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849章

春秋我为王-第849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随着赵无恤占领泾阳,赵氏与义渠便直接发生联系了。

    他对这个新邻居有点兴趣,因为这关系到冯翊的边防和稳定,就让赵葭继续说说在义渠的所见所闻……

    “豳地虽是周人肇兴的地方,可在骊山之难后,此处又被戎人占了,几经辗转落入义渠手中,秦国一直想收复,只是都未成功。就我所见,义渠吸纳周人遗民,既事农耕,也事畜牧狩猎,一些人通秦地语言,其君长称君,也自称为王……”

    “蕞尔戎邦,也敢称王?”席间有人十分不屑,把义渠当成蛮氏那样的小不点。

    赵葭还未回答,倒是陪坐的刘德小心翼翼地反驳道:“义渠可不小,秦国西北群戎,有义渠、乌氏、胊衍等,其中以义渠最大,其国土广袤,有方圆数百里,而且兵卒骁勇善战,遇到戎地没收成,还会入侵劫掠,偶尔还有小股戎人跑到泾阳附近……”

    赵葭点头道:“不错,义渠曾败于秦穆公,之后百余年养精蓄锐,筑城廓以自守,其国虽然僻处深山之中,但土地肥沃,水草丰茂。吾等被其所救后,随他们回到义渠君在泾水边游猎的行帐,虽然简陋,但兵卒却不少。”

    无恤问道:“义渠君有多少兵卒?”

    “不知详略数目,但一次出动两三万人并不难,只是义渠内也是部族林立,其君长从各部里推选,经常会相互为敌,故而过去数百年里对秦国威胁不大……”

    之后赵葭还说了些在义渠所见的风俗,什么“其亲戚死,聚柴而焚之,熏上谓登遐”,这种中原人不齿的火葬习俗在戎系各族处却是司空见惯。而且义渠人“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作战私斗都十分骁勇。

    据赵葭所言,他们在泾水上游见到义渠君后,义渠君起初并不在意,得知他们是与秦国为敌的赵军后,才不敢怠慢。义渠再闭塞,也知道近年来东方兴起了一个很强的”赵国“,连上地白翟也臣服于赵。于是义渠人对赵葭等人好吃好住地招待,还送他们女人……

    内部商量一番后,义渠决定派人送他们回来,不过义渠的使者也跟来了,看那样子是想与赵氏建立联系。

    赵无恤对义渠国的土地是一点兴趣没有……别说现在的赵氏,就算是全盛时期的秦国,宁可去与东方诸侯为敌,宁可跨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去开拓巴蜀,也不愿意往北挪动几步,直到秦昭襄王时,才灭义渠建立了北地郡。

    究其原因,是因为先秦时代的义渠戎狄太穷了,而且穷山恶水出刁民,从秦汉到宋朝,这一带一直未能开发起来,宋辽时期的环庆地区,仍是群蕃的天下,连西夏党项都嫌弃他们的粗鄙野蛮。

    所以赵无恤吃饱了撑着才会去打这块没肉骨头的主意……

    “不过彼辈毕竟救了吾家的千里驹,往后为邻,也少不了要打些交道,那就见上一见吧。”

    带着这种心思,次日,赵无恤传唤了义渠使者。

    义渠使者为此次觐见是费了一番心思的,他不知从哪找了一身深衣袍服,披散的头发也扎成椎髻,而且入内还知道下拜,可见其粗通礼仪。

    只是那一口蹩脚秦地方言让人忍不住想笑。

    “义渠君让小人来见赵君,问侯赵君无恙。”

    开场白一板一眼,可再开口时,这位戎使却提出了一个让室内众人目瞪口呆的建议。

    “义渠君还想让小人问问,赵君可愿与义渠共灭秦国,共分其地?”(。)

第1019章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义渠使者的话还在耳边回荡,赵无恤却不知不觉神游天外,他想起了一些事情。

    后世的人能知道义渠,多半是来源于一部叫做《芈月传》的电视剧,虽然里面有许多加工的不实之处,可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义渠曾是秦国最严重的边患……

    若历史不发生改变,五十年后,就在秦国陷入“庶长之乱”的时期,义渠发大兵攻秦,从泾北一直打到渭南,致使渭水沿线一片糜烂。之后又过了一百年,在雍州憋了一辈子的秦国终于完成改革雄起了,义渠也被征服,变成了秦的属国。但桀骜不驯的戎人却叛服不定,秦惠王时,乘着诸侯伐秦,义渠再度独立,让秦人吃了不少苦头。

    直到后来来自楚国的宣太后用自己的**作饵,拉拢义渠王,跟他厮混于甘泉宫,以堕戎王之志,生下两个儿子后又将他谋杀,这才彻底灭了义渠。自此以后义渠成了虎狼之师中的一份子,后来秦兵马俑里的不少士兵,明显是义渠戎人的体貌。

    未来让东方诸侯畏之如虎的强秦,也得花这么大气力才能平定义渠,就别说现在国力跌落到历史最低点的弱秦了。

    若按那戎使所言,义渠能集结两三万人,发兵直逼雍都,赵氏与之配合发兵攻渭南,秦国就算侥幸不亡,至少也要丢掉陇山以东的全部区域……

    事后义渠占据岐阳,而赵氏占据渭南,皆大欢喜。

    面对这个可行性很高的建议,在震惊之后,室内的一些赵氏臣僚脸上露出了大不相同的神情。

    有的是不屑一顾,这是看不起义渠的力量。有的是意有所动,比如刚被任命为冯翊郡守的阚止就频频注目赵无恤,希望他同意义渠的请求,这样便能毕其功于一役……

    但赵无恤深思熟虑后,却做出了回答,其言掷地有声: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义渠之请,我拒绝。”

    ……

    赵无恤虽然多次毁诺背盟,欺骗朋友,欺骗敌人,但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比如现在。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是十年前齐鲁夹谷之会,齐侯以莱夷威胁鲁君时,孔丘纵车而出说的一句话。裔,本义为衣服的边缘,也可指边远的地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干预中原事务,戎狄蛮夷之辈不得离间诸夏关系。

    这是孔丘在追思申侯引诱犬戎入寇,导致骊山之难,宗周覆灭得出的历史教训。虽然夹谷之会被赵无恤横插一杠搅乱,齐鲁的盟约没签订,可唯有这句话,他是牢牢记在心里了。

    他纵然有许许多多不是,与赵无恤产生了数不清的误会和矛盾,至今也不能化解,但他毕竟是这时代的佼佼者,开私学,树华夷观念,都走在世人前列。

    虽然孔子甚至不愿意承认与他的翁婿关系,但赵无恤有时也会谦称:“我亦孔子之徒也。”

    学的不是他的食古不化和迂阔之处,而是这些闪光点,是两千年后,也足以构成华夏精神内核的东西。

    赵无恤对不明所以的义渠使者说道:“你回去告诉义渠君,赵是信守承诺的,如今我与秦国已经达成协议,停止兵戈,恢复和平,就不会食言而肥。”

    义渠使者还想再说话争取一番,可他一紧张嘴里尽说出一些叽里咕噜的戎言,赵无恤示意他闭嘴,又道:“不过义渠君也救了我家子弟,只要义渠不要再侵犯泾阳之地,秦与义渠之间的龌龊,我会保持中立,不闻不问……”

    说完,赵无恤就让人关门送客。

    等义渠人离开后,阚止又回来了,欲言又止。

    “余知道子我想说什么。”赵无恤已然明了,他说道:“你是不是想说,义渠之请是难得的机会,只要撕毁与秦的协议,暗中集结大军突然杀向渭南,定能全歼秦军,亡秦之后,赵氏的西面便再无后顾之忧?”

    阚止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地道,但还是坚持说道:“然,至于与义渠共分秦地的约定,事后再反复一次即可。等驱逐了义渠,整个秦地便归于上卿治下,雍州之地只要稍加开发,并不下于冀州,有雍、兖、冀这三处在手,天下三分有其二!上卿便可以横扫中原!”

    他说的激动,也许是看到机会近在眼前,为赵无恤断然拒绝而遗憾惋惜。

    无恤等阚止稍微平复后才道:“赵氏与戎狄共灭诸夏同姓之邦的名声,可不好听。”

    “当年周武王不也是联合西方八国共同击商的么!濮、羌等辈,也是蛮夷戎狄之邦,成大事者何必畏惧名声?”

    “此一时彼一时。”赵无恤说道:“彼时华夏尚未形成,商人视周人为异族,周人自称‘我夏’,亦视商人为异族。而如今诸夏之邦与戎狄蛮夷泾渭分明,再这么做,非但让天下人寒心不齿,也会让秦人愤愤不平。灭秦不难,可治理秦地却不容易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河西和泾阳是赵氏蚕食秦地的开端,若连这两处都不稳定的情况下就急吼吼地灭秦夺地,说不定反而会便宜了义渠。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万一义渠在西北坐大,给赵氏带来的危患或许更甚于秦。后世宋朝自作聪明联金灭辽,联蒙灭金,结果又如何?与其豢养戎寇,赵无恤宁可跟较文明的秦人打交道。

    当然,若要赵无恤发自内心地说,按照这时代“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的标准,以文化为主,血缘为次,楚、吴、中山都算作诸夏一员的,尤其是楚国,文明开化程度让晋人也汗颜。那些后来骂他们是蛮夷的,比如孟子,已经不是民族问题,而是地域国别歧视问题了……

    何况赵无恤有自信,能在十年二十年内解决秦国问题,或许时间很长,但却能做到润物无声,而且得的堂堂正正,让人心服口服。

    他语重心长地对阚止、赵葭等人说道:“赵氏若只想占据几州之地,以强临弱,得逞一时,大可这么做,可我的志向,要比这更深远些……”

    无恤站起身来,踱步道:“辟土地,统诸夏,莅中国而开拓四夷,这便是我的大志。若想如此,赵氏便要考虑一下手段,像王子带那样勾结戎人图谋王室,像邢国那样附从狄人侵略诸夏,裔不谋夏,夷不乱华,我不取也!”

    取天下,不能一味用霸道,也不能一味用王道,而是要王霸道杂之。

    这下阚止无言以对,赵葭则更加崇拜他的堂兄。

    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国内部想要雪渭水之耻的人想必不少,若是义渠的威胁能让他们清醒清醒,赵无恤也是欢迎的,这也是他采取“中立”的原因。

    既然以赵氏在雍州的力量,一时半会也管不了义渠人,那就让他裸地威胁秦国吧,让秦人在虚弱时为了避免被戎狄侵犯,向赵氏靠拢,乖乖地做赵氏的小宗。

    赵无恤希望能统合诸夏,开辟周边的戎狄蛮夷之地,前提是诸夏宾从于他,甘心做他的傀儡,做他的属邦……

    何况眼下,赵无恤已经不能在秦地耗下去了,国内秋收将至,从民间义务征召的士兵们急需返回家乡收割粮食,就算是脱产的募兵和两郡骑兵,在征战了大半年后也需要休整,在秋收结束前,赵氏必须停战。

    至于秋收之后,他就得考虑下东方的事情了,还有齐国需要惩戒,还有郑国需要征服,更得去支援下宋国……

    今年发生了太多太多事,扑朔迷离,让人啼笑皆非,不过现如今,在宋国发生的变乱已经清晰地呈现在赵无恤案前了。

    他曾对那些事无奈、恼火,最后都化作对某个人命运的关切不安、心急如焚……

    事情还得从四个月前说起。

    二月初,己丑日深夜,在满城风雨的宋国商丘,毫社祭坛上,南子分娩在即……。

    :访问网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