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

第12章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第12章

小说: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各回原地,韩复榘表面答应却又一直拖着不撤,打算用拖的方法把七个县据为己有,蒋介石刘珍年派人前来催促,口气非常强硬:韩军继续拖着不撤,中央军胶东军将联起手来进攻韩复榘!

    韩复榘召集手下商议,大多数人建议不要撤退:蒋介石正忙于进攻江西红军,根本抽不出手帮助刘珍年,“中央军胶东军联起手来”不过是吓唬人而已。

    韩复榘请刘永义发表意见,刘永义在红军时战绩辉煌,韩复榘很想听听他的分析。

    “我主张撤退。”刘永义说道,跟着介绍理由,“蒋介石进攻江西红军,不管嬴输都只会持续二三个月,二三个月后蒋介石的兵力就可以腾出来,就可以援救刘珍年了,以刘珍年的本事,顶住我们二三个月没有问题,那个时候我们就危险了,就会腹背受敌。”

    刘永义的理由很充分,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韩复榘也同意了,于是决定把部队从胶东撤出来。

    韩复榘还是很想消灭刘珍年,他问刘永义有什么好办法。

    “刘珍年能屹立胶东不倒,靠的是蒋介石撑腰,所以要消灭刘珍年,挑拨刘珍年与蒋介石的关系是关键,如果能让刘珍年与蒋介石反目,刘珍年就完蛋了,再会用兵也打不过我们。”

    “挑拨刘珍年与蒋介石的关系?怎么挑拨?”

    “通共!这一招百试百灵!我们放出流言说刘珍年通共,蒋介石相信了,他们的关系就破裂了,刘珍年也就完蛋了。”

    刘永义的建议再次得到赞同,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这个说可以找到刘珍年的仇家,让仇家出面诬陷刘珍年通共那个说抓了几个真正的**,可以让他们作证诬陷刘珍年通共。

    “嘿!诬陷啥呀!刘珍年就是通共,通了好多年了!”一个人拍起了桌子,“三年前刘珍年就找上了**要**帮他练兵,**同意了,派了人帮他练兵,派了好多,一二十个,他的部队为什么能打?**帮他练的呀。”

    “真的,**真的帮刘珍年练兵?”韩复榘问道。

    “当然真的,有几个**我都认识,我还建议过韩主席效仿呢。”

    “对对对,想起来了,你真的建议过,一年多前,好极了,这下刘珍年死定了。”

    商量一阵之后,他们拿出了一个挑拨方案:第一,教育厅长何思源是蒋介石安排进山东的钉子,找一个跟何思源关系好的人,出面请何思源喝酒,装作酒后失言把这个情报泄露给何思源,何思源得到这个情报后一定向蒋介石报告第二,在胶东找一批乡绅,让他们去南京控诉刘珍年“横征暴敛荼毒百姓“第三,以“刘珍年荼害百姓,中央反而袒护”为由向南京请辞山东省主席,壮大控诉刘珍年的声势。

    会后,刘致中带着刘永义继续给其他大官送礼,各个大官基本都送了一份,然后,他们返回龙山。

    刘致中想模仿蒋介石,办一个军校培养势力,可是蒋介石早防了这一招,早早下了命令:各地军队不得自办军校,所需军官向中央申请并由中央统一调派。

    刘致中当然不会向蒋介石申请军官,他自有对策:建一个教导大队,表面是教导大队实际是军官学校,招集人才进入教导大队学习。

    刘永义提出一个改进建议。

    “培养军官需要校舍需要课堂,没有校舍没有课堂培养不好的,我们办一个中学吧,龙山中学,招收龙山以及其它地区的百姓子弟入学,教导大队租用龙山中学的校舍和课堂上课。”

    “好极了,好极了。”刘致中猛拍大腿,“一举两得,既解决了校舍课堂,又讨好了当地乡绅,好极了。”

    “一举三得,办中学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上头也会夸奖的,济南,还有南京。”一个人说道。

    刘致中给韩复榘打电话,报告了建立龙山中学的事,得到了韩复榘的夸奖,韩复榘还向刘致中保证:学校建起来后,省政府拨给经费,学生越多经费越多。

    刘致中派人去济南、北平、南京等大城市寻找教师,同时亲自出面与当地乡绅商谈,想入乡绅手中购买土地建立中学。

    龙山的乡绅对刘致中建立中学感到意外:莒县的县城都没有中学,莒县最穷的龙山乡居然要建一所中学。

    不过建立中学总是好事,子女的上学问题解决了,乡绅们于是纷纷表示支持,并表示不要钱,中学所占土地全部由乡绅捐献。

    “好极了,好极了,大家这样通情答理,龙山中学一定能建好的,大家的子女今后一定能出息的。”刘致中很高兴。

    军校的事情定下来后,刘致中又开始考虑武器的事,得到番号之后,各地军火商纷纷前来,中国外国都有,这个说自己的武器性能优良,那个说自己的武器价钱公道,那那个说自己的武器是国产的,希望刘致中支持国货。

    刘致中一时拿不定主意,召集手下商议,商议之后决定购买德国武器:德国武器性能优越,而且弹药补充容易,很多军阀的武器是德式的,而且政府的制式武器多是德国口径、通用德国弹药。

    4日,一个人来找刘永义:王得礼,刘永义的结拜大哥。

    王得礼原本只是赚小钱的小军火商,这里买武器那里卖武器,买着卖着,认识的人多了,名气大了起来,赚的钱也就多了起来,中原大战后刘湘的人来找王得礼,请他帮忙把一批山炮运进四川,刘湘刚刚从德国人手里买下一批山炮,已经运到了上海,却苦于没有办法运进四川,蒋介石对武器封锁很严,步枪机枪这样的轻武器可以运进四川,山炮这样的重武器不可以。

    王得礼帮着刘湘的人想办法,他们找到一条来往于上海和重庆之间、正在船坞修理的货船,收买了船上的船员后,他们在货船里加上隔舱,把山炮藏进隔舱里,用这个方法分几次把十门山炮、五千发炮弹运进了四川。

    得到山炮的刘湘腰杆硬了,当时的四川是二刘争霸:刘湘拥兵六个师、十万余人,刘文辉拥兵七个师、十二万人,刘文辉更强大一些,但是刘湘有蒋介石支持,二人都想独霸四川,于是摩擦冲突不断。

    论关系,刘湘与刘文辉是没出五服的亲戚,年轻的刘文辉是叔叔,年长的刘湘是侄儿,不过叔侄关系经不起利益的考验,为了独霸四川,二人起初争吵,继而动手,再然后大炮机枪一起上,不宰了对方誓不罢休!

    刘湘把买来的75毫米克虏伯山炮编成一个炮兵营,请各方代表来参观,还当众放了十多炮,巨大的爆炸吓坏了好多人:刘湘好厉害呀!

    四川军阀都是属猴子的,机灵得很,看到刘湘大炮厉害,他们立马转变立场拥护刘湘,刘文辉的十二万大军转眼少了一半,只剩六万余人。

    只剩六万余人的刘文辉还不服气,自以为用兵如神,“没有大炮也能轻松教训这个憨头憨脑的侄儿!”可是打起来才发现,什么八卦阵天门阵根本不是德国大炮的对手,刘湘一排炮弹砸过去,刘文辉的部队就撒了鸭子,几仗下来,刘文辉的部队死的死,降的降,只剩二万余人。

    只剩二万人马的刘文辉老实了,知道用兵如神敌不过德国大炮,他派出大哥刘文渊向刘湘请和,请求刘湘看在同宗份上放自己一马,同时向中央通电辞去四川省主席一职,推荐刘湘出任。

    得到四川的刘湘心满意足,开始顾念叔侄情份了,于是很大方地表示:可以放叔叔一马,四川最穷最穷的西康留给叔叔,叔叔到那里好好反省,反省好了,愿意把省主席的位子还给叔叔。

    四川成了刘湘的天下,这是蒋介石非常不愿意看到的,蒋介石希望四川永远保持群雄逐鹿的态势,原来支持刘湘不是因为刘湘有多好,而是因为刘湘比刘文辉弱。

    蒋介石开始调查,“哪个胆上长毛把山炮运进四川?”查来查去查出了王得礼,于是把王得礼抓起来,以“走私武器罪”判了十年徒刑。

    王得礼在北平蹲起了大牢,不过没受什么苦,典狱长很高兴监狱来了摇钱树,他给王得礼安排了上好的房子,好吃好喝供着,王得礼可以在监狱继续指挥手下走私武器,只是赚来的钱要跟监狱五五分成。

    王得礼唉声叹气干着老本行: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要分监狱一半,太心疼了。

    干着干着,一个消息传到了王得礼那里:刘致中投靠了韩复榘,得到了独立旅的番号,正在招兵买马,打算东山再起。

    王得礼估计刘致中要大买武器,于是跟典狱长商量,出去活动卖一批武器,典狱长答应让王得礼出去,只是要交押金:一万五千元。

    王得礼跟典狱长讨价还价,把押金谈到了一万,交纳一万元后,他走出了监狱。

    ;

第015章 谈价钱 刘致中买下军队() 
王得礼当然是来推销武器的,他告诉刘永义:有一个东北军的团长不想干了,想回东北老家,他的那个团打算卖掉,价钱很便宜,只有平常价的一半。

    买卖军队的事军阀经常干,刘永义见怪不怪,他对“半价”非常动心:装备一个团至少要十五万,半价可以省下七万五,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即便是掘了康熙陵发了大财,刘永义依然对“七万五”大流口水。

    “那些武器怎么样?是不是老旧不堪了?”刘永义问道。

    “崭新崭新的,用了还不到两年,入关的时候张学良给他们发了新枪,新一色的日本装备,差不多一半还是日本制造的,外国货。”

    “日本装备?我们可是打算买德国装备。”

    “日本装备好,日本装备适合我们体形,德国装备太大太重了,不适合瘦弱的中国人。”

    “有道理,好,去见我叔叔,我们一起劝他。”

    刘永义和王得礼去见刘致中,劝说刘致中买下这个团,他们列举了买下这个团的好处:第一,日式武器比德式武器更适合中国人第二,中国迟早要跟日本开战,装备日式武器可以加深对日本军队的了解,为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第三,可以省下很多钱,至少五万第四,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毕竟是连人带枪一起买。

    刘致中被说服了,答应买下这个团,他决定亲自出马去谈这笔生意,要刘永义跟着一起去。

    “把眼睛睁大些,帮我看清他们,现在人心不古,军人也一样,拿老百姓冒充军人,拿别人的武器冒充自己的,哼!丢尽军人的脸!”

    想卖部队的团长叫王友善,他的部队是叔叔留给他的,叔叔原先是土匪,投奔张作霖后改编为一个营,入关打吴佩孚的时候叔叔立了大功,于是营长变团长,后来叔叔老了,部队就交给了王友善。

    王友善跟着张学良入关,原来一路顺利,一枪不发冯玉祥阎锡山就垮了,张学良得了很多地盘,王友善分到两个县,每个月收到很多很多钱,日子过得悠哉游哉。

    但是好景不长,“九一八”爆发了,日本人端了张学良老窝,东北军一下成了没家的孩子,官兵顿时乱了起来,有人建议打回东北夺回老家,有人建议放弃东北经营华北,更有人建议跟日本人谈判拿回东北。

    张学良惦量来惦量去:打回东北,自己没那个能力,蒋介石也不支持跟日本人谈判,那不是当汉奸吗?况且日本人还是自己的杀父仇人放弃东北经营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