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122章

宗明天下-第1122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另外那个班级蹴鞠队的两名主力走上前对允熥行礼,但没等他们说话,允熥看了一眼心里就十分奇怪,等他们行礼过后马上问其中一人道:“你叫做保罗·多纳?”

    “是,陛下。臣起了一个汉名叫做罗多纳。”

    “你可是前年年底与父母一起从欧洲赶来,之后入学五城学堂之人?”

    “是,陛下。”

    “那你为何能够现下就上六年级?”允熥十分不解的问道。前年年底卡斯蒂利亚王国使者阿隆索·德·吉哈诺带领许多国家的使者与艺术家、科学家从拂菻赶来,得知大明设立了五城学堂这个学校,就忍不住请求让他们可以参观,而且之后定居在大明的孩子可以入学,允熥也答应了。可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应该现在就读六年级才对。罗·哥泽来滋·克拉维约的儿子安德莱尔今年已经十五岁了(虚岁),但仍在读二年级。

    “陛下。”多纳还没来得及说话,俞周文凑到允熥身旁说起了缘故。原来多纳其实仍在读二年级,但他今年已经十八岁了,长得又人高马大,比同年级的孩子要高出许多。他一入学就喜欢上了蹴鞠这项运动,但因为他长得太高大,所以另外三个班的学生都表示不能接受一个年纪大这么多的人参加本年级的蹴鞠比赛,体育课的先生当然也只能接受其他学生的要求。但多纳非常想上场踢球,经过协调,最后他就参加了高年级的蹴鞠队。

    “原来如此。”允熥点点头,但又生起了另外的疑惑:“多纳,五城学堂的学费可不便宜,也并未减免你们的学费,你如何上得起这所学校?”据允熥所知,前年年底来到大明的这些人,除了已经比较著名的多纳泰罗、吉贝尔蒂之外,其他人并不富裕,拿不出高昂的学费。

    “多纳,你不必称呼朕为陛下,称为校长便好,你也可自称学生。”允熥又补充道。

    “陛下,校长,学生的学费是多纳泰罗先生资助的。他想要拥有一个十分了解大明的助手,为此宁愿花费大量的金钱。所以就资助了学生。多纳泰罗先生不仅资助了我,还资助了另外一人入学读书。不过他今年十二岁,正好入学一年级,不用像学生这样想要踢球还得来高年级。”多纳回答。

    “这样。”允熥又点点头,和他闲聊起来。多纳说道:“校长,这所学校教授的东西十分齐全,据多纳泰罗先生说,比拂菻的大学更加齐全,更当得起大学之名。但就是数学太粗浅了。多纳泰罗先生说,拂菻的大学教授的数学不仅比五城学堂更加细致,而且更加深入。他认为五城学堂应当加强数学教育,毕竟数学非常有用。”

    对于多纳的言论,允熥只能呵呵一笑。大明五城学堂设立的目的与欧洲的大学并不一样,并不能相提并论。他转而说道:“这样说来,你十分喜欢数学了?”

    “是,校长,学生很喜欢数学。不仅是因为数学看起来十分奇妙,也因为数学在绘画中的用处很大,而学生喜欢绘画。”多纳道。

    “你喜欢绘画,正好多纳泰罗将来也要聘用你为助手,这是好事。”允熥说道。

    之后他们又聊了几句,允熥正要让他退下,忽然一名侍卫附在他耳边轻声说道:“官家,有从印度而来的六百里急报!”

第1558章 增兵!() 
“从孟加拉而来的六百里急报?”听到这话,允心中一惊。孟加拉之战也持续很长时间了,但蓝珍等人一直没有用过六百里加急来传递消息。可这次却用了六百里加急,显然是发生了大事,而且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但允面上丝毫未显,同多纳说道:“校长盼着尽快见到你辅助多纳泰罗做出杰出的绘画和雕塑,也盼着你能够在绘画和雕塑上有所创新。”说过这句话,他待多纳感谢过后就让他退下了。

    之后允又勉强在五城学堂内转了转,旁听了几门课,对先生与学生进行点评,之后就离开了学堂,俞周文也并未挽留。他看到了大内侍卫悄声同允说话的情形,虽然不觉得是十分重大的事情,但也知道陛下还有事,当然不会挽留。

    “快,将急报给朕看!”一脱离众人的视线坐上马车,允马上吩咐道。

    侍卫随即拿出一个木盒子,当着允的面拆开,拿出里面的书信递给允。允接过信后马上打开来看。

    “北印度的几个天方教徒国家竟然有联合起来对抗大明之势?”允眉头皱了起来,低声说道。信中写了很多事情,包括围攻达卡城未果、被巴赫曼尼苏丹国的军队偷袭、朱贤受重伤、文要正式建藩的事情,但其中值得允在意的只有这一件事。

    印度并没有完善的人口统计,但此时的人口应该比大明要多,即使仅仅北印度的由天方教徒统治的几个国家的人口有可能都比大明多。即使这几个国家并不能完全动员民间的力量,合起来的实力也非常庞大,绝不是能轻易对付的。

    “蓝珍猜测有大明派去的细作投靠这几个国家?”允又看到了蓝珍的猜测。

    “不大可能。大明子民的长相与印度人迥异,生活习惯也完全不同,而且又不是让他们一辈子就待在印度,还可返回大明,岂会投靠当地人?退一步说,就算他们对朝廷心有怨恨,隐姓埋名逃离印度去南洋岂不是更好?南洋人与大明子民长相类似,完全可以装作南洋人。”

    “不过,若是因某些事情被当地人察觉从而被抓被拷打,细作或许会说出所有朝廷让他做的事情。”

    “不过,也未必是当地人察觉了朕的打算,或许是出于其他缘故才愿意出兵帮助孟加拉国。”允思索着。

    他想着的时候,已经返回了宫里。允下了马车,走到乾清宫,又对侍卫吩咐道:“马上宣李都督、薛尚书、陈尚书、张尚书即刻入宫见朕。”顿了顿又道:“宣秦松也入宫见朕。”

    侍卫答应一声,转身退下。很快,李景隆等人就赶到乾清宫,对允行礼道:“臣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允马上说道:“蓝将军从印度传来奏折,言称巴赫曼尼苏丹国与德里苏丹国两个北印度天方教徒大国联手派兵十万救援孟加拉国,趁大军围攻达卡城之际夜袭营寨,使我军伤亡不小,不得不退兵。蓝将军请求改变计划,提前派出兵马赶去印度,击败印度诸国兵马,夺取整个北印度。”

    “巴赫曼尼苏丹国与德里苏丹国派兵十万救援孟加拉国?”李景隆马上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两国为何会愿意派出这许多人马救援孟加拉国?”就因为同为天方教徒?李景隆才不信。如果真的同为天方教徒就互相帮助,那金帐汗国就不会被帖木儿打得那么惨了。

    “蓝珍猜测是有派到印度的细作投靠了当地的官府。不过朕觉得不会,至多是被当地人发觉后吐露内情,不会主动投靠。不过这并不要紧,着蓝珍细细查访便是。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巴赫曼尼苏丹国、德里苏丹国与孟加拉苏丹国这三国联手。诸位爱卿以为应当如何处置?”允道。

    “陛下,大明当然不能退缩,臣建议立刻征召卫所,同时命各番国派出更多兵马至印度,就在孟加拉同此三国决战,将他们击败!之后占领整个北印度!”李景隆马上说道。

    “陛下,臣赞同李都督之建议/应当即可派兵增援,大明岂能退缩!”其他人也纷纷说道。

    大家都猜到了允的心思。如果允暂时不想扩大战争规模,应该会叫礼部尚书来才对,而且命蓝珍马上查出巴赫曼尼苏丹国与德里苏丹国为何愿意派出这么多兵马救援孟加拉国,而不是轻描淡写的说‘并不要紧’。既然皇帝的心思就是增兵,那他们当然不会与皇帝对着干。

    他们的猜测当然是正确的。允就是想增兵。他并非没有想过暂时不扩大战争规模,也就是不增兵。但现下在孟加拉的明军只有不到八万,而敌军则有十五万,万万维持不了现在的控制区,一定会被压制,甚至会丢掉大多数地方,想要维持局面只能增兵。既然一定要增兵,那干脆一次将需要的兵马全部派到印度,一战歼灭整个北印度国家的军队主力,一劳永逸。反正大明也有这个实力。

    “既然诸位爱卿都认为应当增兵,那朕就下旨意,从中原再征召三十万人马,派去印度!再下旨给诸番国,派出兵马同明军一道在印度征战!”允说道。

    “臣遵旨。”在场众人纷纷答应道。

    “另外,既然德里苏丹国也派兵支援孟加拉国,那西北的藩国与番国也该动一动了。传旨给秦藩,和白帐汗国等番国,让他们出兵南下攻打印度!”允又道。‘朕再私下里给尚炳写一封信,告诉他印度的土地不能给他,但他可以从印度掠夺财富与人口。那几个番国也是一样。至于他们具体派出多少兵马,朕得先看看锦衣卫的奏报,看看他有多少人口,能出多少兵。’他又想着。

    “是,陛下。”李景隆等人又答应道。

    “此战征召中原的卫所,要从全国征召,但主要以南方诸省为主。印度气候湿润,北方人多半不太适应,南方人更加适应些。但北方诸省也要征召,万万不能仅从南方诸省征召卫所。至于哪一省征召多少将士,你们先拟个条陈给朕看。”

    “京城诸卫,就再出兵八万,其中上直卫四个,其他京卫八个。”允又吩咐道。

    李景隆等人一一答应,允又吩咐了几件事,让他们退下了。

    “秦卿,你怎么不退下?”允又问道。

    “官家尚未吩咐臣差事,臣岂敢退下?”秦松回答。

    “你呀。”允笑着说道:“朕的心思都被你猜透了。朕确实有个差事要交给你。”

    “虽然朕命张无忌做了白莲教教主,但你也从旁一直协助他。依你看来,那些白莲教徒是否可以用了?”

    “臣以为,他们勉强可以用了。若是派到印度去,能够从旁协助大军征战。”秦松说道。

    “既然如此,朕就正式下旨赦免这些白莲教徒。”允马上下定决心道。

    “秦卿,朕虽然命无忌统领这些白莲教徒,但总有些不放心。毕竟他太年轻,今年还不到三十岁,之前也没办过类似的差事,朕总有些不放心。秦卿,朕想让你去掌管白莲教徒,你可愿意?”

    ‘终于来了!’秦松在心中想着。他早就觉得允要调换他的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职,只是一直不知道会去哪个衙门,办什么差事,听到允的这番话,他终于知道了。

    “臣愿意。”他马上答应道。对于允给他的这个差事,他并没有猜到,也不太愿意去印度。但他岂敢违背允的命令?‘好在印度正在打仗,去印度办差陛下一定不会吝惜赏赐,我的爵位应该也能提一提。还算不错。’他只能这样想着。

    “爱卿放心,朕一定不会亏待爱卿。指挥白莲教徒的功劳,朕也会算在爱卿身上,而非张无忌。”允又道。

    

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节 )() 
“无忌,你这几日收拾一下家当,过几日就带白莲教徒去印度。”在饭桌上,允熥对张无忌说道。他召见过大都督府几位大臣后就宣昀芷张无忌夫妻入宫,此时已经到了午时,就在坤宁宫留他们用饭。等大家吃的七八分饱了,允熥将此事告诉了张无忌。

    “现下就要去印度了?”张无忌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