。马隆干冒风险为其收尸,一时被传为美谈,自此为世人所知。先帝立国之后,下诏州郡举荐有异能的人才入朝为官,兖州官员便举荐了马隆,朝廷任命他在羽林监中任职,不过职位也不高。咸宁四年,凉州刺史杨欣被鲜卑秃发部败于武威并死在了乱军之中,凉州群龙无首,边患告急,而河西与西晋道路断绝、音讯全无,竟然成了一片孤悬的绝地,朝廷的大将无一人敢奉诏讨逆。先帝忧心如焚,在朝会之上感慨说谁人能够为我讨平这些叛胡,开通凉州。马隆应声而出,自荐只需带三千人就可以荡平鲜卑。”
杨柯暗自思忖:“这是个典型的贫下中农,在拼血统和出身的晋代想上位确实很难,所以他抓住了两次出头的机会,一次是为了扬名造势,一次是为了险中搏命。没有相当的胆略是不行的,这和后世可不一样,不是身败名裂那么简单,搞得不好是要掉脑袋的。看来这个马隆确实是个牛人。”
见杨柯听得聚精会神,文鸯谈兴更高:“马隆选拔勇士的标准是要拉起三十六钧的弩和四钧的弓。最后选得三千五百人,先帝给了他最好的兵器盔甲,又一次性给了他三年的军需。谁知道马隆带兵出征之后就杳无音信,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