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1014章

春秋我为王-第1014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车驾行驶到郢都内残破的宫室前时,已经较战争前那个稚子成熟不少的楚王章不由泪流满面,下车朝着楚国宫阙再拜……

    他祭拜的不止是统治过这里的楚国历代新王,还有那位让他与钟子期先行,自己却折返回去,以身殉国的季芈姑母……

    想到姑母凄惨的死,想到那段刻骨铭心的流亡岁月,想到被叛军追赶,仓皇北逃的时光,楚王章便咬牙切齿,过去他什么都做不了,但是现在,他要对这场叛乱做一次彻底的清算,让那些逢迎白胜,做他帮凶的人付出代价!

    然而,叶公却劝阻了他。

    “大王,叛逆之臣当然要严惩不贷,然而现如今的楚国内乱刚刚消弭,外患即将到来,不能再经历一场动荡了……”

    叶公的担忧不无道理,白胜虽然带着大部分叛军远走沅湘,如今不知所踪,但郢都也有许多曾加入叛军的人留了下来,他们或出于被迫或出于自愿,都与楚王章作对过。按照楚王章的想法,要以牙还牙,效仿白胜不分贤愚善恶,将郢都的贵族统统处死一般,来一场大清洗!

    倘若如此,叶公可以预见,刚刚安心下来的人心,会再度沸腾起来,楚国,很可能会再度陷入一场混乱,甚至会酿成周室王子朝之乱屡叛不绝,绵延二十年的灾难……

    内乱如此,而外患,则是赵国。

    依靠一次连环的战略大欺骗,赵无恤已将燕国变成了附庸,让三齐疲惫无力,同时灭郑、破秦。如今天下已经没有诸侯能牵制赵国了,赵无恤有平天下之志,下一个目标,必然是楚国……

    若真如此,楚国就必须迅速恢复过来,一致对外,否则赵军长驱直入,数百年的社稷,也就到头了……

    于是叶公力劝楚王,下拜稽首:“还望大王能按照《鸡次之典》,将被抓捕的首恶们绳之以法,其余从犯也以大罪论处,其后,再由大王亲自宣布大赦,让从犯能将功赎罪……如此,方能让楚国人明白大王的宽容不亚于先王,从此安心效命!”

    不论是周室的王子朝之乱,还是楚国灵王末期的三王子争位,都是前车之鉴,残酷报复无法带来国内的平静,反而会让乱象愈演愈烈,让国君人心尽失。

    想到自己父王曾经赦免过的蓝邑现如今却是助王室平叛的大功臣,楚王章在冷静下来后,同意了叶公的提议。

    四月份,楚王章光复郢都后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宣布对楚国大赦,对白胜之乱的从叛者们加以赦免。

    在诏令中,楚王章宣布,自己从此之后要”励精为政,克己化人。使宗社固北辰之安,区寓致南风之泰……“

    此令一出,楚国人心大定,赞誉之词不绝于耳。

    用一次大赦收拾人心后,楚王章再接再厉,下达了第二道政令,那便是让叶公沈诸梁身兼令尹、司马二职!

    此政令一出,举国震动。

    要知道,楚国历史上,以公族、县公身份作为令尹、司马并不少见,然而同时身兼两职,却是绝无仅有的!

    这意味着,叶公一人独揽楚国的军政大权,倘若他愿意,废王自立都不无可能……

    然而,楚王章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闭了嘴。

    “若无叶公扶危勤王,力挽狂澜,郢都王宫里,此时坐着的还是叛贼白胜,以如此盖世之功为令尹、司马,可矣!”

    这句话没错,两年的叛乱,几乎全是叶公一人居中运筹帷幄,慢慢转劣势为优势,最终击败叛军的。如今的楚国内乱刚定,就要面临外患,一不小心可能会有亡国之虞,也的确需要一个老成稳重之人统一国内军政。

    楚王章这副将举国都交付给叶公的举动,可把沈诸梁感动得不行。他也不谦逊,接受令尹、司马的绶印后,当即开府颁令,让站在楚王章一头的贵族县公们各复其位,此举让旧贵族心满意足。但同时,也保留了一些新法,提拔了大量在平叛中立下功劳的士、平民,让他们做了中层的吏、将,以填补”汉滨之难“里死去的那数百贵族职位空缺。

    在暗地里,沈诸梁是很感谢白胜临走前这次疯狂屠戮的,泥沙俱下后,楚国这条大河清澈了不少,没了那些贵族的掣肘,加上大权独揽,政令推行起来畅通无阻。

    收拾残局,重整朝纲后,叶公便开始将目光放向远方了。

    如今白胜本人和他的叛军主力倒是没了踪迹,只能让江南长沙等地的楚国城邑小心提防,但在东边,白胜的老巢淮南,仍然处于独立状态。

    叶公便请求楚王章,不如也往淮南那边发一道大赦,只要淮南群舒诸邑有主动反正者,一律有功无罪!

    然而郢都的反应还是慢了半拍,就在五月初时,一个令人战栗的消息传来……

    淮南,降赵了!

    而已经准备了足足半年的赵国十五万大军,也兵分几路,开始朝伤痕累累的楚国扑来……

第1211章 唇亡齿寒() 


    淮南会降赵,其实在情理之中。

    随着白胜失败远遁,不知所踪,淮南就像是一个被父亲抛弃的孩子,已经进退维谷:大江对岸是尽取江东之地的越国,淮水上游是随时准备收复淮南的楚国王师,白胜的子嗣和家臣部将就像一条将沉船只上的老鼠,惶惶不可终日。

    乘此机会,被赵无恤安排潜入淮南多年,已经做了幕僚将吏的黑衣们纷纷出动,力劝白胜的儿子王孙燕。说若淮南被楚王章收复,他们这些白胜叛党的核心人物必然会遭到惩罚,全部烹杀也不无可能;若淮南为越国所得,他们这些人也难以取信于勾践,必然被剥夺一切土地和权力,发配到偏远的南方。

    与其如此,还不如降赵!

    “赵侯乃中原伯主,奉天子以令诸侯,有平定天下之志。然在南方,赵国骑兵无用武之地,必然要倚重于水师,到时候,淮南诸将均能得到重用。为了让淮南安心,让百姓亲附,赵侯也会优待少主,他日最少也可做一县君……”

    一边用甜言蜜语诱惑,赵军也加紧了对淮南的逼近,徐郡、东海郡、广陵郡三郡之师在夺取夷虎后,继续越过巢湖,频频向居巢施压。

    在赵国的一手硬一手软威逼利诱下,已无容身之处的王孙燕只犹豫了很短时间,便以居巢、英、六等十四城尽数降赵了!

    五月份时,刚刚平息内乱的郢都才来得及发来劝降诏书,赵军已尽收淮南群舒诸邑……

    郢都在千里之外,对此鞭长莫及,然而对岸的越国,却立刻做出了反应。

    ……

    五月下旬的一个凌晨,位于长江北岸,庸浦的淮南水寨,一片寂静。

    在多年进攻吴国的过程中,白胜几乎掌握了楚国全部舟师力量,因为,他才能够在决意叛乱后,能够以船只将兵卒运到郢都去。原本淮南舟师是能够与越国水师持平的,去了郢都一半后,就顿时敌不过了,过去两年越国对江东的争夺中,淮南舟师屡战屡败,最后都不敢渡江,只能龟缩于水寨中,随着淮南举地降赵,他们很快就会变成赵国的淮南舟师……

    淮南本是嬴、偃群舒之地,吴头楚尾,一会被楚国所占,一会又被吴国所夺,如此反复百年后,舒人对楚国也好吴国也好,都谈不上什么归属感,反正谁强大谁占领此地,就是他们的君主。如此一来,就算骑在头上的人换成赵国,他们也没改换门庭的心理负担,反倒在庆幸,终于有大国庇护,不用在楚越的夹缝里求生存了。

    在居巢那边的王孙燕传达说,赵军的水军将领不久就会来接收庸浦水寨后,水寨一片欢欣鼓舞,也放松了警惕,在他们想来,对岸的越国人虽然凶狠,但敢从赫赫北方大国嘴里夺食么?

    然而这一夜,越人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来了,而且,并不是来自淮南严加提防的下游,而是来自上游……

    江面之上,借着清晨淡淡的薄雾,数十艘典型的吴越小型斗舰在中间蒙冲战舰的指挥之下,顺流而下,朝着下游飞快行驶。

    它们来自数百里外的彭泽湖,随着越国全取江东,西境也拓展到了豫章,与楚国以彭泽湖为界,自然也在那里暗暗驻扎了一支水师,居上游之利,以应对淮南的形势变化。

    现如今,这数十艘越人船只呈一面巨网一般,悄悄朝还在沉睡中的庸浦水寨围拢过去,直到被水寨上守夜的淮南水兵发觉,这才猛地发难。

    越国的指挥船只上,越军水将泄庸敲响了打鼓,催战的鼓气打破了黎明的寂静,震撼人心。越人船只上喊杀声大起,船首飘荡的战旗在江风的扯拽之下呼呼作响,越人如一只只水中蛰伏已久,不甘蛰伏的蛟龙一般欲腾空而起,跃下船只。或径直冲向水寨大门,或舍舟登岸,光着脚,嘴里咬着剑攀爬寨门!

    庸浦水寨突遭袭击,有些猝不及防,连忙想要阻止舟船和兵卒出去迎敌,奈何越人骁勇,在水里更添战力,陆上,匆匆起床的淮南兵被杀得大败,水里,在水寨内的船只也被火箭点燃,一艘接一艘地烧了起来……

    等到数日后,前来接收水寨的赵国将吏匆匆抵达时,庸浦水寨已经被烧成了一片白地,淮南舟师几乎全军覆没,船只没有留下片板,仅有少数人得以生还,其余都被越人生擒。

    “于越鸠舌之人,竟敢如此大胆妄为!”

    消息传到广陵城(邗),广陵郡太守屈敖顿时勃然大怒,同时也有些后悔,因为他的小心谨慎,赵国的舟师南下,还是慢了一步。

    两年前,赵无恤一度以“攻打朝鲜”为名,命令三齐建造了两百艘战船。随着战略欺骗的成功,这批船只如今已全部调拨南下,它们沿着海岸线航行,在淮河的入海口朔流而上,接着进入吴国挖好却为赵人做了嫁衣的运河邗沟,抵达广陵。

    如果图快,本来可以从大江入海口进入,当年吴、越两国战船都是这条航线。之所以如此小心谨慎,还是因为赵国的船只虽然有了,但水师的训练依然不足,实战能力更是拙计,这批战船贸然从海上入江,若是越人发动袭击,真打起来,估计又是一场琅琊大败……

    后天征募训练的北人,和从小到大就以舟楫为生的南人毕竟没法相比,这种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弥补过来的。

    越人似乎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们倒是不敢直接与赵国开战,但得知在淮南向赵军投降之际,越国的江船突然尽数出动,在庸浦这个地方再次大败淮南舟师,还烧毁了数座水寨,几乎把淮南的水上力量变为了零。

    就在屈敖懊恼之际,与此同时,大江南岸的越国吴城,全力策划了此事的越卿文种也兴冲冲地向越君勾践汇报了这次胜利。

    ……

    “恭贺君上,如此一来,赵国收编淮南舟师的想法落了空,如今赵国的舟师虽也不少,但受吴国降人训练时日短,不擅长水战,仅能在北岸停靠,以防我越国北上。”

    文种如此一说,勾践却笑了笑:“寡人本就没有北上之志。”

    灭夫差之后,勾践大仇得报,因为白胜和赵国的双重威胁,他倒也没像历史上那般屠戮功臣,除了范蠡远走外,文种成了越国的卿,其余诸位大夫、战将都有封赏。

    勾践在昔日吴国宫室里踱步,缓缓说道:“少伯曾经说过,越国与北方诸侯相比,虽然兵卒骁勇,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