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345章

春秋我为王-第345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南子听着赵无恤的节节胜利,竟然也感同身受,就这一点来看,她和乐溷还是很有共同话题的。

    但南子厌恶鄙夷乐溷,能让她看得上眼,并且赞许的男子可不多。

    她已经不是一年半前那个手段单一。甚至无法将赵无恤引诱上当的“幼弱”公女了。她的身段愈加饱满圆润,就如同一朵成熟的果儿。让任何看过她一眼的男子都垂涎欲滴。

    她将自己傲然的性情掩藏了起来,在宋公面前是乖巧可爱的小女儿。在卿大夫面前是高贵优雅的公女,在她们夫人面前则是对一切无聊的宫闱流言都好奇不已,听到士人名字都会脸红的少女……

    传闻古青丘国有九尾狐,媚人之术千变万化,南子有时候也傲然以青丘九尾自居,为自己的容貌,自己的身段,自己的手腕而自豪。

    更多的时刻,她只愿意观看卿大夫和公子公孙们在她深衣长坠后争抢捧起衣角的可笑模样。亦或者用一个微笑,一个媚眼,乃至于不动声色的哀怜来驱使他们为自己流血流汗,以达到目的。

    她的真面目,只在与赵无恤的信件中才流露一二,因为那一夜,他已经看透了她的本质。

    ……

    没多久,满心以为自己讨好了公女的乐溷告辞了,而南子仿佛送别他一般。打开帷幕,在窗扉旁立了许久。

    兴奋之后,随着而来的是心里的空落落。

    一如商丘宋宫里下起的雪。

    雪花纷飞,如回忆一般轻柔而沉默。楼阁下面的苑囿里。积雪已然很深,盖住枯草,为持戟的宋宫侍卫们披上洁白的外衣。压弯了矮树枝头。眼前的美景让她不由得屏住呼吸,惊讶于那份不属于人间的宁静。雪花飘啊飘。悠远的暗香与孤寂,它们沉甸甸、不受打扰地着陆。这种纯粹令南子想起很久以前的夜晚。摸着那枚从赵无恤处截留的玉环,想起童年里纯真的冬日。

    她是宋公里最漂亮的女儿,备受宠爱之余也备受嫉恨,母亲为保护她死于宫闱斗争,这造就了南子的性格。她不得不擦干眼泪在父亲面前微笑,装作懵懂无知,学习那些蛇蝎手段,这才存活至今,如今宋公最宠爱的夫人也得仰她鼻息。

    随着年龄增长,她本希望能像齐桓公的女儿齐姜一样,许给一位晋文公一般的霸主,帮助他成就伟业,结果却是嫁给龌龊的卫侯,这依然是宫闱里算计的结果,宋公最宠爱的夫人将自己女儿送去了强大的吴国,却将她推进火坑,还美其名曰宋与卫较近。

    命运仿佛开了一个大玩笑,她满心以为自己的歌谣将于兹开始,却不料到如今已几乎结束。

    “一切还尤未可知。”她抚着玉环暗暗咬牙切齿。

    如今听着乐溷对赵无恤那歌谣般的赞誉,那场雪原之战太重要了,南子又是羡慕憧憬,又是心怀向往。在南子想来,几乎能与城濮,与鄢陵,与鞍,与平阴等战役相提并论了。可以算作晋国重新定霸之战,只要晋国不突然内崩,齐侯的霸业算是要终止了。

    既然齐国大败,那么卫国的请降和分割也不远了吧,到时候赵无恤说服他那做晋国中军佐的父亲禁止卫国与宋联姻,卫侯还敢不从?

    而她一直盼望的“晋文公”,似乎已经找到了,虽然两人的身份依旧是无法逾越的难关。

    南子心情慢慢好转,她露出了笑意,开始把玩手里的禺支玉环。这是赵无恤的珍宝,上一个持有者则是他的姐姐季嬴,南子闲来无事时,就喜欢去商丘古老的守藏室里搜检竹书铭文,深究这里边的故事和隐情,如今已经初见眉目。

    ……

    这之后几天,南子依旧每天打探和赵无恤有关的消息,但她一直期待的赵氏攻卫没有发生,反倒传来西鲁发生了伤寒大疫的噩耗,这让南子如坠入冰窟。

    “这不公平!“看起来顺利的计划又一次被昊天制造的意外打破。

    接下来,有客人不请自到,乐灵子不顾礼制的约束主动进宫,她在雪地里深深拜了下去,恳求南子能动用宫中药库里的一些药材,送去给伤寒爆发的地点秦邑。

    听说神医扁鹊在那边,南子心里松了口气,但青丘九尾故态复萌,她故作为难地颦眉道:“麻黃、生姜、葛根?数量还不少,这便是你的夫子医扁鹊开出的药方?”(未完待续……)

第436章 医者心() 
ps:推荐一本书《妖孽学霸》,比较不错的都市文,明天更新在下午。

    “恩,这宋国送来的麻黄不错,看得出是灵子用心挑选过的。“

    鲁侯宋九年,充满战争和死亡的十一月疏忽而过,等到秦邑疫情蔓延得到缓解,人心初安时,十二月也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

    赵无恤让人腾出邑寺一角,让扁鹊进行调配药物的医馆内,扁鹊背着手,笑吟吟地看着刚从宋国快马传车送来的药材。站在他身后的有大弟子子阳,还有伤寒病症初愈,也来帮忙煎药的子越,最后是缩着手尴尬地跪在一旁的子豹。 ”子豹,你也不必来求我,为医者,纵有医术,若无救人为先的医德亦不可为良医,你走罢,自从以后,为师身边再无你容身之地!“

    扁鹊毫不留情,子豹为自己在疫病最严重时的退缩付出了代价,他跪拜稽首,然后擦着泪失魂落魄地走了。

    医扁鹊却顾不上理会这位被驱逐的弟子,他依然忙碌在医治伤寒的第一线,每天忙碌不已。预防喝的桂枝汤还好说,统一调配即可,但治疗用的麻黄汤却要麻烦些,得根据发病的不同症状微调。

    扁鹊的语速极快:”麻黄汤,麻黃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 ,杏仁七十枚去皮尖 ,甘草一两炙之,加水入陶釜煎之,去渣后温服。“

    他又强调道:”麻黄热性,唯冬时正伤寒无汗者用之,若春夏则不可轻用,服之必发斑发黄,如服者,要加凉性的石膏,知母,黄苓……”

    “夫子大可不必担忧,不用等到明年开春,秦邑的伤寒一定能消除!”来者却是赵无恤。这些天,他每天来拜访扁鹊,都会带来一个或几个好消息。

    在经历了十来天紧张和人心惶惶,在付出了百余邑民、赵兵。还有两三百齐人俘虏的生命后,伤寒的传播已经得到了遏制。

    事实证明,赵无恤的各种举措在防止伤寒传播上是行之有效的,秦邑、兵营里没有再出现伤寒患者,而俘虏营里的患者和隔离区内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减少。

    桂枝。麻黃,葛根等等药材汤饮,是扁鹊和弟子们经过长期的钻研和实验,配置出预防伤寒,乃至于缓解症状的药方。就是治疗时间较长,用药量较大,整个秦邑的府库翻得底朝天,也不够一半。

    于是赵无恤在征调西鲁各邑的药库的同时,甚至还写信向曲阜的孔丘,曹国的曹伯。乃至于宋国的司城乐氏请求药物支援。

    以上几处基本都得到了好的反馈:鲁侯近来十分信任,据说有望登上大宗伯之位的孔丘是第一个回应的人。虽然他已经听闻赵氏接纳了阳虎,但一来时间尚短不知真假,二来信息传播有误,他还以为是“俘获”。所以在积极劝说鲁侯打开公宫私库支援西鲁赢取民心外,还请赵无恤尽快将阳虎送到曲阜正法。

    曹伯被卫国王孙贾击败,灰溜溜退回了洮邑,最后还得靠邮无正解围,感觉颜面大失。但他依旧想要笙窦邑和雷泽…历山以南的土地,所以曹国那边除了子贡东拼西凑地买了一些药材外。曹国也有提供,还派了不少疾医过来。

    更让赵无恤欣慰的还有宋国处,宋伯因为与卫国尚且存在的姻亲关系,以及乐大心、五公子等人的谗言。竟然拒绝支援,但也未阻止卿大夫们自发的支持。

    毕竟在邻国遭遇疫病灾荒时,向其伸出援助之手本就是诸夏邦国的一项优良传统,所以才有晋惠公时晋国大饥,秦国运粟米支援的“泛舟之役”。当年宋国遇到了大火,晋国甚至还主持诸侯开会。调拨人力物力加以救助。

    于是在南子的帮助下,乐灵子的主持下,司城乐氏也将商丘几乎所有医馆的药材抽调一空,送到秦邑处,解了赵无恤的燃眉之急,他更有信心在这个月内让伤寒在控制的几个邑里绝迹了!

    ……

    一包又一包用劣质麻纸包裹的药材被装上辎车,分别运往邑中的散药棚,还有兵营、战俘营、隔离区那边去了,这是纸张一个新颖的用途。

    扁鹊也坐到了一辆装了一半药材的辎车上,笑吟吟地说道:“赵小君子也不用每日都来吹捧老朽,你的防治之法才是救了千户万户的好法子,我的麻黄汤,只是把已经被大小司命看中的人牵回来罢了。”

    这么直白地说自己能活死人白骨真的好么?赵无恤知道扁鹊平日也是个喜欢调笑小辈的老不修,但他还是恭恭敬敬的,对这位不顾劳顿,每日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医家祖宗,再怎么尊崇都不为过。

    扁鹊这几日累得够呛,此番回邑,还是被赵无恤和他的几名弟子强行劝回来的,扁鹊若是倒了,那整个秦邑的希望也就暗淡下去了。

    最后,赵无恤依然旧话重提,代表赵鞅挽留医扁鹊。

    此番治愈秦邑后,医扁鹊就要离开赵氏,继续他的游历去了,他去意已决,赵鞅苦劝也无法阻止其成行。

    面对赵无恤的挽留,医扁鹊收起了调笑,微微摇头道:”上古之时,民有疾,而未知药石,神农氏始尝遍百草滋味,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以医术神而化之,遂用文字记下药性以疗万民,而医道自此始矣。“

    “灵鹊兆喜,故名扁鹊,扁鹊不是一个人,而是世代相传的名号,传闻就是从神农氏时流传下来的。故老朽想学医者之祖神农氏,游历天下,察尽万病。”

    赵无恤肃然起敬,但心里也隐隐有些不安,神农尝百草而死于毒,扁鹊他会不会……

    但这位老医者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他已经沉浸进自己的事业里去了。 ”鲁昭公十九年 (公元前 5 年)冬; 郑国大疫。当时老朽就在那儿,伤寒流行,郑国大夫数人染病夭昏而死,民众流离死于道者数不胜数,其苦楚、绝望,我知之。方今天下。类似的情形遍布四海,天生烝民,还在等着老朽去扶救,怎么在安逸的宫室里枯坐?”

    赵无恤不再劝了。他劝不住这份流传数代”扁鹊“的理想。在历史上的春秋末期,无数这样的先贤智者,老子、扁鹊、孔子,他们流亡,他们行走。走过苦难的土地。或在大时代里思索终极问题,或在考虑社会的维系之道,亦或是用自己的医术来治愈天下,最终造就了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内核。

    但也不能让扁鹊就这么走了。

    “可小子还有许多东西要跟夫子学。”

    医扁鹊哈哈大笑:“灵子要和我学医术,你又能和我学什么?治国之法么?”

    “然!”赵无恤大声说道。

    “我正是要和夫子学医者心,以治天下疾!”

    扁鹊抚须的手停了,他那两名伺候在侧的弟子也面面相觑,然后看向赵无恤的目光充满了佩服。

    学医者心,以治天下疾,此言掷地有声。却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说的,但从无恤口中说出,却没有太多违和感。

    扁鹊张口欲言数次,最后仰天叹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