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064章

宗明天下-第1064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王爷说的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肯定听说过,拜托李家去问准没错。

    李泰元看着一张张带着讨好笑容的脸,恨不得将这些人都打翻在地。但他若是真这么做就得罪了几乎整个苏州商界,不敢下手,只能说道“好,那我就派人去京城打听一番。但若是打听错了,你们可不能怪我。”

    “岂能怪安玄兄?不论打听到了什么,我们都承安玄兄的情。”众人乱哄哄的说道。

    “还有一事你们要答应我。”李泰元又道。

    “何事?我们定然答应。”

    “我打听出的结果,不能告诉丹家。”

    “丹家,哪个丹家?”有人说道。

    李泰元瞧了说话之人一眼,道“若是有人不答应,我绝不会派人去京城。”

    众人一阵沉默。丹家也是苏州府的大商户,和在场许多人家都有往来,也有姻亲,就这样将丹家排除在外,许多人都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们不说话,李泰元也不说话,就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才有人说道“我答应安玄兄。”

    “我也答应安玄兄。”其余人等见有人开了口,也纷纷说道。

    李泰元非常认真的数了一下人数,确定每个人都出声应诺了,这才答应派出使者前往京城打探此事。此事说完后,他特意向刚才丹家父子站的地方瞧了一眼,见他们已经转身走了,冷笑道‘我找不到你们家是白莲教徒的蛛丝马迹,但能为你们家添点儿堵,也是好的。’

    ……

    ……

    “王爷,您擅自作这么大的决定,是否有些不太妥当?”在院子里安王朱楹的寝室内,贴身服侍他的一位太监状着胆子说道。

    “这怎么是孤擅自作出的决定?分明是得到了官家准许。”朱楹道。

    “王爷,官家的书信分明是让您在南洋解决此事,可没说允许您在中原募集钱财。”太监又道。

    今日朱楹召见李泰元等苏州府主要的商户人家,就是为了筹措钱财,修建克拉地峡运河。

    今年年初允熥派人去勘探当地的情形,是否能够修建运河。经过半年多的勘探,将克拉地峡地区的详细地形图绘制出来,适合修建运河线路也规划了出来,可以动工修建了。可这时有关各方才发现,没钱修。

    克拉地峡运河后世有许多国家曾经规划过修建,项目预算在数百亿美元之上。这个年代虽然人工费用很低,也没有值钱的大型机械可以投入,但因此工期也会拖长,总预算按照购买力计算比后世的几百亿美元也少不了太多。

    暹罗人当即缩了。要是出得起这笔钱,国君干嘛不用来享乐和扩张军队?不要说出全部,就算是出三分之一,他们也出不起。

    蒲藩当然更出不起。蒲藩经常攻打周围的土著部族,虽然营造出军力强大的印象,但军费开支也很大,土著部族也没什么值钱的玩意儿,根本没有任何富裕钱。

    朱楹与朱贤烶、暹罗国代表商议过后,将此事呈报朝廷。允熥看到预算时也呆了一呆这比打仗花的钱还多,不要说要出兵攻打孟加拉国,就算不攻打,朝廷也没法一次拿出这么多钱来。

    允熥想了想,从国库中又挤出价值几十万贯钱的现钱或粮食、布匹,拨给他们,又写信给朱楹,一方面是让他继续压缩成本,另一方面是让他们用这些钱财先开工,后续的开销之后再说,同时勒令暹罗出钱。书信的最后略微提了一句若是能够再自筹钱财,朕定然会下旨奖赏,而且将名字镌刻在运河两头的纪念碑上。

    拿到这些东西,又从暹罗王国挤出了价值几万贯钱的钱财后,开始招募或拐骗工人准备开工,这件事也由专人接手,朱楹不再负责。

    可朱楹见到允熥的书信后却对此事比从前更加上心,想要为修建运河筹钱。可他在南洋人生地不熟,筹不到钱;广东福建的钱庄觉得不上算,不愿意出;朱楹就将算盘打到了江浙一带商人的头上。苏州是江浙地区仅次于京城第二繁华之处,朱楹于是在这里召见当地的商人,隐瞒了部分事实让他们出钱修建运河。

    “而且王爷,官家严禁向钱庄之外的商户借钱。”太监又道。

    “让这些人开一家钱庄就成了。官家又没有规定必须寺庙道观才能开设钱庄。”朱楹说道“你放心,若是他们答应借钱,孤就会在他们开设钱庄后将此事告诉官家,之后签借款的文书也都是官家派人出面,孤不会从中经手。”

    “王爷,您何苦如此。您既然愿意为此事这样奔走,为何不向官家请旨就封?”太监又道。

    “哈哈,”朱楹似乎是在笑,但声音中殊无笑意。“孤连儿子都没有,请求就封做什么?几十年之后封地还不是被朝廷收回?反正即使孤不就封也能在京城享乐一世,何必就封?”

    “但孤也不愿死后迅速被人遗忘。孤为修建克拉地峡运河筹集钱财奔走,若是成了以后运河两端都会镌刻孤的封号与名字,来往运河的人都能瞧到,也算死后留名,不至除了为孤守墓的人之外其他人都遗忘了孤。”

    “而且孤享乐半生,但也没有为朝廷出过什么力,也于心不安,若是促成此事,也算做了一件事,以后就能心安理得继续享乐了。”

    “所以孤要为修建克拉地峡运河筹钱。”

    听到朱楹的这番话,太监长出了一口气,再无话可说。

    “刘伴伴,明日未时你记得提醒孤,再叫他们前来,问问他们是否愿意出钱。”

    “是,王爷。”

    。

第1493章 苏州惊变——狮子林的方向() 
“萧老爷,您劝劝王爷吧。”朱楹一个姓曹的贴身侍卫对同朱楹一起返回京城的萧卓说道。

    “是啊萧老爷,您劝劝王爷吧,可不能让王爷做这样的事情。”另一人也说道。

    “你们不要再求我了。”萧卓看了他们一眼,苦笑道“你们以为我没有劝过王爷?可王爷不听我的,我能有什么法子?”

    就连朱楹的侍卫都觉得自家王爷的所作所为并不妥当,他萧卓作为金融业的专业人士,岂能不知?而且他与朱楹一道返回京城,被陛下知道了定然会被责怪,他也不愿受这无妄之灾。可他也劝过朱楹几次了,朱楹就是不听。

    “我也与殿下说过了,殿下的所作所为不合陛下定下的规矩,让一般商户做钱庄的差事陛下可不会愿意。可殿下不听,我也没有办法。”

    “可是现下在苏州城里,也只有您能够劝说殿下了。”曹侍卫又道。苏州当地人就不必多说了,地位不够,与朱楹过往也没什么关系,劝说不得;他们这些侍卫与朱楹的关系倒紧密,但没有人做过商人,也不知晓允熥定下的规矩,只是感觉朱楹的做法不对,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只有萧卓地位足够又是专业人士,能够劝说。

    “诸位侍卫,我实在是无能为力。”萧卓说了这句话,见三四个侍卫仍然盯着他,又道“苏州与京城也相距不远,可否从京中请人来劝说殿下?”

    他们沉默起来。京城中确实有人能够劝说王爷,苏州也确实距离京城不远,快马不过一日,但他们现下却不可能将这些能够劝说朱楹的人请到苏州。马上就要过年了,任何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离京都会引起众人注意,陛下也会了解缘故,这样朱楹在苏州正在做的事情就会立刻被陛下知晓,而这又是他们竭力避免的。

    “都在这里做什么?”现场正寂静一片,忽然从身后传来声音,他们忙转头望去,就见到朱恒实左手反手握着刀柄,正站在他们身后。

    “见过朱指挥使。”众人纷纷行礼道。朱恒实虽然只是一个指挥使,但很受允熥信任,何况他从来不搀和任何狗屁倒灶的事情,只是训练将士、指挥打仗,武艺高强过往又立过战功,大家也都敬重他,是以真心实意的行礼道。

    “你们都是王府的侍卫,有些人论官衔不比我低,不用对我行礼。”朱恒实又道“但你们聚集在这里,即不去保护安王殿下,又不在屋里休息恢复体力,并不妥当。”

    “我们正在商议如何劝说王爷。”为首的曹侍卫对他的话不太满意,出言道。

    “这不是你们应当做的。”朱恒实又扫视了一圈,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沉声说道“你们是侍卫,要做的就是保护安王殿下,而不是想着如何纠正殿下的错误。那是王府长史或藩国王相的差事,不是你们的差事。”

    “可现下长史不在,典簿等属官也人微言轻,我们不为殿下考虑,还有谁为殿下考虑?”一名侍卫心里不服,不由得又道。但曹侍卫却若有所思。

    “在其位谋其事,不在其位不谋其事,身为侍卫,当好侍卫就好,不要操心管束其他。”朱恒实又说了一句,也不再搭理他们,径直从他们中间穿过,走出府邸。

    刚才说话的侍卫心里更不高兴,正要再说什么,被曹侍卫拦下了。“不必再说了。”

    “曹大哥,”

    “就算辩赢了朱指挥使,又有什么用处?何况,朱指挥使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曹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其他侍卫惊讶的看向他。

    “此事确实不是我们能管的。”曹侍卫说道“昨日已经派人快马返回京城,今晚就能返回。书信一至就送到王爷手上;我这就去拜见苏州锦衣卫掌事之人,求他将王爷做下的事情拖延几日再奏报京城,其他的,就不要多管了。”

    “苏州是天下有数的繁华大城,而且与京城不同。可昨日与今天上午因为关心殿下此事,你们都并未去街上瞧一瞧。现在,想瞧瞧繁华景象的就出门去看看,但一定要在午时之前回来。”

    “小孙,你跟我去找锦衣卫张千户,其他人都散去吧。”

    ……

    ……

    “什么时候,京都能够像苏州这样繁华,日本百姓就能和江南的大明百姓生活一样富裕了。”看着城内繁华的街道,朱恒实有些感慨的说道。

    他已经十多年没回过日本了,但常常与往来大明、日本的商人交谈,又询问刚刚投军的武士家乡的情况如何,知晓日本的几个主要城池虽然比从前繁华了些,可仍然远远比不上苏州城,更不必提大明的京城了。

    朱恒实就这样在街上转着,也几乎不买东西,偶尔停下买些吃食尝一尝,虽然苏州城不小,但他仍在午时之前绕着整座城转了一圈。

    这时时候已经快到午时,朱恒实最后瞧了一眼城正中繁华的景象,叹了口气,转身就要返回朱楹下榻的府邸。他既然现下负责统领将士护卫朱楹,就要认真负责,绝不能因为一直没有人行刺朱楹而疏忽大意。

    可他刚刚转过身来,忽然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从一条小巷子中走出来。他仔细瞧了瞧,认出了是谁,贴近叫了一声“唐老弟。”

    “啊!哦,是朱指挥使。”这人被吓了一跳,回过头来看了两眼才认出来是朱恒实在叫他,下意识就要行礼。

    “慢!”朱恒实急忙说道“不要行礼!”他们此时在大街上,百姓虽然能够看出来他们不是一般人也不是本地人,但苏州也是繁荣发达之地,外来人不少,不一定能够猜到他们是朱楹的护卫;可‘指挥使’这三个字一出马上就能明白了。

    “是。”这人自己也反应过来,小声答应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