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182章

宗明天下-第1182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允马上放下手中的笔说了一声。而且又吩咐道:“你马上去礼部告诉胡广,让他确保迎接有功将领的仪式不会出任何纰漏。”

    “是,陛下。”小宦官答应一声,转身小跑着离开乾清宫。

    允仍十分激动,勉强按捺住自己的心情,继续批答奏折。到了午时,他将已经批答完毕的奏折分别扔进不同衙门的框里,吩咐卢义整理后送到通政司,起身前往永安宫。

    听说允前来,思齐有些惊讶的迎到宫殿门前,行礼后问道:“表哥,怎么今日来了我的宫殿?”

    “你猜?”允笑着说了一句,向殿内走去。可他才走进去,扫视一眼忽然愣了一下,之后对着殿内一人问道:“你怎会在永安宫?”

    “夫君,妾听闻淑嫔妹妹宫里有一位宫人笛子吹得极好,夫君也知妾喜欢音乐,所以就来求淑嫔妹妹让妾听一听。”这人正是明妃叶抱琴,她听到允的问话连忙解释道。

    允也懒得理会抱琴来找思齐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说道:“以后你不要称呼思齐为淑嫔妹妹,仍然按照从前的叫法称她广灵。”

    抱琴的脸色一僵,答应一声。

    允又想起什么,同她说道:“明日文就要返回京城了,你也要派人将此事告诉月。”

    “儿要回来了?”听到这个喜讯,抱琴一时忘了她现下不在自己的寝殿,不自觉放大了声音说道:“天可怜的,自从建业十四年十一月份一别,已经快两年了。妾终于要再次见到儿了。儿也能见到他儿子了。”

    允本想斥责她,但见她的表现一丝一毫作假都没有完全是真情流露,也放弃了斥责她的打算,温言说道:“文要回来了,确实十分值得高兴。他这次在印度带兵打仗表现极好,我也对他十分满意。等他返回孟加拉的时候,我自然会再给他许多东西,让他能够更加稳妥的统治孟加拉。”

    谁知道听到这话,抱琴却显得有些不大高兴,但也不敢对允发火,只得行礼告退返回自己的寝殿。

    等她走了,思齐抿嘴笑道:“表哥真坏。明知道明妃娘娘正欢喜于文回来,就说起他回去之事。”

    “原来如此。我说她怎么忽然变成好像要生气的样子,明明刚才还欢天喜地的。”允恍然大悟。

    “哎,表哥,你这性子,罢了,我也不说了。表哥今日来我的宫殿,有何事要对表妹说?”思齐道。

    “蓝珍也要回京了。”允说道。

    “真的?大伯要回京了?”得到允肯定的答复,思齐也高兴起来。“我也一年多没见过大伯了,怪想念的。而且大伯年纪大了,印度据说又十分潮湿,也不知大伯的身体能否禁受得住,现在是否还好。”

    “印度的孟加拉等地确实十分潮湿,但德里等地也不比江南雨水多太多,蓝珍这一年多也并未报过伤病,应当无事。不过这也说不准。等他到了京城,表哥安排御医好好检查一番他的身子。”允道。

    “一定要派太医院医术最精湛的御医。”思齐补充道。

    “嗯,一定派太医院医术最精湛的御医。”允笑着答应。

    “表哥,表妹能否请大伯入宫见面,或者允许表妹出宫回府探望大伯?”思齐又请求道。

    “这如何不可?”允道:“蓝珍是你最亲近的娘家亲人,当然可以让他入宫与他见面;回家繁琐些,但表哥也会准你一次。”

    “表哥最好了。”思齐笑道,又扑上来亲了允一口。

    “别闹,你不知道自己不方便啊。”允笑骂道。

    思齐反应了一下,才明白不方便是什么意思,顿时红了脸,说了一句:“表哥真坏。”

    允不敢再挑逗她,和她坐下说话。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御膳房将御膳送来,二人一起用膳。

    “表哥,今日来表妹这里,就是为了告诉表妹大伯回来了?”用膳的时候,思齐又问道。

    “怎么,很奇怪么?”允笑着反问。

    思齐点头。“若是往日不奇怪,但这几日,按照夫君的话说,我不方便,专门为了这事来我的寝宫比较奇怪。”

    “你呀,就是爱多想。”允笑道:“我最近觉得活动的少,特意多走几步来你这里不成么?有何奇怪的?”

    “说的也是,”思齐笑道:“表哥,你最近确实活动的少了。我还记得表哥从前说起过,生命在于运动,可自己现下却不怎么运动了。表哥,还是多运动些好。”

    “我不过说了一句话,就引来你这么多话。”允又笑着回应。但他心里却说道:‘思齐的感觉实在是太敏锐了,又对我十分熟悉,竟然看穿了我的想法。不成,今日不能问她那个问题了,等过几日再问。’想过这些,允将此事放下,与敏儿说笑起来。敏儿感觉允似乎有一点变化,但也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变化,想了想也放下了,专心与他说笑。

    

第1718章 下一步的铺垫与孟加拉的“终结”() 
第二日,允亲自出城在码头迎接蓝珍等人。蓝珍等人极为感动,忙跪下口称不敢。允自然说这是迎接有功之臣返回应有之意,蓝珍又连声说不敢。

    在码头上迎接过后,官位较低的武将各自回家,蓝珍等人则与允一起来到乾清宫。允详细询问有关印度之战的经过,毕竟写在奏折上的文字总是不如听人说显得生动。他们对此也早有准备,当即由文和杨峰先后说了印度之战的过程。他们所说的话早已经过师爷反复斟酌,将本就跌宕起伏的印度之战说的更加波澜壮阔,允听的都后悔了,觉得应当御驾亲征印度才是。

    不过稍微冷静些后,允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次攻打印度有时也确实危险,他可不能冒这样的风险;而且带兵攻打印度耗费的时间太长,印度距离大明又远,不知会有多少事情耽搁下来。他可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陛下,岷王殿下、苏王殿下与蒲王殿下因离封地时候久了,先回藩一次,过些日子也要来京拜见陛下。”杨峰又道。

    “他们是来向朕邀功,之后要东西来的吧?”允笑道。“不过即使他们这样想也没什么,立下功劳,朕自然要对他们有所赏赐。”

    “你们也一样,”允又转过头对他们说道:“蓝卿,杨卿,曹卿,宋卿,你们带兵出征印度立下大功,朕也要对你们赏赐。蓝珍、杨峰、曹行、宋听封!”

    这四人连忙跪下。“蓝珍,你作为出征印度的统帅,打下印度功劳甚大,朕任命爱卿为太保,加正一品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授右柱国。益禄五百石!”

    “臣谢陛下恩典。”蓝珍忙叩头说道,脸上掩藏不住的笑意。太保、太师、太傅这三公是当朝最大的官职,特进光禄大夫是授予大臣最高级的散阶,左右柱国是授予武将最高级的武勋,再加上他继承的梁国公爵位,担任的大都督府的实职,从各个方面来说他都已经取得了所能取得的所有荣誉,位极人臣了。

    “杨峰,爱卿身为一军副将,接连与印度之兵大战,立下大功,朕任命爱卿为少保,加从一品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授上护军,加封寿州侯。”

    “曹行,爱卿身为一军副将,……,朕任命爱卿为少师,加从一品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授上护军,加封赵国公,益禄五百石。”

    “宋,爱卿身为统兵大将,……,朕任命爱卿为太子太傅,加正二品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授护军,益禄五百石。”

    “臣谢陛下隆恩。”杨峰、曹行与宋三人先后叩头说道,脸上也俱带欢喜。杨峰从只是因为驸马而得的低阶爵位一举得封侯爵,升爵如此之快,自然高兴;曹行将父亲传下来的景川侯爵位升为国公,同样如此。宋的爵位没有提升,散阶和武勋也比旁人略低,但他带兵打的仗也比曹行和杨峰要少得多,得到这样的赏赐也心满意足。

    “稍后朕就命人拟成圣旨下发。圣旨上自然会将几位爱卿的功劳详细叙述一番,也会有财货宝物等赏赐,朕就不多说了。其他立功的将士,朕也会酌情赏赐。”允又道。

    “臣哪里还会奢求什么宝物。”曹行笑道:“不瞒陛下,臣等在印度征战打破城池后也各自得了些财货,不需陛下赏赐。”

    “朕岂能不知几位爱卿在印度也得了财货?只是你们在印度得的财货是你们自己得的,朝廷不能不有所赏赐。不过既然如此,朕下令拟圣旨时就让他们少写一些金银,多写一些珍稀的宝物。”允又道。

    “多谢陛下。”他们又道。

    这时已经到了午时。允与他们又说了几句话,最后说道:“今日本该留四位爱卿在宫中用膳,只是朕也许久不见皇长子,想要与长子说话,只能过几日再请四位爱卿与朕一同用膳了。”

    “陛下岂用如此,臣等不敢当。”蓝珍等人马上说道。

    “这有何不敢当?”允笑道:“只是朕今日确实没空。”

    “臣等告退。”蓝珍等人又道。

    “蓝卿、曹卿、杨卿、宋卿四位爱卿退下吧。尤其是你杨卿,中山一直念着你呢,昨日听说你今日就能回京,早就命下人准备起来。蓝卿,广灵在宫中也一直念着你,明日你入宫来。”允道。

    “臣马上回家。”杨峰答应道,顿时引起了曹行和宋的笑声。

    之后他们退下。允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觉浑身松懈下来,坐到座位上,同儿子文说道:“看父亲适才奖赏他们,有何感想?”

    “奖赏有功之臣也不是一件易事。”文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立下不同功劳之人给予不同赏赐只是一方面,还有如何对功臣赏赐,何事宣读赏赐,用怎样的法子同他们说,也是需要斟酌的事情。”

    “倒也没有这么复杂。”允笑道:“朕之所以这样对待他们,是因为曹行曾经救过你父亲的命,杨峰曾经做过侍卫,蓝珍也同我在许多年前就十分熟悉,所以我对他们不同。你在藩国,若是同臣下没有这样的交情,就不必如此。对麾下的将士一视同仁即可。当然,你对汉人与印度人的态度不同也无妨。”

    “是,父亲。”文答应道。

    “好了,时候也不早了,咱们去承乾宫吧。你娘与月都十分想念你,而且,你还没见过你儿子遵锘吧。他如今已经一周多了,能够摇摇晃晃的走路了,也会说话了。”

    “遵锘。”提起自己的儿子,文顿时也激动起来。这可是他头一个孩子,与自己血脉相连之人,在印度他得知儿子出生的喜讯时激动的不能自己,一下从床上跳起来,差点摔到地上。这时还能坐在椅子上已经比当时有所进步了。

    “哈哈,你可比当初父亲头一次见到孩子要激动多了,好了,父亲也不与你多说,咱们一起去承乾宫。”允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带他一起向后宫走去。

    文见到自己母亲妻儿的场面不消细说。总之文与母妻儿都十分高兴,三代亲密且温情的说着话。不过允时隔几日又见到自己头一个孙子辈的后代,再看看文,觉得有些温馨的同时又想着自己是否已经老了?‘不,我今年才三十六岁,就算是虚岁也才三十七岁,根本不老。’他自己又连忙否定了刚才的想法。

    文在京城待了近五个月。一直到第二年正月十五之后,向允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