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太平王 >

第94章

乱世太平王-第94章

小说: 乱世太平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伶大叫道:“怎么可能,侯爷这是打的什么算盘。”那封信正是刘伶亲自执笔写的,自从杨柯离京之后,洛阳的文臣之间便乱成了一锅粥,矛盾首先是从中枢院开始爆发的。

    按照杨柯当时的构想和设计,中枢院只是相当于秘书和顾问机构,以张华等人为首的中枢院官员品级并不高,也是为了避免过度激起朝臣们的反弹。但因为天下奏疏归于此院,且批复审核下旨又出于此院,所以说,中枢院实际上就成了决策机构。而原有的各部和衙门也就沦为了执行机构。当杨柯离京去职之后,权利争夺的焦点立刻便在中枢院集中爆发了。

    中枢院虽然是杨柯创设的制度,但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换句话来说,谁掌握了中枢院,谁就是整个大晋朝的发号施令者,所以,以太后为首的皇族当然不想放弃已经到手的胜利果实。而中枢院内部实际上也分为了两派,张华是坚定的站在了太后这一边,可其他如王祥等顾问之流则置身事外,隔岸观火。至于朝臣之中,无论是藩王的党羽还是氏族门阀、以及寒门出身的官员则各擅胜场,你反对的我就赞成,你赞成的我就反对,斗了个不亦乐乎。每天的朝议就成了吵架和辩论大会,无一刻能得以消停。至于杨柯塞给太后的那一大箱子文臣与藩王勾连的书信,此时此刻已经不知道被搁置到那个角落里,束之高阁,反而变得不再重要了。

    按照刘伶和杨柯商议的办法,其实不外乎“以退为进,渔翁得利”两策而已。按照他们的预想,群臣一旦失去了杨柯这个公敌,为了谋夺权利,切分蛋糕,必然会激起一场内讧,一旦朝局乱成了一锅粥,朝政无以为继的时候,刘伶便会联络杨柯的一些心腹上奏劝进,要求杨柯继续回朝主政,稳定朝局。眼看着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朝局的矛盾爆发已经渐渐逼近顶点,几乎处于失控的边缘了,各部衙门以及中枢院基本陷于瘫痪和停滞的状态,国家的政务堆积如山,各派各系几乎要上演全武行了,刘伶当然心急如焚,一天一封信,催着杨柯下达命令,但杨柯那儿却仿佛什么动静都没有了一般,一概沉默以对,稳如磐石。这一下,连刘伶和蒯钦也觉得莫名其妙起来。

    其实此时此刻,还有两个人如坐针毡的,当然是太后和张华。面对朝局的纷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她们终于发现,尽管她们掌握着最高决策权,但皇帝形同虚设,一旦进入白刃战的时候,没有了杨柯和他的部下的支持,满朝文武放眼望去,竟然都是各自有各自的帮派,唯独她们才是孤家寡人。

    真正是潮水退去,就知道谁在裸泳。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七零章 人尽其才() 
看着陶侃又黑又瘦的脸庞,杨柯不禁笑道:“这一个月时间没见你登门,都干嘛去了,怎么黑瘦了许多?”

    陶侃深深一揖,毕恭毕敬的说道:“老师的教诲学生铭感五内,这一个月的收获胜读十年书,多谢恩师的点拨。”

    杨柯也不谦虚,静静的受了他的大礼,才淡淡的道:“踏遍了治下的山山水水,士衡有何高见啊?”

    “学生有一肚子的话要向老师请教,能否容学生先歇口气再聊?”

    杨柯莞尔道:“肚子也还饿着得吧?”

    陶侃不住点头。

    “行,先去客厅用点膳吧,吃完了我们再聊。”

    陶侃依言随着仆从出了书房,去客厅用饭去了。

    张蕊悄无声息的从内间走了出来:“这位是谁啊?我看比你还要老,你何时收了他做弟子的?”

    杨柯哈哈笑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陶侃可是个人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蕊看着杨柯一脸神秘的样子,不禁嗔怪道:“老是装神弄鬼的,就你花样多。”

    杨柯看着张蕊不过月余的光景,再不似从前那样弱不禁风,满腹心事的样子,而是精神倍增,眉梢眼角都藏不住的喜气,铅华不染,略呈富态,已经俨然是一派大户主妇的风度了,不由满心的感慨,伸手将张蕊揽进怀中:“好,不装神弄鬼了,说点正事,下月的初六是黄道吉日,我已经发下了帖子,要好好操办操办咱们的事了。”

    张蕊欲语还休,红霞满面,眼波如欲滴出水来一般,故作不解:“咱们的什么事啊?”

    “当然是婚事了,我要让你风风光光,堂堂正正进我杨家的门,做我杨家的媳妇。”

    张蕊的心欢喜得如要炸开一般,但随即眉头微蹙,担忧的问道:“你们杨家是大户,又是在你的家乡成婚,族中的族老和你爹娘会同意吗?”

    杨柯淡淡的笑道:“我是一家之主,我自己的婚姻大事自然我说了算,至于那些族老,坐着喝喜酒就行了,哪轮到到他们来说三道四。”

    张蕊不禁一愣,在古代的宗族之中,族老的权威可是大过天的,不论你是高官显贵,一旦回到家乡见到族老,那都得是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怠慢的,像杨柯这样对族老的权威嗤之以鼻的,她还是闻所未闻,更觉得匪夷所思。何况她一直在担心自己曾经的身份不能为族中长辈接收,所以婉转的劝道:“我是担心你为难,你跟族老们好好说说,别跟他们顶着来。。。。。。”

    杨柯霸气的一挥手:“行,回头我跟他们客气客气,再敲打一下他们,先礼后兵,保证他们服服帖帖。”

    张蕊惊愕的睁大了眼睛:“这种事也可以先礼后兵?”

    杨柯点点头,板起面孔道:“你们这些老头子都听好了,我夫人心眼好,让我对你们客气点,你们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别怪我不留情面。”

    张蕊扑哧一声,笑得花枝乱颤,满室皆春。

    杨柯跟随者陶侃一路走,一路看,陶侃不住的给杨柯解说着:“我华阴真正是人多地少,仅仅靠着土里刨食,百姓们糊口都成问题,老师请看,这满城的百姓十之六七都是凭借着手艺在度日,而且都是世代相传,技艺精湛,仅仅是华阴城内,冶炼、木器、窑陶、造纸作坊就不下数十家之多,学生这次细细核对了在册的工匠户籍,整整有六七千人,九百余户之多。。。。。。。。”

    杨柯一边听一边看,小小的华阴城不过数万人的规模,街道不过四五条,但靠近县衙的主街之上鳞次栉比,户户相连的作坊竟然热闹非凡,冶炼的锻打之声、锛凿斧锯的敲击之声,行商与座商的讨价还价之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常,不禁连连点头:“士衡啊,这些个匠户都是各自为战,各做各的生意,官府可有什么集中管理他们的办法没有?”

    陶侃不由一愣:“集中管理?这倒是没有,官府需要采办一些器物,直接向他们买就是了,收税的自然有吏员,也没必要进行集中管理。”

    杨柯摇摇头:“如果有大额的采办,一家家的去谈价费时费力、定样也麻烦,同时货物品质无法保证,这些小户分散购买原料都是问题,所以,要集中管理。”

    陶侃面有难色:“只是官府之中人手有限,也没有内行做得了这个事啊。”

    杨柯淡淡一笑:‘谁说让官府来管了,官府只是出个面,让各个行业里推举几个德高望重的人,成立个半商半官的行会不就行了,一来他们是内行,二来聚沙成塔,合兵一处,这些分散的小作坊也可以得到更多的买卖和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陶侃不禁眼神一亮:‘着啊,这样一来,各家都有好处,自然愿意,买卖的量自然也就大了,官府也省了很多心,真是一举三得啊,老师这一计真是神来之笔啊。’

    杨柯没有理会陶侃的马屁,接着说道:‘我看就从冶炼作坊起个头吧,不过千万要记住了,防止那些大户把持行会,从中渔利,这个行会办不办得成,办不办得久,关键就在这里。冶铁作坊成立之日,我先给他们送上一笔大大的买卖。’

    陶侃忙不迭的应声:“学生这就去操办,一个月之内,一定办成,请老师静候佳音。”

    杨柯看着熙来攘往的人流,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憧憬,眼前的五行八作、小打小闹的华阴城在他眼中其实蕴藏了无限的可能,行会的成立只是他的第一步棋,首先将分散的小作坊联合在一起,集中解决原料采购,产品标准化和订单规模化的问题,同时能更好的解决工艺改进的问题。他真正的目标其实是想将华阴变成一个自己的军事工业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而陶侃就是他心目中完成这一使命的不二人选。只是陶侃自己没有预见到,杨柯的这个安排会改变他未来的命运。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七一章 洞房花烛() 
杨柯终于明白办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真难,此时此刻,他真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但张蕊却好像乐此不疲,喜笑颜开,不由得让他想到了后世拍婚纱照的新人百态。男的愁眉苦脸,如上刑场,还不得不强颜欢笑,虚与委蛇。女的则只恨服装太少,姿势不美,角度值得继续推敲。

    大婚之前一个月,杨柯便进入了提线木偶的状态,只能任人摆布。堂堂杨氏望族年轻一代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权倾天下的侯爷,虽然是辞官归隐,但毕竟是显赫一时。何况从迎来送往的礼单以及提前登门的如云贺客来看,尽是朝中权贵,哪有一点点人走茶凉的萧瑟感。太后与皇帝还亲自指派了赐婚时,早早便到杨家庄住了下来。杨氏家族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婚礼筹备中心,一门心思想把这次杨柯的大婚操办出杨氏家族史无前例的新新高度和新水平。

    古人的婚礼是从“六礼”演化而来,所谓六礼分为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首先是提亲,要经媒人撮合,双方家长认为门当户对,则互换“庚贴”,也就是交换年龄、生辰八字,还得压在灶君神像前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由算命先生登场来“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张华虽然远在洛阳,但礼不可废,依旧要走完全套流程,这一来二去,就花了半个月辰光。

    紧跟着是定亲,定亲前先要议亲,所为议亲实际上就是男女双方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无非就是金银首饰,果品酒酥之类的。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并下达定亲凭证,俗称过书。女方回礼则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并返还回帖作为凭证。俗称“文定”。杨家的礼物丰厚自是不必说了,但过场依然走了个十足。这一来又去了小半月。到这里,才算是真正能进入婚礼的主旋律了。

    至于看嫁资、坐花轿、开面、上轿、拜堂、贺郎酒这道道关口,更是将杨柯折磨得不成人形,心中暗暗发誓,这辈子只来一次,绝不再跳这个火坑。

    杨家庄如同过节一样,流水席一直开出足足数里地去,杨柯的二位叔父也悉数到场,整个庄子如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连台的大戏整整八天不带重样的,鞭炮烟花在庄前的空场上堆积成了一座小山,引得周围十里八乡的人赶集一般都聚集到了杨家庄,反正开着流水席,来者不拒,坐下就开吃,吃完就去听戏,也不问你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