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58章

乱世太平王-第58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共谋要讨伐司马伦。”

    “您说的那个卢志是不是东汉北中郎将卢植曾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孙,卫尉卢珽之子?”杨柯突然插言问道。

    唐仲奇道:“公子听说过这个人?”

    杨柯点点头:“子平曾经搜罗过藩王以及心腹谋臣武将的情报给我,我也仔细研究过。这个卢志可是司马颖的首席谋士。卢志早年曾任公府掾、尚书郎和邺县县令。司马颖镇守邺城时,欣赏其才智和度量,视为心腹。此人极有远见,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看破大势所趋,可惜司马颖毕竟年轻了些,性情骄纵,未必能一直信任他。”

    “公子一语中的,就是这个卢志居中奔走联络藩王,还做了司马颖的说客。很多横纵连横之策都是卢志谋划的,不过近日我收到消息,卢志过于专断,司马颖和他之间为一件事起了嫌隙,卢志最后搬出了司马颖的母亲来迫使司马颖就范。可司马颖还是一意孤行。”

    “老夫子是说司马颖入朝辅政的事吗?”

    “正是此事,卢志让司马颖以母亲程太妃留恋邺城,不愿入京都为由,暂缓入朝,静观其变。司马颖执意不从,现在人已经到了洛阳。”

    杨柯目光炯炯的看着唐仲,突然跳转了话题:“二叔,您据实相告,我叔父这次有没有和藩王搅和到一起?”

    初识之时,杨柯与唐彬兄弟相称,所以也跟着唐彬一起叫自己为二叔,入朝以后,杨柯在公开场合和幕僚们一起的时候改口叫自己老夫子,只有在很私密的场合才会遵循二叔的旧称。此时此刻,听到杨柯久违的这么叫自己,唐仲不由停下了筷子,目光闪烁,作为久经世事的老人,他太明白疏不间亲的道理了。权利争夺如果涉及到了亲族血缘,往往就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作为外人参与到其中,很可能会被吞噬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看到唐仲的沉吟不语,杨柯叹了口气:“二叔,其实您什么都不用说,我也能明白,没有我叔父出面,太后不可能同意当今万岁调司马颖入朝辅政,司马颖更不可能名正言顺的调兵进京。有些话,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也不能对太后点破,她如今独自执掌朝政,万一被人看出破绽,我担心她会有危险。”

    唐仲大吃一惊:“什么?司马颖调兵进京了?”

    杨柯点点头:“二叔还记得当年在离石城下公然劫掠的官兵吗?”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九十八章 愁肠百结() 
“当然记得,那不就是司马颖的部下吗,只有他的军队驻地靠近离石。”

    “我已经见过上次带头的军官了,只不过他没有认出我们。从本地百姓处打探的消息得知,他们就驻扎在洛阳附近,而且公然在民间作恶抢掠,地方官都在装聋作哑。”

    “为何张昌一点消息都没有打探出来?”唐仲的眉头拧成了一团,他心中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杨柯掏出了张昌送至离石的那封密函,递给了唐仲。唐仲接过来展开一看,上面简简单单一句话:“司马颖奉旨入京辅政。”

    唐仲默然半晌,突然叹了口气:“子平到底是选择站到了你叔父那边还是别有隐情,仍需要详查,我不相信他会背叛公子。”

    张蕊从唐仲手中接过了那封密函,匆匆览罢,诧异的说道:“这封密函有什么问题吗?老夫子何出此言?”

    杨柯淡淡一笑:“如果我没猜错,子平一定出了变故了,最坏的结果就是被监禁或者受到了要挟。如此重大的变故,他怎么会在旨意下达,司马颖已经到京都的时候才给我报信。而且信里的内容语焉不详,对于我叔父参与的事又只字不提,至于司马颖是带着军队来的,更是一个口风都不漏,事有反常必为妖。”

    张蕊仔细一思量,确实如此,但同时她心中又存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这样说来,他们写这封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唐仲接口道:“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他们是想诱使公子回京,这个背后一定隐藏了天大的阴谋。”

    “我在朝中至今没有官职,始终隐藏在背后,一纸矫诏就可以将大权尽数收归与我叔父和司马颖名下,只要将我软禁或者杀掉,这个世上谁还会记得有我这么一号人物。如果万一不行,司马颖带来的军队就是为了对付我用的,何况叔父一直兼着太尉之职,虽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兵马统兵官,可是在非常时期,这个名义足以抵得上十万雄兵。”

    “公子的意思是,这一次他们是做好了一个口袋,等着你往里面钻?”唐仲心中其实一直有这种猜测,但这句话一定得由杨柯自己说出来,换做其他人来说这句话,就有了离间之嫌了。

    杨柯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权利有什么好,背着天大的干系,干着最苦最累的差事,没有朋友,无人倾诉,时时刻刻还要提防着明里暗里的敌人,甚至提防着自己的亲人。我实在是搞不明白,那个位置坐上去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哪怕舍弃一切都义无反顾?”

    张蕊看到杨柯心事重重的样子,默默的为他的杯中续满了酒,盛满了一碗热汤放到他面前:“用点热汤再饮酒吧,能暖暖胃。”

    这一席酒喝下来,三人都沉默不语,杨柯一路劳顿,酒入愁肠,很快就醉了,安顿他到房中安寝之后,唐仲拉了拉张蕊的衣袖,示意有事和她商议,两人除了杨柯的卧室,来到了外间屋。

    “幼芳姑娘,这一趟我一定要带着你来葫芦谷,是有大事拜托。”唐仲一脸庄重,深施一礼。

    “老夫子,礼不敢当,有什么事您就吩咐吧,我一定办到。”张蕊的神情坚决。

    “公子做事从来都是进退有度,高瞻远瞩,但这一次我看他是彻底乱了方寸,并不是他没有猜到,其实在他离京之前就有预感,提前做了部署,对于他叔父,只是委以虚职,不授实权。但公子始终心里存了一丝幻想,故意不去面对这最后摊牌的一刻。但是现在,箭在弦上,生死攸关,他不能心软,更不能意气消沉了。刚才公子的口气,我感觉他几乎连挂冠求去的心思都动了。”唐仲一脸的焦急。

    “老夫子,你别怪他,这几年来,他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用修烈自己的话说,如同在刀尖上打滚。他是太累了,咱们也别逼他,让他好好缓口气如何?”张蕊今日与杨柯久别重逢,本来是满心欢喜,可见到杨柯这样的状态,内心却万分不忍。

    “公子现在身系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和天下安危,好不容易平定了朝局,换来我大晋走向大治的一丝曙光。如果再有权臣作乱,我们这些人死无葬身之地事小,天下藩王起事、异族趁机造反,百姓就会兵连祸结,有涂炭之灾啊。当今天下,能给大晋带来繁荣昌盛的,非公子莫属,此时此刻,公子的心要狠,志要坚,这些话,只有幼芳姑娘你才能说给他听,老夫为天下苍生求你了。”张蕊心中愁肠百结,她做梦都想着能和杨柯一起不问世事,早谐连理,远远离开这纷乱的朝堂,可杨柯只要在朝堂一天,就不得不顾忌自己曾经沦为官妓的这个污点,同时还要面对自己的皇后姐姐、亲生父母的压力,更要面对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姑娘的心事我都懂,公子是老夫这辈子仅见的大才,鲲鹏就当展翅九天,蛟龙就该遨游四海,如果公子这辈子只能终老于林泉,姑娘难道不替他惋惜吗?”唐仲目光炯炯的看着张蕊,眼神锋利得几乎要穿透到她的心里。张蕊脸色苍白,她眼前似乎看到了杨柯一介布衣,儿女绕膝,平凡一生,碌碌无为的场景。一边是杨柯的万里鹏程,一边是自己的终身幸福,张蕊生平第一次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老夫子,您不要再说了,容我好好想想行吗?”

    唐仲一言不发,再次深施一礼,默默退了下去。

    张蕊回到卧室,杨柯沉睡正酣,窗外一轮明月高悬,皎洁的月关透过窗棂,半映在杨柯脸庞上。沉睡中的杨柯神态安详,张蕊轻轻的掖了掖被角,眼泪如断线的珍珠一般落了下来:“老夫子说得对,你是天上的鲲鹏,海里的蛟龙,你是天下人的杨柯,不是我一个人的杨柯,如果真的让你陪着我一个人终老,那我就太自私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章 廷议汹汹() 
(感谢天蓝晓,老朋友了,啥也不说了。感谢long36868,说些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你们,一切都值得。谢谢。刚刚发现,第99章被屏蔽了,不是麒麟可可偷懒漏更的原因,我已经联系编辑,修改了内容,应该很快就会恢复,特此说明。抱歉。)

    文鸯听罢,默然无语,他心中明白,唐仲这样做其实是正确的抉择。从自己第一次通过蒯钦结识杨柯开始,这一路亲眼所见他一次次运筹帷幄,披荆斩棘,打败对手,安定政局,挽救了频临大乱的朝廷和天下,对于他的能力,文鸯是发自肺腑的敬佩有加。但文鸯也感觉到了杨柯其实并不是一个热心于权势的当权者,尤其是他一直不肯入朝为官,宁肯在背后掌控朝局,将太后扶上了马,他才从刚开始时候的将信将疑到最后的彻底明白,杨柯其实一直都是在为太后布一个局,将朝廷权柄归于一统,为太后留下可供驱驰的一帮股肱之臣,自己再挂冠求去。这种登上了权利巅峰之后却将权利弃如敝履、没有一丝一毫贪恋的人是自己生平仅见。但从四面漏水的朝局和这个天下来看,朝廷离不开杨柯,自己和杨柯的一帮心腹死党也不可能离开杨柯,否则,又会有新一轮的权利斗争产生,而政治大洗牌的背后从来都伴随着腥风血雨。唐仲用这条釜底抽薪之计将杨柯逼上绝路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办法。

    “两位大人,公子醒了。”一旁伺候的亲军头领叫道。

    唐仲与文鸯急忙俯身看着床榻上的杨柯,他的面色苍白,显得异常憔悴,微微睁开了眼睛。

    “公子,你身子没有大碍的,只是需要安心调养,医官说了,一定要放宽心。”唐仲说道。

    杨柯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什么大碍,用缓慢而坚定的声音吩咐道:“第一,严密封锁我回洛阳的消息。第二,由张华大人向太后请旨因军功授于我爵位并入中枢参赞朝政。第三,即刻手书一封,盖我的私印速速送达军前,令马将军和儒宗兄即刻班师回朝,还要谎称我随大军一起回京。”

    唐仲面露喜色,郑重的拱手道:“是,我这就去办。”说完,拉了文鸯一把,文鸯会意,两人一起退出了卧房,一直到出了杨柯的庄院,唐仲对着文鸯吐了口气,哈哈笑道:“文候,公子下了决心了,是我们的福气,也是朝廷的福气,天下人的福气啊。。。。。。。。”

    看罢杨柯发来的密函,马隆和唐彬二话不说,即刻下令,班师回朝,前锋营由马隆亲自带领,带上张宾及随从一起同行。杨柯的营兵居中,专门用一辆大车四周包裹得密不透风,四周由一些唐彬的心腹护卫保护得密不透风,一应的吃喝拉撒都是在车里解决,据说是监军生了病,不能见风寒。唐彬则带着后军和辎重紧跟其后,定于在洛阳城外七十里处集结。就这样,远征离石的军队浩浩荡荡开拔,朝着京都洛阳的方向蜿蜒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