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30章

乱世太平王-第30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缓退下,众人意犹未尽,不觉大失所望。

    堂外一阵笛声飘飘荡荡,若有若无,高处声闻九霄,低处徘徊悱恻,乐声悠扬中,两名侍女牵着曳地流苏,送进来一位倾城佳人,肤白胜雪,眉若远山,眼含秋水,手执一支通体翠绿的翡翠笛,纤纤玉指点着丹寇朱红,红绿相间。旁若无人,吹得如泣如诉。众人在一瞬间目眩神迷,浑然忘我。

    笛声停下,乐声四起,侍女将佳人扶上了牙床,捧着长裙退下。佳人露出了蝉翼般的舞衣,衣带当风,竟似要凌空飞去一般,一双雪白的天足粉妆玉琢,落在沉香屑之上,整个人与温润的牙床融为一体,竟似通体晶莹一般。

    随着乐声,佳人在方寸之地翩翩起舞,合乐而歌,歌声曼妙,如泣如诉:“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泣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一曲明君舞罢,曲终人散,空留异香,众人呆望牙床,佳人的身影仿佛流连未去,满座无声。直到石崇开口说话,众人才从无尽的臆想中回过神来。

    “此女为越地民女,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故名绿珠,善吹笛,能歌舞,通诗赋,诸位大人所闻的明君一词就是绿珠所做,是我新纳的宠姬,让各位见笑了。”说到这里,石崇吩咐堂下:“来人啊,抬牙床给诸位大人一观。”

    堂下仆从去而复返,抬起了牙床,绕堂一周,众人惊奇的发现,牙床之上沉香屑俱在,竟然没有留下一个脚印,真是身轻如燕,绝无仅有。石崇得意之极,哈哈大笑:“来人啊,赐百珠,以勉绿珠。传侍女入内,为各位大人奉酒。今日尽欢,一醉方休。”

    侍女敬酒,堂上一片交口称赞声不绝于耳,复归于喧哗。侍女每敬到一人面前,被敬的就一饮而尽。待敬到一位黑衣文士面前的时候,那文士却是坚辞不饮。石崇不悦道:“我诚心以美酒款待先生,先生不肯喝,莫非是嫌我的酒不好么?”

    “非也,非也。”黑衣文士约年过四旬,黄面短须,虽是文人打扮,但身材矮小,形容丑陋。(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全尽在起点,欢迎来捧场)

    “既然不是酒不好,那一定是敬酒的侍女不中先生的意啊,来人啊。。。。”石崇对身边的侍卫摆摆手。

    那侍女手中的酒壶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浑身发抖,满脸的惊恐之色。侍卫近前来拖起侍女便出了大堂,片刻功夫,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呈上了大堂。坐中有耳闻的窃窃私语,不明就里的瞠目结舌。又一名侍女战战兢兢进了大堂,手捧酒壶,为那黑衣文士斟酒。

    蒯钦压低声音对唐仲道:“此黑衣文士为名士刘伶,早闻听石崇宴客常派侍女敬酒,宾客不饮则杀侍女,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

    唐仲冷眼旁观,只见那刘伶不卑不亢,拱手道:“禀大人,在下曾在神明前盟誓,吃斋禁酒,今日受邀,不敢不来,但委实不能饮酒,请大人海涵。”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六章 南柯一梦() 
(感谢天晓蓝,感谢呆头呆脑的推荐票,谢谢。有你们的支持,麒麟可可会更加努力。感谢更多的书友支持我,求收藏、关注、推荐票谢谢大家,欢迎来书评区互动,共同参与情节设计。我们的口号:更新不辍,绝不退票)

    “入乡随俗,客从主变,先生如不饮酒,岂是我石崇的待客之道。”石崇看了一眼那侍女,侍女吓得瑟瑟发抖,用祈求的眼光看着刘伶。

    刘伶依然不为所动,坚辞不饮,石崇手一摆,侍卫将侍女拖了出去,片刻后人头摆在了堂上。一直到第三个人头摆在了堂前,满场死寂,刘伶身旁的人低声劝道:“先生平生嗜酒如命,何曾听说过你禁酒,已经死了三人了,再不喝,又有侍女要丢掉性命了。”

    刘伶大声道:“卫尉自杀侍女,关我何事?”说完站起身来,旁若无人的竟自扬长而去。

    校园内正是桂子飘香的时节,齐阳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进了综合楼,刚收到硕士论文答辩通过的消息,今天的心情立刻阳光灿烂,连看到平常讨厌的那个爱打呼噜又不洗脚的胖室友都变得可爱起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去感谢匡教授。

    齐阳轻轻敲了敲匡教授办公室的大门。

    “请进。”匡教授的声音响起。

    推开大门,匡教授头也没台,正聚精会神看着什么材料,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洒在匡老师身上,满头的银发在阳光中特别显眼,整个的身体带着边际模糊的金色轮廓,齐阳几乎看到了一粒粒微尘在光束中跳舞和吟唱,那幅画面特别美,美得近乎不真实一样。

    “老师,我是来谢谢您的,我的毕业论文答辩通过了。”齐阳一直记得,匡教授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就告诉齐阳,以后不要叫自己教授,要叫自己老师,但没有解释是为什么。匡教授是历史学界泰斗级的人物,桃李满天下,但对学生特别真诚随和,对于慕名拜访的很多年轻学生都是来者不拒,齐阳就是这样和匡教授认识的。

    扬了扬手中的材料,竟然是齐阳的论文,匡教授虽然不是齐阳的研究生导师,但他是论文答辩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今天也参加了论文答辩。

    “论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获得通过是正常的,也和你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不用谢老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你以古代战争作为研究选题?”

    齐阳略带点羞涩的笑了起来,不知道如何开口。匡教师示意他坐下,起身为齐阳倒了一杯水,放到齐阳的面前。然后用鼓励的眼神看着齐阳。

    齐阳喝了一口水:“其实、其实老师,我从小就有英雄梦,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读高中的时候开始迷上了历史故事里的英雄人物。所以,我就选了这个选题。”

    匡教授点点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的东家种树书。剑与书,多少代莘莘学子的梦。确实非常浪漫,非常美。”

    齐阳有点奇怪,匡教授今天表情有点凝重:“齐阳,毕业答辩通过了,下一步会是你们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要么走向社会,要么投身学术,你考虑好了没有?”

    齐阳点点头:“老师,我考虑好了,我想做学术研究,我要报考您的博士生。”

    匡教授一点也不意外的样子:“老师不赞成你报考我的博士生。”

    听了匡教授的话,齐阳就特别意外了,十分沮丧的问:“老师,是我的能力不行吗?”

    “咱们先不说你报考什么专业的事,先聊聊你的毕业论文吧。”匡教授将齐阳的毕业论文翻到了扉页的目录上:“你从秦并六国开始,一直到清代太平天国,截取了历次大规模战争作为研究背景,站在势利分布、将帅个人特质、军事情报搜集、战场态势布局、必然与偶然战争因素等多个角度来进行战争分析,希望从历史学的角度给战争的胜败原因下一个定义。这个研究角度比较新颖,而且难度也很大。”

    齐阳心里很佩服:“老师就是老师,自己用了一年时间写出来厚厚的一本论文,老师就用了一句话便概括完毕。”

    “在写这篇论文的过程中,你一定接触和精研了大量的史料和典籍,对于战争给民生带来的影响,你有没有看到或者关注过?”匡教授的语气温和而平缓。

    齐阳实话实说:“史料对于战争带给民生的影响都是语焉不详,或者一笔带过,很难深入去展开研究,所以,我没有在论文中就这个角度展开研究。”

    “你想过是什么原因没有?”匡教授紧跟着问道。

    齐阳疑惑的摇摇头。(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欢迎来起点,最快最新最全更新)

    “史书的编纂大部分是官修,写史的人也就是朝廷任命的史官,拿着君王俸禄,自然要站在封建帝王将相的角度为这些大人物树碑立传,能客观评价他们功过得失的史官就算是有良心的史官了。但很难做到从民生的角度来记录史实,相反倒是民间野史和诗词歌赋中对于老百姓的疾苦有大量的记载。”齐阳的疑惑在匡教授看来一点也不奇怪,他接着解释道:“真正的学者是可以跨越阶级立场的,做学问的人最宝贵的不是专业学养,也不是研究能力,而是有一颗充满良知的心。”

    “充满良知的心?”齐阳喃喃自语,似懂非懂。

    “人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有着越来越复杂的标准,同样一件事换个角度和立场,黑就会变成白,是就会变成非,好就会变成坏。其实,哪有那么复杂,老师家里有个保姆,那是个农村进城务工的中年大嫂,没读过什么书,字都认不了几个,有一次聊天的时候老师问他,你知道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吗?她说知道。老师又问他,你觉得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她说是坏人。老师就很奇怪,你怎么这么肯定他们是坏人?保姆就告诉我说,她是从sc来的,但祖籍却是在hn她老家有个祠堂,每年祭祖的时候,老族长就会跟族人讲历史,说李自成和张献忠发动了农民起义,整个sc在这场战争中死了很多很多人,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sc的人口大迁移,她们祖上就是在那个时候入的川。”

    齐阳怔怔的看着老师,不明白他为什么会和自己谈这些。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七章 公道人心() 
“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就以你的论文中描述的战争背景来举例,先说秦国,从公元前205到公元前195年西汉建国初,共历10年。秦朝末年全国有2000多万人口,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都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也就是说,大城市的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后来是汉武帝在位50多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口死亡;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只剩下2100万,损失率达65%;至于三国鼎立,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英雄辈出,可谁知道公元156年人口还有5000万,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一场场仗打下来,到公元265年人口下降到767万。“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还有晋八王之乱,南北朝战争,好不容易恢复的人口,只要战争一起,非正常死亡率都在六、七成以上;隋朝劳役、流民起义、远征高丽,全国人口由606年的4602万人,减至618年的1665万人;隋末至唐初,公元611到628年18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次,有50多位称帝称王者,均统兵15万人以上,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全国户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