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466章

春秋我为王-第466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在逆境里愈战愈勇的人。”

    “且这么说罢,三年前,论地位,他是得宠的庶子,我是韩氏嫡孙,起初相差无几,可后来他被逐出国后,失去了一切,便大不如我了。论手里的势力,那时候我为祖父驻守州邑,执掌万户,能调拨一师之众,他却只剩些疲惫的兵卒从太行山上走来,还得向我借兵借弩,他也远不如我。”

    “可现在呢?”韩虎看着天空中阴沉的天幕,有知赵这一月一日在,映衬得他们这些群星暗淡无光。

    他苦笑道:“我行冠较晚,直到近来才当上了小行人,大夫,这个位置是他三年前坐过的。但我落后他的又何止三年?他帮姻亲坐上了宋国执政的位置,如今自己也控制了半个鲁国,实力直追韩氏,与他相比,我这三年真是荒废了……”

    “君子切勿妄自菲薄!”段规见自家主君在赵无恤成就的压力有些气馁,便连忙劝道:“古往今来,大器晚成者无数!先君文公君之太祖父韩献子,都是年过四旬才崭露头角的,君子才二十岁,前途不可限量,必不于赵无恤!”

    韩虎颔首笑了笑,指着前面的门楼道:“多谢子矩,前面就是曲阜,鲁国的行夫说,子泰会在城门外相迎,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还是让你我一起拭目以待吧!”

    受到段规鼓舞后,韩虎放了自视甚轻的心理,他也好奇三年未见,赵无恤是什么模样。

    ……

    “咚咚咚!”

    “呜呜呜呜!”

    一整套的礼乐团队集于西门,头上插着野鸡尾,手里捧着笙箫的舞者乐者。伴着钟鼓奏乐翩翩起舞,这是迎接上国使节的舞蹈。

    “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

    在一曲鲁颂中,赵无恤和韩虎遥遥见礼。

    在赵无恤眼中。韩虎三年来变化不大,因为没有蓄须,他说好听点是俊俏得不可思议,直叫家中女眷见了也会自惭几分。说难听点就是依然那么娘气,穿上一身女子深衣,好色的鲁国贵族恐怕会争相前来求亲……

    韩虎眼中的赵无恤却大为不同,他蓄了一点须,和三年前那个使命中途失败的困顿少年相比。如今的赵无恤身上洋溢着自信,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像极了

    赵鞅,难怪人人都在说,虎父无犬子。他身边围了一大圈或对他崇敬有加,或对他害怕怯懦的随行者,看得出来,大半个鲁国已对他唯命是从。

    士相见,大夫相见,卿相见,诸侯相见都有一套礼制规定。所以两人也得按照规矩来。

    韩虎之前打听到,赵无恤的职位是上大夫,所以韩虎抱着一头羔作见面礼。以布缝衣为饰,并用绳索栓上小羊羔的前足和后足,从腹交出其背上,在胸前结上绳子。他如执小鹿一样,两手执羔的前后足,横捧羊羔,羊头朝左,朝赵无恤走去。

    不过让他诧异的是,赵无恤也抱着一头羔。

    按照规矩。韩虎是大夫,赵无恤用雁作为献礼即可。但他明显提升了赠礼的等级,韩虎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善意的示好reads;。

    韩虎还待谦让。赵无恤的话却让他无从推辞:“晋之大夫,当鲁之上大夫,弊邑以后还要多多仰仗上国,子寅其实是与我同级,你我乃泮宫旧友,不必太过客套。”

    韩虎只能接过来交给段规,这还不够,除了象征性的羔雁外,还得有其他的礼物。

    韩氏一向文质彬彬,所以也不会像当年乐祁见赵鞅一样,送四十面杨木盾牌,他让段规将先前准备好的一车竹简赠予赵无恤。

    竹简写过字,许多地方还有刮痕,不是新的,赵无恤大奇:“这些是……”

    竹简在鲁国,尤其是西鲁和曲阜,已经算过时的东西了,或许是好礼好文的传统,或许是孔丘少正卯开私学引发的潮流,鲁国的识字率比别国高,这是惊喜。所以已经能书写的成熟纸张在上层士大夫间渐渐流行开来,制作竹简的工坊生意却日益萧条去。

    现如今韩虎送来这些东西,是要做什么?

    韩虎解释道:“这是鲁昭公奔晋时留的鲁国典史,现如今物归原主,恰如其分。”

    赵无恤微微一思索,顿时明白了韩虎的意思,喜道:“多谢子寅,先君遗物回归,这是喜事啊,我暂且替寡君收了。二三子!速速运去守藏室,然后将此事在毫社告知士人和国人知晓!”

    他不由对这个韩氏嫡孙另眼相看,此人虽然不以政务军务闻名,接人待物方面却很不错!

    韩虎挑这份礼物是仔细思索过的,三桓打倒了鲁昭公,而赵无恤又打倒了三桓,若前者不合礼法,那后者的不合礼法也就算不了什么了……鲁昭公和赵无恤之间若是能建立起某种联系,就更能帮他确立在鲁国的合法性。

    其实赵无恤已经在做了,他入主曲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保护周公伯禽僖公的庙宇,只是还未想到昭公这一层上。

    无恤已经感觉到韩氏这次对他的不同,既然对方示好,自己也得投桃报李。

    韩氏实力为六卿垫底,但也相当于半个鲁国,若能将这个赵氏盟友栓牢,对不久后必将到来的战争很有好处。

    他感慨道:“晋鲁乃兄弟之邦,赵韩亦是兄弟之族,一直以来都共恤危难。三年前我途经州县,向子寅借了手弩两百把,我可不是有借无还之辈,现如今三年过去了,利息滚利息,便在今日一并偿还!”

    赵无恤拍了拍掌,让身后来出来列队迎接的两千人献上自己的礼物。

    在韩虎想象中,赵无恤送的应该是鲁国的特产,甄瓷纸张鲁缟之类的。

    结果的确是特产,但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在曲阜休整了一个月的武卒恢复了往日的整列整齐,他们军容焕发,个个都背着漆弓,在军吏号令齐齐踏步上前,解弓捧在手里,单膝跪,面朝赵无恤韩虎献上。

    韩虎有些懵了,这是什么意思?

    无恤声情并茂,对周围的人道:“诗言,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两百把手弩是木瓜,这两千张弓便是琼瑶,还望子寅纳之!愿晋鲁赵韩永以为好也!”(。)

    。。。

第559章 十九岁的卿(上)() 
ps:第二章在下午

    鲁人阿谀之词不绝于耳,而那两千人则齐齐呼喊:“永以为好也!”震得韩虎耳膜嗡嗡作响。。??‘

    他和段规面面相觑,都能看到对方脸上的震惊。

    两千张弓?当年周襄王感谢晋文公勤王,也不过是送了晋国两百张弓……

    去工坊转上一圈就知道,弓这东西可不好做。制作弓,取用干、角、筋、胶、丝、漆六材必须依照季节,六材都具备后,再由心灵手巧的弓人将它们加工组合。短则三月,中则半年,长的甚至要两年方能驯成!

    段规扫了一眼,这些弓还不是残缺破损的,而是完好的。

    而两千把良弓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能让韩氏在战争中多武装两千人!

    太阔绰了,赵无恤出手太阔绰了!

    “太贵重了……”韩虎如此说道,他三年前借的两百把弩,事后的确肉疼了很久,其实换成弓,顶多值四五百张。

    “一点不,比起赵韩两家的友谊,比起我与子寅的交情,这区区两千张弓算不了什么……”赵无恤摆了摆手,让韩虎收下,这些弓是战后从季氏、孟氏、叔孙氏家中府库里搜刮出来的,借花献佛,一点不心疼。

    更何况他已经决定,武卒将以弩为主要远射武器,匠人的精力要集中到蹶张弩,甚至是大型重弩的制造使用上。。‘当然,不可能完全放弃弓手,但鲁国这种小家子气的漆弓比起制作精良的弩,无论力道还是射程都不如,赵无恤可看不上眼。要制就按晋、燕和戎狄的弓来制,曲阜数千工匠在手,两千把弓花上半年就能制出。

    送给韩氏,看上去能增强盟友实力,可实际上若能将韩氏对弩的重视带歪,让韩氏劲弩死在萌芽。日后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倒也不错……

    一边想着,赵无恤一边执韩虎之手,邀他进入鲁城:“我想让子寅知道,让韩伯知道。无恤是一个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人!韩氏的恩情,我绝不会忘!”

    ……

    他说出来了!

    韩虎此行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搞清楚赵无恤对韩氏的态度,而他一照面就给了答案!

    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安心的了。

    于是韩虎大喜:“子泰真是爽利之人,那这份礼物我便收下了。”

    他松了口气。看来祖父所料不差,只要韩氏示之以好,赵无恤是不会在意先前那点夺嫡中的耿介的。

    不过他还是不明白祖父临行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走之前曾灵机一动,问韩不信道:“赵子泰已经在外打下了一片基业,就算分出去做赵氏小宗,他也能在东方立足,成为另一个邯郸,甚至比邯郸还强,这样的话,伯鲁的世子之位也保住了。。‘岂不是两全之策……”

    韩不信道:“对你来说是两全,对赵无恤来说却不是。此事便不要再提了,此子是身在宋鲁,心在赵氏,他一直想回来,谁拦他,谁就是仇人!”

    韩虎想了想道:“如此说来,孙儿也能明白,晋乃强国,晋卿的地位堪比宋鲁之君。比起继承赵氏来说,在鲁国做大夫要差上一些。”

    “虎,你根本没明白!”

    韩不信有些失望地看了嫡孙一眼,在尔虞我诈的晋国。他白得像一张上等竹纸,必须让一个隐忍厚黑之人在旁辅佐才行。

    “赵无恤现在为的,恐怕不是什么世子之位了,他在鲁国能得到的比这要好得多。我虽然只见过他短短几面,却能看出,他的心大着呢!他在等。在等大势蓄好,届时他什么时候想回,就什么时候能回,曾经失去的东西能一一靠自己夺回,何必仰仗他人召唤?”

    ……

    “子寅?”

    韩虎从祖父的话里回过神来时,赵无恤正邀请他蹬车。

    “我从未远行外国过,临行前向祖父讨教了许多鲁国的风俗,入城后却觉得颇有不同,一时间竟看愣了,还望子泰见谅。”

    赵无恤笑道:“韩伯来鲁国,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这些年来三桓分公室、陪臣执国命、孔子兴私学复周礼、游士在各地往来走动,鲁国可没少移风易俗。”

    韩虎只是想搪塞过去,讷讷称是,他随后将和赵无恤同车前往馆舍。他是晋国使节,这次来鲁国是宣扬晋国尚在的,而赵无恤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后援,让那些不满者打消反抗的心思,他们可以互利共赢。

    不过走到戎车前,韩虎却止步了。

    因为那车的雕饰和规格有些问题。

    韩虎这几年可没闲着,礼乐典籍读了不少,熟知车舆制度,作为行人,他的一举一动关系到晋国,关系到韩氏,所以不能不小心。

    天子的乘车是黄屋左纛;诸侯乘车是朱轮黑盖,立幡;卿的乘车是黑色车盖,车舆两侧屏障涂为红色;上大夫的乘车则只有左侧屏障涂为红色。中大夫、下大夫的乘车为皂盖,士人则无华盖。

    他心道:“这辆主车黑盖、朱两轓,这不是大夫该乘的车,而是卿士之车!”

    他抬眼看了下赵无恤,心道:“久闻鲁国卿大夫喜欢僭越,哪怕是在外交上也是如此,赵无恤前不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