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944章

春秋我为王-第944章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寡人从不因言杀人,汝等退下!”

    对于赵侯而言,这位东郭先生,是越来越有趣了……虽然他屁股坐在赵国的对立面,但也说明,这世上不论哪国,都有在野的高人啊。

    勋贵子弟们恨恨地下去了,东郭先生也知道方才是自己有些激奋了,过了一会,才放缓语气道:“这是小人一孔之见,何况,如今中山已经求饶请降,愿意割让滹沱河南岸土地,君侯想要的东西已经得到,奈何还要入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覆其社稷,迁其重器,一味地要灭亡中山呢?”

    这东郭先生是个很有学识的人,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跟他绕逻辑是自取其辱,赵无恤便单刀直入地说道:

    “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中山乃鲜虞白狄所建,戎狄豺狼也。如今就算中山国蜷缩起四肢,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猬一样蜷缩,像蛾蛹一样曲身,以此求得赵国的怜悯。但狼就是狼,等危机过后,中山必然反扑,往赵国的心腹之地狠狠捅上一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对于距离首都邺城才三百里的中山国,一贯多疑的赵无恤是不会允许他们作为独立的政权存在下去的!

    东郭先生却不死心,苦口婆心地劝诫道:“但是君侯,诸侯用夷礼,则夷之;戎狄用夏礼,则应华夏之,鲜虞人进入河北已百余年,沐浴华夏之风,建国曰中山,处处效仿赵国,中山爪牙变钝,尾巴卷曲,已经不是狼了,而是被拴在诸夏门边的一条家犬……”

    他数次从齐国进入中山,见证了这个戎狄之邦的变化。刚刚迁来时,白狄人以畜牧为主,三尺高堂为室,房草不剪,采椽不刮、披发吃半生的肉,语言与诸夏不通。然而仅仅过了一百年,中山国建立后,鲜虞人,尤其是上层贵族在风俗、文化、饮食习惯上,都在拼命向中原靠拢。

    鲜虞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一切史诗、记录、文书都用华夏篆字,随着大量中原百姓的迁入,国内会说夏言的人越来越多,中山话已经与东阳方言越来越近似。

    中山的建筑、机构,无不是模仿赵国,宫廷里整套编钟、编磬,也俨然把自己当做华夏诸侯,据说中山的公室还接纳了几位孔子的弟子冉雍、宓不齐,请他们为中山贵族教授诗、书,同时推动一个大计划:东郭先生亲眼看见过一个中山子的铜器铭文,铭文里大谈天命、忠、孝、仁、义、礼、信等,同时通过种种编造的传说,证明中山其实不是戎狄,而是姬姓、子姓的殷周后裔……

    东郭先生觉得这是好现象,中山人所做的努力,不能因为赵侯一句“戎狄豺狼”而彻底否定!

    他再拜恳求道:“纵然中山有罪,其百姓何辜?灭其社稷,夷为郡县,鲜虞人必然怨怒而反抗,反而将戎狄效仿华夏的势头中断了。君侯莫不如顺势同意中山的求和,昔毛宝放龟而得渡,随侯救蛇而获珠,蛇龟且不如狼有灵性,若是赵侯让其苟延残喘,中山国敢不效龟蛇之诚!”

    东郭先生言罢,赵无恤默然良久,才道:“先生,你当真不是中山国的说客?”

    东郭先生虽然瘦巴巴的,却也有士的尊严,他挺起了胸膛,发誓道:“如有欺瞒,愿受万刃加身!”

    赵无恤嘿然,若真如他所言,那这东郭先生这种多管闲事的风格,还真和战国时期到处灭火的墨家相似,义之所存,虽千万人,吾往矣?

    不过,他也已经听出来了东郭先生言中未尽之意……

    “寡人当真不信,世上会有无私无利之人。先生今日前来,只怕不单单是想要为中山求情吧?”

    见东郭先生面有踌躇,赵无恤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由笑道:“先生方才之言虽然有理有据,但不能让寡人答应不征伐中山国。如今大雨未停,大军不行,与其在此虚耗时光,先生不如将心里所藏的话坦然相告,也许就能说服寡人……”

    东郭先生叹息一声,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索性坦言道:

    “虽然小人愚钝闭塞,却也听说过一句童谣,济水畔、黄池上,侯非侯,王非王……”

    “黄池之会后,赵侯已从周王处获得了号令天下的斧钺,五伯九侯,无不景从。赵侯已经得到了想要的名实,但这斧钺要如何使用?却有商榷之处,如今赵国定军爵,上首功,兼并鲁、卫,存的是以兵威征服诸侯,化为郡县的心思。此举虽然简单,却略显粗暴,诸侯定然不会束手就擒,故而这平天下之路,必然满是荆棘,也不知还要打多少仗,死多少人。故而小人觉得,赵侯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选……”

    “何路?”

    “以斧钺威人而不杀人,存灭继绝,弭诸侯之兵,息九州之乱,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倘若如此,赵侯仁义之师,不费兵戈而天下归服!”

    ps:东郭先生故事的原型是明人的《中山狼传》,故事里追逐中山狼的正是赵简子赵鞅,这件事时隔千年,也不知明人有何依据。寓言里又说东郭先生是“墨者”,不过这时候墨子才刚出生,所以不可相信。不过就不用考虑那么多,剧情需要,就把东郭先生拿来用用,把他当做一个不是墨家,思想却先于墨家的春秋士人吧,故参考墨家的《贵义》《非攻》《兼爱》诸篇,给东郭先生加上了一点弭兵、好义的色彩。

    晚上还有一章

第1132章 中山已灭() 


    ps:根据《鲜虞中山国史》里引《世本》“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居灵寿”,可知直到第一次灭国后,中山国的都城依然是顾而非灵寿,这是一处错误。另外毛宝放龟是晋代的事情,《中山狼传》错引,七月这里按照原文,没有细查,又错了一次,都已更正,谢谢读者们的提醒。

    ……

    外面依然淫雨霏霏,而帐内,东郭先生说的话,赵无恤总结下来,无非就三点:弭兵、兼爱、非攻,想不到在墨子之前,墨家思想就已经萌芽了……

    不过,东郭先生对赵国,乃至于诸夏未来的设想,倒是很有意思。他的思想,有点后世墨家的雏形,又受老子学说影响,本质是追求和平共处,但是又知道赵国独大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在大的方面,东郭先生不得不承认,赵国与其他诸侯确实不同,赵无恤的功业已经远超齐桓晋文,赵国应当世代称霸,甚至于称王!莅中国而抚四夷。

    小的方面,东郭先生又认为,在赵国主导的华夏秩序内,应当贯彻弭兵政策,停止战争,用另一种方式让诸侯臣服。

    他说道:“赵国现在可以算是一个万乘之国,广袤万里,虚邑数以百计,不胜君侯的军队进驻;城邑之外,上郡、河间、代郡,广阔平衍之地数以万计,不胜赵国百姓开辟。既然如此,可见赵国的土地是多余的,而人民仍有所不足。但君侯现在却不顾百姓劳顿,让兵士去送死,以争夺几座中山国的虚城,此乃弃不足而争有余啊。施政如此,不是治国的要务!莫不如保留诸侯,让彼辈称藩。换取他们听命于赵,在钱币、文字、律令上向赵国看齐,用这种方式达成一天下。”

    若按照后世的说法,按照东郭先生的设想,这天下诸侯,就像是一个邦联,赵国是主体,得其实,以此构建一个新的华夏秩序。这种想法脱胎于晋国的霸业,只是把诸夏联盟从单纯的血缘政治关系拓展文化、经济层面上,把一个联盟变成了一个实体的邦联,然后再花上几十年的时间去慢慢让诸夏趋同。

    赵无恤也不由拊掌而赞:“先生这说法,寡人倒是一次听闻,但……”

    他直接给说得口干舌燥的东郭先生泼了一盆冷水:“但寡人拒绝。”

    “强权胜于真理!”前世秦国成功统一的经验,以及这二十多年的经历让赵无恤认定,武力是取得政治和外交成就的基石,华夏统一的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凭盟会和所谓的弭兵、仁义……

    而是要凭铁和血!

    长痛不如短痛,统一天下最快捷最彻底的方式依然是战争。诚然这个过程里会有无数人死去,会有无数个家庭被拆散,但若无一场干脆利落的统一战争,说不定赵无恤死后,又会多出几百年的战国大分裂,诸侯以邻为壑,又会死多少人,耽搁这个民族多少时间在内斗上?

    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伟大帝王的国君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对和平抱有幻想。

    “先生的见识的理念已经是当世翘楚,却依旧有局限。”

    “小人还有什么没看到的?还请赵侯解惑。”对于铁了心要把这场战争打到底的赵侯,东郭先生有些气馁,他已经无计可施了,又没法效仿曹刿将赵无恤劫持,只能让中山自求多福了。

    赵无恤一声叹息:“先生啊,你只看到了中原的事情,却看不到九州之外正在发生的事……是故先生的想法不错,但寡人、天下人都没有那么多耐心和时间了。”

    东郭先生莫名其妙:“此言何意?”

    “先生说我应当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这句话说得不错。寡人之所以希望中原能够定于一,除了修河道,兴水利,废关隘外,还有一件事必须集诸夏之力才能做成。”

    赵无恤有些无奈地承认道:“因为寡人的关系,有些事情提前发生了,是故寡人不得不万般小心,合诸夏之力,与之对敌……”

    ……

    赵国伐中山之战,可谓是狮子搏兔,中山的体量身板只相当于赵国的一个郡,却遭到了周边四五个郡兵力的进攻,顿时左支右绌,加上内部还有鼓、肥两邑的翟人做内应,是姑虽然鲜虞白狄民风彪悍,中山国的铁甲杖士骁勇敢死,却依旧挡不住赵军如潮水般的进攻。

    赵无恤三月初亲征,到七月初时,中山的都城顾邑已被攻破,中山子偃吞金自杀,赵军其他几路军队也占领了中山国全境。

    七月中旬,进入中山国在顾邑的宫室后,呈现在赵无恤眼前的,是一个堆满了宝物和珍器的宝库。

    而中山国的图腾标志,两把山字形的青铜钺也被扔到了地上。而一对做工精致的“错银双翼神兽”被献给赵无恤,这是鲜虞族传说中风神“飞廉”的形象。它被制作得惟妙惟肖,对把玩自己的赵无恤怒目圆睁,张口咆哮,双翅扬起,似乎随时都在准备腾空。而且表面采用粗细不同的银片、银丝镶出的变化无穷的斑纹,更使这威武勇猛的神兽显得生动而又神秘。

    “都是珍宝啊……”将错银首像递给旁边的人,赵无恤扫了一眼中山国的府库。

    鲜虞人虽然才开始定居生活不到两百年,至今北部山地也是畜牧,但城邑里手工业生产非常发达,许多从晋、燕、齐躲避赋税跑来的工匠为中山子制造了大量铜、玉、陶、金、银等大量精美的奢侈品,这是他们手艺的凝结,也是中山百姓的民脂民膏。

    赵无恤叹息道:“人言中山国作奸巧冶,多美物,寡人先前还不信,今日才知道,中山子虽然只是一个小国之君,可制作的宝物器皿都快赶上寡人了,其骄奢淫逸,又得罪了大国,不亡待何?”

    他下令道:“将这些宝物都装到辎车上,运回邺城。”

    有了这些东西,这次出兵的花销应该能抵消一部分了,而现在大军撤离中山,还来得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