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1187章

春秋我为王-第1187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渠梁深受震动,避席道:“自然是后者!但渠梁愚钝,还请先生教我马下治江山之法。”

    卫鞅道:“其实并不难,在中国,商汤、周武、昊高,三者都是逆上造反取天下,夺取后却顺势怀柔守天下。而当年吴王夫差、楚白公胜,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而遭致灭亡,昊孝武帝也差点因为如此而导致国家覆灭。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方法。”

    “所谓的文,就是制度!”

    “制度?”

    “不错。”卫鞅指着赵渠梁身上的华服道:“前日秦君穿着胡服,我便一言不发,今日改穿华服,我便滔滔不绝的原因就在于此。要想长治久安,就必先有一套合适的制度,夏朝的时候,周人祖先不失官,于是奔于戎狄之间,几百年来一事无成,直到太王时,重新建立宫室制度,这才有了后来的六百年周朝……”

    “秦人的经历与不时的周人何其相似啊,虽然窜入戎狄,秦君现在也以塞人、月氏之长自居,秦人渐染胡俗,肉为食,酪为浆。但毕竟是华夏贵胄,昊天上帝的子孙,古往今来,只闻以夏变夷者,未闻以夷变夏者。如今秦国已在葱岭以西站稳脚跟,又征服了萨迦人所居的大宛城,还想向西方、南方的波斯边郡继续拓展。这些地区虽然与中原有水土差异,但都是农耕之地,且有自己的文字、神祗。”

    “临漳学宫近来有一种理论,文明高者,必然同化文明低劣者。到了城郭农田里,胡服辫发那一套就不适用了,若不想百年之内,秦人淹没于胡人塞人的海洋里,忘了自己的文字衣冠,忘了自己来自何方,秦君就必须更易秦制,恢复华夏礼乐,让异族变成秦人,而不是秦人变成异族!”

    “卫先生真是秦国的大救星啊!”卫鞅的话,正中赵渠梁下怀,他其实是出生在昊朝境内的,跟随秦献公西迁时已经记事,也依稀记得中原的繁华文明,心向往之,如今也很想让秦人也建立一个如中国一般的国度……

    ……

    在接下来的六年间,依靠卫鞅从中原带来的火药和大炮,原本在居鲁士城前一筹莫展的秦人开始发威,连续攻城略地,也不再抢完就跑,而是步步为营,逐渐吞并了整个波斯的边郡巴克特里亚。

    昊元126年(公元前350年),在将秦人的大本营从河中草原迁到农耕城郭相望的巴克特里亚蓝氏城后,赵渠梁便请卫鞅为他划定国策。卫鞅作了《卫君书》24篇,献给赵渠梁,每奏上一篇,赵渠梁都称赞叫好。

    卫鞅的策略,基本上是为秦人划定了一条从游牧行国迅速转化为农耕**君主国的道路。

    首先,采取南北面官制度,在北部的河中、天山以西草原地区,设置北面官,又称之为五部翕侯制,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但各部翕侯的兵权归于秦君。南面官则治大宛、巴克特里亚等地,设置郡县,将城郭里的波斯人和塞人编户齐民。秦君也会按照过去三十年的传统,进行四时巡守,以保证对草原翕侯的控制。

    其次,制定法律,这一点倒是不用愁,虽然过去三十年里,秦人在游牧迁徙中丢了衣冠,但他们效仿昊朝的法律却一直保留着。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秦人人口不过二三十万,其余七八十万均是塞人、萨迦人、乌孙人、月氏人、西域胡等,为了防止秦人被同化,便定下了秦人高高在上的“国人”地位,并且要恢复华夏衣冠。

    有赵渠梁带头,在秦人力恢复衣冠倒是不难,但卫鞅却不满足于此。昊元130年(公元前346年),波斯帝国的统治越发衰竭,秦人乘势攻下了西北面的花剌子模,消灭了波斯人在这里羸弱的统治,还征服了古国赫瓦里泽姆。

    眼看秦人已经彻底在这片土地站稳脚跟,卫鞅便请求赵渠梁在蓝氏城颁布了一道名为《易服令》的法令。

    “秦君尊重波斯人、塞人信仰,但所有秦君南面官治下的贵族,百姓,也要遵守秦国的规矩!”

    “凡今之后,以一年为限,河中郡、大夏郡、火寻郡(花剌子模)、大宛郡三处城郭里闾,若有再着波斯衣帽、长袍者,是身在本国,而心在波斯。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

    在苛刻的秦法下,一年之内,这些被秦人用大炮征服的地方,统统改了服饰,当然,后人也考证说,这是卫鞅和赵渠梁为了让他们囤积在府库里的麻布、葛布能够卖出去。

    过了一年,又一道更加令人不满的《束发令》又从蓝氏城的秦宫里发了出来。

    “各郡一年内使城郭里闾百姓效仿国人,尽行束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这是一道严令,只能执行,不许违抗。在卫鞅看来,被秦人征服的两百万波斯人、塞人是否束华夏发式,绝不仅仅是一个头发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他其实把束发髻作为的“良民证”使用!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不到三十万的秦人,慢慢湮没在海量的被统治者中。

    这项法令引发了不少人的抗议,但在“束发则留头,不束不留头!”的残暴口号下,大多波斯人和塞人还是默默遵守了,束发也比被杀好,最遗憾的,就是各地的理发师纷纷失业……

    昊元138年(公元前338年),秦国的疆域已达五千里,北至康居,东临葱岭,西抵奄蔡,南至健陀罗,蔚为大邦,成了东西方贸易的枢纽,一些中原学者通过这里前往波斯希腊,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也到过秦国游历,还教授了秦国太子驷一些时日的数学和自然科学。

    在几乎征服了整个中亚地区后,赵渠梁去世了,他被尊为秦孝公,而卫鞅也年过六旬,处于弥留之际……

    看着满屋子穿着中原衣冠的妻妾儿女,其中不乏因为混血而有金发碧眼高鼻梁的小子。

    但卫鞅却欣慰地说道:“纵然百年之后,秦人已尽为胡容,相貌不似中国。然中原衣冠,章服之美,依旧能传承下去,老朽和君上想在这葱岭以西建立一个西方华夏的想法,也会由后人延续下去……鞅死而无憾矣!”……

    昊元139年(公元前337年),秦孝公和卫鞅死后第二年,也就是秦国的新君赵驷元年。

    这一年,阿塔薛西斯三世之子阿勒西斯全家也被谋杀,庸碌无为的亚美尼亚总督被众人拥立为王,史称大流士三世。大流士三世在位期间,各个地方总督拥兵自重,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也深刻的激化,波斯帝国东有秦国,西有马其顿希腊,内忧外患不断,这个老大帝国已经走到了尽头……

    又过了三年,昊元142年(公元前334年)春,23岁的秦君赵驷帅十万之师,带着大炮、长矛、骑兵组成的新式军队,开始向波斯高原进发。

番外 5《亚历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 
《见字如面》第二期,昊元2017年3月27日。

    主持人:“用书信打开历史,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见字如面》,我是北燕卫视的主持人小翟,首先给大家介绍两位我们今天的拆信嘉宾,一位是来自秦京大学中文系的许教授,另一位是邺城大学文学院的杨教授,欢迎您们。”

    “上一期的《见字如面》栏目播出之后,大家的反响非常的棒。其实不管是私人信件也好,公开信件也好,真的是把我们带回到了一段无比真实又生动的历史中,两位印象最深的信件是哪一个呢?”

    许教授:“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无恤的那封信,昊高帝赵无恤在弥留之际,给他第一位皇后乐灵子写了一封信。不光是因为写信的人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创建了第一个大一统皇朝,而且还是一个千年皇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同时,这也是一封寄往黄泉的信,已经是一个老人的赵无恤,在信里细数了他的懊悔和遗憾。我听完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位皇帝身上,也有最普通的人情。”

    杨教授:“我也是,或许是因为是女性的缘故,听完以后不免心有戚戚,对赵无恤和乐皇后的关系,只想到的一个词,那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

    主持人:“帝王也有人情,的确是这样,其实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封信,也是一位帝王写的,就是征服了波斯,将巴比伦城改名秦京的秦惠文王。而收信人则是另一位帝王,那就是奠定了欧洲历史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这两位人物,两位教授有没有什么看法。”

    许教授:“如果大秦还在,我也算一个秦人。秦惠文王赵驷,首先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帝王,当时的情况是,秦国经过秦献公的游牧化西迁,秦孝公对中亚的征服和重新定居,恢复华夏衣冠,已经是葱岭以西数一数二的强国。而这时候,与秦相邻的波斯帝国,却在日益衰落。于是秦惠文王就想征服波斯,昊元142年(公元前334年)春,他带着十万军队出发了。因为拥有卫鞅从昊朝带去的火药和大炮技术,秦人很容易就打进了波斯高原,不过就在这时候,他发现,觊觎波斯的,不止他一个人。”

    杨教授:“秦惠文王的这个竞争对手,就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马其顿是希腊的一个北方城邦,在斯巴达,雅典,底比斯陆续衰落后,马其顿却强大了起来。在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时,马其顿已经是全希腊的霸主,不过腓力二世却突然遭到刺杀,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成了马其顿国王,他立刻开始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抗,彻底统一了整个希腊。”

    “同样是昊元142年(公元前334年)春,以波斯人刺杀了父亲,并且要解放小亚细亚希腊城邦为名,亚历山大带着不到5万人的军队,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进攻波斯帝国。”

    许教授:“有趣的是,赵驷和亚历山大,这两位一东一西的国王,他们不但同一年开始出征波斯,细细算起来,他们也是同一年出生,还曾经拜过同一位老师,也就是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先受菲力二世之托,教导过亚历山大,等到他带着一些弟子去东方游历时,就到了秦国的都城蓝氏城,教过当时还是秦国太子的赵驷波斯语、数学、自然科学。可以说,这是一对素未谋面的同门师兄弟。”

    “最开始时,这对师兄弟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拥有号称百万大军的波斯帝国,他们同一年出兵,很可能是事先约好的。”

    “亚历山大因为出发的更早些,最先遇到了波斯的军队,在格拉尼库斯战役里,他获得了首胜,占领了小亚细亚,随后向叙利亚北部挺进。途中,波斯皇帝大流士御驾亲征,从腹地征调大军去迎敌秦国也对波斯有很大威胁,但是大流士二世决定先解决看上去更弱的亚历山大。然而伊苏斯战役里,亚历山大以少胜多,打败了大流士二世。”

    “亚历山大没有穷追,而是回身继续向南征服地中海沿岸港口,从推罗城进入埃及。接着亚历山大在埃及停留一段时间,让军队稍有喘息之机,并建立今天埃及着名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在那里,亚历山大被誉为法老,称之为太阳神阿蒙之子。经过在埃及的修整后,他才率军返回亚洲,向波斯腹地进发,和大流士作最后清算。”

    “不过这时候,亚历山大发现,波斯已经灭亡了,拦在他面前的敌人,是扛着玄鸟黑旗的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