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822章

春秋我为王-第822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自魏曼多死后,河东大乱,各邑或陷于赵氏,或被秦魏联军霸占,混得好的大夫如荀瑁还能保有领地,混得差的直接失去了一切,流亡在外,风餐露宿。

    无论如何,这一战之后,晋国贵族们最后的自留地也要打没了。

    由血统和出身决定地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到时候,哪怕是流传数百年之久的贵族,也得对穆夏、田贲等出身卑微的赵氏官僚点头哈腰。

    所以这不仅是为赵氏而战,也是为自己而战。对士卒们也一样,若不是为了战功和授田,穆夏身后的两万兵卒绝不会如此奋力地迈动双腿,向前方快速行进。

    但秦魏这次撤退显然是有组织的,速度很快,赵军连追了一天夜没能把他追上,倒是一路的小邑不断有人来归降,穆夏一律让董白所帅的后军负责,避免减慢己方行军速度。

    到四月二日上午,当他们抵达翼邑时,前边有斥候飞马来报:“田司马已在

    韩原追上敌军……”

    “韩原……”这是个熟悉的名字,穆夏打开地图,找到了其位置。

    韩城郊外的原野,距离此地不过二十里!

    然而韩原距离大河也仅有二十里余里,倘若赵军慢了一点,敌军完全可能用大河东岸的船只逃回河西……

    “两个时辰!”嗅到大战气息的穆夏一拳打在车栏上,笃定地说道:“只要田贲为我争取两个时辰,大军便能赶到韩原会战!”

    (。)

第984章 韩之战(上)() 
♂,

    几阵春雨之后,三月的河东地区一片春意盎然,若非道旁树木被剥掉的树皮,根本看不出去年这里曾闹过旱灾蝗灾。

    大河以东,韩原,这里位于韩城近郊,西距大河二十五里,东距新绛百里,正好扼守在汾水北岸,是秦晋相争的战略要地,著名的韩之战就发生在此。

    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亲自率师伐晋,三战全胜,并东渡黄河打到了韩城。九月十四日,秦、晋两军在韩原交战,晋军虽然英勇作战,最后却因为晋惠公脱离大部队,被秦军俘虏而失败。那是春秋几百年里,为数不多的秦国能压制晋国的时期。

    今天,仿佛历史重演,秦人再度打到了大河以东,只可惜他们已经呆不长了。

    韩地广阔的原野上,风和日丽,一支绵延数里的庞大军队,正沿着这条道路,脚步匆匆的行进着。

    这支人马万余的军队可谓旗号混杂,大军的前军是两千轻装行进的秦军,拥有数以百计的战车,少数骑兵盘旋左右。紧随其后的是却是披挂重甲的魏氏武卒,以及精神有些颓唐的普通魏兵,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渐渐远离的故土。但他们没人有机会开小差,因为魏兵的家眷早在初春就被送到河西、秦国去了,而且断后的也是一支车骑混杂的秦兵。

    一直以来的敌人突然变成你的同袍,这种感觉很奇怪,秦魏两军谈不上融洽,但好歹没有兵戎相见,不过在这大军后撤的紧要关头,相互的提防依然不小。

    除此之外,他们还留了千余魏军驻守韩城,以防后方追兵,有了以上种种准备,秦国禆将便觉得撤退无忧了。

    换了常人,遇到敌人大军在前,坚城在后,因为害怕被前后夹击,肯定不敢猛追,谁料他们今日却遇到了个不怕死的。

    时间接近中午,秦国禆将和魏氏的吕行接到了斥候来报,说是在大军背后数里,有一支敌军正在衔尾追来……

    ”多少人?“禆将和吕行同时问道。

    ”两三千。“

    ”骑兵?“

    ”有百余轻骑,其余均为步卒。“

    ”这不是来送死么?“

    秦国禆将笑了起来,但吕行却没有笑。

    ”赵氏众将如穆夏者都用兵谨慎,就这么越过韩邑,孤军深入来追击的,八成是田贲。“

    秦国禆将笑不出来了:”莫非是革囊渡河,又雪夜下二绛的田贲?“

    ”正是!此人打起仗来孤注一掷,像不要命似的,此番不顾安危追击,一定是因为赵氏大军就在不远外。“

    秦国禆将收起了回头配合韩城守军吃掉这支赵军的打算,点了点退道:”既然如此,吾等不要理他,加速前行就是。”

    “那留在韩城的魏氏之兵怎么办?”吕行有些不满,这次战争,魏氏做出的牺牲太大了。

    秦国禆将却不关心那些人的死活,说道:“你也知道赵氏大军在后,不能耽搁,当此之时,只能壁虎断尾,舍弃断后的人了。再走两个时辰就能到河边,龙门虽然被烧,大河东岸却还有不少船只,吾等也带了一些革囊,应该能顺利渡河。“

    多亏赵氏向秦人演示了这种让军队快速渡河的方法,秦国禆将觉得,己方这次能逃出生天。

    然而秦魏联军毕竟人多,还有一些没来得及走的魏氏家眷随行,辎重也有不少,渐渐地,后方那支赵军进入了他们视野,双方的距离还越来越近。

    禆将不断让人去后阵眺望,敌军已经进入三里之外,却仍然没有停下脚步的迹象。

    他再度找来吕行,颇有些不自信地问道:“那田贲应该不敢贸然进攻罢,要知道,吾等的兵力是他的五倍!“

    吕行忧虑地回头看了看,想起那个人雪夜破新绛的锐气,喃喃说道:”谁知道呢……“

    ……

    与此同时,秦魏联军东面数里外,三千赵卒已经追上了他们的身影。

    因为要追击敌军,这支赵军未带辎重,军备也尽量轻便:暗红色皮甲、环首刀或剑,这几乎是他们的全部装备了。他们的成分也很复杂,因为田贲官职极不稳定的缘故,所以在他被降职的时候,“悍卒”也几度更易了统帅,但建制一直被保留。

    在田贲雪夜奇袭新绛,立下大功后,赵无恤让他官复原职,这支悍卒连同随他雪夜行军的兵卒一起重组,建立了一支新的轻兵,名为“陷阵”,专门用于野战时突击和攻坚。

    所谓的命运弄人,莫过于此。就算是田贲自己大概也想不到,他的官运竟然如此曲折。十年前他已经是师帅,十年后他还是师帅,几度卓拔,又几度贬斥,但不管怎样,追随田贲的老兄弟慢慢没了,可这支军队却又回到他的手里,他还成为一位名动中原的“骁将”。

    他看着滚滚西去的烟尘,又回头看看后方数里外尾随自己的韩城魏军,不但没有忧虑,反而意气风发。他打马走到军队前面,对他们大声说道。

    “我有一言!二三子且听之!”

    赵军前锋从新绛出发后,已经连续赶了一天的路,除了在荀城休息吃饭外,几乎没有停下过脚步,此刻略显疲惫,于是就稍稍停下,听田贲要说些什么。

    田贲前半句过去了,憋了半天,才又咳了一声道:“我老田是个粗人,不太会说话,更不懂大道理,说不出像那些战前誓言来,只能对汝等说,胜了斩了对面首级,便有地分,有钱帛拿,就算伤了残了,回到故乡也会受到照顾,做里长乡吏,在乡亲面前有面子。”

    这话很接地气,熟悉他做派的士兵们哈哈大笑,却听田贲又道:“我虽是匹夫,却受过上卿耳提面命,有几分身为赳赳武夫的尊严!“

    听田贲提起赵无恤,士兵们肃然起敬,静下来,他严肃了起来,对众人说道:”上卿在军旅之中时,跟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上卿说,晋国一直有三个耻辱,那就是韩之战,惠公不振旅;萁之役,先轸不反命;泌之师,荀伯不复从,皆晋之耻也……说出这番话的卻至在鄢陵之战里冲击楚阵,为晋人保留了几分尊严,但这耻辱,今日仍然没能完全洗去。“

    他指着脚下的土地道:”这里,就是韩原,韩之战发生的地方,在这里,糊涂的晋惠公被秦人生擒活捉,带回都城差点祭祀了鬼神,此乃晋国的奇耻大辱!吾等身为晋国的武夫,晋国上卿养着的兵,岂能在同一个地方,让秦国人,还有引他们入河东的魏氏叛贼羞辱第二次?“

    性情刚烈的悍卒们有些愤怒了:”不能。“

    ”知道了这些,吾等还能放他们离开么?“

    ”不能!“

    ”善!“

    田贲扫视眼前三千晋国子弟,又道:”但汝等必须知道,敌军是吾等五倍。”面对这些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老部下,田贲也未说谎,直接就将敌我的情况老老实实告诉他们。

    一时间,之前大喊不能再辱的士兵们沉默了。

    “但他们与吾等一样,急行军一天一夜,此刻一定极为疲惫,而且已经萌生退意,胆子早就丢到大河里去了!”

    “只要稍微拖住敌方一会,后面的大军就能赶来,将秦人和魏氏留在这里,彻底洗刷韩原之战的耻辱!“

    田贲这次不再征求士兵们的呼应,对他的旗手道:“举旗!”

    旗官纵马上前,高举着绘有褐马鸡图案的战旗:这是专属于这支军队的旗帜,这种鸟和家鸡同源,却性情暴烈,纵然是面对虎豹也要竖起冠子啄瞎对方眼睛。寓意他们不战则已,战则不死不休。

    “效忠主君,洗刷旧辱,就在今日,二三子,若是有卵的晋国男儿,就随我冲!”

    “吾等!云台相见!”

    “云台相见!”士兵们的勇气被田贲完全激发出来了。

    赳赳武夫,国之干城。韩原古战场上,三千赵氏轻兵,就这么高呼三声后,对着五倍于他们的秦魏联军,发动了无畏的冲锋……

    (。)

第985章 韩之战(中)() 
♂,

    P:12点还有一章

    “云台相见!”

    “云台相见!”

    田贲拔出双刀纵马奋呼,他的每一声呼吼,都会换来响彻原野的回应。韩原古战场上,三千人的猛然山呼似有排山倒海之势,着实吓了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秦魏后军一大跳。

    在几声大吼壮胆后,那三千赵卒便在韩原上列阵,每个人都在这种呼喊声中变得狂热而好战。他们小跑起来,朝秦魏联军断后部队一步一步逼来。

    “这些赵卒,居然敢……”负责断后的魏将吕行有些惊异,他是真没想到,敌人还真敢对五倍于他们数量的军队发起冲击。

    这究竟是勇敢,还是愚蠢?

    但他没有乱了阵脚,以那些赵卒小跑的追击速度,想要长时间的保持队列的齐整是十分艰难。那赵将似乎并不在意这个,只要阵形没乱到一定程度,他便视而不见,双目只盯着匆忙从行军队列换成作战队列的秦魏联军。

    吕行很快就松了口气,他看出来了,这只军队与一般的赵军完全不同。

    在阵型出现前,步兵只能被称之为徒卒,以零散的姿态各自为战,在车兵的冲击下仓皇逃窜。直到晋国、齐国、吴国相继出现军事改革,披甲持锐的步兵开始成为战争的主力,这是近几十年内才发生的事情,中行吴、魏舒、司马穰苴、孙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之后,赵氏的方阵步卒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步兵的地位攀上巅峰。他们以强弩配合长矛、厚甲、大盾,诸侯的贵族车兵根本无法破坏其阵型,是以赵氏对齐、郑、三桓、诸卿的战争都以摧枯拉朽的胜利告终。

    而且以吕行的了解,赵军中的精锐武卒,更是宁可牺牲机动性,包括方阵的移动速度,也要将阵容严整放在首位。

    他曾经听陈恒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