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825章

春秋我为王-第825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魏联军左翼的撤退以溃败告终,他们先是被赵氏先锋追上,断后的魏兵被田贲的万岁冲锋击溃。与此同时,河西的赵氏骑兵又杀了个回马枪,再袭龙门,断了秦军的去路。

    那位秦国禆将无奈之下率军沿着大河向南走,却在不久后被包抄过来的赵军主力追上,双方又是一阵厮杀。秦军竟效仿盗跖的背水一战,只可惜实力差距太大,在两万赵军的夹击下,他们毫无悬念地落败,秦人战死者投河者不计其数,其余则选择了投降。

    至于与他们一起西行的魏军,被打没了精气神后,统帅吕行更是下达了不要抵抗,就地投降的命令,致使赵军兵不血刃俘虏了他们。

    至此,左翼万五千人的大军全部覆灭,如今赵军右翼两万人正按照赵无恤的计划,向南逼进,不断压缩秦魏联军主力的侧翼。

    而吕行自己,则带着少数人巧妙地从秦赵二军之间穿过,在树林里躲避后,乘夜跑到令狐邑,在令狐氏的护送下回到安邑秦魏主力南撤后新的大本营。

    他甚至来不及喝一口水,就立刻入城向魏驹通报此事,魏驹还没发话,却先惹毛了秦国大庶长子虎。

    在子虎的责骂下,吕行强忍许久,终于忍不下去了。他因为伤口感染瞎了一只眼睛,整个左脸也肿胀不已,只能用剩下的那只血红色眼睛盯着子虎道:“左庶长也有少梁城破投降的时候,既然汝能降赵,走投无路之下,为何魏氏的普通兵卒不能降!?”

    。

第988章 叛国罪() 
♂,

    ps:第三章,起点作者后台又出毛病了,卡到现在才上传,实在是太坑了

    ……

    ”你!“

    吕行一席话戳中了子虎的痛处,他怒发冲冠,拔出剑来,就要下堂将吕行斩了。

    ”大胆!“还未等他踏下台阶,坐在一旁的魏驹也呵斥一声,抢在子虎之前几步走到吕行面前,给了他重重一记耳光!

    啪!这耳光响亮而用力,吕行被打得翻身摔倒在地。同时,他的身躯也挡在了子虎面前,阻止他前行。

    ”堂兄,主君……“

    吕行抬起头来,这巴掌打得他有些发懵,右脸也立刻肿了起来。

    ”败军之将当斩,你还敢如此大胆,冲撞庶长,真是罪该万死!“

    魏驹指着他痛斥,眼睛却对吕行眨了眨,随即回头向子虎抱拳道:”还请左庶长息怒,此子交给我以魏氏家法惩处,何如?“

    子虎讨了个没趣,收起了剑,也对魏驹致歉道:”这的确是子腾家事,是我莽撞了。“事到如今,秦军和魏氏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魏氏有反复的前科,这次加入连横也是半被迫的,若是将他们逼急了,河东秦军就再无生机了。

    可现在,纵然左翼溃败,赵军包抄,联军放弃了前线步步后撤,但依然还有一线生机。

    蒲坂,龙门没了,还有蒲坂可以去,赵军步骑声势浩大,却唯独没有舟师,只要秦魏联军赶到蒲坂,在汾水和大河交界上船,就能一直划到渭南,回到秦国……

    在此之前,子虎只能与魏氏相互扶持,这是秦国大庶长在信中反复交待他的事。

    等子虎离开后,魏驹才让人给吕行松绑,让医者拿来药物,他亲自为他敷药。

    连夜窜逃,来不及处理伤口,吕行整个脸颊和眼睛都剧痛无比,见状深受感动,他垂下头道:“主君……堂兄,我……”

    魏驹一边为他解开蒙脸的葛布,一边叹息道:“不必多解释,与你一起回来的武卒已将事情原原本本告诉我了。就当时情形而言,你做的没错,就算不放众人投降,等被赵军包围,他们也会争先脱逃的,说不定还会先将你卖了。”

    他的声音徒然严肃起来:“但就全局而言,你做的也有错,如此一来,魏氏必然人心大乱,而秦人也将更加提防吾等,当次之时,若秦魏不能精致团结,必然会葬身于河东。”

    吕行下拜道:“弟该死,弟留着这条性命抛弃大军苟活回来,只是为了能再见堂兄一面,为此堂兄纵然将我戮杀于家庙,吕行也毫无怨言,反正我也命不久矣……”

    魏驹又将他按坐下,揭开蒙脸的葛布,一阵**的臭味传出,吕行那张原本还算俊俏的脸已经不成人样了,再这样下去恐怕人都要废掉。

    “还有救么?”魏驹回头问医者,扁鹊的弟子如今遍布晋国,其中绝大多数为赵氏效力,少部分却转投了其他诸侯和卿大夫,魏氏也曾网罗人才,得到了其中几人,但一直不放心用,直到现在迫不得已,才让其中一人来给吕行瞧瞧。

    那医者说道:“用烈酒消毒,再用沸酒煮过的铜削割除烂肉,或许有救,只是……”

    ”但说无妨。“

    ”届时吕子这张脸恐怕要毁容了。“

    ”容貌不过是云烟一般的东西……“吕行已经不在乎了,但他心里还有话要对魏驹说,医者知趣地下去后,吕行将韩原之战的细节说了一遍,道:”韩原一战,赵氏又有了新的装备。“

    十多年前,魏驹还对赵无恤的发明惊异好奇,可如今他对此已经屡见不鲜了。

    但听完吕行描述了那剑戈难入的沉重铁甲后,魏驹还是忍不住苦恼了一番。

    ”短短几年,赵氏已经能做出那种东西了么。“魏驹拼命效仿赵无恤,赵无恤也浑然不当回事,可每次再见赵军时,魏驹都发现他们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己再怎么效仿,都追不上赵氏的步伐,而且只能模仿来形,学不了质,更没有赵氏那种十多年来稳扎稳打积攒起来的强大力量。

    见魏驹眼中的希望又暗淡下去一分,吕行暗骂自己,他忍着脸上的剧痛,下地再度稽首:”堂兄,如今的情势,河东之战是必败无疑的,秦人靠不住,何不……“

    ”没可能的。“不等吕行说完,魏驹就打碎了他的妄想。

    ”从我父遇刺身亡开始,我已经回不了头了。“他惨笑着说道,时至今日,赵无恤派豫让刺杀魏曼多的嫌疑越来越大,不过那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十字路口上,魏驹已经踏出了一步,然后他背后的退路,已经被赵无恤毅然斩断。

    桃园情谊既已破碎,就无法重圆,或者说魏驹和赵无恤都清楚,那一开始就是个虚伪的盟誓,他们一个不甘人下,一个想要鲸吞晋国,缺少的只是时机和借口。

    现如今要魏驹回头去朝赵无恤摇尾乞首,他实在做不到,而且此番赵氏气势逼人,分明是要赶尽杀绝。

    ”你刚从西面回来,不清楚这些日子发生的事。自从做了撤军入河西的决定后,我军已经后撤了近百里,如今以安邑为大本营,而曲沃则成了防止赵军南追的壁垒。“

    ”然而赵氏只花了三天就攻克曲沃,在我大军南撤时,子顾和子怀主动请战,愿意为我断后,最终在城破时被俘虏。“

    子顾和子怀,都是魏驹的堂弟,魏氏族人。

    “他们的下场……如何?”

    魏驹咬着牙,痛心疾首:“和齐国公子阳生一样,他们被赵氏的理官当场审判。‘叛国之罪’,赵无恤是如此给魏氏全族定罪的,一旦魏氏子弟本抓获,就不由分说,要受五马分尸之刑!他们的尸体就被分为数块,还放在锦盒里让降兵送了回来,给我过目……“

    吕行捏紧了拳头,他明白了,或许赵无恤会放过普通的魏卒,但对魏氏族人,却绝不手软。

    ”这就是叛贼的下场!“赵无恤仿佛在对所有晋人如是说,他不在乎魏氏是否还要反复,他要做的,是用魏氏这只猴子的凄惨下场,让韩氏,让晋国蠢蠢欲动想要反对他的小鸡们噤若寒蝉!

    说来也好笑,赵魏都是晋国公室的叛臣,可谁让赵氏掌权,挟持了晋侯,占据了名分呢。胜者王侯败者贼寇,叛逆的帽子,魏氏是摘不掉了。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今夜好生休养,你一定得活下去,再过两日,大军只怕又要南行,去保住蒲坂。”魏驹离开前如此嘱咐吕行,他现在已经无法回头了,只能一条路走到底,想方设法让魏氏不要灭亡。

    至少,不要在今年灭亡……

    ……

    与此同时,安邑以北百里外的曲沃,赵无恤在一干家臣将吏的陪同下,步入晋国先世曲沃桓伯、庄伯的宗庙群……

    无恤左右看了看,却见这附近就是壮观的沃泉瀑布,远处水声激荡,柏林森森,近处宗庙巍峨,颇为肃穆,真是个风水宝地。

    赵无恤不由赞道:”武公据之以兴晋,曲沃真是人杰地灵之所……”

    “上卿堂而皇之地进入晋国先君之庙,就不怕桓、庄二君显灵问罪?”

    唯一能和赵无恤如此说话的,也只有孙武了,本着充分利用的原则,他又被赵无恤请到前线,这次的战略是赵无恤历次大战里水平最高的一次,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孙武的手笔,他虽然不肯多说,但偶尔一句话,就能画龙点睛。孙武对这么被使唤有些不快,却无可奈何,而且他也想就近看看赵氏各种新武器装备的效果,不过他是赵氏之客,不是赵氏之臣,加上很清楚赵无恤的目的,言谈间也少了几分战战兢兢,反而有些戏虐的成分。

    “桓、庄二君有资格来质问我?”赵无恤反问,对此毫不在乎。

    他笑得意味深长:“武子可别忘了,曲沃之得国,也不正啊!”

    (。)

第989章 曲沃代翼() 
ps:今晚还有一章

    从古至今,取名一直是个大学问,有规矩,也有忌讳,周代贵族给新生儿取名便有六个忌讳,即:不能以本国名为名;不能以官职为名;不能以山川为名;不能以疾病为名;不能以畜牲为名;不能以器币为命。否则会引起诸多隐患。

    除此之外,嫡子和庶子的取名也必须有所区别,嫡子是继承家族庙宇的人,取名要郑重其事,庶子就可以随意一些。

    在这一点上,晋国的先君晋穆侯却犯了个错误,他的嫡长子出生之时,恰逢晋穆侯讨伐条戎大败而归,晋人死伤惨重,他深以此战为耻,就把长子取名为“仇”,以告诫子孙不忘条戎之仇。过了几年,又碰上周宣王与姜氏戎战于千亩,晋穆侯应天子之命赶赴前线。这次战役里,周朝的南国之师虽然全军覆灭,但晋军却救回天子一命,大受褒奖,于是晋穆侯回来后一高兴,就给刚出生的小儿子取名为“成师”,寓意为胜利归师。

    嫡子和庶子的名字含义蕴含着一败一胜,晋国敏感的乐官感到了一丝不祥,认为这预示着日后晋国必然生乱,而纷乱的源头,或许就是这两个襁褓中的孩子……

    五十年后,晋国果然一分为二,封在曲沃,后来被称为“曲沃桓叔”的成师,和定都于翼城的晋文侯仇的子孙打得不可开交,这场大乱持续了整整六十七年,最终以小宗掀翻大宗,完成曲沃代翼而告终。

    “从满岁孩童的名字判断几十年后晋国生乱,再厉害的人也没这种本领,归根结底,还是成师封在曲沃,而曲沃土地丰饶,人口众多,渐渐发展超过了翼城的缘故。世上的事都是这样,末大于本,不出争端才奇怪。”

    迈步于曲沃的桓、庄之庙的屋宇下,或许是触景生情,赵无恤一边遥望这里的古朴建筑,一边与孙武谈论两百年前的那场晋国公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