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49章

乱世太平王-第49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刘钦坚毅的表情,众将不再争论了,当下也只有这个办法是还可以搏一搏的。刘钦在极其不利的形势下,终于稳定了军心。

    刘渊此刻还在为出不出兵救援刘钦和属下们争论的不亦乐乎。一派是以刘昂为代表的,坚持要救,宁可弃掉离石城,全军孤注一掷,还有希望彻底扭转被动的局势,只要晋军败了,离石城还会回到自己手中。另一派则是支持刘渊的,理由很简单,晋军是远征之师,粮秣供应不可能坚持很久,只要坚守离石城,深沟高垒,拖得越久,晋军就越不利,一定能够捕捉到他们的漏洞,发现战机,那时,就能一击必中。刘渊最后力排众议,强行下达了坚守离石,没有自己的军令,一兵一卒不得擅动,违令者斩的严令。

    入夜之后的离石城中,除了城墙之上一片戒备森严,兵丁往来巡视之外,城内则是一片漆黑,突然,一列送葬的队伍打破了夜色中的静谧,从长街的尽头缓缓的走向了城门。在城门口被防守城门的营官拦截了下来。营官在勘合了手令之后,挥挥手,示意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去。几个兵丁私下里交头接耳:“这是谁啊,大战在即,还能拿到出城的手令。”

    营官对这些兵丁喝道:“单于亲自下的手令,关你们屁事,赶紧他娘的各司其职,给老子卯足了精神,看好城门,严防有人偷袭。”

    随着城门隆隆打开,吊桥缓缓放倒在护城河之上,这一队送葬的人马车驾粼粼,出了离石城,渐行渐远,隐没在茫茫暗夜之中。

    当杨柯匆匆赶回到北山坡的军营之时,唐彬迎上来没有客套,劈头就是一句话:“情况不对,刘钦似乎有迂回乱石滩,从沙漠潜逃的迹象。”

    杨柯不由眉头一皱:“派过去的斥候营几乎全军覆没,但有两个兄弟拼死逃了回来,报告说刘钦的军中在半夜偷偷将伤兵整编在一起,要让他们移营到北山坡的最前端与我军对峙,他亲眼看到了这些伤兵的马被集体征调了,伤兵改为步兵,正向北山坡方向佯动。。。。。。”

    杨柯点点头:“儒宗兄分析的对,刘钦需要制造假象牵制我们按兵不动,那些伤兵是不可能坚持到穿过沙漠的,而且有可能会是累赘,与其如此,不如留下他们做疑兵。所以,可以肯定刘钦一定是做好了准备要迂回撤退,穿过大漠回离石城了。我们到底是追还是不追呢?”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二章 和战两难() 
唐彬叹了口气:“仅有的三千骑兵已经被打得不成军了,步兵怎么能追得上刘钦,更何况贸然出击,我们没了地形优势,对手又有了战场纵深和机动空间,反而是送机会给刘钦。那时他就可以发挥骑兵优势,机动袭扰甚至突击我们,如果打得好,连沙漠都不用去了,就地便能化解他们的困局。”

    杨柯点点头:“儒宗兄一语中的啊,没有骑兵是我们最大的软肋,否则,区区几万匈奴军也不可能如此嚣张。此战之后,我们一定要练出一只骑兵,才能不受制于人。”

    唐彬说道:“建立骑兵谈何容易啊,首先是钱,其次是马种,最后是草场,没有这三个先决条件,哪里有马装配部队。可如今国库空虚,边患不宁,马种被胡人禁运,一个条件都不具备。”

    “其实我有办法,只是。。。。。。。”

    看着杨柯莫测高深的样子,唐彬却不认为他是在故弄玄虚,在自己心目中,杨柯布局的本事绝对是经过事实检验的,他能将一个看似荒谬和遥不可及的目标就这么东一下、西一下的走出各种闲棋,初始似乎漫不经心,最后却是步步连环、一气呵成的连成一气,当所有人看明白的时候,事情已经是办得水到渠成了。想到这里,唐彬问道:“公子有何妙计?”

    杨柯指了指地图:“如果能收降匈奴,钱的问题我来解决,马种和草场的问题匈奴自然能解决,这离石城供应我们五万匹良马都不止啊。”

    唐彬猝然警醒,深深的吸了口气:“公子,招降匈奴事关重大,刘渊在朝廷做质子多年,先帝待他也不薄,最后还是复叛了,如果真要招降他,先不说朝中非议,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就算办成了,谁能保证刘渊不会再次起兵叛乱?到那时,公子你可就成了众矢之的了。”

    杨柯感激对唐彬说:“儒宗兄,我们是经过患难的生死弟兄,所以我在你面前才畅所欲言。自古以来,中原朝廷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实也是如此,异族从来都是势穷来投,中原有了动荡就起兵造反,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异族的不臣之心到底是少数人的野心所决定的,还是他们千千万万的子民从骨子里就喜欢打仗?”

    唐彬笑道:“不管是我们中原百姓,还是异族百姓,哪个人天生就喜欢打打杀杀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们不过是历朝历代有野心、有权势欲的帝王将相的工具罢了。”

    “我的想法和儒宗兄一模一样,但还有一个根子上的问题,如果老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他们就容易被人蛊惑和利用,换言之,如果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就算有人想利用他们,甚至是强迫他们拿起刀枪、走向战场,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匈奴族人之所以不断在边关袭扰,原因很简单,朝廷对他们实行的是闭关锁国,你越是不消停,我就越是不和你开展边贸,中原物产富饶,一切都可以自给自足,但匈奴就不一样了,别的不说,食盐、粮食、蔬菜、茶叶,他们一样都没有,如果再遇上灾年,牲畜大批死亡,又没有这些物资储备,他们除了进中原来抢夺,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靠抢的法子虽然无本万利,可谁算过这背后的一本账,那一条条人命难道就不是本钱?”杨柯说到这里,从随身那一摞厚厚的文札中翻出了一本,打开来继续说道:“当时我和老夫子、黑七一行到离石,每到一地,我就和这些匈奴的百姓、族领聊天,寻访他们的疾苦,内迁的匈奴人无地无产,寄人篱下还受到豪强官吏压迫,游牧在草原上的匈奴人也不愿意无故生事,他们最怕的就是遇上雪灾年景,一个部族成千上万的牲畜不到几天可以冻死十去七、八,这些人放下刀剑,都是普通百姓,一旦要饿死人的时候,拿起刀剑,他们就是魔鬼、就是凶神恶煞。”

    唐彬听着杨柯侃侃而谈,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杨柯如此长篇大论,滔滔不绝,这些话自己也是闻所未闻,但细细想来,杨柯说的每一句话何尝不是事实。只是在高高在上的满朝文武眼中,敢于反抗的就是暴民,当然要毫不留情的斩草除根,同时还要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不然,天下的百姓都会以他们为榜样。此时此刻,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早已超出了唐彬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烙印,人都是有阶级,有环境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都不可能超越自己的阶级立场和历史高度,尽管他打心眼里赞同杨柯的想法,他也是杨柯忠心耿耿的部下和患难兄弟,但他依然不敢旗帜鲜明的站出来鼓励他甚至是支持他。

    杨柯看着唐彬迟疑的表情,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不是个别现象,以他和唐彬的这种关系,都会面临质疑,如果放眼整个朝堂,只怕没有人会同意他的观点,更不可能支持他去施行宽容的民族政策。这和权势、意识形态都没有必然的关联,数千年的时间才走完了民族融合的道路,想要用速成的办法来解决民族争端,到底有没有胜算?杨柯心中第一次感觉到了彷徨和无助。也许,这将是一条艰难的孤军奋战之路,到底是坚持到底,还是随波逐流?这是个方向性的问题。这将决定自己到底是用融合消除边患,还是简单粗暴用战争镇压边患,他从心灵深处抗拒做一个刽子手。

    唐彬也是第一次没有选择坚定的站在杨柯一边,他内心隐隐有一丝愧疚,但转而给自己的理由是:“这也是为了杨柯着想,否则,他会成为满朝文武眼中的另类,必然会被所有人斥责和反对。”唐彬叹了口气:“公子,连日来你是太过劳累了,你还是好好休息一下吧,先别想那么多了。”

    杨柯默然的点点头:“你也早点休息吧。”

    营帐外一片静谧,偶有战马嘶鸣和夜巡兵卒的低语之声传来,回到寝帐的杨柯在心事重重之中上了军榻,连日来的奔波忙碌,累积的疲劳如同一记闷棍,一下将他打入了沉沉的梦魇之中。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三章 午夜梦回() 
校园内正是桂子飘香的时节,齐阳几乎是一路小跑着冲进了综合楼,刚收到硕士论文答辩通过的消息,今天的心情立刻阳光灿烂,连平常讨厌的那个爱打呼噜又不洗脚的胖室友都变得可爱起来。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要去感谢匡教授。

    齐阳轻轻敲了敲匡教授办公室的大门。

    “请进。”匡教授的声音响起。

    推开大门,匡教授头也没台,正聚精会神看着什么材料,窗外透进来的阳光洒在匡老师身上,满头的银发在阳光中特别显眼,整个的身体带着边际模糊的金色轮廓,齐阳几乎看到了一粒粒微尘在光束中跳舞和吟唱,那幅画面特别美,美得近乎不真实一样。

    “老师,我是来谢谢您的,我的毕业论文答辩通过了。”齐阳一直记得,匡教授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时候就告诉齐阳,以后不要叫自己教授,要叫自己老师,但没有解释是为什么。匡教授是历史学界泰斗级的人物,桃李满天下,但对学生特别真诚随和,对于慕名拜访的很多年轻学生都是来者不拒,齐阳就是这样和匡教授认识的。

    扬了扬手中的材料,竟然是齐阳的论文,匡教授虽然不是齐阳的研究生导师,但他是论文答辩专家组的主要成员,今天也参加了论文答辩。

    “论文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获得通过是正常的,也和你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不用谢老师。老师想问问你,为什么你以古代战争作为研究选题?”

    齐阳略带点羞涩的笑了起来,不知道如何开口。匡教师示意他坐下,起身为齐阳倒了一杯水,放到齐阳的面前。然后用鼓励的眼神看着齐阳。

    齐阳喝了一口水:“其实、其实老师,我从小就有英雄梦,小时候爱看武侠小说,读高中的时候开始迷上了历史故事里的英雄人物。所以,我就选了这个选题。”

    匡教授点点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的东家种树书。剑与书,多少代莘莘学子的梦。确实非常浪漫,非常美。”

    齐阳有点奇怪,匡教授今天表情有点凝重:“齐阳,毕业答辩通过了,下一步会是你们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要么走向社会,要么投身学术,你考虑好了没有?”

    齐阳点点头:“老师,我考虑好了,我想做学术研究,我要报考您的博士生。”

    匡教授一点也不意外的样子:“老师不赞成你报考我的博士生。”

    听了匡教授的话,齐阳就特别意外了,十分沮丧的问:“老师,是我的能力不行吗?”

    “咱们先不说你报考什么专业的事,先聊聊你的毕业论文吧。”匡教授将齐阳的毕业论文翻到了扉页的目录上:“你从秦并六国开始,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