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70章

乱世太平王-第70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己用,你就是大功一件。”

    赵连在这一刻恨不能跟自己作揖,行贿周处的钱这下立马有了着落,而且在主子面前还可以邀功,真正是一箭双雕,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自己的小算盘误导了司马彤的判断,更是将自己送进了鬼门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二二章 铁证如山() 
司马彤手搭凉棚,疑惑的问周处道:“大军怎么驻足不前了?这个文鸯,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周处心中也是猜不透究竟,只得安慰道:“王爷,稍安勿躁,大军原道行军,没准是要整顿一下队形再来参见王爷吧。”

    一众徐州城中跟随司马彤和周处前来迎接的文武官吏也是侯在道旁,议论纷纷。按爵位品轶,文鸯是候,司马彤是王,理应他先来参拜,但不知为何,离迎候的队伍不过一里多的距离,大军竟然扎下了营寨,不再前行了,而且也没看到文鸯率众而来拜见司马彤,确实于理不合。正在众人疑惑不定的当口,前方军阵中越众而出了几个人,骑着马望迎接的队伍而来。周处道:“王爷,莫不是文候来拜见了?”

    司马彤也看到有人出阵,但隔着远远的,看不清面目。一行人在城外已经苦候了一个多时辰,早就腰酸背痛,巴不得早早结束迎候的礼节,走完过场,回城了事,看到有人近前,都舒了一口气。

    待到对面的人走到了跟前,众人才看清楚,来的三个人均是身穿宫服的黄门宦官,看这个架势,竟然是带着宫中旨意而来的,否则大军之中怎么会有宦官随行。

    司马彤等人正在猜测不定的时候,三个黄门滚鞍下马,大礼参拜司马彤,司马彤也客气了几句,行过礼之后,为首的一人开口道:“万岁口谕,梁王司马彤忠君体国,劳苦功高,有一道密旨要恩赏梁王,着梁王入中军大帐接旨。”说完这句话,笑眯眯的看着司马彤:“恭喜梁王了,请随老奴来吧。”

    司马彤沉声问道:“文候何在?”

    “文候在中军大帐亲自布置香案,迎候王爷。”黄门的话滴水不漏。

    司马彤心中尽管有些猜疑,但众目睽睽之下,宦官宣读皇帝口谕,令自己入中军大帐接旨,就算他猜不透对方葫芦里卖得什么药,也总不能当场抗旨不尊,也没有什么理由能推脱得了,略一思忖之后,他转头吩咐周处等人道:“众位大人稍安勿躁,本王接完圣旨再行迎候大军的典礼。”

    说完这句话,翻身上了赵连牵过来的马匹,只带着赵连等几名心腹护卫,跟随者宣旨的黄门一道望对面的中军大营而去。

    进了大营,按照营中军规,所有人都下了马,交给一旁迎候的军卒,司马彤抬眼一打量,两排亲军一路排开,刀枪如林,盔明甲亮,威风凛凛,肃立如山,司马彤也是带过兵的人,单看这份军容,就十分严整,明显是训练有素,不禁暗暗赞叹,到底是百战沙场的一代名将,自己的麾下何时能有这种人才,那就如虎添翼了。自己此次率众出城劳军一半是因为朝廷礼仪,另一半也是有心想好好笼络结交一下文鸯,看到文鸯出的队伍如此出色,更是自觉这一趟没有白白辛苦,于是更加打起十二分精神,决意要好好和文鸯周旋应酬一番。

    亲军队列的尽头,已经搭起了一座牛皮中军大帐,仓促之间,这大帐搭建得中规中矩,帐门大开,文鸯亲自迎候在大帐门口,远远的便迎了上来,连称恕罪:“梁王远迎,鸯奉旨意,不能拜见,还要劳动王爷大驾,还请王爷见谅。”

    司马彤故作大度的哈哈笑道:“当年洛阳与文候匆匆一别,不觉数年,文候还是老当益壮,风采依旧啊。”

    两人手牵着手,在黄门的带领之下一起步入了大帐,赵连等人则在大帐外等候。司马彤走进大帐一看,帐中果然供奉着香案,黄门手执圣旨,高声唱到:“梁王司马彤接旨。”

    众人一起跪伏余地,等待旨意的宣读。

    “梁王司马彤削去王爵,着即赐死。满门家小尽数收监,押送金镛城。”黄门宣读的旨意仅仅就是一句话,司马彤立刻愣在了当场,足足有一炷香的功夫,司马彤醒悟过来,声嘶力竭,目恣欲裂:“不可能,不可能,万岁不会杀我,我要亲自去洛阳面见万岁,我要面见万岁。。。。。”

    在场诸人无一人开口,这是静静的看着司马彤形若癫狂,不住的大吼大叫。看到四周无人应声,司马彤下意识的转身便要逃,帐门之外侍立的兵卒一拥而上,仗剑而立,将帐门堵了个严严实实,司马彤撞到人墙之上,无论怎么推搡,卫兵纹丝不动。

    “来人啊,来人啊,快来救本王,快来救本王啊,赵连,你们死哪儿去了。。。。。。”司马彤没有叫来帮手,反而是帐外等候的赵连和几名护卫被虎贲绑了个结结实实,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司马彤吵闹叫骂,始终无人应声,直到他精力耗尽,才如同一滩泥一样的软倒在了地上。

    “王爷勿惊,万岁还有一道旨意,不但能留住王爷和阖家老幼的命,还有大大的恩宠。”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耳畔响起,一双手也扶住了自己的臂膀,将自己搀了起来,司马彤抬起头一看,一名白衣公子,脸色平静,气度卓尔不凡,正看着自己,双眸灿若晨星,不知为什么,竟然让司马彤在片刻间神智安定了下来,也不管对方是什么人,司马彤临急抱佛脚,一叠声的问道:“本王要听另一道旨意,本王要听另一道旨意。”

    那白衣公子淡淡一笑:“先不忙听旨意,我给王爷看一样东西。”说完,挥手示意,早有人抬着一个大大的木箱子走过来,放在了司马彤的面前,打开了箱盖,里面厚厚的几十本账册和文轧。

    白衣公子拿起最上面的一本文轧,不紧不慢的打开了扉页,从容说道:“王爷你按照先帝所定规制,府兵卫队核编满员不得超过两千,可自先帝驾崩,短短几年,你的军队已经违制扩到了四万之众,还在不断征兵,此其一;违禁走私铁器军马,私造武器盔甲和弓弩,这四万私募之兵个个都是装备齐全,此其二;我朝早有定例,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贵贱占田。第一品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每低一品,少五顷,王爷私占民田,这徐州府辖地,十之六七都归于梁王,连你府中区区一个管事,名下良田都不下于一万顷,此其三。桩桩件件,有账可查,铁证如山,哪一条都是抄家灭门的大罪,何况三罪并罚,王爷觉得,万岁赐死这个旨意,你冤不冤?”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二三章 了无牵挂() 
(起点中文网第一时间更新,支持麒麟可可的朋友欢迎来捧场,感谢老朋友天蓝晓,浸信会的鼎力支持)司马彤看着木箱之中的账册,面如死灰,听着那白衣公子轻描淡写,和声细气历数着这些数字,如同五雷轰顶,他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一定是赵连,除了他,没人会知道得如此详尽,自己所有的账册和账目都是赵连一人负责,圈地还在其次,但扩军和私备武库那可是谋逆的大罪,这次被朝廷一锅烩,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赵连出卖了自己。此时的司马彤活剐了赵连的心都有了。但一切都悔之晚矣,数罪并罚,除了一死,再没有其他的路了,一想到这里,司马彤的心思反而平静了下来:“这是我一人的罪过,与我家小无关,只求上差为小王带句话给万岁,放过我的家小,小王情愿伏诛。”

    那白衣公子淡淡一笑:“我有办法救王爷,只是不知道王爷肯听否?”

    司马彤疑惑的看着白衣公子:“敢问上差是何人?”

    “临晋候杨柯。”白衣公子说道。

    司马彤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久闻临晋候威名,小王言听计从,从此以后唯杨候马首是瞻。”

    “不敢,柯受不起王爷如此大礼,快快请起吧。”杨柯伸手扶起了司马彤。

    司马彤站起身来,期期艾艾的看着杨柯,他如何不知道杨柯的名头,自己京中的耳目近年来送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人的情报,如何在朝中合纵连横,翻云覆雨,一步步掌握朝局,手段和实力更甚于乃父杨骏,没想到他亲自来了徐州,而且将自己的底细摸了个底掉,现在自己除了对他俯首帖耳,还能有什么办法能求得活命,也只有这个杨柯,才有这个能力救自己一命。他没猜到的是,从头到尾就是杨柯盯上了自己,所谓圣旨不过是个工具而已。

    “很简单,王爷上一道奏章,以身染有恙为由,自请交出兵权和徐州府的管辖之权,让朝廷另外委派官吏管辖地方。至于私占民田的罪过,你的管家赵连就是最好的替罪羊,徐州府会治他一个背主败德,瞒着王爷私自强占和贱买民田的大罪,杀了他以平民愤,再归还百姓土地。如此一来,王爷内外都有了交代,朝廷会保留王爷爵位,定期发放藩王俸禄,从此以后在封地里你就能颐养天年了。”

    司马彤面如死灰,垂头丧气,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这个局面,不过一天之内,所有的辛苦付诸东流,但现在自己身在对方的中军大帐,又有圣旨压在自己的头上,除了就范保一条活命和满门平安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只是从今以后,雄图大志便成了过眼云烟了。他无奈的叹了口气:“好,本王答应杨候。”

    杨柯淡淡的一笑:“事不宜迟,加恩的另一道圣旨就在黄门手中,只要王爷立刻办好两件事,即可就可以回王府了,当着徐州文武的面,我们马上宣旨。”

    “哪两件事?”

    “第一,王爷手书一封,令你的府兵将领带着私兵兵符,速来我中军大帐听旨。我派人送去王爷的军营。第二,王爷立刻起草那封奏折吧。”说完,杨柯一挥手,又有人抬过来了桌案,笔墨纸砚早已备好。司马彤哆哆嗦嗦的跪坐在桌案前,拿起了笔,蘸好了墨,愁眉苦脸的开始动起笔来。

    中军大帐中发生的一切徐州城门口迎候的文武官员全不知情,眼看着梁王一行进了军营之后便悄无声息,又看到梁王麾下的军中十数个将校匆匆赶到,进了军营之后,同样的悄无声息,巳时开始等候在此的官员抬头看看天,未时都过了,军营中仍然没有一个人出来,碍于礼仪,又不敢前去打探,大家就这样翘首以盼,远远的观望,也有熬不住的顾不得失仪,就这样坐在了光秃秃的泥地上了,直到有人喊了一嗓子:“出来了,出来了。。。。。。”

    众人的目光一起齐刷刷的看向了军营,文鸯搀扶着司马彤,紧跟着手捧圣旨的黄门侍郎,也没骑马,在卫队的护送之下,一步三摇的出了军营,望城门口而来,文鸯满面笑容,司马彤则形容沮丧。

    待到黄门宣旨完毕,所有人愣怔了片刻,才开始例行公事,稀稀拉拉的山呼万岁。

    就这么短短半天时间,风云突变,梁王竟然一反常态的事先上表主动要求交出封地兵权、治权、安心在家闭门养病,朝廷对他的这个举动褒奖有加,一一照准了,当然还免不了号召大家向不重权势和名利的梁王学习。一部分人觉得蹊跷,朝廷这次既然是专程下旨来褒奖梁王,为何要在营中耽搁了如此半天功夫才当众宣旨?一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