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

第30章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第30章

小说: 苍山残阳之东山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

    收编黑旗会的事就这么泡了汤。

    刘致中的军校办得差不多了,现在开始招生,招生不是考试而是推荐,营长团长各有数目不等的推荐名额。

    刘永义推荐了自己的老乡去读军校,然后去找于霞,鼓动于霞也去读军校:练武功,练得再好也不过一个打十个,读军校,一百打一万轻轻松松。

    “读军校?不干!我最讨厌读本就头疼。”

    “怎么可能讨厌读书呢?喜欢看不?”

    “喜欢呀,最喜欢看大侠的了,可是老师不让看,还打我板子。”

    “那就不讨厌读书呀,讨厌的只是不合你心意的书而已,放心,军校的书都是你喜欢的:如何用机枪,如何用大炮,如何摆阵式。”

    “真的都是我喜欢的?有数学吗?有物理吗?”

    “当然有数学有物理了,没数学没物理怎么打仗呀?”

    “那我不读,我最讨厌数学物理了,谁发明的这些鬼东西?专门折磨人!”

    “折磨一点点而已,军校里的数学物理很少,也很浅,比中学的少多了浅多了,你完全应付得来,喜欢的书一大堆,不喜欢的书一点点,平均起来还是天堂,非常天堂,应当去读。”

    “真的?真的一点点?”

    “真的一点点,我敢对天发誓。”

    “唔……好吧,我去读军校,不过不是一个人去,和我的伙伴一起去,考试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你把他们也推荐进去吧。”

    “好好,把他们也推荐进去,多少。”

    “五个。”

    “不行,太多了,两个。”

    “三个,不能再少了,再少我不读了。”

    “好好,三个,连你四个,超额了,我得找人喝酒,求他们让出一些名额才行。”

    于霞读军校的事在于家引起轩然大波,几乎所有人反对:女孩子最紧要的事情是嫁人,读太多书干什么?读太多书会变成李静玉的,嫁不出去成了女光棍。

    “成为李县长有什么不好?一身本事,造福百姓!”

    “啥子造福百姓?造福百姓是男人的事,女孩子最大的造福是嫁人,生儿育女。”

    一家人吵吵嚷嚷了很久,最后于老爷一锤定音:让于霞去读军校。于老爷盘算着:让于霞嫁给刘永义和让于霞读军校,效果是一样的。

    李静玉来找刘永义,要刘永义推荐她的三个人去读军校,李静玉想成立自己的军队。

    “你的人,你的军队?我不就是你的人吗?我的军队不就是你的军队吗?”

    “你不是我的人,你的军队也不是我的军队,你一向自行其事,不然也不会投奔**。”

    “怎么这么说话呢,太伤人心了,好吧,日久见人心,看以后的表现吧,一定比你的人更忠诚,推荐你的人没问题,给我一些钱,我要行贿,要他们把名额让出来。”

    “县府现在很穷,收的少花的多,你先帮忙垫着吧,日后有了钱还你。”

    25日上午,一个四十来岁的俄国人来找刘永义,自称斯捷平,不知怎么打听到了龙山中学实际是军校的消息,于是赶来,希望到刘永义的军校当个教师。

    斯捷平向刘永义介绍自己:俄罗斯著名的阿历克谢耶夫军校毕业,参加过一战,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加入白军与布尔什维克作战,战败后退入中国,被张宗昌收编,张宗昌失败后流落街头,靠出卖苦力为生。

    “我是学炮兵的,我的炮打得很好。”斯捷平说道,他的汉语还可以,虽然结结巴巴。

    “我们学校刚办,很缺教师,尤其是炮兵教师,请了几个都不肯来,斯先生愿意来太好了,不过斯先生,你必须证明自己确实精通炮术。”

    “这个当然,你把大炮拿来,马上打给你看。”

    刘永义叫人备马,一行人骑马去了龙山。

    刘永义叫人抬出迫击炮、山炮,然后叫人在远处用沙包垒了几个碉堡,让斯捷平打。

    斯捷平操炮瞄准、射击,他的炮术确实不错,炮弹准确击中目标。

    刘永义带着斯捷平去见刘致中,刘致中很高兴,马上骋请斯捷平为炮术顾问,每月一百元。

    从刘致中那里出来,斯捷平希望刘永义借给自己一百元,家里快揭不开锅了。

    “不用借,我们给每个教师五百元安家费,我带你去财务室,上那里拿钱去。”

    两山谷战斗后,莒县土匪纷纷逃到外县,外县的匪情严重起来,百姓于是天天跑到县府门口请愿,请求县长派兵剿匪,县长一时头疼不已:剿匪可是要花钱的,哪来那么多的钱?

    有个县长很聪明,想出了好办法:这些土匪是刘永义吓过来的,完全可以用刘永义吓出去呀。

    聪明县长于是给刘永义打电话,邀请刘永义担任县保安团的团长,刘永义很高兴地答应了。

    一个县长这么做了,其他县长跟着效仿,刘永义于是担任了三个、四个、五个县的保安团长。这个方法一开始还挺有效,吓走了不少土匪,不过土匪很快识破了这个方法并陆续返回,外县的匪情依然还是那么严重。

    外县的县长于是请求刘永义帮忙,亲自来指挥保安团剿匪,斩草除根才是治理匪患的根本。

    刘永义有些飘飘然了:自己太高人了,比其他人都高人,不然也不会人人来请。

    不过刘致中给了他当头一瓢凉水,“真以为自己是剿匪天才呀?告诉你:山东每个团长都能够做到一百打一万!土匪算个什么东西?乌合之众而已,欺负老百姓可以,在咱们正规军面前,那就是待割的草!草越密,割起来越轻松。告诉你:只要给足够的钱,每个县的驻军都能轻松剿灭土匪!不要去其它县剿匪,一来不是咱们的地盘,二来会让别人下不来台,咱们刚来,做事要小心、低调,不然,会惹来仇恨的。”

    “叔叔说的是,那我就不去了。”

    “不但不要去外县剿匪,本县的土匪也别剿了,他们已经老实了,这就够了。土匪是剿不完的,你按这个原则对付他们:猖狂的时候揍他们一下,老实的时候放过他们。”

    “好的,按叔叔说的办。”

    刘永义于是以生病为由推掉了剿匪邀请,去龙山教书去了。

    ;

第036章 想再起 冯玉祥广召旧部() 
第四次反围剿惨败之后,**上下一片惊恐:天底下居然有如此强悍的军队!

    很明显,原来那套战法行不通了,继续用原来那套战法只会送掉更多的11师,蒋介石于是发布通告,要大家开动脑筋,再想新的、更有效的战法。

    大家于是开动脑筋,这个建议多买大炮,那个建议多买飞机,那那个建议多请外国顾问,尤其是德国顾问。

    胡玉也开动起了脑筋,他想起了青龙镇时刘永义提出的“碉堡链”,觉得这个方法不错,试验中,碉堡链可是成功从红区割下了一大块土地。

    胡玉翻出上次的建议书,修改一番之后拿着去找戴正、吕志民,要他们在建议书上签字,随后跑来莒县,要刘永义也在上面签名。

    碉堡链已经建议过一次,第四次围剿前刘永义又建议一次,现在应当是第三次了,刘永义认为:必须想出新的、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不然结果只能和前两次一样。

    “你看这个理由怎么样,碉堡链可以充分发挥三流部队的作用,克制红军的以战养战。**里有很多28师那样的三流部队,他们很害怕红军,不愿与红军作战,把他们赶上战场与红军作战,结果也只是被歼灭,成为红军武器弹药的补充,他们对**的贡献根本是负的。采用了碉堡链,这些三流部队就不怕红军了,就愿意与红军作战了,即使被包围也能依托工事坚持一段时间,等待援兵赶到,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三流部队的作用,增加我们的胜算。”

    胡玉觉得刘永义的建议很有道理,马上加上了这一条。

    回到南昌后,胡玉拿着建议书去找陈诚,通过陈诚把建议书递了上去。

    但是蒋介石看后不置可否,原因和前两次一样:碉堡链太费钱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很可能因此崩溃。

    等了一段时间没有下文,胡玉琢磨起来了:为什么蒋介石不重视呢,陈诚的级别不够?

    胡玉想到了德国顾问:为了打败红军,蒋介石花重金从德国请来高人,原德国国防军总司令塞克特,这个洋鬼子出面推荐,蒋介石一定重视。

    胡玉通过陈诚见到了塞克特,当面向塞克特陈述了碉堡链,并将建议书交给了塞克特。

    塞克特也在苦苦寻找对付红军的方法,听了碉堡链后很感兴趣,觉得是一个克制红军的好办法,他答应认真研究,并向蒋介石推荐。

    塞克特是个严谨的人,拿到建议书后,他对碉堡链进行了计算:红区大约五万平方公里,采用碉堡链战术,每日前进二里,大约一年内能将红区蚕食殆尽,花费约为一亿美元。

    拿着计算好的“碉堡链建议书”,塞克特来见蒋介石,劝说蒋介石采用这个方法。

    有了德国顾问的推荐,加上又有详细的数据,蒋介石开始重视碉堡链,他找来宋子文,要求宋子文出去借钱,借一个亿。

    一亿美元是个天文数字,不过宋子文还是努力去借,先去美国,再去英国,再再去日本,他的活动大见成效:与美国签订“棉麦协定”,借来五千万美元,再签“航空协定”,又借来四千万美元英国虽然一战后穷得叮当响,也还是努力借了中国五百万英磅日本虽然没有借钱,但却盯上了宋子文借到的美元,答应廉价向中国供应大批军火。

    资金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蒋介石还是心里没底,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

    6月8到12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召开“剿匪会议”,将刘永义等人的“碉堡链”发给大家讨论,得到了多数人的赞成,蒋介石于是决定:采用碉堡链战术进攻红军。

    “剿匪会议”结束后,蒋介石把“碉堡链”交给手下,命令他们以“碉堡链”为基础,拟定进攻红区的作战计划。

    在北方,占领中国东北后,为了应付国外谴责,日本弄来了前清皇帝溥仪,成立了满洲国。

    虽然得到了广阔的东北,但是日本的胃口并未满足,它们操纵溥仪发表声明:热河是满洲国的领土,中国必须将热河交给满洲国。

    声明发表了,日本人开始行动,首先来文的:派人引诱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给他一个“满洲国参议院副院长兼热河省省长”的头衔,要他率部投降满洲国,汤玉麟颇为心动,派人参加了满洲国的建国大会。

    张学良注意到了汤玉麟的表现,立即向热河派兵,截至32年底,进入热河的军队达到了四个步兵旅又三个骑兵旅,人数一万七千人,还在热河周围部署了二十六个师又两个旅,只要汤玉麟有异动,立即起兵剿杀。重兵压迫下,汤玉麟只好打消了投日的念头。

    文的不成,日本改来武的:1月1日,日本兵在军营附近扔了几颗手榴弹,再打了几枪三八大盖,然后声称“遭到中**队的攻击,皇军必须予以惩罚”。

    日本军队开始进攻山海关,打了两天,占领了山海关,随后继续进攻,所到之处东北军纷纷溃退,仅仅花了一个月,日军就打到界岭口和义院口,占领了整个热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