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215章

春秋我为王-第215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叔向的预言准确与否无恤不知道。但宋公子鲍作了一国之君,宋罕氏、司城乐氏得以常掌国政,齐陈氏之贷则使国人“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这些借贷都是以政治需要为出发点,作为一种收买人心,赢得支持的手段来实施的。

    那么,赵无恤也要学习齐国陈氏,玩大斗借出、小斗回收的手段,赢取国人之信么?

    “张子。吾等不必全然效仿,我倒是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赵无恤想起了一个前世听说过的典故。便将张孟谈献上的谋略初始版进行了一些更改。

    ……

    七月的最后一天,名为乌氏之贾的邾射故来到了廪丘城下。

    他从高唐出发后沿着濮水河南下。其间途径鲁邑高鱼。

    高鱼有户近两千,人口一万多,也是一个有鱼泽之利的富庶城邑。但因为齐国数年内多次围攻鲁国西鄙的缘故,战乱方息,原本肥沃的濮北田野上少见农人,路经的乡、里亦多人烟稀少,行在涂道上,却似被扫了一遍,只见老弱,不见青壮,昔日“午道”东段的繁华不再,唯见杂草生室,狐兔出没。

    但进入廪丘地界的羊角关后,邾射姑眼前却模样一变,此关看守严密,布局精妙,明面上只见五十多人分布各处看守,实则看不见的地方还不知隐藏着多少装备精良的兵卒,想要夺取可不容易。

    “何况此关之北,还有高鱼……齐军越境而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将这里的地势暗暗记载了心里,打算回去画出草图,献给陈恒。

    因为自称是乌氏的商贾,是来此交付赎金,所以邾射姑很快被放行。但车队却被一些突然来到的单骑控制,牛马车所拉的辎重和众人衣物内外都被检查过一遍,任何武器都被卸下。

    邾射姑观察这些容貌年轻的晋人,却见领头戴着皮制小冠的骑吏打开金光闪闪的木匣时,虽然微微吃惊,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贪意。

    随后,车队的车夫被留在了这里不得同行,而邾射姑也被塞进马车里,那些骑从下马上车,代为驾驭。

    透过若隐若现的帷幕,他能看到途径的涂道和农田颇有一些农人在劳作,看来晋国大军过境,并没有大肆劫掠杀戮。路上的行人也熙熙攘攘,沿途庐舍也有人巡视,不复高鱼的凋敝,主政者恢复民生的能力可见一斑,而且外松内紧,不好图谋。

    在颠簸的道路上又走了好几个时辰后,方才抵达了廪丘城下,邾射姑觉得这是故意绕了远道,想不到晋人的防范之心如此之重。

    在城门处,马车稍稍停留,今经战乱,原本是齐、卫、鲁、曹四国交接的大邑廪丘中不复以前盛况,行人、车马少了许多,但相比高鱼邑,还是有不少的。

    廪丘城的布局很整齐,从东城门到西城门,从南城门到北城门各有一条宽阔的大街,形成一个十字,在城中心交汇,再往北,就是邑寺。当马车到达这里时,邾射姑感觉速度渐行渐慢,人声越发鼎沸起来。

    驾驭这辆车的骑从大呼不巧,而外面的骑吏也打马过来让众人停下,稍等几刻后再进入。

    邾射姑透过帷幕望去,却见车侧不断有人通过,前方也密密麻麻挤满了廪丘齐人,不由得大为疑惑。一般来说,攻破占据他国城邑后,定要尽量避免这种大规模的国人聚集,莫不是赵无恤治邑惹了众怒,国人们要聚集驱逐他了?

    但外面也有不少维持秩序的兵卒,民众虽多却有序。

    在他们前、后也有几辆辎车,车中坐的有廪丘氏族子弟,听见民众聚集的乱声,也掀开帘幕向外观之。看到了这边的车队,不免停下辎车或者催促车夫加速赶过来,和那骑吏打个招呼,说几句话。

    邾射姑方才知道,原来骑吏叫虞喜,但这廪丘的氏族子弟为何会与他颇为亲近,就像是同朝为臣的同僚一般。

    这一定是发生了重要的事情,或许就能探知此邑真实的状况。

    “长吏,不是要到邑寺了么,为何不走了?这是在作甚?”

    “谁让你出来了?退回去!”

    他不由得心里痒痒,好奇地掀开帷幕,却见外面数名骑从顿时阴下了脸,手扶在了腰中短剑上,邾射姑连忙摆出了害怕的表情。

    名为虞喜的骑吏却颇为自信,他笑道:“也罢,今日碰上如此盛况却是凑巧,大夫说了,乌氏的商贾也可以看看,回去后多多宣扬宣扬,若是齐人不堪于齐侯公室三税二之苦,尽可以越境来投,定能安居。”

    说罢,一群人哈哈大笑起来,连那几个廪丘齐人也在一旁没心没肺的赔笑。

    邾射姑嘴上谄媚,心里却冷笑不已,暗想英明的陈卿和陈世子早已在收齐国国人之心,哪里还轮得到汝等?同时对廪丘氏族子弟怒其不争,觉得他们都被赵无恤收买了,只是不知道势力最大的乌氏是何等情形。

    根据周边众人的对话,他也渐渐明白过来今天的聚集所为何事了。

    原来,原来的廪丘乌氏和邑寺,常常会在青黄不接时借粟米给国人,到了秋收后方要偿还,连年累积数千石之多。

    按照惯例,在赵无恤攻取此邑,取代乌氏的地位后,这些债券就交由他来收取。

    于是今天,刚刚走马上任的赵大夫就派人在城内里闾中广贴露布,下了一道命令:“凡负邑寺息钱者,无论能偿还或不能偿还,今日悉会于邑寺验券!来者有肉酒之犒,不来者有劳役之惩!”

    廪丘邑寺外一圈看热闹的齐人,他们听闻有肉酒之犒,都如期而来。而位于前方的,则是近百名被喊到名字后哭丧着脸,在兵卒指引下忐忑进入邑寺漆红大门的借贷者,他们也料不到赵大夫究竟要做什么,想来大概是要催贷吧。

    如今离收获还有一个月,正是青黄不接,若是被强行催贷,那就是破家之灾啊!

    “这简直是乱命和昏招!”而邾射姑心中则大喜,一路上对赵无恤的畏惧和揣测顿时散尽,转化为身为陈氏商贾浓浓的优越感。

    ps:感谢书友九天炎羽,景中花月,飞龙大哥,田鄂的打赏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

第291章 焚劵市义() 
而与此同时,在廪丘邑寺之内,被点到名字的欠债国人在武卒监视下列队一一进入。

    廪丘邑寺作为此地大夫和邑吏办公的场所,所以面积不小。首先一进门后,会看到两边有一间或几间矮屋,与围墙相连,门扉往外敞开。这是供外地来的小吏和竖寺们们更衣、休息、等待接见用的“孰”。

    今天这里由封凛主持,还有几名当地小氏族的子弟和武卒在旁辅助,维持秩序。

    封凛面带微笑,让庖厨将准备好的东西端上来,诱人的肉粥香味飘在屋内,让没来得及吃朝食的国人们食指大动。

    “此乃赵大夫念汝等远行辛苦的恩赐,尔等可在此飨食。”

    众人既然会借贷,自然不是富裕的,见真有吃的,顿时大喜,纷纷下拜谢赐。封凛对这些借贷的贫穷国人们劳以酒食,劝其酣饱,待众人情绪稳定后才引着他们入庭院中,步入厅堂内。

    踏入威严的大堂,国人们远远看到对面的黝黑案几后,坐着一位头戴玄冠,衣朝服的端庄君子,身旁是甲胄在身的虎贲。他们凛然下拜顿首,有的人已经哆哆嗦嗦说起了请求再将借贷日期宽限几日的话。

    “本大夫今日让尔等来此,却不是为了催债,只是验一验债券而已。”

    赵无恤声音洪亮,颇有威仪,他对每个人都问了些问题,审其家境,确定多半是遭了意外或者灾荒,无衣无褐不得不进行借贷的老实国人。

    廪丘的借贷属于牟利倍称的谷物借贷,利息分为五等,或二十而一,或十一,或二十而三,或十二,或二十而五。前一年赔不清,利息便滚到了第二年。越积越多,苦不堪言。

    于是坐于厅堂侧面的窦平带着准备好的债券另一半,让国人们出券合之,收集到一起的百余债券最后被装在竹篚里。摆到了无恤的面前。

    无恤孰视之,债券都是由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债主和借贷人各留其一,一块块加起来分量也不轻,有的枯黄。那是将近十年的老劵,有的青翠,则是年初时才借贷的。窦平最后算得齐人们借了邑寺一共四千石粮食,每人的欠额从几石到数百石不等,若是加上利息,则接近六千石。

    “六千石粮食,能养200兵卒一年,让五十户人家温饱,买十五匹良马。”

    赵无恤在心里掐指一算,对于百废俱兴的廪丘来说。这数目不算少,但对于能从陶邑的侈靡之业和瓷器贸易里获益的赵无恤政权,也不算多。

    反正是慷他人之慨,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望着廪丘众人畏惧和无奈的神情,他叹息了一声后起身,让穆夏等人提着装得满满的竹篚,带领众人出了邑寺。

    “二三子随我来,今日余有话要对众国人说!”

    ……

    在赵无恤政权的刻意召集和放任下,邑寺之外已经聚集了千余国人,细微的交头接耳声一直未停。多数是针对赵无恤的负面抨击,对于他未等秋收就“逼债”一事,齐人们是十分愤慨的。

    而旁听的邾射姑对此次的使命却有了几分信心。

    “虽然一如这些骑吏所说,齐侯不爱护民众。肆意加税。但陈氏却对民众极其和善,用私家的大量器借出,而用公家的小量器收回,分利于国人。东莱山上的木料,滨海的鱼盐蜃蛤运到临淄,却依然让我以平价相售。爱之如父母。则归附陈氏如流水。”

    他越想越得意:“本以为那赵无恤一如陈氏世子所说是他的大敌,今日一见却不过如此。虽然也知让人恢复农稼,加强守备,却不知道收拾国人之心。竟然在秋收前公然强收债券,和陈氏的做法全然相反,如此一来,即便府库积蓄充足,但国人必将饥饿而愤慨,思念齐国的统治,我若是广散钱帛,在市肆里闾里寻觅不满者,定能让此邑不能安定!”

    正当把身份彻底代入了陈氏之臣的邾射姑顾盼自雄之时,却听到前方又是一阵喧闹。

    “出来了。”他这才发现,那骑吏虞喜一直面带笑看着邑寺大门,仿佛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情。

    一位深衣广袖的玄冠君子带领众人迈步踏出邑寺,武卒们手持大杖,将寺们边清出了一个空地。

    赵无恤扫视周围,只见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黑压压的人头,人们发髻下的表情各异,有畏惧,有疑惑,有不满……

    见该来的也差不多来了,他便扬声说道:“今日召集廪丘国人,汝等或以为是本大夫要催还借贷,然而却不是这样的。”

    此言一出,那借贷的近百人面有喜色,而本来有些愤慨的齐人们则像是一拳打空了似的,一下子便懵了,邾射姑更是表情呆滞。

    “不是催债,那是作甚?”

    无恤继续说道:“古之圣人所以贷钱、粟于民,是怕汝等民众无钱粟,无衣褐以为生计,而不是为了收利。然而如今是齐之季世,齐国的封君邑主贪如豺狼,他们养食客、甲士,修墙垣,又喜欢狩猎赌斗等侈靡之事,田税不足以供应,所以才借贷收息!”

    见邑寺前的民众们渐渐安静下来,定定地听进了自己说的话,无恤便暗道这计划成了一半。

    他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