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240章

春秋我为王-第240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也,乱政害民之贼,人人得而诛之!”

    孔子拊掌道:“此为善言,阳虎在阳关的主政我亲眼见过,苛政猛于虎也!若是大夫能为鲁国去此恶虎,也是一件大功劳。”

    “孔子心忧的事情,也是无恤心忧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阳虎将作乱,鲁国局势如鸟聚云集于鲁城?孔子又将如何抉择?”

    孔子微微一怔,随即一拜:“丘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一年多前才被阳虎所树,得以成为中都宰,不少人都视我为阳虎之党,但实则却不是。且听丘说一件往事吧,虽然晏子不喜欢丘,但丘一向崇敬晏子,当年陈、鲍两氏作乱攻击栾、高二惠卿士时,临淄城大乱。晏子穿着朝服站在虎门外边,四个家族都召唤他前去相助,他都不去。”

    “晏氏家臣问:吾等是帮助陈氏、鲍氏么?晏子说:陈、鲍有什么德行值得我帮助?家臣又问:那是帮助栾氏、高氏么?晏子又说:二惠难道能胜过陈氏、鲍氏?家臣再道:那么回去么?晏子道:国君还被困在宫内,身为臣子,怎么能转身而回?最后直到动乱平定,齐侯召见,晏子才入内。”

    “如今大夫问丘何去何从,丘倒是想学晏子所为,从君,不从三桓、阳货。我会固城自守,保民众安定,只待动乱平定,国君召唤,我才会前往鲁城请罪。”

    “原来如此,孔子的确可以做到不违本心,但无恤却已经入局太深,只能去搅这趟浑水了,今日一别,还请孔子多多保重!”

    赵无恤已经得到了答案,但对孔子这种名为“忠君”的隔岸观火行为不置可否,但也算符合他自身地位和实力的明智之举。

    谁想孔子却喊住了了他:“大夫,丘虽然不想卷入卿大夫与陪臣的火拼,但城邑巷战。勇者胜。丘无法为大夫做什么,唯想让一人随大夫同行。作为亲卫侍奉身边,或许能助一臂之力。”

    “谁人?”

    “仲由。”

    赵无恤微微一愣。上次他驻扎中都时,手下几个军吏如穆夏也与子路角抵过,已经是军中翘楚的穆夏却输得一塌糊涂。孔子曾说:“由也好勇过我。”若是论起万夫不当之勇,子路可谓是无恤见过的最强者之一,仅有那个在羊肠坂刺杀的齐人古冶子能敌,若是有他相助,这次冒险可谓如虎添翼。

    但,孔子在这时候提议,真的全然是一片好心么?子路的长剑。真的会听赵无恤的话,指哪刺哪么?

    但他还是面露微笑问道:“求之不得,但子路愿意去么?”

    “由曾多次问我,君子尚勇乎?大夫在濮北的大战子路早有耳闻,对大夫颇为欣赏。子路厌恶阳虎,加上有我之命,想来不会拒绝。”

    于是,子路便被召唤了进来,闻言后眉宇间欣喜间却有些犹豫:“由去后。中都的防务怎么办?”

    “由,你曾问过我,夫子如果统帅三军,那愿意与谁在一起共事?”

    孔子笑道:“我当时说过。像你这般喜欢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因为太过莽撞。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子路大窘。夫子这是在批评他的性格鲁莽,不适合独领一军,而去往廪丘的冉求师弟,被赵大夫说成日后必能为名将,似乎就是后一种性情。

    孔子话锋一转:“但今日,赵大夫前往鲁城犯险,他恰恰是那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而需要的,正好是你这种暴虎冯河的勇者。何况为师在军阵上也不是毫无建树,不要忘了,你和冉求的兵事是谁教导的。”

    子路闻言一喜,欣然应诺。

    于是第二日数百武卒拔营而走时,子路便被赵无恤安排为车右同行,与穆夏一左一右夹赵无恤。

    虽然无恤暗自揣测孔子的用意不可能那么简单,但他对未来的计划已经在心里走了无数遍,认为没有什么破绽。既然子路主动送上门来,他索性以不变应万变,一口吃下,不求一次收复此人,但充分利用他的才干是可以的。

    中都邑的墙垣上,孔子拖着有些酸痛的腿,带着颜回、宰予等人前来观摩军威。

    “好一支善战强军!”孔子抚须而赞,只见那些舞动的旌旗东向,如龙如虎,如熊如罴。

    宰予也赞道:“从鲁僖公之后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鲁国许久没有这样的军队了。”

    浓须鹖冠的子路已经不在孔子身旁,颜回垫着脚尖遥望,同样感慨不已:“如此说来,冉求去了廪丘却是对了,他一向喜欢军旅之事,颇得夫子真传,只望仲由随同赵大夫入鲁城,能平安归来。”

    他又欠身问道:“敢问此次阳虎与三桓之祸,夫子认为孰胜孰负?”

    “在赵大夫参与前,阳虎稍占优势,胜负六四之分。”

    “那赵大夫入围后,胜负如何?”

    “犹未可知。”

    “为何不可知?”

    孙子捋须道:“赵大夫之兵固然看似强大,但他成名的棘之战,甄之战都是野战,鲁城街巷里闾的巷战,身为客军反倒受了限制。何况数量太少,司马法有云,凡战,以轻行重则败,面对数倍于他的阳虎之徒,对鲁城极为熟悉的逆军,恐怕占不到什么好处……”

    颜回一惊:“既然夫子不看好赵大夫,那为何还要让子路陪同前往?”

    “陆行而不避虎兕者,猎夫之勇也。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锋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顺大难而不戄jué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见义不为,无勇也!”

    “我是国君亲自任命的中都宰,职守所在,没有国君命令不能发一兵一卒。但子路却是自由的白身,我有意助赵大夫倒阳虎,却碍于身份,只能让子路护卫他身边,即便赵大夫不敌败退,子路也能保他性命无忧。”

    颜回默然颔首,然而孔子在弟子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却在心中暗暗叹息道:

    “赵大夫入鲁之事阳虎出力颇多,虽然鲁城传闻他们因为某事闹僵,但我总觉得此事有些蹊跷。此次前去,他若真是倒阳虎自然是好事,仲由可为护卫,但若他见利忘义,想要助虎为逆……”

    “那么以仲由之勇,也可以当一回白刃劫持齐桓公的曹沫!”(。。)

    ps:感谢书友三个脚的蝉 ,迅浪 ,小岛001,九天炎羽,虚假行者 ,柢步末日光 的打赏!感谢各位的月票!

    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明天三更,求下各位这个月剩下的月票,还有下个月的保底月票!

第320章 无间道(上)() 
赵无恤和郓城大夫叔孙志一前一后抵达鲁城时刚好是十月初一,天气已经转凉,道旁的栗树、杨树开始茂叶落尽。

    这一天,鲁侯已经在三桓和公族们的簇拥下,按照一昭一穆的顺序祭祀了鲁国先公的们的庙宇。

    其中最为隆重的,自然是祭祀周公旦的大礼,这是鲁国一直引以为豪的荣耀,因为周公曾一度摄王位的缘故,周成王允许鲁国“世世代代祀周公以天子的礼乐”,这也是鲁国人认为自己是诸侯之中享有独特地位的缘由。

    宋国的公爵又如何?齐晋的侯伯之位又如何?要论起礼仪之盛,还得看我鲁国!

    骄傲的血液里带着自卑,抱着古旧的历史不放,鲁国人的心态倒是和后世天朝刚刚被海上外敌攻破国门的那一百年差不多。

    真正掌握实权的阳虎一党依然在履行家臣的职责,冷眼旁观这隆重却空虚的一幕,他们中或许有人觉得,这大概是最好一次“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的经历了,到了明年,主臣的位置大概会完全调换过来!

    对于无恤和叔孙志这两个西鄙最大的势力先后抵达,阳虎一早就得到了消息,这将近两千人充实了他在鲁城曲阜的力量,也意味着他可以放心动手了。

    为了这些日子的政变,阳虎可谓是殚精竭虑,他招来党羽,面容欣喜地对他们说道:“如今子泰与叔孙志已经抵达鲁城外郭西门,共有兵卒近两千;我阳氏所辖两千私属,季、叔孙投靠吾等的两千人。集中在城南;费宰公山不狃则拥兵两千埋伏在东门之外,共计八千之众!”

    “而孟氏。仅有两千之卒,位于北门附近。吾等后日邀请季氏在蒲圃饮宴,筵席上将他与叔孙州仇一同击杀,然后发兵攻孟氏,逼迫国君承认吾等为卿的既定事实,则大事可成也!”

    季寤、阳越、叔孙辄三人欣然,而公鉏极则若有所思。

    “阳子,我觉得赵大夫恐怕不能算入战力。”

    阳虎脸色微变:“此话何意?”

    “赵大夫虽然故意与阳子交恶,明面上偏向三桓,平日也没少向吾等递送消息。这一次更是公然与郓城大夫同行,等于公开了与阳子的关系,孟氏此时此刻想必绝望至极。但下臣总觉得事有蹊跷,这报效来得太过轻易了些,他毕竟是刚刚入鲁两个月的外人,不可不防。”

    阳虎这一个月来,类似的话也听了不止一次了,但却不以为然:“有何可怀疑的,他一心想要立功归晋。三桓怯懦,从他们那边得不到机会,所以不得不投靠我!”

    季寤看了公鉏极一眼,也劝说道:“赵无恤其人。原本是赵氏庶孽子弟,一直声名不显,但近一年来却突然响亮了起来。引起了五卿的忌惮,一致借范氏嫡子之死驱逐他出国。随后是护乐祁灵柩归宋赢得了仁孝之名。在宋国、曹国长袖善舞,率领一支孤军冒险进入濮上。又以匪夷所思的想法借助晋齐相攻之势入鲁为大夫。”

    “我同样身为季氏庶孽子,知道要做到这种程度十分困难。这样的人物,鲁国从未出过,其他诸侯也百年才有一二人,不可小觑,也不可大意……”

    阳虎面色不豫:“我用人一向是疑人不树,树人不疑,才有了今天的地位。何况吾等在事成后还得倚重子泰,让他帮忙和盟主晋国赵卿说项,承认吾等的礼法地位。如今汝等却要我提防他,若是做得太过明显引起了他的厌恶,那该如何是好?”

    就在此时,叔孙辄却乘机进言,将从堂弟叔孙志那边得来的消息一一汇报给了阳虎。得知赵无恤自言带的兵卒不多恐怕不足以立功,还追加了后续部队,如今已经到了郓城,而且他与叔孙志一路上十分和睦后,阳虎刚刚产生的那点怀疑也烟消云散了。

    “汝等看看,这不是全心投效于我又是什么?休得胡乱猜疑,伤了子泰的一片心意。”

    季寤和公鉏极倒也不是料事如神,察觉赵无恤行动的疏漏,而是出于门户之见,他们这些人是阳虎旧党,面对赵无恤这个年轻的外来者自然有些警惕和排斥。

    见阳虎不再怀疑赵无恤,不许他们再说,季寤只能退让一步道:“即便如此,也要让他与叔孙志在城西驻扎,营垒相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互为表里,还可以加以防范!”

    阳虎的弟弟阳越也献上了一条毒策:“兄长,莫不如告知赵大夫,让他一同参与后日的饮宴,只有他也参与了杀季孙、叔孙二卿,才能斩断所有的退路,与吾等共进退!何如?”

    ……

    于是乎,赵无恤被安排着和叔孙志驻扎在外郭区西门附近,营垒相邻,声息相闻。

    自古以来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