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宗明天下 >

第1193章

宗明天下-第1193章

小说: 宗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卡斯蒂利亚国王太后一介女流都能如此,朕岂能拖了后腿?”允熥说道:“马上准备足够两万人马的军械,朕也要挑选两万精锐之师,作为出征印度之兵。”

    虽然这次出兵不多,但允熥还是很看重的。这是第一次与拂菻国家的军队协同作战,不消说除了参战的佣兵和马穆鲁克国、奥斯曼国、少量卡斯蒂利亚国、阿拉贡国的军队,其他拂菻、天方国家也必定会派出人实际观察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这一战一定要向他们展示大明军队的最强战斗力,让他们从此对大明十分惧怕。

    不过如何出兵与理番院就没多大干系了。允熥对此也没有细说,又吩咐道:“吉哈诺何在?”

    “陛下,臣与傅副使商议过后,让他在理番院等候陛下垂询。”克拉维约回答。

    “你马上去将他叫来,朕要详细询问。”允熥吩咐。克拉维约答应一声,转身退下。

    过不多时吉哈诺赶到乾清宫,允熥马上出言询问。吉哈诺说的与克拉维约说的没多大差别,只是更详尽一些。允熥温言同吉哈诺说了几句话,让他下去了。傅安与克拉维约见陛下没有别的吩咐,也行礼退下。

    等他们都走了,允熥转过身,脸上带有愧色对七子文坻说道:“文坻,父亲还以为卡斯蒂利亚国会在几年之后出兵,但却不想他们明年就要出兵。父亲还想再教导你几年,但也只能明年就让你去埃及了。”

    “爹,要让七弟去埃及做封国国君?”文坻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文垣惊讶的说道:“七弟今年才十四岁,明年也才十五岁,如何能够去如此遥远之地为国君?何况还有二弟三弟等人尚未就封,如何就选中了七弟?”

    “文垣,此事就与当初与卡斯蒂利亚国定下的盟约有关了。”允熥告诉了文垣当初定下的盟约。

    “父亲,岂能如此!”文垣十分激动的说道:“与番国定下盟约也就罢了,毕竟卡斯蒂利亚国距离中原十分遥远,大明也无力征伐其国;但岂能让文坻娶一蛮夷女子为正妻?”

    ‘比过去强了些,但还是受传统思想所禁锢。’允熥在心中对文垣点评了一句,之后出言道:“文垣,如何不能娶所谓蛮夷女子为正妻?”他在儿子要说话前又道:“秦憨王之正妃即是蒙古人。”

    这一句话将文垣想说的憋了回去。他只能又想了想,出言道:“父亲,蒙古人虽也是蛮夷,但毕竟长相与大明之民较为接近;可西方蛮夷长相就与大明子民迥异。”

    “文垣,为父记得,当初在朝堂上讨论过何为人,你还记得当时谈论的结果如何?”允熥反问道。

    “有文字,能将祖上之历史记载下来以自省,正衣冠、明得失之民,均可为人;若是无文字,无历史,无礼仪,即使有语言,能与人交谈,也不能算人。”文垣回答。

    “为父认为,分辨是否为蛮夷也可如此。蛮夷比野人多的,无非是有简单的礼仪,或口耳相传的历史。为父认为,与拂菻诸国相比,蒙古人更接近与蛮夷。”允熥说道:“拂菻诸国百姓有文字,有历史,有礼仪,且至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虽然与大明迥异,但也足以表明其有文明;蒙古人虽然有礼仪、有历史,但其礼仪简单,历史仅从铁木真起始,文字也是一百多年前才发明出来的。相比起来,哪个更像是蛮夷一目了然。”

    文垣这次彻底不知道说什么话好了。他刚才那句话就是硬憋出来的,根本没想好之后要说什么。依照他的本心,宗室是不能与任何蛮夷结亲的,但秦憨王的正妃是太祖皇帝定下的,他也不能反对。

    见儿子的脸憋红了,允熥上前一步拍拍他的脑袋,说道:“为父知道你不赞同为父的话,说实在的,为父自己也不愿宗室与蛮夷结亲。但文坻的封地十分特殊,将来还要多仰仗卡斯蒂利亚国,只能从权。今后,也不会再有身为一藩之主的宗室,以及留在中原的宗室,与蛮夷结亲。”

    “儿子知晓了。”听到这番话,文垣才不再琢磨争辩,答应一声。允熥又与他说了几句话,让他回去了。

    “哎呀,二哥在殿里,儿子大气都不敢喘。”等文垣走了,文坻深吸一口气,说道。

    “怎么,他难道比父亲还有威严不成?”允熥笑道。

    “这自然不是。二哥的威严如何比得上父亲。只是二哥为人严肃,父亲在与家人相处时却十分轻松,所以儿子觉得与父亲在一起更加放松。”文坻也笑着说道。

    “哈哈!”允熥笑了几声,又道:“瞧你这样子,为父适才还担心你不愿去,现下就不必担心了。”

    “儿子当然不愿这么早就去埃及。但不愿也没有办法啊。而且难道还一直送拉着脸不成?那多难看。”文坻说道。允熥又笑了几声。

    “不过,爹,儿子有一件事求父亲。”他又说道。

    “何事?”

    “今年年底的除夕,儿子想要在京城过。”

    “这是自然的,为父也不会让你早早的去埃及过年。”允熥说道。

    “可是父亲,明年二月就要出兵攻打埃及,一个多月可不够从京城赶往埃及。”文坻说道。

    允熥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他刚才忽略这件事了,若是攻打印度,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将文坻从京城送过去;但攻打埃及可不够。

    “兵马当然要先派去的。就先由曹行带兵前往埃及,你随后再赶去。为父会吩咐曹行拖延一段时日,拖到你赶到埃及附近的大海才正式出兵与卡斯蒂利亚国之兵夹击。”经过思考,允熥定下了这个办法。

    “爹,这岂不是违背了与卡斯蒂利亚国的约定?”文坻道。

    “拖延时日的合理法子多着呢!”允熥笑道:“你还是年轻识浅,让卡斯蒂利亚人说不出话来的法子有许多,想拖延一个月不成问题。”

    “两个多月,也足够儿子赶到埃及了。”文坻也不问这些拖延时间的法子都是什么,只是欣喜于自己可以留在京城过年了。见到他这幅表情,允熥又笑了起来。

    这时天色已经逐渐黑下来,允熥逛了半日也有些饿了,遂停下说话,与文坻一起前往李莎儿的钟粹宫。

    :。:

    

第1731章 儿子要走了很伤心() 
随后开始筹备出兵之事。因只出兵两万,所需预备的钱粮军械不多,大都督府上下也并不忙碌。很快就准备完毕。

    允则亲自挑选派出的将士。他本想选两个上直卫出战,但蓝珍却提出建议:最好让印度的总督府也派兵参战。允经过思量觉得蓝珍的建议不错,所以只选了一个上直卫,另外近万将士由印度的总督府派出。

    虽然允进行了十多年的努力,但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仍然不把任何其他国家看做能与大明平起平坐的国家,当然现在也确实没有国家够格与大明平起平坐。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公开与卡斯蒂利亚国的盟约;为了减少百官的反对,也不能公开要派兵攻打埃及,所以是打着增援印度三个总督府的旗号派兵。虽然不少官员怀疑有印度的土人造反,但既然只派兵万余,就算有人造反规模也不大,没有在意。此事就这么混过去了,没在朝堂上引起波澜。

    唯一引起波澜的是带兵人选。文官们不知内情,但大都督府的武将都知道。因这次仅仅出战兵两万、辅兵两万,总兵力不过四万,许多将领都觉得自己能够能够统领这支军队,纷纷找门路想要做主将。

    不过才钻营了几日,陛下已经定下了主将人选:刚刚加封赵国公的曹行。曹行过去统领七八万人的副将都做过,统领四万人马自然也不在话下,所以大家也无可挑剔。只是有人觉得陛下这是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了,向允进谏了一番。允不搭理,他们也只能罢了。

    到了八月份,出征的卫所已经挑选好了,钱粮军械也都预备齐全,由曹行带兵先行赶往印度西海岸。

    曹行出发后,一连几个月朝堂上都没有什么大事,很快就到了过年。允又举行了除夕晚会,由教坊司的伎人表演节目,宗室子弟们聚在一起热闹了一个多时辰,到了亥时初结束晚会,允带着妻妾儿女又在乾清宫聊天打牌,守岁等候子时的到来。

    大多数人都十分高兴,但李莎儿却有些伤感。过完年不等正月十五,年仅十五岁的文坻就要出发前往埃及,纵使她知晓儿子早晚会离开京城,但仍然有些伤心。

    文坻忙道:“娘,今日高兴的日子,您这么伤感做什么。儿子也不是一去不回了,明年除夕还要回来拜见母亲的,而且儿子还会带着您的儿媳妇,有什么好伤心的。不仅儿媳妇,说不准孙子都给您带回来。”

    “哪有这么快!”李莎儿没好气地说道:“不说你是大明皇子,你媳妇是卡斯蒂利亚国的郡主,成婚定然会有许多有用没用的礼节;即使你们到了埃及就成家,而且你媳妇马上就怀上,明年正月初一前也生不下来。而且刚出生的小孩子也不宜走这么远的路。”

    “那后年,后年儿子回京,一定让母亲见到孙子。”文坻又笑着说道。

    “少扯谎!你还能年年从埃及回来不成!从埃及到京城往返就是四个多月,你在京里再多待半个月,这就是五个月的时间,你还做不做国君了。小心让人架空了。”李莎儿又道。

    “不会的。再说,拂的规矩与大明不同,就算大权都被大臣控制了,也不用担心他们谋朝篡位。更不用说儿子背后还有大明做后盾。哎,这样说起来,其实儿子可以什么都不干,整日吃喝玩乐。反正守着埃及这个要道不担心缺钱花,事情有大臣来干,又不用担心他们谋反。”文坻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情一般,一惊一乍的说道。

    “整天就琢磨着偷懒!”李莎儿忍不住拍了他脑袋一下,文坻赶忙低头,但又吐了吐舌头。又引得李莎儿忍俊不禁。

    “好了,娘知道你是故意逗娘开心。娘年轻时候也常常与亲人离别,慢慢的也习惯了。你也不必再这样做了。”李莎儿的神情恢复了正常,又道。

    “儿子知道了。”文坻答应一声。

    “初八你就要离开京城了,从初一到初七你肯定十分忙碌,做娘的有些话就今天交代给你。打仗的事情娘不懂,也不插话了;治国理政,既然大明不会在埃及留多少人,那为官的应当大多是拂人。你先不忙做什么,认真观察拂官员做事的规矩,等都弄懂了再上手也不迟。还有……”李莎儿嘱咐了好多话。

    “是,儿子知道了。”文坻又答应道。

    “对了,你的封号是可定下了?娘没听说加封你之事。”李莎儿又想起这件事,出言问道。

    “没有。父亲说等打下埃及后再定。”

    “也不知能不能封个郡王。文就是郡王,你总不能比他低了。”

    “应当差不多。”文坻自己也拿不准。

    “但愿能得一个郡王。”李莎儿又叹了一句,最后向文坻嘱咐道:“旁的娘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最后嘱咐你两句:你爹的话不能全听,卡斯蒂利亚国的话也不能全听,总要以你的藩国的利益为主,而不是其他任何国家。而且,最要紧的,还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多生几个孩子,比什么都强。”

    “是,娘。”听到母亲的嘱托,文坻的眼泪差点忍不住流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