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802章

春秋我为王-第802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赵伊雄心勃勃,颇有一番好好治理卫国,让朝歌取代陶丘成为新的中原贸易中心之愿。可惜陶丘也不落下风,开始挖掘“深沟”,在商贸上,两个城市竞争十分剧烈。

    所以赵伊对曹国人并无好感,更别说曹国的制度在中原别具一格,若非赵无恤庇护,容许这个异端共和国的存在,早就被周边国家灭之而后快了!

    “是为了方便宋人吧,毕竟此番鲁、宋当为攻齐、攻郑的主力。”赵广德猜测道。dudu1;

    赵广德和子贡素有交情,十多年前赵无恤离晋时二人就相识,这么多年过去了,子贡将陶丘经营得井井有条,为赵氏势力创造的财富是数不清的。赵广德在陶丘有产业,连接陶丘和泗水的运河挖开后,他执政的邹地也会因此获益,所以赵伊的抱怨,他嘴上迎合,心里却不以为然。

    不过他明面上必须和赵伊站在一起,因为这次参与陶丘之会的各国里,鲁、卫、邹名为诸侯,实际却算是赵氏分支管辖的郡县,与赵无恤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要鼎力支持。故而他们需要团结,做出拱卫赵氏本家的姿态来。

    抱怨完后,二人都一齐停下脚步,等待稍后出来的侄儿赵操,他已经十岁了,虽然身板依然撑不起卿士的衣冠朝服,但举止越发得体,盟会上虽然发言少,但每句话都能做到不失礼,鲁国人已经习惯了有这么个弱冠将军。

    赵伊赵广德都很清楚自己的定位,赵无恤将他们放到卫、邹,无非是作为拱卫鲁国的左右两翼,鲁国才是赵无恤在东方的根本所在。

    而即将到来的大战,比起刚刚从毁灭边缘恢复过来的卫、邹,鲁国才是东方战场的主力。

    此外宋国也是不亚于鲁国的战力,而居于天下之中的曹国能充分协调物资。两国对于战争也持积极态度,子贡长期为赵氏之臣,现在也是赵无恤的钱袋子,自不必说宋国那边,乐氏作为赵氏的姻亲,还多次被赵无恤所救,遇到战争自然要出手,更何况这次招惹赵氏的,还是宋的死敌郑国。

    这就是此次盟会上有资格发言的五国,其余莒、滕、薛三国,只是凑个人数而已。

    虽然八国之间各有不少矛盾,但在凌驾其上的赵氏一声令下后,都开始准备进入战争状态,不敢拒绝。

    他们信誓旦旦,在陶丘建立同盟,除了这八国外,更有路远未能及时抵达的燕国、中山国,还有不愿意来陶丘,直接去了邺城的周室卿士,都加入了同盟。算上主盟者“晋国”,十二方按照燕、中山、晋、卫、鲁、曹、宋的排列,大致是南北分布的,故与四国“连横”相对,称之为“合纵”!

    “十二国合纵,其中更是有天子迫于赵氏压力,派单公来邺城亲自表示支持之意,光是声势而言,比四国连横大到不知哪里去了。”dudu2;

    赵氏的臣子们很是兴奋,颇有一种此战未战先胜的感觉。

    本着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赵无恤却没有因为子贡在外面为自己纠结起来的庞大盟友而太过兴奋。因为说实话,除了鲁宋以外,基本都是拖后腿和靠不住的,归根结底,盟友,只能起到牵制作用,想要取胜,还是得靠自己。

    从去年冬天开始,赵无恤便坐镇铜鞮,让田贲奇袭绛都并攻了下来,抢占了先机。这也让韩氏感觉到赵氏胜算更大,加上赵无恤给的战后韩氏可得安邑、盐池的承诺,脚便牢牢地站到了赵氏这边。毕竟秦、魏、郑来攻,韩氏的领地都首当其冲,必须依靠强援,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

    在“连横”和“合纵”两个颇具戏剧性的同盟建立后,中原的大战也迫在眉睫了,身在铜鞮,消息网却布到了千里之外,赵无恤在一月初各国忙于调兵遣将,还未大战的时候,便与家臣幕僚们进行了大量的”庙算“。

    所谓庙算,就是做战略上的筹划比较等工作,正如孙武所言:”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更别说战前一点筹划都没有了,庙算,是战争胜负的起始。

    这么一算下来,众人发现,赵氏有优势,春耕一结束,各郡加一起,大概能征召十五万大军,但优势并没有到压倒一切的程度,齐秦郑魏加起来,总兵力近二十万!

    就算都是乌合之众,数量也比赵氏要多。

    不过赵氏的十多个“合纵”盟友们,还有韩氏,同样也能凑出近二十万兵员。

    当然,这是可征召人数,真正能上前线的,基本要打个折。

    大体上,预计的战线依然分为三条:西线,南线,东线。dudu3;

    “东线乃齐国,齐国首倡连横,必须严惩。齐地被燕、中山、赵氏河间郡、卫国、鲁国、莒国团团包围,更有国、高、晏等失败被逐卿族虎视眈眈,若是以上盟友均能参战,这条战线将持续向齐国推进的。齐国在过去几年连遭损失后,可征召兵卒不过六七万,赵氏发卒三万,加上盟友配合,十万大军从河间、泰山、卫、燕、琅琊五路伐之,齐人必然应接不暇,无法策应盟友,东线无须担忧。”

    “南线主要是郑国,郑国有卒三军,且战斗力强悍,足以威胁河内和韩氏的河外安全。但只要宋国发一半的兵力来攻,郑国人便将被绑在原地,无从抽身。”

    “西线主要战场乃河东、河西、河外三地,如今秦军已在魏氏指引下入晋河东,预计秦人在春耕后可征召五万人东来,加上魏氏三万卒,共计八万。八万人不可能全部进入河东,故河东秦、魏联军至多五万人,其余三万,或防备上郡,或配合郑军进攻韩氏河外地,或作为后备接应河东之敌。”

    等谋臣们将理论上的情况和胜机分析完后,赵无恤沉吟片刻后道:“故而赵氏要同时打三场战争。”

    这与六卿之战基本没区别,不同的是,那时候赵氏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弱势方,这次他们却是占优势的,赵无恤可以稳坐铜鞮,调兵遣将把敌人一一击败。

    但总得定一个,或者两个主攻的方向。

    他思考片刻后,做出了决定:“东线让河间和鲁、燕、中山等主动进攻,让齐人连春耕都来不及南线请宋人出力,拖住郑国至于西线,第一个月先依仗新绛守住秦魏的攻势,同时引诱秦人不断增兵河东,直到把主力都渡河过来,等后方各郡春耕完毕,大军调拨至此后,再在河东发动反攻,东西各以十万之兵同时开花!只要魏氏覆灭,秦齐失败,这场仗吾等便赢了。”

    说完之后,赵无恤扫了一眼兴奋的众人,又回头看着旁听完整个过程,却一言不发的孙武,问道:“武子,不知可有什么遗漏的?”

    孙武被赵无恤邀请来铜鞮,理由是这里有许多温泉,多泡泡对他身体有好处,到了以后,自然少不得被赵无恤请来旁听战略布置,不过孙武通常不会参与,只是坐在席上默默旁听,只有赵无恤一再求问,才会说上几句,这老头,总是这么惜字如金。

    却见孙武缓缓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上卿都已经做到了极致,只是,所谓庙算,总是以己方最佳情况考虑,却唯独忘了一件事。”

    他伸出一个指头,道:“战局变化莫测,总会有意外!”

    :一会还有一章^{重庆大学巨。乳校花自拍,真正的童颜巨。乳照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美女美女岛搜索meinvdao123按住3秒即可复制

第958章 意外() 
readx;    “若非河外之地是我与子矩合谋主动要来的,我肯定会觉得,赵无恤是存心将韩氏放在这里,让吾等承受外敌攻击……”

    二月,本是春风拂柳,燕子筑巢的美好时光,可韩虎却面容憔悴,没了如玉君子的风采,他仿佛又回到了六卿之乱祖、父俱死的最阴暗时期。

    去年赵氏魏氏连续遭到旱灾蝗灾,韩氏的主要领地河外却因为大河阻隔,没有太受影响,但韩虎却没太多时间庆幸,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一切,都让他应接不暇。

    魏曼多死了,有人说赵无恤是主谋,无恤自辩,魏驹却孤注一掷地宣布脱晋入秦,还和齐人、秦人、郑人一起组成了一个同盟,开始与晋国,与赵氏为敌。

    过去六年里,韩氏的策略是在赵氏和魏氏之间保持平衡,政治上偏向赵无恤,但又不彻底站到赵氏那边,对魏氏出手。

    现如今,韩虎便发现,这种中立是再也维持不下去了,因为好死不死,韩氏的四块领地恰恰挡在秦魏郑攻赵的必经之路上。

    六卿之乱后,韩氏的领地大概分为四部:河内的数城临近大河,对面就是一心想要夺回虎牢的郑国;韩氏上党盘踞上党盆地,隔绝了魏氏河东和赵氏长子郡;韩城、平阳、箕位于汾水中游,夹在魏氏河东和赵氏太原之间;最后是家族的主要根据地河外,有虢、宜阳等城,位于桃林之塞以东,占据了洛水以北,恰恰被秦、魏、郑三面包围,大河北面还有虞、茅津等邑,因为靠近盐池、安邑,一直被魏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赵魏彻底翻脸后,赵氏磨刀赫赫,宣布魏氏叛晋,派人来拉拢韩氏,一起捍卫晋国领土主权完整;而魏氏转投秦国后,也迅速派人来说之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向韩氏“借道”,还希望他们与魏氏一起抗赵。

    到这时,韩虎就必须面临抉择,究竟是助赵伐魏,还是助魏伐赵。

    他连忙将家臣段规唤来问对,“魏氏引秦国入河东,秦以渭水通粮运兵,如今抵达蒲坂者已有数万,有魏氏指引,只怕河东要陷落了,韩氏当何去何从?”dudu1;

    段规曾建议韩虎在河外建立大本营,然后就可以避开赵魏,朝外部扩张。然而河外既是扩张的跳板,当外敌入侵时,也是敌国必争的四战之地。

    如此算来,段规的谋划是失策了,是把韩氏带进了一个大坑里,他倒没有被失败影响,果断地说道:“秦魏虽然来势汹汹,更有郑国在其后策应,短期内可能会攻城略地一番,但长远来看,还是赵氏能胜。”

    段规分析道:“赵氏虽然去年才遭旱蝗之灾,但赵无恤令严政行,积极备灾,损失并不算严重,领地内未出现饥荒,甚至未向韩氏借粮。故而臣料想,赵氏内部未乱,其武卒死士皆列于太原、长子,南攻灵石口,已占据地势之优,不可与之为敌。虽然河东有失,看上去遭到四国围攻,但只要将山东各郡兵卒西调,秦魏也不是对手,加上鲁、卫、邹、宋等盟国助其牵制齐、郑,还望主君明察。”

    韩虎认可了段规的建议,更一方面,韩氏与郑国为敌,还占领了虎牢,若是倒向秦魏,别说没有好处,甚至还要将虎牢归还郑国,不管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段规这种预测在此后的田贲奇袭绛都中被证实是可信的,赵氏既然已经攻下绛都,不但占据了礼法上的大义,也控制了汾水中游,河东的主动权到了他们手里。

    加上亲赵诸侯在陶丘大会,宣布成立“合纵”,与四国的“连横”对抗,周天子甚至旗鼓鲜明地站到了赵氏这边。见己方的盟友如此人多势众,韩氏掐指一算,力量的平衡已经完全向赵氏倾斜了,心中顿时大安,在赵无恤许诺的安邑和盐池等好处的诱惑下,也就顺应时势,彻底倒向赵氏。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