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

第21章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第21章

小说: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诚命令第8师继续坚守南丰吸引住红军,然后把中路军分成三个纵队:第一纵队三个师,由罗卓英指挥,第二纵队四个师,由吴奇伟指挥,第三纵队四个师,由赵观涛指挥,三个纵队以南丰为目标分进合击,准备在南丰城下包围、消灭红军,三个纵队以罗卓英的第一纵队最为强大,所辖11、52、59师是用刚刚买来的德国武器武装起来的,连长以上清一色黄埔生,由于在赣州城下打败了红军第一悍将彭德怀,罗卓英声名鹊起,大受重用。

    陈诚这个计划相当冒险,由于第一纵队的三个师不在一处,11师驻在抚州,52师、59师驻在吉安、安福,要到达南丰,52师、59师必须侧敌行军数百里,有人看出这一点,建议陈诚修改作战计划:52师、59师首先后撤,进入白区,然后绕道前往抚州,在那里会合11师,再一起进入红区,但是被陈诚拒绝了:这样修改就不是分进合击了,就包围不了共军了,再说时间也拖得太长。

    陈诚给52师、59师发报,命令他们按计划行动,同时要求他们隐匿行踪,悄悄向东陂、黄陂前进。

    52师、59师开始向乐安前进,由于刚刚在鄂豫皖打败红四方面军,他们骄狂无比,把陈诚的“隐匿行踪”丢到脑后,行军不仅大张旗鼓,还搞起了攻防演习,枪声炮声传到几十里之外,20日,他们到达乐安,并在那里休整。

    在南丰,发现自己有被包围的危险,周恩来急忙下令停攻南丰,全军从南丰城下撤出,秘密转移到到苏区前部的东韶、洛口地区,寻找歼灭**的战机,同时以红11军伪装成主力,大张旗彭地东渡抚河,向黎川前进,以此来迷惑**,引诱**深入。

    陈诚果然上当,以为红军主力退往黎川,立马改变计划,仍是分进合击,只不过合击目标改成了黎川:第三纵队四个师,由赵观涛指挥,由金溪出黎川攻红军正面第二纵队四个师,由吴奇伟指挥,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侧击黎、建、泰地区,截断红军的归路第一纵队三个师,由罗卓英指挥,由宜黄、乐安出宁都、广昌,截断红军的归路,并深入红区袭击红军后方。

    第一纵队的三个师还没汇合,陈诚于是命令52师、59师向东陂、黄陂前进,罗卓英率11师也向东陂、黄陂前进,三个师在那里会合,然后一起向黎川的红军进攻。

    在乐安,52师、59师询问乐安周围敌情,由于没有了生意侦察,刘致中得不到红军的情况,只能把飞机侦察来的情况通告给他们:乐安周围没有共军主力,只有一些地方部队和赤卫队。

    得知乐安周围没有红军主力,52师、59师放下心来,决定按计划行动,26日出乐安向东陂、黄陂前进。

    26日拂晓,52师、59师出发了,为了赶时间,他们分成两路前进,52师在右,59师在左,两师相隔五十余里,由于中间隔了一座摩罗嶂大山,两军联络极其不便,一方遭到攻击另一方无法援救。

    ;

第025章 伏兵起 陈辞修连丧两师() 
乐安周围可不是没有红军主力,而是埋伏着红军主力,他们早盯上了52师和59师,由于布置了大批百姓监视,他们对两个师的行动了如指掌,现在**露出破绽,红军立即抓住,决定以伏击战方式歼灭52师和59师:第一军团、第21军为左翼队,隐蔽集结于金竹、大坪地区,准备歼灭52师第五军团、第22军为右翼队,隐蔽集结于横石、侯坊一带,准备歼灭59师。

    52师经过一天行军,当晚到达太平圩,并在此宿营,27日拂晓继续前进,当时细雨濛濛,云雾蔽天,十米之外难辨景物,加之认为红军主力远在黎川,因而52师疏于戒备,对隐蔽在道路南侧高地的红军毫无察觉,13时,他们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

    红军的冲锋号吹响了,数万红军猛扑下来,瞬间把52师截为数段,仅仅三小时战斗,他们就歼灭了52师,52师师长李明在战斗中死亡。

    在左翼,59师的行军道路更加难走,行军速度更加迟缓,还没进入伏击圈,红军围歼52师的战斗就打响了,激烈的枪炮声传到了59师那里,开始不以为然,以为52师在搞攻防演习,后来发觉不对,是真正的战斗,但是依然不认为事态严重,只是架起电台联络52师,部队继续向黄陂前进,但是注意了对道路两旁的警戒,很快,他们发现了红军的伏兵,并在遭遇战中俘虏了红军十余人,全部操北方口音,这意味着周围红军是红五军团,是红军主力。

    埋伏被发现,红五军团开始强攻,枪炮声四起,59师师长陈时骥一开始牛气得很,冒着弹雨跑到前沿指挥,打退红军后亲自带着手下追赶红军,一边跑一边挥舞小手枪,对面红军步枪机枪一起放,出击部队没了一半,陈时骥顿时丧胆,连滚带爬回来,命令部队转入防御,坚守待援。

    红五军团开始向59师左右穿插,28日清晨完成对59师的包围,随即发起全面进攻,战至下午19时,他们歼灭了59师,俘虏了59师师长陈时骥。

    在乐安,27日下午,刘致中接到陈诚发来的紧急电报:52师在黄陂遭遇红军主力,全师陷于苦战,独二旅留下一个团守卫乐安,其余部队立即出动,急行军赶往黄陂,救援52师。

    刘致中对这个电报非常反感:黄陂集结了红军主力六七万人,派独二旅的三千人去救援,这不是飞蛾扑火吗?

    但是陈诚的电报不能置之不理,刘致中叫来刘永义,命令他率领独三团出城,在城外转悠一阵,放一阵枪,放几声炮,然后返回。

    28日清晨,刘永义带着独三团出发了,走出十来里就停了下来,开始放枪、放炮,刘永义亲自上阵,给大家表演机枪锯大树。

    正打得悠哉游哉,远处跑来一些人:光头光脚,破衣烂衫,看到**后急忙跑来,声称是52师的,然后一屁股坐下来,要水要饭,有酒有肉更好。

    这些人中有一个是排长,向刘永义报告了战斗经过:52师遭遇红军伏击,挣扎了三小时就全部完蛋,59师情况不明,估计也遭遇了红军,因为59师方向也响起了枪炮,而且越来越激烈。

    刘永义急忙率军回城,向刘致中报告情况,刘致中命令关闭城门,准备战斗,并给陈诚发报,报告52师全军覆灭的消息。

    陈诚回电,还是命令刘致中赶往黄陂,不过改成了救援59师,59师也被红军包围了,正在坚守待援。

    刘致中召集手下商议对策,大家一致认为59师不可能持久,52师完蛋之后,红军三个军团一起压向59师,59师最多坚持两天。

    刘致中再次命令刘永义出去武装游行、放枪放炮。

    刘永义再次带着部队出城,在城处放枪放炮,放着放着,他脑子一转,有了一个主意。

    刘永义找来二三十个地主,吩咐他们组织百姓前往黄陂。

    “**在黄陂完蛋了两个师,散失的武器人员很多,你们组织百姓前去,冒充是红区的百姓,进入战场捡拾失落的武器抬运受伤的官兵,抬回一个伤员,十块,捡回一件武器,二十块,如果是军官,或者机枪大炮,酬劳会更高,一百块,一千块,捡到的武器你们还可以留下一些,用来看家护院。”

    地主答应马上组织百姓。

    黄陂战斗震撼了中央军:原来红一方面军的战斗力如此之强!

    中央军的骄横狂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慌失措,第三纵队司令赵观涛首先被吓倒,他赶紧生病,打报告请求辞去司令一职,其他军官纷纷效仿,军官的生病率急剧上升。

    陈诚大怒,亲自召集军官训话:哪个敢生病,老子给他开药方,第一味药,枪毙!第二味药,枪毙!第三味药,还是他妈的枪毙!

    不过陈诚不敢枪毙赵观涛,赵观涛的资历老着呢,只能装聋作哑允许赵观涛去上海养病,由于第一纵队只剩了一个师,陈诚撤销第三纵队,把第三纵队的第5师、第9师拨给第一纵队,其余两个师自己直辖再由于59师发现红军伏兵较早,走在后面的独立团得以逃生,陈诚因而保留了59师的番号,把仅剩一个团的59师也拨给第一纵队,这样第一纵队就有了四个师,从数字看比原来还强大。

    黄陂之败让陈诚大丢面子,为了挽回面子,陈诚决定继续围剿,打几个胜仗把面子捞回来。

    陈诚给蒋介石发报:竭力缩小黄陂战斗的损失,声称只有52师全军覆灭,59师“幸赖官兵奋战,大部得以保全”然后表示要继续进剿,有信心直捣瑞金,尽灭赤匪。

    蒋介石回电,对陈诚的屡败屡战表示赞许,同时要求陈诚吸取教训,不要再中赤匪之埋伏奸计。

    陈诚确实很怕红军的埋伏,怎样才能避开呢?他想到了郭丁山和刘永义,二人在红军任过高官,对红军的战术很熟悉。

    陈诚发电报,要刘永义和郭丁山立即来抚州。

    3月2日,刘永义和郭丁山到达抚州。

    郭丁山投奔**后,蒋介石给了一个“新编37师中将师长”的头衔,但是部队还是一个连,由于陆续有人逃跑,这个“新编37师”只有五十来人。

    刘永义和郭丁山会面了,二人唏嘘了一番,都对关秋红的死亡感到痛心。

    刘永义和郭丁山去见陈诚,针对陈诚的询问,他们表示,避开红军的埋伏只有一个办法:加强搜索。

    “不是所有地点都适合伏击的,对适合伏击的地点,派出精干小分队仔细搜索,红军的伏兵就会被发现,埋伏就可以避开。”刘永义说道。

    “好办法,那么,什么地点适合伏击呢?”

    “在红军学校学习时学过设伏,老师列出了适于伏击的各种地形,这些内容现在还记得,我可以把这些地形绘出来,供各级长官参考。”

    “好,好,好极了,马上去绘,印好后发给各级官长。”

    “适于伏击的地形”很快被绘了出来,陈诚加印了很多份,发给军官参考,同时严令军官:遇到这些地形要派出小分队仔细搜索,丝毫不得马虎。

    光有地形图还是不够,陈诚一声令下:刘永义编入第一纵队,郭丁山的“新编37师”编入第二纵队,纵队司令要认真听取刘、郭二人的意见。

    由于“分进合击”吃了大亏,陈诚于是接受教训,把战术由“分进合击”改成“中路突破”,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编在一起形成一支利剑,直指红区的广昌,陈诚打着小算盘:直捣瑞金太危险,当口号讲可以,当计划做不行,还是广昌实际一些,广昌的距离近得多,而且是红区重要城市,进攻广昌必定能迫使红军决战,即使红军避而不战,占领广昌也是大功一件,也能挽回黄陂战败的面子。

    3日,中路军又开始前进了,第一纵队在前,第二纵队在后,十多万人排成一条长蛇,蜿蜒着向广昌奔去。

    罗卓英给了刘永义一个“第一纵队搜索参谋”的头衔,把他派到队伍最前头,归他指挥的有十个搜索队,每个搜索队一百人,总共一千人,看到适合伏击的地点就派搜索队去搜索。

    加强搜索的方法果然奏效,当天就发现了红军的伏兵,5日再发现红军的伏兵,第一纵队得以两次避开红军的伏击。

    但是搜索队的伤亡非常惨重,每次发现红军的代价都是搜索队全军覆没,三天下来,刘永义的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