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184章

宗明天下-第1184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刻说道:“我知道了,这幅地图是摆放在乾清宫你住的那间寝殿一张桌子上的。这个污渍就是我又一次不小心弄上去的。”

    “这么说,表哥你是故意带着这幅地图过来的?”她又转头看向允:“表哥你这是因为什么?就是为了与我纸上谈兵?”

    “罢了,表哥也不瞒你。”允说道:“拿这幅地图来,就是为了提起攻打埃及之战,之后询问你要派何人为将。”

    “询问我要派何人为将?”思齐十分莫名。“问我这个做什么?我还能比当世统兵大将更会挑选将领?”

    “其实是想知晓你大伯认为何人更加适合。但他在朝堂上为官,顾虑甚多,又是攻打埃及这样的小战,他未必会说实话。所以通过你侧面来问。”允说道。做了官,要考虑的就太多了,有时候允询问意见,他提出的未必是最优解,仅仅是附和条件的一个一般解。但允想知道最优解,在蓝珍未必说实话的情况下,只能这样侧面来询问了。

    “原来如此。”思齐说道。她随即又想到什么,虽然并未说出口,但眼睛滴溜溜的转了几圈,心道:‘今日表哥问了我这件事,恰好昨日大伯同我说话提到了何人适合带兵多少,莫非大伯也预料到了表哥会问我这个问题,借我之口转告表哥?’

    “思齐,在想什么呢?”允见她自己站在原地似乎在琢磨什么,出言问道。

    “没什么。就是想表哥你真是狡猾。”思齐笑道。

    “哈哈。”允笑道:“表哥这还算不上狡猾,比表哥更加狡猾之人多着呢。”

    “可那些人我都遇不到,我遇到的人就属表哥最狡猾。”思齐也笑着回应。

    这时饭菜已经送了过来,允拉着思齐坐到桌旁,开始吃饭。吃饭时允又想到什么,说道:“你适才提到曹行的时候说的是曹行叔叔?这可不成,你这样说,我岂不是就降了辈分,比曹行小了一辈?以后可不能这样说了。”

    “我爹、我大伯与曹行平辈论交,表哥你与我平辈,所以表哥本来就比他矮一辈。”思齐笑道。

    “你忘了,江都嫁给了曹行的弟弟曹彻,所以他应当与我平辈,你又与我平辈,当然与曹行是平辈。你大伯与他平辈论交是错的。”允也笑着说道。

    “我忘了还有这一层亲戚了。”思齐笑道:“这么说,我下次见到大伯,就应当告诉他,要让曹行管他叫叔叔才对。”

    “对,你下次见到你大伯就要这样告诉他。”允笑道。

    ……

    ……

    “根据我的经验,还有一天,就能赶到印度了。”就在允与思齐说话的时候,在印度以西海域航行的一艘船上,一人说道。

    “总算要到印度了。”站在他身旁的人松了口气。

    “其实你也没必要这么着急。让明国的使者多等几天就是了。”开始说话那人又道。

    “不行。明国能够这么快夺取印度,可见明国的实力比我预料的更强。对于强国,还是应当尊敬一些。而早日赶到会面的地方,就是对明国的尊敬之一,我当然要尽快赶去。”

    这人就是阿隆索德吉哈诺。允得知灭亡德里苏丹国后,马上派人来到西北的秦藩,试图让往来拂与大明做生意的商人传信回去。正好这时卡斯蒂利亚国派了一人至秦藩为常驻代表,他得知后认为这件事非常重要,亲自返回卡斯蒂利亚传信,半路上在克里特岛遇到阿隆索德吉哈诺,赶忙告诉了他。

    吉哈诺对此也是大吃一惊,让常驻代表继续前往本土,请求他传话给国王让自己担任出使的使者。卡斯蒂利亚国国王当然准许了,吉哈诺就带着随从越过地中海,在埃及找了条船向印度赶来。

    “明国这次主动要求我国派人出使,还要在印度会面,多半要说履行盟约这件事。咱们卡斯蒂利亚国却暂时无法履行盟约,只能设法推脱。不过多半要付出些代价。哎,也不知大明会提出怎样的条件。”

    

第1720章 退休() 
“噢,探险之人沿着汉洲东海岸线一路向南,发现了汉洲大陆的最南端,而且通过经度测算,得知南汉洲大陆的面积也十分广阔,比中原更大?”看到这份奏折,允声音中略有些惊喜的自言自语了一句。

    “这真是太好了。终于发现整个汉洲大陆了,这片最后的新世界。”他又笑着说了一句。

    但允高兴一阵,却又为难起来。既然发现了这片土地,那最好就分封给诸王。分封几位王爷至南汉洲倒是容易,但人从哪儿来?现在大明本土承担这么多的移民人口需求已经吃不消了,凭借自愿的和被抓到的囚犯根本不够,哪里还有足够的人迁移到南汉洲?

    “罢了,今年年底过年,我就以庆贺夺取印度为名让所有仍在中原的藩王来京朝贡,到时候问问有谁愿意去南汉洲。若是实在无人愿意去,就先流放几百个穷凶极恶之徒过去,看看他们能不能创造历史上来到那里的伊比利亚人的佳绩。”允最后这样决定道。

    暂时定下如何处置南汉洲,允将这份奏折放到一旁,继续批答其余奏折。这时练子宁走上来,将手里的奏折放到御桌上。允也没在意,抬起头同他说了几句话就要低下头继续批答奏折。但这时练子宁忽然说道:“陛下,臣有事要禀报陛下。”

    “何事?”允问道。

    “陛下,臣请求告老还乡。”练子宁忽然跪倒在地,说道。

    听到这话,允吃了一惊,顿了一下才吩咐宦官将他扶起来。

    “练卿怎么忽然想要告老?”待练子宁站起来后,允又问道:“练卿可是最近身子不爽利?朕马上派御医为练卿诊治。”

    “陛下,臣的身子骨虽然比不得年轻时候,但现下还算康健,并未得什么病。”练子宁忙说道。

    “既然爱卿并未得病,那为何忽然请求告老?”允道。

    “陛下,臣自从洪武十八年蒙先帝恩典得为榜眼,任翰林院编修,至今已经二十九年。这二十九年间,臣只在父、母过世时奔丧回过两次家乡,此外再未曾回乡。臣随着年岁日长,也越发思念家乡。”

    “而且臣今年已经六十有五,早已年过花甲,虽然身体现下还算康健,但说不准那一日就会忽然病倒而且疾病难救。臣想要趁着身子骨还好的时候回乡,将来不必儿孙千里扶灵回乡安葬。臣请求陛下开恩,允许臣告老还乡。”练子宁说道。

    听到练子宁的话,允十分为难。练子宁已经说到了这份上,况且他确实年纪不小了,在大多数人只能活五十上下的情况下属于高寿,真说不准那一日就故去了,不允许他告老还乡并不合适。

    但他现在又十分倚重练子宁,不愿让他回去。允仍在进行改革,这些改革都需要大臣的配合与支持。练子宁作风强硬,对推行改革很有用处,让允省了不少心。他若是告老了,想要找人继任夏辅官容易,但像他这样能强力推进改革的人可不好找。

    可看着练子宁的神情,允几次想要挽留的话都难以说出口。过了一会儿允说道:“练卿,爱卿即使想要告老,也等过了这个月。这个月的事情较多,等朕忙完了再行告老。”

    “是,陛下。”练子宁一听陛下的话是准了他告老,十分高兴,躬身答应道。

    “另外还有一件事,朕要你协助朕将此事做好。”允又道。

    “但听陛下吩咐,臣必定听从。”练子宁忙道。

    ‘若是朕让你不要告老,你也会听从’,允脑海中想过这句话,但并未说出来,举起茶杯喝了一口,之后对他说道:“朕要你帮朕,将退休之制定下来。”

    “退休之制?陛下何意?”练子宁愣了一下,问道。退休这两个字他都认识,含义也都知道,但合在一起他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退休之意,是指当官员为官至一定年岁后,不再担任官职。退休之制,就是朕定下一个规矩,某个品级的官员到了多大年纪,就必须不再担任官职。”

    “陛下,这是强制不得继续担任官职?”练子宁问了一句,见到允点头,不由得有些纳闷:‘陛下适才还想挽留我,这时怎么又想定下一个强制某人到了年岁不再为官的规矩?’

    练子宁不由得问了出来。允想了想,决定同他说实话。“因为朕,打算恢复丞相之制。”

    “恢复丞相之制?陛下,先帝早已将丞相之位废除,如何能够恢复?”练子宁马上说道,声音略大了些。

    “爱卿不必说话这样大声,可小些。”允忙道。同时他有些庆幸:‘今日是休沐日,只有一位辅官与一位中书舍人当值,中书舍人适才又听朕的吩咐传旨去了,这番话不必担心被旁人听去。若是不然,即使在侧殿与他说话,他适才这样大声也或许会被人听去。’

    他之后解释起自己的想法。“练卿,朕并非要恢复丞相这个官职,而是让四辅官的权力更大些,类似于洪武初年的丞相,所以称之为恢复丞相之制。”

    “陛下,臣斗胆询问:为何要让四辅官的权力更大些,类似于洪武初年的丞相?”练子宁的情绪平静下来后,又问道。

    “因为后世之君,未必会如同朕这般勤勉。”允苦笑着说道。

    允这话听起来有些滑稽:与朱元璋相比,允的工作时间至多只有他的三分之二,不,五分之三,如何能够称得上勤勉?但允的类比对象并不是朱元璋,而是历史上大明后期的皇帝,也类比所有王朝中后期的皇帝。

    历史上所有王朝的中后期,皇帝都不免会怠政,处置朝政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交给大臣来做。允不觉得自己的后代能够违背这个规律。既然如此,就要有有足够权力之人代替皇帝处置朝政。而大明的制度,在这方面是先天缺陷,无人能够代替皇帝处置朝政。前文曾经说起过,历史上大明后期的许多乱象,都和制度的这一缺陷有关。这一制度固然可以避免有人从体制内篡夺权力成功,但也让朝廷的运行效率极低,地方上也慢慢脱离了中央朝廷的掌控。为了避免这一情形,允只能决定恢复,不,部分恢复丞相制度。

    当然,这番话允不会全与练子宁说实话,半真半假的和他解释了。听了允半真半假的解释,练子宁低头想了一会儿,说道:“臣明白陛下的用意了。不过,臣仍然不明白:这与制定退休之制有何关系?”

    “制定退休之制,是为了避免有心怀不轨之人威胁社稷。朕会在这一制度中规定,担任四辅官只能为一任,任期三年,之后不得再次担任四辅官,也不能在六部任职。”

    “当然,若是仅仅针对四辅官定下这个制度,未免太过刻意。而且据朕所知,许多官员年纪大了以后,都如同练卿这般思念家乡,想要回乡,只是若年纪未至六旬半甚至七旬就请求告老,不免让人以为他对朝廷不满,会受人讥笑;而且致仕后薪俸只有为官时的一半,对于有些家境不好的官员来说也难以维持体面的生活,所以不愿告老。”

    “对此,朕设下退休之制,到了一定年岁强制让官员退休,正好让想要回乡闲居之人不必担心被人认为对朝廷不满,也不会再受人讥笑。为避免家境较为贫寒之官员的顾虑,朕决议在这个制度定下后,众官员退休后可享全俸;若是官阶较低之人,还可在退休前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