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36章

乱世太平王-第36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根基的,皇权威信神圣不容侵犯。

    “罪己诏。。。。。”杨柯突然有了灵感,怎么忘记了神棍们的一套把戏了,于是计上心来,微微笑道:“就从后宫裁撤嫔妃开始,这件事我来谋划,只是还得要子平兄你来操刀。”

    张昌愣住了:“后宫的事,我老张怎么管得了?”

    石崇等三人的大案尘埃落定,朝廷正式昭告天下,诏书读来真的是字字铿锵,言之凿凿,三人的罪行罄竹难书,恶贯满盈。最后朝廷传达了几个意见,第一是表达了惩处腐化堕落的决心和意志,第二是号召天下臣民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第三是树立了勤俭节约,求实务真,励精图治的价值观。第四是宣布以石崇等为首的金谷二十四友为非法社团,传递腐化堕落的学术观点,拉帮结派搞党争,首恶已办,胁从宽大,予以解散,文艺战线的同志们以后要承担弘扬正能量的功能,不能用反动腐朽的意识形态毒害人民,助长歪风邪气。

    这四条一出,无疑向天下人传达着一个重要的信号,朝廷要一改遗风陋俗,刮骨疗毒了。这铮铮刀笔当然是刘伶的手笔,竹林七贤之一的大家当然不是白给的。

    一些别有用心的朝臣们刚刚开始要对先帝治国之法到底是要否定还是要继承进行争论的时候,一道闪电猝不及防亮瞎了他们的双眼,先帝神迹频频在全国几个地方出现,有的是从地下挖出了先帝手书的石碑,有的是被人亲眼见证了先帝车驾巡狩,还有的地方是先帝托梦,形式虽然不同,内容就是一个,先帝下了罪己诏,告诫子孙别学自己安于享乐,要裁撤后宫,节省用度,并号召全天下的人在太后与皇帝的带领下过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日子,勒紧裤腰带干革命,辛苦奋斗个几年,为明天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朝廷反应的速度也非常之快,全文转发了先帝的罪己诏,同时加上了点评:“先帝一生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我们要继承精华,去其糟粕,在革命的光辉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这些事迹当然就是张昌的劳动成果了,在他的麾下,从来不缺那些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愚弄一下普遍有封建迷信思想的古代民众,制造一点轰动效应,掀起舆论风暴对他们来说,正是看家的本事。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遍及全国的反腐倡廉、勤俭节约、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整风运动成了燎原之势,大势所趋,无人敢跳出来唱反调,否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会成为众矢之的。杨柯此时却在疾风骤雨的运动中,悠然自得的躲进自己的园子里钓着鱼,品着茶,这把火放过了,朝局需要好好消化一阵子,手下的那些人该有得忙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七章 暗流汹涌() 
谢衡谢德平的府邸入夜之后灯火通明,当日在王祥府门前聚集的士族族老们仿佛集体乾坤大挪移到了谢家的书房之内,正争论得脸红脖子粗。谢衡静默不语,良久不发一言,兰陵萧家的族老萧中岳终于忍不住了,率先责问道:“王老闭门谢客,谢兄你倒是开门迎客了,可却徐庶进曹营,我等世家难道真的就此成为一盘散沙,作壁上观,眼睁睁看着士族的子孙后代断了进身之阶不成?”

    谢衡看着了看在座的人等,微微一笑:“王老何以闭门谢客,衡又何以一言不发,诸位可知个中缘由?”

    众人一起摇头,萧中岳急道:“都火烧眉毛了,老谢你还卖什么关子。”

    “你啊,就是个急脾气。”谢衡叹了口气道:“我等如再像这样方寸大乱,还不如一静。王老历经三朝,百炼成精,就是怕我们事情还没个商量出个头绪,就闹得满城风雨,授人以柄。”

    “谢兄,萧老就是这种火爆性子,你别介怀,咱们四大家荣辱一体,眼下朝局之争只有王老一人入了中枢院,还是个高高在上的闲差,况且王老年事已高,说句不该说的话,王老百年之后,朝中谁能替我们士族撑起这个天啊。除了王老,谢兄你就是众人之望了,此时万不可再置身事外了,赶紧想个法子才是啊。”陈郡袁氏族老袁熙也给萧中岳帮腔。

    谢衡淡淡道:“我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袁兄实在是高看我了,谢某当不起这众人之望了。”

    “谢兄何出此言?”众人惊诧莫名,七嘴八舌的询问。

    萧中岳插话道:“朝廷不是刚下旨首次推行的科举大考由谢兄来作主考官吗?足见太后对谢兄圣眷正隆啊,谢兄多虑了吧?”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太后此举不过是安抚我而已,让我在离任之前赚点声望而已,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已经来太学履职,虽然未下旨意,不过是在等大考结束,不久就要接替我的位置了。”谢衡依然不露声色。

    “岂有此理,一介狂生,又是出身寒门,太学何等枢要之地,怎能交由这等人把持,朝廷这是要赶绝我等士族啊,谢兄,我们决不能再退让,大家联名上奏。。。。。”萧中岳又是一个跳了起来。

    “对,大家联名上奏,绝不再让步。。。。。。”又是一片吵吵嚷嚷之声。

    谢衡看了看众人,慢悠悠的问道:“如果太后不准怎么办?”

    袁熙咬着牙,斩钉截铁说道:“那我们就联络朝中官员,去伏阙请愿,再不行我们就去先帝陵前哭陵,不死不休,与其被步步逼上绝路,不如破釜沉舟,放手一搏。太后就算再强硬,难不成会和整个朝廷官员针尖对麦芒?”

    谢衡摇摇头:“袁兄,如此一来,我们正中太后下怀。张华和杨济合纵连横,收拢了不少朝中大员,今日的朝局早已不是从前的铁板一块了,王老之所以站在太后一边,就是因为不想看到我士族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下还公然去挑起明知必败的与太后之争,那等于是授人以柄,给了太后将我们士族一网打尽的机会。太后最怕的其实是我们隐忍不发,不留口实,但又让朝廷不得不有所顾忌,所以,她才步步试探,步步削弱我们的势利。”

    “如谢兄所言,我们进也是死,退也是死,岂不是只能坐以待毙吗?”萧中岳急道。

    谢衡冷冷一笑:“科举是太后谋划的选官大计,断了这条路,就从根子上把持了士族子子孙孙的晋身之阶,寒门出不了高士,朝廷除了用我等士族为官,还能有什么办法?到那时,我们就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上策。何必去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众人一听,频频点头,袁熙问道:“但有什么办法让科举胎死腹中呢?朝廷可是下了大决心的,谢兄莫非已有应对的良策?”

    “何必要让他胎死腹中?”谢衡莫测高深的看了袁熙一眼:“恰恰相反,我们要让此次科举声势闻于天下,动静越大越好,你们还要鼓动藩王家中不能承袭王爵的亲眷子弟都去参加,人越多越好。”

    “谢兄,你就别卖关子了,赶紧说说你的办法啊。。。。。。”萧中岳一叠声催促道。

    谢衡两手一摊:“我的办法已经说出来了,剩下的就靠诸位老兄了。”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道:“谢兄,你就别打哑谜了。”

    “只要能鼓动藩王世家子弟来参加科举,谢某就有办法。只是要委屈诸位老兄勉为其难,去充当一回说客了。”

    春季二月,朝廷迎来了第一次科考,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春闱,四方学子浩浩荡荡齐聚洛阳,贡院四周的客店家家爆满,满大街熙来攘往的南腔北调,一时盛景空前,街头巷尾的百姓也是津津乐道,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读书人云集京都,这是要天下大治的征兆了。

    沿着十字长街望贡院而去,第一间的四开大门脸上高悬着“及第书斋”四个大字,内中陈列的书籍典册琳琅满目,客似云来。进京士子们口口相传,都知道此处书店有最全的朝廷刊印的科举类书目,类似于后世的“黄冈秘籍”。几个店小二正迎来送往,忙的不亦乐乎,从门口走进来了两个人。

    其中一人满面虬髯,身材雄阔,在后面亦步亦趋。当先一人是位翩翩公子,一身白衣一尘不染,长身玉立,气度雍容华贵,一双眸子漆黑发亮,顾盼生辉,一望而知不是凡人,店小二急忙前驱几步,迎奉二人进了店子。

    那年轻公子四顾打量了一番,又随手翻翻捡捡,似乎没有发现自己看中的书籍,看了一眼身边的随从,以目示意,那随从会意,对店小二耳语了几句。小二面露疑惑,随从低声道:“只要东西对,钱不是问题,我家公子有的是。”

    店小二双目闪烁不定,看来也是老于江湖,嘿嘿笑道:“听客官口音似乎不是京都人士?”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八章 不容小觑() 
随从笑道:“都说车、船、店、脚、牙均非易于之辈,果不其然,我们的确不是本地人士,来自冀州,哎我说小二,你只管做你的买卖,难不成卖货还要挑人不成?”

    店小二一听此言,心便放下了一半,也嘿嘿赔笑道:“客官有所不知,我家店东立了个规矩,不明底细的不谈生意。”

    “这是何故?”随从问道。

    店小二笑道:“这个小的就不知了,要不您当面问问我们店东?”说完,店小二做了个侧身相请的姿势。

    两个客人随着店小二进了侧面的屋子,穿过店堂,里面原来是别有洞天,当庭一个大天井,青砖铺就,天井的尽头却是一间客堂,四门打开,内中陈设古色古香,窗明几净,挨着墙根一溜的几榻一尘不染。店小二在天井之中止步躬身道:“老爷,有北地冀州来的客人,想谈一桩大买卖。”

    “知道了,你下下去吧。”客堂中一个声音吩咐道。

    店小二依言退了下去。两个客人站在庭院当中,极力打量着客堂,但始终看不到说话的人。此时,那个声音再度响起:“不知客人想谈什么大买卖?”

    “我家公子是今年参加春闱的士子,听闻贵店有功名可卖,故专程前来拜谒。”随从答道。

    “哦,你家公子是何出身?敢问高明贵姓,来京都居于何处?”

    “我家公子出身商贾世家,姓高,现居于冀州的会馆之中。”

    “客官说笑了,我们不过是开门做生意的平头百姓,怎么会有功名可卖,二位请回吧,恕不远送。”

    “如此叨扰了。。。。。。”那随从不动声色,与年轻公子对视一眼,从容退出了天井,穿过店面,店小二视若无物,也不搭腔,直到看到二人的身影走出了店堂,便闪身进了内院。那个声音再度响起:“速速派人去冀州会馆,查查有没有出身商贾世家,姓高的赶考士子,是个什么来路。”

    店小二低头应诺而去,多一句话都没有,显然是心有灵犀,熟门熟路。

    华灯初上,张华的书房之中,张华父女二人、杨柯、唐仲、刘伶正等待着什么,张昌匆匆走了进来,众人的视线一起看向了张昌。张昌将一个二指宽的条子递给了杨柯:“公子,我们走后,书店老板果然派人来冀州会馆查过,会馆伙计按照我们事先的交代一一回复了他们,现在交易成功了,一成的定金一千金已经交付。”原来,乔装打扮成赶考士子与随从的正是杨柯与张昌二人。

    杨柯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