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431章

春秋我为王-第431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下跖更加不解:”何谓以不争为争?“

    “自然是在不干涉宋国内务,政归宋公的前提下,暗地里挟宋公以令宋人。”

    柳下跖吃了一惊:“控制宋公,号令宋国?且不说这事要抢得先机不易,就说宋公也是继位十七年的国君了。素有仁名,虽然不知是不是假仁假义,总之在国内威望甚高。我听闻乐大心虽然控制了宋城。却未攻入宫中,就是怕激怒了国人,你如何才能操持住他?”

    旁边没有宋人,对面又是柳下跖这个无君无父,不祭祖先的叛逆大盗,赵无恤也不必隐藏心思:“叛党控制宋城两月有余,也不知道宋公可还安好,若是无恙,自当如此。可若是他有什么不测……”

    听到这里,柳下跖猛地意识到一个问题:“现如今宋国太子是谁?”

    赵无恤淡淡地说道:“叛党认可的太子公子地已逃窜。他与郑人走的不是一处,郑师径自往西。公子地则带着百余残部往商丘走,昨日便被虞喜捕获了。”

    盗跖愣住了:“公子地被抓获了?此事司寇为何未公之于众?”

    “自然是为了骗开商丘的城门,公子地在手,相等于有了破开商丘的钥匙,吾等便能占得先机,当然,战败者是没资格继位了……另一方面,司城乐氏扶持公孙纠为太子,他现在人在戴邑,由灵子照料……”

    想起这件事赵无恤就恼火,据那个被俘虏的皇氏子弟说,公女南子是被宋公甲士夺回的,囚禁在桐宫内。但却放公孙纠去戴邑,就是想让乐大心有所忌惮,没办法痛下狠手弑君,让公子地继位。宋公真是老狐狸,可惜却送了一份大礼给赵无恤,这就是他的底牌!

    柳下跖压低声音道:“公孙纠不满十岁,他若是继位,司城乐氏控制了他,自然也就控制了君命,控制了国人。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宋公得遇上不测,我觉得叛党不一定有这个胆量……”

    “叛党不敢,那吾等让宋公遭遇不测好了!”

    ……

    意识到赵无恤想做什么后,柳下跖一时间毛骨悚然。

    赵无恤目视柳下跖:“我们晋国的师旷曾说过一句话,国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民众的希望。如果国君不能胜任,使民众的生计困乏,神明失祭,百姓绝望,哪里还用得着国君?继续留着他坐在君位上有何用处?宋公表面仁义,却扶持两党相争,结果放任宋国陷入大乱,无数民众惨死,于社稷来说,他不合格。人都要为做下的事负责,乐大心和四公子叛乱,他们的罪责就是死或流亡,宋公弄乱了国家,导致兵戈四起,民众流亡,他也要负责,寿终正寝或许就是最好的下场,也许死后继任者还能给他一个美谥……”

    通过乐灵子和俘虏们的描述,赵无恤差不多已经知道了宋之乱的前因后果。

    宋公将南子视为换取利益的物件,不惜将女儿往卫国新台的火坑里推,用一句儿女之情没有国家利益重要也许能掩盖过去。但他还利用南子玩朝堂制衡,结果却玩崩了,差点波及到乐灵子不说,宋公情急之下却只能把气往女儿身上撒,玩了一出桐宫之囚,真是不当人父!

    这才是引起赵无恤怒意的真正原因,但当着柳下跖的面,他却只能找一个更加正义的借口。

    “攻破商丘后,城中必定大乱,我想要你带人潜入宋宫,帮我做两件事。”

    柳下跖纵然胆大包天,不惧王侯权贵,此刻却也听得口舌干燥。

    如果说以往柳下跖在赵无恤面前还有几分傲然,这一刻却是真心佩服,他很想看看这个践踏君威礼法的卿子,究竟能干出怎样的弥天大罪来。

    “司寇想要我做什么?”

    “第一是救出被囚禁在桐宫的南子,我要她毫发无伤;第二件嘛……”

    赵无恤笑着问道:“你见识广博,应该知道公子彭生在鲁桓公车舆上做下的事情。”

    柳下跖深吸了一口气:“我明白了,司寇是要我做公子彭生,而你要做齐襄公……”

    齐襄公与妹妹文姜,也就是鲁桓公夫人通奸被发觉,羞怒之下,令齐国的勇士公子彭生灌醉桓公,将他拉杀于车中。虽然这比喻让赵无恤感觉怪怪的,却没否认。

    “然,你自命豪杰,可有胆量做下此事?”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就是殷周春秋的秩序,上下不可逾越。

    但世道变了,下克上层出不穷,平王东迁以来,臣弑君者三十六次,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是对柳下跖的考验和试炼,赵无恤手下干脏活的人不多,这个往昔大盗恰恰是最利的剑,弑君这种活,也只有他才能没有心理负担地去做吧。

    若是不能做,也许将这把剑早早埋葬才是好的选择!

    ……

    盗跖的确有些犹豫,他看着自己的双手,背面满是疮疤,正面满是握剑持戈留下的老茧:“我这双手杀过贪婪的城门有司,杀过虐民的邑宰,甚至杀过不小心落入我手的下大夫……可这国君,还真没试过。”

    他抬眼认真地问道:“传闻弑君者必遭天谴,这是真的么?”

    赵无恤对此嗤之以鼻:“我只知道杀了晋灵公的赵穿寿终正寝,子孙繁衍不息,成了今天的邯郸氏。”

    他知道柳下跖在顾虑什么:“放心,你到时候隐匿身份,装成乐大心叛党即可,我也不想在史书上被重重记上一笔:赵无恤弑宋公!”

    “跖知之……”柳下跖领命,随即又抬头看了赵无恤一眼,比起初见时,赵小司寇似乎没长高多少,但气势和心思深沉却一日盛过一日。对夫差他能暂时屈尊,对天下诸侯爵位最高的宋公,却起了弑杀之心……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初赵无恤对他说出这句话时盗跖心许之余,也有几分奇怪,一个卿子能说出此言,是刻意迎合自己的吧?

    可柳下跖现在知道了,这话的确是赵无恤本心。

    他暗暗想道:“我曾入城为盗,杀死邑宰后面不改色,当时还以为自己是群盗里的大勇。孰料今日言及弑君,明明在司寇口中如屠一犬的事情,我却几度失措,真是惭愧之至。”

    赵无恤不再言语,转身看着沿着涂道向商丘进军的兵卒,说道:“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倘若外泄……你应该知道我会怎么做。”

    柳下跖单膝跪下,上指苍天,认真地说道:“今日之事若走漏半个字,我甘愿步公子彭生被戮于笙窦的后尘!”

    他迟疑了一下又试探地问道:“我曾说过,司寇与阳虎、三桓本质上并无不同。我虽然自命为大盗,也不过是窃人钱帛性命而已,司寇你才是真正的窃国大盗……这话却是说差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司寇非但想要窃鲁,恐怕还想窃宋、窃晋,乃至于窃天下罢!”

    对此赵无恤只是轻轻一笑:“或许吧,今夜便能抵达商丘了,勉之,勉之,也许这不是死于你手的第一个国君!”。

第526章 弑君者(中)() 
ps:第三更,明天的更新在下午……

    “太子,就是这,这便是鸿口!”

    夫差让人停车孰视,却见此地平平无奇,不过是一条名为鸿水的小河横贯平原而已。┡┢╞。〈。

    但对于吴国,对于夫差来说,这里意义非同一般。

    二十年前,宋国华向之乱,诸侯纷纷介入,吴国也不例外,他们帮助的正是华、向叛军。十月,华登率领吴军救援华氏,当时齐国的将领乌枝鸣也在宋国戍守,乌枝鸣采纳厨邑大夫濮的建议,乘吴军远道而来疲劳之时动进攻。十月十七日,齐军、宋军在鸿口击败吴军,俘虏吴国的主将和副将,分别是公子苦雂、偃州员。

    吴国在寿梦时代后第一次北进中原的尝试就此戛然而止,当时的他们尚不是齐国人的对手。

    夫差每每想到当年的败仗,都觉得这是吴国的奇耻大辱啊!

    “可这次不一样了!”夫差信心满满,他们父子已经取代了吴王僚一系,统治了这个被弃在海滨的宗姬国度,他们有了伍员,有了孙武,有了数万甲士,足以征服广阔的领土!

    夫差所欲必得,只要想要的东西,一定会得到,他对扶持向氏,控制宋国志在必得。

    当然,其他方面也不能拉下。

    宋国东西不过七百里,南北不过四百里,仅相当于吴国的淮北之地大,人口却和吴国等同。所以夫差从彭城、萧邑一路过来,路上所见与在地广人稀的吴国所见截然迥异。

    虽然宋国大乱,但战事主要集中在商丘西面和北面,鸿口一带还算安生,道路两边的田中麦苗青青,已有半尺来高,长势喜人,田中不时见有农人劳作。

    路上的行人也多了起来:有跨剑结伴而行的青壮士人,有带着孙儿的老者,亦有提着陶制水瓮的妇人。这些都是本地的土著,又有许多尘土菜色、扶老携幼之人,应是从其他城邑逃来的流民。看到军队通行,田间的农人起身观望。路上的行人、流民纷纷躲避。

    夫差看在眼中,喜在心里,喜的不是麦苗,而是口数。

    “宋国真是人烟稠密,积蓄丰厚啊。随便一个小乡,就能赶上吴国一个邑的富裕!”

    面对如此膏腴的景象,不做些事情,就不是被史家形容为“返禽兽行”的吴人了。╪┠╡。?。

    夫差想起孙子教给他的兵法妙术: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对于上一次伐楚为何会失败,吴国内部也有过总结。孙子认为是未能得到楚国民心,夫差却不这么看。

    他认为:吴国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是由于军队远征,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吴人贫穷,甚至导致物资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于是他的叔叔夫概才能利用国人不满自立为王。那场战争的结果是,在战场上,吴师军力耗尽。国内则财源枯竭,百姓私家财产损耗十分之七。公家的财产,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惫。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而耗去十分之六。

    这之后几年,吴国一直在恢复元气,如今还没达到战前的水平。

    所以明智的将军,一定要在敌国解决粮草,从敌国搞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在当地取得饲料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一路过来,夫差都严格按照这点来做,他就地解决补给,还从向氏那里索要了大量出兵相助的军费。

    这还不够,夫差这位贪婪的客人吃得满嘴是油,眼看宴飨就要结束了,手里不顺点东西走,就对不住大老远来做的这趟客。

    他已经决定了,此番归吴,身后除了毫未伤的两千吴甲外,至少还要带上两万强征来的宋人,好填补人口空虚的淮南,两万人够开垦一大片土地了。放到海滨之地也不错,今年煮盐卖给曹国、西鲁,可是一份不小的收入……

    夫差对手脚灵活,思维清晰的传令吏皆翻译的邢敖下令道:“让吴人彻夜行军,赶在赵无恤之前抵达商丘,向氏之兵则要在后收拢劳役,押送财货辎重!”

    ……

    和赵无恤的骑兵先行相比,吴国人的度并未落下太多,如今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